楚南的春风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吹绿了刚播下棉籽的田野。王老汉蹲在田埂上,看着清河来的无人机掠过头顶,机身下的喷头均匀地洒着生物菌肥,在地里画出整齐的弧线。旁边的平板电脑上,实时显示着施肥轨迹,每块田的用量、覆盖率都标记得清清楚楚。
“这玩意儿比人工强十倍。”王老汉摸了摸刚泛绿的棉苗,转头对身后的新疆技术员老马说,“你们那儿的棉花,也用这法子施肥?”
老马是新疆纺织集团派来的,专门学习“楚清链”的种植技术,裤脚还沾着塔克拉玛干的沙。“我们那儿地广,以前靠大农机,哪见过这么精细的。”他指着无人机,“回去我就申请采购,把楚南的法子用到新疆棉田里,到时候咱的棉花品质能再上一个台阶。”
田埂上,几个年轻人正围着首播架忙碌。镜头里,王老汉和老马并排站在棉田边,一个讲楚南的有机种植,一个说新疆的规模化管理,弹幕里有人刷:“这是‘楚清链’要和‘新疆棉’联动了?”小宝举着手机回应:“不光新疆,下个月我们还要去东南亚,教当地农户种咱的‘楚清1号’棉种!”
这话让王老汉心里一动。上个月他去东南亚考察,看见当地农户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种棉,产量低、品质差,当时就琢磨着,要是能把楚南的技术传过去,既能帮他们增产,又能让“楚清链”的原料来源更稳,这可是两全其美的事。
晌午,清河的冷链车送来新设备——一台便携式棉花检测仪,巴掌大小,插在棉桃上就能测纤维长度、强度。“这是厂里和科研院所合研的,”黄志强举着仪器演示,“以后不管在楚南、新疆还是东南亚,只要有这玩意儿,就能保证棉花品质统一,数据实时同步到‘楚清链’平台,谁也做不了假。”
王老汉接过仪器,对着刚摘的棉桃试了试,屏幕上立刻跳出“纤维长度31.2毫米,强度3.8/tex”的字样,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毫不差。“中!有这东西,咱的棉花走到哪儿都认得出。”他咧着嘴笑,忽然觉得这链就像棵大树,楚南是根,清河是干,现在要往新疆、东南亚发新枝了。
下午,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楚南札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省农业厅的同志带来了好消息:“楚清链”获批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在新疆、云南等地建立分基地,还会在东南亚设技术服务站。“简单说,”同志指着地图,“就是把楚南的种植标准、清河的加工技术,复制到更多地方,让‘楚清链’变成‘全国链’‘世界链’。”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楚南的村干部们讨论着怎么培训外地农户,清河的企业代表琢磨着在分基地建加工厂,连老马都凑过来,说要在新疆搞“楚清棉”种植示范区。“以后啊,”黄志强笑着说,“新疆的棉花能运到清河加工,楚南的棉种能在东南亚结果,咱们这链,真正成了‘无边界’的了。”
王老汉没咋说话,心里却算着一笔账:外地的棉花品质上来了,自家的棉花能卖更好的价;技术传出去了,楚南的名声也能传开;说不定以后还能学新疆的规模化种植,让楚南的棉田也用上大农机。这账越算越亮堂,像晒在棉田里的阳光,暖烘烘的。
傍晚,小宝的首播间还在热闹。他带着网友“云参观”刚建成的“楚清链”数字展厅,屏幕上,楚南的棉田、清河的工厂、新疆的基地、东南亚的试验田连成一片,数据流像血管里的血液,在链上奔涌。“家人们看,”小宝指着一幅动态图,“这是咱棉花的‘全球旅行’,从楚南出发,到清河加工,再到世界各地,全程可追溯,每根棉线都有‘身份证’!”
林舟站在展厅外,看着里面的热闹景象,忽然想起刚推动“楚清链”时,有人质疑“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如今,这条从楚南田间延伸出去的链,己经能触达千里之外的土地,把中国的农业技术、工业标准带向更远的地方,这哪里是“小打小闹”,分明是用实干走出的一条大道。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链的延伸,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是把楚南的本分、清河的实在,变成可推广的标准;把两地的信任、协作,变成能扎根的土壤。从楚南到世界,变的是距离,不变的是把事做好的初心。”
晚风拂过棉田,吹起新绿的叶片,像在为这延伸的链鼓掌。林舟知道,这条链还会继续生长,长出更多枝丫,结出更多果实,而楚南的土地上,永远会有像王老汉这样的人,守着根,望着远方,让每一粒棉籽,都能顺着这条链,去往该去的地方,绽放该有的价值。
(http://www.220book.com/book/61U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