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的军令如山,迅速传遍全军。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时大生产”就在这荒山野岭间展开。
林枫被任命为“战时后勤总调度”,沐婉清任副手,二人几乎脚不沾地。
首要之事是收购原料。沐婉清组织所有文书书记,分头前往附近村寨。他们不抢不掠,持真金白银,以高于市价三成的价格收购一切存粮——麦、豆、玉米、高粱,乃至米糠、红薯,只要能入口,皆来者不拒。
起初,饱经战乱的百姓犹存疑虑,但当真拿到沉甸甸的银钱时,顾虑顿消,纷纷将家中可食之物尽数售出。短短两日,便筹集数万斤杂粮。品质虽参差不齐,终解了燃眉之急。
第二步是制作“炒面”。林枫从军中遴选上千名伙夫与辅兵,组建临时“食品加工厂”。一口口行军大锅架起,篝火熊熊。士兵将杂粮洗净沥干,倒入锅中,以巨铲不停翻炒。顷刻间,军营弥漫起谷物焦香。
林枫亲临指导,教授火候掌控与成色判断。“不可过生,以免腹泻;亦不可过焦,否则味苦难咽。”他拈起一粒炒麦示范,“瞧,炒至金黄,一捻即碎,便是火候正好。”
炒熟的杂粮迅速出锅冷却,再用随军石磨研磨成粉。最后,按林枫制定的配方,将盐巴及少量烤干碾碎的肉干、鱼干粉末混入杂粮粉中。第一批“压缩军粮”就此诞生。
然而,当这黄澄澄、气味独特的“炒面”作为军粮分发至士兵手中时,问题接踵而至。
“此乃何物?竟让我等食此?”
“与猪食糠麸何异?焉能入口!”
“老子是来杀敌的,不是来吃土的!”
怨声西起。士兵习惯了热饭熟菜,骤然每日仅靠一袋黄粉果腹,心理落差巨大。有人以碗盛粉,冷水冲调,得一碗黏糊无味的粥状物,浅尝即吐。
“呸!又干又涩,咸得发苦!如何下咽!”
军中士气眼见滑落。
林枫心中焦急,却知此乃必经阵痛。一日晌午,他与沐婉清巡视营地,见一角有名面带稚气的新兵,对着一碗炒面糊愁眉不展,眼圈泛红,显是思乡情切。
旁坐一名满面风霜伤痕的老兵,拍了拍新兵肩膀:“咋了,小子?吃不惯?”见新兵赧然低头,老兵咧嘴一笑,将自己那碗几乎未动的炒面糊推过去:“俺早食饱矣,你正长身体,多吃些。此物虽糙,却顶饿。吃饱了,方有力气活命。”言罢,将大半糊糊拨入新兵碗中,自留少许,几口吞下,故作酣畅状。
新兵望着碗中多出的炒面,再瞧老兵,眼圈更红,哽咽着大口吞下那碗饱含情谊的糊糊。
林枫与沐婉清静立远处,目睹此景。林枫只觉心头如受重击,沐婉清亦眼眶。战争从不只是冰冷数字与战略,更是由这一个个血肉鲜活之人构成。
当日下午行军,意外发生。那位让粮的老兵因饥乏交加,眼前一黑,猝然栽倒。
“老王!醒醒!”
队伍一阵骚动。
林枫与沐婉清闻讯疾至。军医正掐其人中。林枫探其额,滚烫;观其唇干裂、眼窝深陷,显是饥暑交迫所致休克。
“快!喂淡盐水!移阴凉处!”林枫急令。
望着昏迷老兵,林枫满心愧疚。他将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只虑物理层面的粮短,却轻忽了士卒心理与生理的承受极限。仅靠炒面,实难为继。必须有所改善。
当晚大军临河扎营,林枫立作新决。
“传令!”他召集众营长,“今夜不造饭!”
“不造饭?”众愕然。
“然!”林枫斩钉截铁,“今夜改善伙食——食鱼!”
遂令张虎组织上千兵士,拆行军帐篷之布,以绳联缀,制成巨幅“渔网”。遣百名善水者拖网入河,于宽阔处行拉网捕捞。
结果惊人:一网拉起,竟得活蹦乱跳鱼虾数千斤!
全军沸腾。士卒望满地鲜鱼,目不转睛。
顷刻间,百口行军锅再起。此番锅中所煮,非复炒面糊,而是奶白滚沸、香气西溢的鲜鱼汤!
当一碗碗热气蒸腾、缀以野菜(代葱)的鱼汤分至各兵手中时,所有怨怼不满顷刻烟消云散。士卒捧烫碗,就着干涩炒面,狼吞虎咽。
其味虽不及珍馐,然于此饥寒交迫的征途,却是无上美味。营地弥漫着久违的温暖与满足,士气因这一碗鱼汤重聚。
那位日间晕厥的老兵,灌下热汤后悠悠醒转。他卧于担架,望向林枫,浑浊眼中首次流露出由衷的感激:
“谢……谢谢林大人……”
林枫百感交集。他明白,自此刻起,他在这些普通士卒心中的形象,己非那个高高在上、身怀“异术”的奇人,而是真正能在绝境中予他们一口热食的主心骨。
挽明:从追随李定国开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挽明:从追随李定国开始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2A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