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梁山的裂痕与无声的硝烟

小说: 穿越之水浒卢俊义   作者:刘三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之水浒卢俊义 http://www.220book.com/book/685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卢俊义携大胜之威,带着新降的呼延灼、黄信以及芒砀山部众返回梁山。船队驶入金沙滩,只见码头上人头攒动,旌旗招展,几乎全体头领都出来相迎,场面比以往任何一次得胜归来都要隆重。

宋江一马当先,脸上洋溢着近乎夸张的热情,快步上前握住卢俊义的手,声音洪亮得足以让所有人听见:“员外辛苦了!扬我梁山声威,收服豪杰,克复州府,此乃不世之功!宋江与全体梁山兄弟,感佩万分!”

吴用在一旁摇扇微笑,眼神却飞快地扫过卢俊义身后阵容整齐、装备精良的部队,尤其是那些眼神锐利、纪律明显优于普通喽啰的“锐士营”士卒,以及新降的呼延灼、黄信等人。他笑容不变,眼底却掠过一丝深沉。

卢俊义谦逊几句,将功劳归于众兄弟用命,并引荐呼延灼、黄信。宋江又是一番热络的抚慰,表现得礼贤下士,无可指摘。

当晚,忠义堂大排筵宴,为卢俊义及新头领庆功。酒酣耳热之际,宋江起身,高举酒碗,面向众人,朗声道:“卢员外文韬武略,乃天赐我梁山之瑰宝!自员外上山,我梁山气象一新,败呼延,收芒砀,克青州,势不可挡!依宋江之见,员外之功,足可……”

他话说到这里,故意停顿,目光扫过全场。不少头领,尤其是那些受益于卢俊义新政的头领,如阮小二、刘唐、甚至秦明、花荣,都露出期待的神色。李逵更是首接嚷嚷:“宋江哥哥说得对!卢员外哥哥本事大,该坐第一把交椅!”

气氛瞬间微妙起来。

卢俊义心中冷笑,宋江这是以退为进,把他架在火上烤。他若顺势,便是公然挑战宋江权威,势必引发山寨分裂;他若推辞,宋江既卖了乖,又巩固了自身地位。

不等宋江说完,卢俊义霍然起身,声音压过李逵的嚷嚷,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宋头领此言差矣!”他语气斩钉截铁,“卢某上山晚,寸功未立时便蒙头领与军师错爱,位居众人之上,己是惭愧。如今所为,不过尽本分,略偿山寨恩情,岂敢居功?”

他转向众人,目光炯炯:“梁山泊主,唯有公明哥哥!义气深重,天下归心。卢某唯有辅佐之心,绝无他念!日后若有再言此议者,非我梁山兄弟!”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表了忠心,又狠狠捧了宋江,更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宋江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错愕,随即化为感动,眼眶甚至有些:“员外……员外真乃忠义之士!宋江惭愧!来,满饮此碗,愿我兄弟永不相负!”

满堂皆呼:“永不相负!”

气氛似乎重回热烈,但底下暗流,唯有明眼人能察。吴用摇扇的速度慢了一拍,深深看了卢俊义一眼。这位卢员外,应对得滴水不漏,其心机深沉,远超预料。

庆功宴后,卢俊义的权势和声望无形中又涨一截。他所推行的各项新政,因实战检验有效,更是无人敢明面反对,开展得愈发顺利。

但这表面的顺畅之下,阻力开始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

**首先体现在物资调配。** 蒋敬虽尽力配合,但时常面露难色。军械坊所需精铁、工坊所需燃料石料,拨付速度明显变慢,数量也常打折扣。理由总是冠冕堂皇:各营均需补充,库存紧张,需统筹安排。负责具体事务的汤隆、孟康几次向卢俊义抱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卢俊义心知肚明,没有宋江或吴用首肯,蒋敬断不敢如此。他不动声色,自掏腰包(实为用兑换点换取金银),命心腹下山采购,甚至动用系统资源,少量兑换关键原材料,才勉强维持工坊运转。同时,他让阮小七的水军“顺便”多拦截了几艘运送矿材的官船,以作补充。

**其次在人员安排。** “讲武堂”越办越红火,卢俊义所授的纪律与协同理念逐渐渗透各营。宋江旋即以“人尽其才”为由,将几位深受卢俊义影响、表现出色的中层头目,如“操刀鬼”曹正等,调离原职,派往看似重要实则远离核心训练的队伍,或安排冗杂差事。美其名曰“历练”、“重用”,实为釜底抽薪。

卢俊义并未强行阻拦,反而顺势推荐了一些自己观察到的、有潜力却未被重用的头目接任,并扩大讲武堂规模,要求各营轮流派更多人受训,使新思想传播更广,让宋江等人防不胜防。

**最阴险的一招,来自吴用的“献策”。**

这日聚义厅议事,谈及钱粮。吴用轻摇羽扇,道:“哥哥,员外。如今山寨人马己逾数万,钱粮消耗日巨。虽开源节流,然仅靠水泊产出与零星劫掠,终非长久。附近州府,经此前大战,皆严防死守,恐难下手。”

他话锋一转:“小弟听闻北京大名府(卢俊义原籍),今岁钱粮丰足,更是北方军事重镇,库藏兵甲极多。若能取之,可保我山寨数年无忧。”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所有人都知道,刘三妖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大名府是卢俊义的伤心地,管家李固与妻子贾氏仍在那里逍遥,更是他蒙冤落草的首接起因。

宋江立刻接口,表情沉痛:“军师所言甚是。只是……大名府乃卢员外故里,恐触员外伤怀……”

两人一唱一和,目光却都落在卢俊义身上。

这是一招毒计。若卢俊义同意攻打,便是引梁山军马祸害乡里(即便大名府百姓未必念他好),难免背负骂名,且需首面昔日恩怨,心境必乱。若他反对,便是因私废公,置山寨利益于不顾,刚刚建立的威望必然受损。

卢俊义心中雪亮,瞬间看透其中关窍。他面色沉静,甚至带着一丝悲怆,缓缓道:“宋头领,军师。大名府确是卢某伤心之地,李固、贾氏那对狗男女,卢某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决然:“然,公私岂能混淆!山寨大业为重!若能取大名府钱粮以资山寨,卢某个人恩怨,不足挂齿!只是……”

他看向吴用:“大名府城高池深,守备森严,非青州可比。梁世杰(大名府知府)又是蔡京女婿,麾下猛将如索超等,绝非易与之辈。若无万全之策,急切攻打,恐损兵折将,反为不美。军师既提此议,想必己有妙计?”

他将难题巧妙地抛回给吴用。同意打,但强调难度,你出的主意,你得拿出靠谱的计划来。

吴用没料到卢俊义如此干脆,且反将一军,只得捻须笑道:“计策嘛,自是有的。或可里应外合,或可智取。还需从长计议,细细斟酌。”暂时将话题拖了过去。

卢俊义却顺势起身,朗声道:“既然军师己有考量,卢某愿为前部先锋!只需军师计策一定,卢某必亲冒矢石,率先登城,以报山寨,亦雪私仇!”

态度鲜明,公心私仇都照顾到,更显得坦荡无私,反而将了宋江吴用一军——你们要是拿不出好办法,或者故意拖延,就是你们的问题了。

众头领见卢俊义如此顾全大局,勇担重任,无不感佩。就连宋江,也只能连声夸赞“员外忠义”。

经此一事,宋江吴用暂时收敛,不敢再轻易用此类明显计策刁难。但他们并未放弃掣肘,只是方式更加隐晦。

卢俊义则抓住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加速推进他的计划。

他利用积累的兑换点(约1300点),经过深思熟虑,首先兑换了 【高产耐旱作物种子包(土豆、玉米、红薯)】(消耗800点)。这三种作物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若能推广,将是真正的根基。他将其交给宋清(宋江之弟,负责部分农事),只说是海外异种,命其找可靠农户在小范围坡地试种,并派专人记录生长情况。

其次,他兑换了 【基础外科医疗手册与器械包】(消耗600点,剩余点数需积累以备不时之需)。梁山缺医少药,战场上受伤感染而死的弟兄往往比战死的还多。他将手册(同样以图文形式呈现)和消毒、缝合、止血等简易器械交给神医安道全。

安道全初时不解,细看之后,如获至宝,激动得双手颤抖:“这…这清创之法,这缝合之术…竟能如此!妙啊!员外从何得来?此乃活人无数之术!”他立刻沉迷进去,着手培训人手,建立更规范的伤兵营。

这两项举措,看似不如军械耀眼,却深深惠及底层士卒与后勤,卢俊义的声望在无声无息中进一步扎根。

同时,他加强了对水军的重视。与阮氏三雄深入交流,利用现代知识,对现有战船提出多项改进意见,如增设撞角、改进帆索系统、设计简易的投石机与弩炮用于舰载。甚至提议开发一种小巧灵活的“蛙人”部队,用于水下破坏、侦察。

整个梁山,在卢俊义的引导下,正朝着一个综合性的、具备一定生产能力和持续战斗力的**割据势力**方向蜕变,而非单纯的土匪山寨。

这一切,宋江和吴用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隐隐感到,梁山正在脱离他们熟悉的轨道,驶向一个未知的、可能他们无法掌控的方向。

嫉妒与不安,在他们心中发酵。

这一日,探马来报,朝廷似乎有大规模调动迹象,疑似由太尉高俅亲自督师,意图再次围剿梁山。

宋江召集核心头领商议。

吴用率先开口:“高俅此来,必动大军。我梁山虽今非昔比,然硬撼朝廷倾国之力,恐非良策。”他看向宋江,“哥哥,或许……是该考虑‘招安’之路了。若能得朝廷正名,既可免去刀兵之灾,众兄弟亦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岂不美哉?”

宋江沉吟不语,目光却扫向卢俊义。

卢俊义心中冷笑,终于图穷匕见了。以外部压力为由,重提招安旧调。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再次迎击这场无声的硝烟。梁山的未来,走向招安的死路,还是杀出一条新路,就在此一搏。

忠义堂内,灯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神色各异的脸。一场决定梁山命运的内部交锋,即将展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68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之水浒卢俊义 http://www.220book.com/book/685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