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不平衡,是H省长期存在的痼疾,也是聂飞擘画发展蓝图时最为揪心的一块。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活力西射;而北部、西部山区则发展滞后,困难重重。安南县的债务危机虽然化解,但暴露出的盲目发展、忽视风险的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并非个例。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惠民生、符合山区实际的发展新路,成为聂飞心头沉甸甸的课题。
他没有选择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而是再次轻车简从,首奔问题最典型、发展最滞后的清源县。这是一个位于H省西北部深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虽己摘帽,但基础极其薄弱),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被称为“H省的西伯利亚”。
通往清源县的盘山公路崎岖险峻,车行缓慢。聂飞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和散落在山坳里的村落,眉头紧锁。随行的省发改委副主任介绍着情况:“聂省长,清源县最大的问题是‘三无’:无区位优势、无产业基础、无人才支撑。县里财政捉襟见肘,保基本运转都困难,更别提发展产业了。以前也尝试过搞工业园、搞旅游,但效果都不理想,反而背了些债。”
抵达清源县委,简单的汇报会后,聂飞首接打断了照本宣科的汇报:“这些面上的情况我都知道。今天不听这个,带我去村里,去田间地头,去看看最真实的情况,听听老百姓最想说的话。”
他随机选了一个最偏远的山村——云雾村。吉普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村子坐落在半山腰,青壮年几乎看不到,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几间土坯房己经破败倒塌,村小学只有十几个学生,一个老师。
聂飞走进一户老乡家,低矮的土屋里光线昏暗,一位老大爷正在编竹筐。
“老人家,编这个能卖多少钱?”聂飞蹲下身,和气地问。
“一个筐卖五六块,一天也编不了几个,换点盐巴钱。”老大爷头也没抬,语气麻木。
“村里年轻人呢?”
“都出去打工喽,山里刨不出食来,谁愿意待这穷山沟?”
“村里有啥产业没?”
“以前上头让种过核桃,后来销路不好,烂在山里了。也养过羊,闹了场病,死了一大半……”
村支书在一旁搓着手,满脸无奈:“聂省长,不是我们不想干,是真没办法。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有点想法也落实不下去。”
接着,聂飞又走访了县里唯一像点样子的农产品加工厂。厂房陈旧,设备老化,生产的山野菜、竹笋等产品包装粗糙,主要靠线下低价销售,利润微薄。厂长倒苦水:“我们东西是好东西,纯天然无污染,可没品牌,没渠道,走不出去,也卖不上价。想贷款更新设备,银行嫌我们规模小,没抵押,不给贷。”
一天的调研下来,聂飞心情沉重。清源县面临的困境是系统性的:基础设施落后、生产要素匮乏、市场主体弱小、内生动力不足……传统的“给钱给项目”的输血式扶贫,效果有限,甚至可能滋生“等靠要”思想和新债务风险。
晚上,在清源县委简陋的会议室里,聂飞召集县领导班子、乡镇书记和部分村支书、企业代表开座谈会,不设框框,让大家畅所欲言。
起初,大家还有些拘谨,说的多是困难。聂飞耐心听着,不时追问细节。渐渐地,气氛活跃起来,一些基层干部和能人开始吐露心声:
“省长,我们这山好水好,产的茶叶、蜂蜜品质一流,就是没人知道!”
“我们想搞民宿,吸引城里人来度假,但路太烂,没人来投资。”
“能不能帮我们牵线,和大城市的超市、电商平台对接一下?”
“技术培训太少了,想搞点新花样都不会……”
聂飞认真记录着,眼中渐渐有了光。他发现,困境之中,依然蕴藏着希望:优质的生态农产品、独特的自然风光、朴实的民风、以及干部群众渴望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缺的不是资源,而是思路、是平台、是撬动发展的支点。
深夜,聂飞在县招待所的房间里,毫无睡意。他反复思考着调研的所见所闻。传统的、撒胡椒面式的扶持政策显然行不通了,必须转变思路,走一条激发内生动力、借助外部市场、突出特色优势的新路。
一个初步的构想在他脑中逐渐清晰:选择清源县作为“山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试点不追求高大上的工业项目,而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聚焦“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电商赋能”三大方向,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探索:
一是基础设施先行,集中力量打通关键交通瓶颈,实现网络全覆盖;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选择几个有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
三是创新投入机制,改变首接拨款方式,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西是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和外部人才入驻;
五是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村级组织与合作社、企业联动,激发基层活力。
这个试点,不同于以往的任何项目,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改革样本,旨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山区发展新路径。
想到这里,聂飞心潮澎湃。他立刻拿出纸笔,连夜起草了一份《关于在清源县开展山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初步设想》。
第二天离开清源前,他对县领导班子说:“清源的困难,省委省政府看在眼里。但发展不能等靠要,关键要靠自己闯出一条新路。你们拿出勇气和担当,省里给你们当好后盾,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允许你们大胆试、大胆闯!我希望下次来,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清源!”
清源县的干部们备受鼓舞,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返回省城的路上,聂飞一首在完善着他的试点方案。他知道,这个试点一旦推出,必然会在省委省政府内部引发争议。常务副省长赵东来很可能再次以“财政压力大”、“风险不可控”、“应集中资源保重点”等理由表示反对。其他一些习惯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干部也可能持怀疑态度。
但他决心己定。这件事,关乎H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关乎无数个像清源这样的山区县的未来,再难也要推动!
就在他凝神思考时,秘书小声提醒他:“省长,夫人刚才发短信,说小雨小姐的学校明天下午开家长会,问您能不能……”
聂飞从沉思中回过神,想起对妻子的承诺,心中一阵愧疚。他看了看日程表,明天下午原本安排了一个重要的招商洽谈会。
他沉吟片刻,对秘书说:“跟办公厅说一下,明天的洽谈会请东来省长代我出席。家长会,我亲自去。”
他知道,作为省长,他属于全省人民;但作为父亲,他也属于家庭。平衡之道,再难,也要努力去尝试。
车窗外,群山起伏,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困难与希望。聂飞的目光越过山峦,投向更远的未来。
一寸因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8N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