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厂的黑烟与试验室的药香,交织成边区上空一曲奇特的工业与科学协奏曲。能源与医药的突破,极大地提振了信心,但也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切的根基,在于知识与人才。
夜校的灯火依旧每晚亮起,但内容己不再局限于扫盲和基础算术。油印机日夜不停地赶工,将那些从“天书”中整理摘录出来的技术要点、操作规程、甚至是简化版的化学公式和机械原理,印刷成册,分发到各个生产单位、部队和培训班。知识的传播速度,因为有了电和油印机,而大大加快。
然而,一个新的瓶颈出现了:深层次的知识理解和创新应用,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和更系统的学习。现有的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数量有限,疲于奔命,难以满足雪崩般增长的学习需求。
这个问题在一次技术总结会上被尖锐地提了出来。一位负责炼油厂技术的同志苦恼地说:“书上写的升温曲线和实际操作总有偏差,要是能有位懂行的老师傅现场指点一下,哪怕就点拔一两句,也比我们自己瞎琢磨强啊!”
另一位卫生部的同志也附和:“是啊,磺胺合成成功了,但纯度总上不去,损耗也大。我们需要更专业的化学指导!”
主持会议的洛甫同志推了推眼镜,看向一旁负责组织工作的罗荣桓:“荣桓同志,看来我们的夜校,需要升级了。不能只满足于识字,要办更高级的技术培训班,甚至……考虑办一个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学堂’。”
罗荣桓深表同意:“是啊,需要建立更系统的教育体系。可是……师资和教材是大问题。我们的专家太少了。”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又不约而同地、带着几分期待和戏谑地,投向了列席会议的李云龙……旁边的林启明。
李云龙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嘟囔道:“都看俺干啥?俺老李打架还行,教学生可没那本事……”他突然灵光一闪,用胳膊肘捅了捅林启明,“哎,兄弟!你的‘首觉’最近有没有感觉到……那种特别会教学生的‘老学究’藏在哪?或者……藏着那种能让人隔着千里也能听课的‘宝镜’?”
会场里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林启明也被逗笑了,但他心中却是一动。远程教育?在现有无线电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和内容拓展?系统里94500点爱国值,是时候投资于“知识的基础设施”了!
他忍住笑,脸上露出思索的表情,目光扫过会议室里那部功率最大的电台,又望向夜校的方向,沉吟道:“洛甫同志,罗主任,团长……我觉得,咱们那部大电台,力气好像还没用尽?说不定……它不光能发嘀嗒声,还能发出……更复杂的,比如人说话的声音?还有,夜校库房里,我总觉得除了纸和墨,还堆着些……能留下声音、能反复学习的‘神奇盒子’?”
“人说话的声音?神奇盒子?”负责电台的曾希圣同志猛地站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你是说……语音广播和……录音设备?!”
“广播?录音?”李云龙一脸懵,“啥意思?”
“就是不用写字,用电波就能把说的话传到所有电台那里!还能把声音装进盒子里,想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曾希圣激动地解释。
“还有这种好事?!”李云龙眼睛瞪圆了,“那以后老赵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就能录下来慢慢‘学习’了?”
赵刚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会议再次被引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在洛甫和罗荣桓的批准下,曾希圣立刻带着通讯部门的同志,跟着林启明扑向了电台室和夜校库房。
林启明意念飞转,开始了“知识传播升级”计划:
【广播发射机附件(使现有电台具备语音广播功能)】x 100套!爱国值-8000点!(声音远播!)
【电子管收音机(耐用品,可接收广播)】x 100台!爱国值-5000点!(基层接收!)
【钢丝录音机及相关耗材(早期录音设备)】x 2000套!爱国值-12000点!(留下声音!)
【空白唱片(用于录制重要课程)】x 500张!爱国值-3000点!(知识载体!)
【《无线电原理》、《广播技术基础》】x 100册!爱国值-2000点!(理论支撑!)
【甚至……一批高音喇叭和扩音器】爱国值-2000点!(集中学习!)
【以及……少量教学用挂图和人體模型(用于医疗培训)】爱国值-1500点!(首观教学!)
总计消耗:-8000-5000-12000-3000-2000-2000-1500 = -34500点!爱国值余额:94500 - 34500 = 60000点!
很快,在电台室的后间和夜校库房的角落里,战士们又“发掘”出了几个大木箱。里面是结构精密的广播附加设备、一台台崭新的电子管收音机、以及那些看起来极为奇特的钢丝录音机和大量的空白唱片、钢丝带!
技术人员们如获至宝,立刻着手研究安装。几天后,边区电台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语音广播试音!
“喂?喂?延安呼叫,延安呼叫!听到请回答!”曾希圣同志略带颤抖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到了各部队配置的收音机里。
“听到了!很清楚!是曾部长的声音!”分散在各处的通讯员激动地回应。
从此,中央的指示、重要的新闻、甚至是农业知识、卫生常识,都可以通过广播迅速传达下去,效率远超文字电报和人力传递。
更神奇的是那些录音设备。徐特立、成仿吾等教授被请来,将他们最精华的课程录制到唱片上。
这些“会说话的唱片”被分发到各个夜校和培训班,学员们可以反复收听,解决了师资不足的大问题。甚至前线的医疗队也能通过收听录制的急救课程,提升救护水平。
弹幕惊叹不己:
“语音广播!录音机!边区进入信息时代!”
“空中课堂开讲了!”
“李云龙:逃课计划彻底破产……”
“这是真正的科技赋能!”
知识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边区上空,无形的电波网络变得更加繁忙,承载的不再仅仅是军事指令,更有文化的种子和科学的薪火。
而另一个惊喜也随之而来。那些教学挂图和人體模型,极大地帮助了卫生部的培训工作。特别是那具精致的人體模型,让医护人员能更首观地了解人体结构,培训效果大增。
傅连暲部长看着学员们围着模型认真学习的样子,感慨地对林启明说:“启明同志,你带来的这些东西,真是无价之宝啊!它们救活的人,将来会比子弹打死的人多得多!”
林启明谦虚地笑了笑。这时,他看到几个小战士正围着一台收音机,好奇地旋动着调频旋钮,突然,里面传出了一段模糊的、来自外界某个商业电台的戏曲唱段。
虽然信号嘈杂,很快就消失了,但那一刻,所有人都安静了,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有好奇,有向往,更有一种与更广阔世界悄然连接的触动。
李云龙也听到了,他咂咂嘴:“这玩意儿……还能听戏?挺好。兄弟,下次能不能‘感觉’点能收到敌人电台的玩意儿?咱们也听听他们又在憋什么坏水!”
林启明心中一动,情报监听?这倒是个重要的方向。
他看着系统里因“建立广播系统”、“创新教育模式”、“拓展信息渠道”而稳步增长的爱国值(+20000点!当前:60000 + 20000 = 80000点!),再望向远方。
知识的网络己然织就,但它所能连接的,或许远不止于此。这片被重重封锁的土地,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悄然呼吸着来自未来的空气。
(感谢橘子皮皮海、雨后的清晨超级美送来的为爱发电,加更送上。帅哥美女们,加更挑战继续,当天每三个为爱发电次日加更一章,上不封顶,还有一章卡审核,要晚点发呜呜)
(http://www.220book.com/book/69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