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4章 “听风者”与“观天者”的摇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直播长征我的爱国值能换百万物资 http://www.220book.com/book/69B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双目非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广播电台的开通和录音技术的应用,如同在边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打开了一扇朝向更广阔世界的窗。

虽然接收外部信号依然困难且充满干扰,但那偶尔飘进来的只言片语——可能是远方的新闻,也可能只是一段戏曲——都强烈地刺激着人们对信息、对外部世界的渴望。

这种渴望,很快与现实的斗争需求结合在了一起。尽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和长足的发展,边区依然处于敌人的重重封锁和包围之中。

敌人的军事调动、经济封锁、舆论攻势,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外界的动向,尤其是敌人的动向,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在一次高级别的情报与安全会议上,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李克农同志面色凝重地汇报:“我们的侦察员很勇敢,地下工作的同志也很出色,但很多信息传递回来需要时间。电台广播我们能发了,但如何更有效地‘听’,尤其是听敌人那些加密的、或者微弱的信息,还是个难题。此外,天气变化对军事行动、农业生产影响巨大,我们现在只能靠老农的经验看天,准确性不高。”

主席抽着烟,缓缓道:“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看不见,听不清,就要吃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不能只靠两条腿和两只耳朵。要想办法看得更远,听得更清。”

周总补充道:“尤其是无线电监听和气象预报,这是现代化的耳目,我们必须建立起来。再困难也要搞。”

李克农苦笑一下:“道理我们都懂,可是……设备和技术人员,从哪里来呢?”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默契地、带着几分期许和调侃,投向了列席会议的李云龙……和他身边的林启明。

李云龙被看得头皮发麻,赶紧摆手:“哎哎哎,这回可别看我!监听电台?观风测雨?这玩意儿比炼油还玄乎,俺老李可一点门道都摸不着!”

他赶紧把林启明往前推了推,“兄弟,还得看你的!快‘感觉感觉’,哪本天书上写着怎么偷听敌人电话?哪个山头上藏着能掐会算的诸葛亮?”

会场里响起一阵轻笑。林启明也笑了,他知道,是时候将“信息战”和“气象保障”提上日程了。系统里80000点爱国值储备充足,必须大力投入!

他收敛笑容,脸上露出一种凝神感知的状态,目光仿佛穿透了窑洞,望向了通讯部门所在的山头,又望向更远处设立观察哨的制高点。

“克农同志,团长,”林启明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我的‘感觉’有点模糊……好像……咱们电台室后面的山洞,里面不只是石头,可能还藏着些……能听到更细微、更遥远声音的‘顺风耳’?还有,各个观察哨上,除了望远镜,是不是还该有点……能测量风雨冷暖、甚至能预测天气变化的‘玲珑仪’?说不定……以前负责瞭望的前辈,就留下过这样的东西?”

“顺风耳?玲珑仪?”李克农猛地站起身,呼吸都急促了,“你是说……无线电监测设备和气象观测设备?!”

“监测?观测?”李云龙还是一知半解,“比咱们现在的收音机还厉害?”

“厉害多了!”李克农激动地解释,“能发现敌人隐藏的电台,能分析他们的信号,甚至能大致确定他们的位置!气象设备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刮大风,对行军打仗、种地收割都太重要了!”

会议方向再次被扭转。在周总的指示下,李克农立刻组织精干力量,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带领,扑向电台室后山的洞穴;另一路由总部参谋带上懂些地理天文的人员,前往各个观察哨。

林启明意念如潮,开始了“信息与气象”基础设施的大兑换:

【简易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可扫描频段、测量信号强度)】x 30台!爱国值-15000点!(捕捉电波!)

【定向天线阵列及信号分析手册】x 10套!爱国值-8000点!(定位来源!)

【基础密码破译学习资料】x 100册!爱国值-3000点!(解读信息!)

【便携式气象站(测风速、温度、湿度、气压)】x 30套!爱国值-9000点!(监测天气!)

【《天气学基础》、《气象观测规范》】x 100册!爱国值-2000点!(科学预报!)

【甚至……一批望远镜和测距仪升级配件】爱国值-2000点!(提升观察!)

【以及……少量防空警报器(手摇式)】爱国值-1000点!(提前预警!)

总计消耗:-15000-8000-3000-9000-2000-2000-1000 = -40000点!爱国值余额:80000 - 40000 = 40000点!

挖掘和搜寻工作再次带来惊喜!

电台室后山的洞穴里,发现了大量用油布包裹的、结构比普通收音机复杂得多的监测接收机和各种形状奇特的天线!还有成箱的密码破译教材和信号分析图表!

各个观察哨上,则在废弃的工事或隐蔽点,“找到”了包装严实的气象站设备:风速仪、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还有配套的教材和记录本!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李克农抚摸着监测接收机,如获至宝,“有了这些,我们就能尝试捕捉敌人的无线电信号,分析他们的活动规律了!”

负责气象的同志也兴奋不己:“这些仪器太精密了!以后我们能做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了!”

弹幕再次沸腾:

“无线电监测!气象站!主播这是要打造边区版CIA和气象局?”

“信息战雏形出现了!”

“李云龙: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

“科技树越点越歪(褒义)!”

一个新的、高度保密的部门——“无线电技术侦察办公室”迅速成立,从各部队抽调了一批文化程度高、心思缜密、政治可靠的青年战士,在李克农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使用这些新设备,尝试从纷乱的电磁波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一个覆盖边区主要观察哨的简易气象观测网络也建立起来。战士们学会了按时记录气温、气压、风速等数据,并报送汇总。虽然一开始预报准确率不高,但毕竟迈出了从经验看天到科学观测的关键一步。

几天后,监听站首次成功捕捉并记录下一段疑似敌台的非明码通信,虽然无法破译,但信号特征和发报规律被详细记录在案。

同一天,气象站根据数据综合分析,成功预测了一次小范围的降雨,让部队及时收回了晾晒的粮食。

这两个小小的胜利,意义非凡。这意味着边区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上,开始走向精细化、科学化。

李云龙看着监听员戴着耳机全神贯注的样子,又看了看气象员认真记录数据的身影,挠挠头对林启明说:“兄弟,这帮小子现在干的活儿,比俺老李当年当侦察兵时可讲究多了。以后打仗,是不是还得先问问老天爷下不下雨?”

林启明笑道:“团长,知天知地,才能百战不殆嘛。以后咱们的行动,能更有把握了。”

这时,一个监听员突然摘下耳机,激动地跑过来报告:“李部长!我们收到一段很强的明码广播!像是……像是南京那边的!在播报新闻!”

所有人立刻围了过去。广播信号断断续续,但依稀能听到“……日军动向……”、“……华北局势……”、“……国际调停……”等字眼。

虽然信息零碎,但这是第一次相对清晰地首接接收到敌方重要城市的广播!其政治和情报价值难以估量!

李克农立刻下令:“全力监听,记录每一个字!分析广播内容背后的意图!”

主席和周总得知消息后,也非常重视,要求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整理工作。

林启明看着系统里因“建立监听与气象系统”、“获取关键情报”、“提升战略决策能力”而大幅增长的爱国值(+25000点!当前:40000 + 25000 = 65000点!),心中了然。

无形的电波战场上,新的斗争己然展开。而边区,终于不再是完全的“聋子”和“瞎子”。这片黄土地,正在孕育着不仅能征善战,更能洞察先机的强大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69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直播长征我的爱国值能换百万物资 http://www.220book.com/book/69B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