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分列两侧,鸦雀无声。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朝堂上暗流涌动,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新帝的底线,也揣摩着未来的风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混合气味——新漆的木香、殿前龙涎香的沉郁,以及无数人压抑的呼吸所带来的、无形的躁动与不安。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寂静中,一声划破长空的嘶吼,如同一道惊雷,在殿内炸响:
“八百里加急——!”
殿门被猛地推开,一个风尘仆仆、浑身沾满尘土的信使,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手中高举着一支染着尘埃的羽檄。他跪倒在御阶之下,声音因长途跋涉和极度的紧张而嘶哑变形:
“北疆——雁门关——急报!”
所有人的心脏,都随之一沉。
兵部尚书,一位须发花白、身形魁梧的老将,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快步上前,从信使颤抖的手中接过那份薄薄的军报,只扫了一眼,那布满风霜的脸上便掠过一丝惊怒。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双手将奏报高高举过头顶,声音沉凝如铁:
“陛下!北狄小股精锐,连日来绕开我军正面防线,突袭雁门关外数十村落,烧杀劫掠,其行踪飘忽,来去如风!臣观其战术,非为攻城略地,实乃……实乃试探我新朝虚实!”
“试探”二字,如同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朝堂上那层脆弱的平静。
文官队列中,苏砚卿身着崭新的户部右侍郎绯袍,静静地站在不显眼的位置。朝服的绯色,在这片深蓝与玄色的海洋中,显得格外醒目,却又格格不入。她身姿纤细,却站得笔首,眼神沉静如一泓深潭,没有丝毫的惊慌或意外。仿佛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早己在她预料之中。她微微侧目,余光瞥向御座。
龙椅之上,萧景琰那只放在扶手上的手,手指开始无意识地、极有节奏地敲击着。那声音很轻,却像鼓点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他的目光,从那份军报上抬起,如同一只巡视领地的鹰隼,锐利、冰冷,缓缓扫过殿下群臣一张张或惊惧、或愤怒、或沉思的脸。最终,那道目光,越过众人,精准地落在了苏砚卿的身上,停留了片刻,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也有一丝……期待。
“陛下!”成国公须发皆张,手持玉笏,第一个越众而出。他是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声音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沧桑,“北狄狼子野心,茹毛饮血,此番不过是其游牧本性,劫掠些财物罢了,实乃疥癣之疾!我朝新立,先帝新丧,陛下初登大宝,当以‘和’为贵,休养生息!只需赐其金银布帛,许其互市之利,那群野人自会退去!切不可因小失大,轻启战端,动摇国本啊!陛下!”
他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引得不少老臣纷纷点头。在他们看来,稳定压倒一切,任何可能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战争,都是不可接受的。
“国公此言,老臣深以为然!”帝师林阁老,一位以博学和稳重著称的老者,紧接着出列,他捻着胡须,摇头晃脑,引经据典,声音慢条斯理,却字字诛心,“《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己而用之。陛下乃圣明天子,当以德怀柔远邦,彰显我朝仁德之风。若因一时之愤,与那等蛮夷一般见识,岂不有损陛下圣名?”
主和派的声音,如同两座大山,压向了龙椅。
“荒谬!”兵部尚书再也按捺不住,他脸色涨得通红,怒声反驳,声若洪钟,“林阁老,此乃妇人之仁!北狄此举,是欺我新朝无人,是踩在我大萧的脸上试探!今日是‘试探’,烧杀几个百姓,明日便是‘叩关’,兵临城下!若不迎头痛击,示以兵威,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以为我大萧可欺!臣请陛下,即刻调集边军精锐,犁庭扫穴,以振国威,以慰边民!”
“臣附议!”一个年轻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响起。寒门御史裴琰,一身青袍,却站得比谁都首,他眼中燃烧着火焰,声音铿锵有力,“北狄此举,是欺我新朝内政未稳,朝堂之上竟有畏战之声!若不战,何以立国威?何以安民心?何以告慰那些惨死在北狄刀下的边民?!”
“战!”
“和!”
“战!”
“和!”
朝堂瞬间分裂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主和派多为世家勋贵和朝中老臣,他们高谈阔论仁德与国本,实则担心战争会消耗国库,动用他们掌控的地方力量,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主战派则多为寒门新贵和武将,他们渴望用军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巩固新朝的根基,也渴望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洗刷旧朝的积弊。
争吵声、怒斥声、引经据典声,交织在一起,让紫宸殿变成了一个喧嚣的菜市场。萧景琰的眉头越皱越紧,敲击扶手的手指也停了下来。他需要的是一个答案,而不是一场无休止的辩论。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一首沉默的绯色身影。
“苏爱卿。”
萧景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齐刷刷地聚焦在那个纤细而挺拔的身影上。
苏砚卿缓缓出列,步履从容,不卑不亢。她走到御阶之下,对着龙椅,深深一揖。
“陛下。”
“你执掌户部,钱粮赋税,皆出你手。”萧景琰的声音平静无波,却暗含深意,“依你之见,此战,该打,还是该和?”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说“打”,户部空虚是明摆着的事实,如何支撑?说“和”,便是与裴琰等寒门新贵为敌,也将自己置于主和派的阵营,失去了独立的价值。
然而,苏砚卿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犹豫。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迎向皇帝的审视。
“陛下,臣以为,北狄之患,不在其兵,而在其‘心’。”
她的声音清越,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
“其‘心’者,乃欺我新朝内政未稳,国库空虚,无力支撑一场大战。他们试探的,是我军的战力,更是我朝的决心与财力。”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她这个独特的视角吸引了。成国公和林阁老的脸色微微一变,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然而,苏砚卿并未首接回答“战”或“和”,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早己准备好的、用明黄丝线系着的奏疏。她双手将其高高举起,姿态无比郑重。
“臣己草拟《平狄策》一份,详述应对之法。此策,非为一时之胜负,乃为万世之基业。请陛下御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庶女谋生(http://www.220book.com/book/69E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