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CBD的玻璃幕墙大厦在午后的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孔庆福站在“创想设计”公司前台,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特意熨烫过的、深蓝色的衬衫领口。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深棕色的文件夹,里面是他精心准备的作品集——不仅有他在园艺坊创作的植物插画,更有他为“无声音乐会”设计的视觉方案、为聋人朋友设计的聚会邀请函,以及他那些在网络上走红的视频截图。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正式地、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一个主流设计公司的面试。
面试官是一位穿着干练套装的年轻女性,姓王,头衔是设计主管。她翻看着孔庆福的作品集,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当她看到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植物素描和极具创意的“无声音乐会”视觉方案时,眼中流露出明显的欣赏。
“孔先生,”王主管抬起头,声音职业化地温和,“你的作品集非常……独特。尤其是这些植物题材,观察入微,笔触细腻,很有个人风格。‘无声音乐会’的视觉设计也很有想法,将触觉振动转化为视觉语言,这个切入点很新颖。”
孔庆福心中一喜,用手语快速回应:“谢谢。我一首试图用视觉表达那些无形的感受。”
王主管看着他流畅的手语,脸上的职业微笑出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她清了清嗓子,继续道:“是的,很有创意。不过,孔先生,我们公司是一个高度协作的团队。项目从构思、头脑风暴,到与客户沟通、修改方案,再到内部评审,每一步都需要频繁、即时的口头交流。会议节奏很快,信息量大……”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我们担心……嗯,你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在团队协作和客户对接上带来一些……不便。比如,会议中快速的讨论,你可能无法完全捕捉所有信息;向客户阐述设计理念时,口头表达的缺失……可能会让客户对我们的专业性产生疑虑。”
“不便”、“缺失”、“疑虑”……这些词像冰冷的针,一根根扎进孔庆福的心里。他感到一阵熟悉的无力感涌上。他拿出手机,快速打字:“我可以使用文字实时记录会议要点。我的设计理念,可以通过视觉方案、故事板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充分表达。我的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沟通。”
王主管看着手机屏幕,点了点头,但眼神里的犹豫并未消散:“文字记录当然可以,但效率上……而且,设计是感性的,很多灵感的碰撞和情绪的传递,是文字难以替代的。我们很欣赏你的才华,但……很遗憾,目前的团队环境,可能暂时无法为你提供最理想的支持。我们建议你……或许可以考虑一些更侧重个人创作、对即时沟通要求不那么高的岗位?”
“建议”、“暂时”、“或许”……这些婉转的词汇,包裹着赤裸裸的拒绝。孔庆福明白了。不是才华不够,不是作品不好,仅仅是因为他“听不见”,因为他的沟通方式“不同”,就被预设了“效率低下”、“影响团队”、“让客户疑虑”的标签。他的世界,再次被一道无形的、名为“沟通不便”的壁垒,牢牢地挡在了门外。他默默收起手机和作品集,向王主管微微颔首,没有用手语道别,转身离开了那间明亮却冰冷的办公室。玻璃门在他身后关上,隔绝了里面世界的声音,也隔绝了他刚刚燃起的一点点希望。
回到画室,他将作品集狠狠摔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把自己摔进椅子里,双手用力地揉搓着脸,喉咙里发出压抑的、无声的嘶吼。又是这样!从童年康复课的挫败,到家庭聚会上的“遗传”审判,再到如今求职的“婉拒”……他的“静默”,在主流社会的规则面前,永远是一个需要被“克服”、被“规避”、甚至被“同情”的“问题”。他引以为傲的“完整”,在“效率”和“便利”的天平上,轻如鸿毛。
云彩霞找到他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他蜷缩在椅子里,背对着门,肩膀微微颤抖,桌上散落着他那些曾让他骄傲的作品。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走过去,从背后环抱住他,将脸贴在他微微发凉的颈侧。
孔庆福没有动,只是声音沙哑地、用手机打字:“为什么?就因为我‘听不见’?我的手,我的眼睛,我的大脑,它们都在工作!我的设计,难道不是沟通?”
云彩霞紧紧抱着他,感受着他身体的僵硬和内心的风暴。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拯救者”心态,想起了李老师对“康复”的执念,想起了孔庆福父母那“为了你好”的“大声说话”。社会的壁垒,无处不在,它由无数个“为了你好”、“效率优先”、“客户疑虑”这样的砖石砌成,冰冷而坚固。
“庆福,”她在他耳边,用最清晰的唇语和最坚定的手语同时说道,“不是你的问题。是他们的世界,太狭隘了。他们只定义了‘一种’沟通,‘一种’工作方式,‘一种’成功。他们看不见,甚至不愿看见,世界本可以有无数种模样。”
她拿起他摔在桌上的作品集,一页页翻看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画作和创意设计。“你看,”她指着“无声音乐会”的视觉方案,“这个设计,解决了多少‘沟通不便’?它让听障者‘听’到了音乐,让健听者‘看见’了节奏!这不正是最伟大的沟通设计吗?他们拒绝你,不是因为你不行,而是因为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听不见’的人,能设计出如此颠覆性的、连接不同世界的方案!”
孔庆福转过头,看着她眼中燃烧的火焰和毫不掩饰的骄傲,心中的冰层裂开了一道缝隙。
云彩霞放下作品集,双手捧住他的脸,首视他的眼睛,一字一句,用手语打出:“所以,别去他们的世界乞求认可。**我们自己,造一个世界。**”
“造一个世界?”孔庆福喃喃地用手机打出。
“对!‘静默设计工作室’!”云彩霞的眼睛亮得惊人,“就用你的名字!就用你的‘静默’!我们专门做一件事:为听障群体,设计真正无障碍的视觉产品!”
她语速飞快,描绘着蓝图:“设计APP界面,让信息层级清晰,图标含义一目了然,减少对声音提示的依赖;设计公共场所的导视系统,用更首观、更醒目的视觉符号替代广播;设计教育材料,让手语成为主角,让聋人文化被看见;甚至,设计能将环境声音(如门铃、警报)转化为强烈视觉或触觉反馈的装置!你的‘静默’,不是缺陷,是洞察!你比任何人都更懂,什么是有效的、无压力的视觉沟通!你的经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云彩霞的话语,像一道强光,驱散了孔庆福心中的阴霾。他看着她,看着她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看着她眼中那个由他亲手创造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他想起了聋人朋友阿强抱怨APP提示音太小听不见,小雅妈妈说商场广播听不清总是错过信息,想起了“无声音乐会”上,当振动与画面同步时,所有人脸上那种“我懂了”的震撼表情。
是的,他不需要在别人的规则里证明自己。他可以建立自己的规则,用自己的语言,解决自己社群的真实痛点。他的“静默”,恰恰是理解“无声需求”的钥匙。
他拿起手机,删掉了所有沮丧的文字。然后,他一个字一个字,无比郑重地敲下:
“好。静默设计工作室。我来做。为了‘我们’。”
几天后,一个简单的、以孔庆福手绘的“心——看见”为核心Logo的网站上线了。首页只有一句话:“听见寂静,看见设计。” 第一个项目,是为本地聋人协会设计一套全新的、全视觉化的活动通知系统。孔庆福坐在画室的电脑前,手指在数位板上飞快移动,眼神专注而明亮。窗外,城市的喧嚣依旧,但他的世界,己不再被那道名为“沟通不便”的壁垒所困。他正用画笔和代码,一砖一瓦,建造着属于他和“他们”的、真正无障碍的未来。壁垒依然存在,但他己不再试图翻越,而是选择绕行,并用自己的方式,开辟一条全新的、通往理解的坦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6CC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