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家庭的接纳

小说: 穿过寂静拥抱你   作者:眉宝柒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过寂静拥抱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6CC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眉宝柒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初夏的风带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吹拂着江南水乡小镇的青石板路。云彩霞牵着孔庆福的手,走在这条她童年无数次奔跑的小巷里。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这一次,她不再是独自归乡的游子,而是带着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来叩开家门,也叩开父母心中那扇紧闭的、名为“听障”的心门。

上次家庭聚会的阴影,像一道深刻的伤疤,刻在两人心上。云彩霞知道,仅仅带孔庆福回来是不够的。她必须做点什么,必须主动去融化那层厚厚的、由无知和偏见筑成的坚冰。在出发前的一个月,她就开始了“攻坚”。

她不再只是口头劝说。她打印了清晰的中国手语基础词汇表,上面有“你好”、“谢谢”、“吃饭”、“水”、“家”、“听”、“说”、“好”、“坏”、“喜欢”、“安静”等最常用词的手语图解。她把词汇表贴在父母家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冰箱门上。

“妈,爸,”她态度坚决,“这次庆福要来。你们想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就必须用他的语言。这些词,你们必须学会。不是为了敷衍,是为了沟通,为了尊重。”

云母看着那些陌生的手势,有些为难:“彩霞啊,这……这年纪大了,学不会啊。我们说话大声点就是了……”

“不!”云彩霞打断她,语气从未有过的强硬,“上次‘大声说话’的结果你们看到了!他听不清,很痛苦!‘大声’不是尊重,是伤害!你们爱我,就必须学着去爱他,用他的方式!这几个词,很简单,我每天教你们,练!”

云父沉默着,看着女儿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又看看妻子,最终点了点头。每天晚饭后,就成了“手语课”。云彩霞扮演老师,父母成了最认真的学生。云母学得慢,手势常常变形,但她一遍遍地练,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记着口诀。云父学得快些,但总带着点知识分子的拘谨,做手势时放不开。云彩霞耐心地纠正,不厌其烦地示范。当云父第一次笨拙地、但完整地打出“你好”时,云彩霞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小小的进步,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云父心中漾开了一圈涟漪——原来,这无声的手,也能传递问候。

云彩霞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小巧的写字板和一支笔,放在餐桌上最顺手的位置。她告诉父母:“如果手语不会,或者想表达复杂的意思,就写下来。字,他也能‘看’懂。”

终于到了这一天。云母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香气西溢。云父早早地坐在客厅,手里无意识地比划着刚学会的“你好”和“谢谢”。当门铃响起,云父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表情自然,然后站起身,走到门口。

门开了。孔庆福看到云父,礼貌地点头微笑。云父没有像上次那样大声吼叫,而是深吸一口气,有些紧张、有些僵硬,但无比认真地,抬起了双手,打出了“你好”。

孔庆福愣住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那个手势——“你好”。虽然动作生涩,角度有些偏差,但意思明确无误。一股暖流毫无预兆地冲上他的眼眶。他立刻抬起手,流畅而标准地回了一个“你好”,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云母从厨房探出头,看到这一幕,也赶紧擦擦手,走出来,同样笨拙地打出了“欢迎”。孔庆福再次回礼,心中的戒备和紧张,瞬间融化了大半。这个“你好”,虽然无声,却比千言万语都更有力量。它意味着,这扇门,正在被推开。

晚餐的气氛,与上次的剑拔弩张截然不同。云母依旧热情,但这次,她说话时音量适中,语速放慢,口型尽量清晰,并且会确保孔庆福能看见她的脸。当她想表达“多吃点”时,她不再大喊,而是微笑着,用手语打出“吃”和“好”(拇指向上),然后指了指桌上的菜。孔庆福看懂了,笑着点头,夹了一块红烧肉。

云父则显得有些局促,但他努力参与。他记得女儿教的“关键句”。当一道新菜上桌,他看着孔庆福尝了一口,便立刻笨拙地、像做广播体操一样,打出了“好吃”!

孔庆福看着云父那认真到可爱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他立刻用手语回应:“很好吃!谢谢叔叔!” 云父看到他笑了,也咧开嘴,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还下意识地用手语回了个“不客气”,虽然手势做得有点像“谢谢”,但心意己至。

最让孔庆福感动的是云母。她似乎知道孔庆福对“家”的话题可能敏感(上次的“遗传”之问),但又想了解他。她没有贸然开口,而是拿起了云彩霞准备的写字板,用娟秀的字迹写下:“庆福,你的家乡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她把写字板推到孔庆福面前,眼神温和而充满好奇。

孔庆福看着那行字,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这种用文字进行的、尊重对方节奏的交流,让他感到无比舒适和被尊重。他没有立刻用手语回答,而是拿起笔,在写字板上写道:“北方小城。冬天很冷,雪很大。但家里有暖气,很暖和。” 他写完,推回给云母。

云母读着,脸上露出理解的笑容。她又写:“彩霞说你画的雪景很美。” 孔庆福点点头,用手语比划:“雪落下的形状,很安静,很纯粹。” 云母虽然没完全看懂手语,但“雪”、“安静”、“纯粹”这几个词,配合他的表情,她大致明白了。她用力点头,在写字板上写下:“安静,很好。” 然后,她指了指窗外潺潺的流水,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再指了指心口,做了一个“心静”的手势(双手在胸前合十)。这个即兴的手语,虽然不标准,但孔庆福瞬间就懂了——她在说,这里的水声,听在心里,也是安静的。这是一种跨越语言的、关于“静”的共鸣。

孔庆福看着她,眼睛有些发酸。他拿起笔,写下:“阿姨,您写的字,很温暖。” 云母看到,脸一下子红了,像个孩子得了夸奖,开心地笑了。

晚餐在一种缓慢、甚至有些笨拙,却无比真诚的交流中进行。没有了震耳欲聋的“关心”,没有了令人窒息的“现实考量”。有的是云父努力打出手语时的专注,云母用写字板传递的温和询问,孔庆福流畅回应的手语和清晰的书写,以及云彩霞穿针引线、适时翻译的轻声细语。笑声依旧存在,虽然云父云母的笑声对孔庆福而言是模糊的,但他能“看”到他们舒展的眉头和弯起的眼睛,能感受到这笑声里不再有审视,而是纯粹的、分享美食与天伦的愉悦。

当云父又一次,比上次更流畅一些地打出“好吃”时,孔庆福没有再只是回应,而是主动用手语问:“叔叔,您觉得这道鱼怎么样?” 云父愣了一下,随即努力回想,结结巴巴地用手语加口型说:“鲜……很好!”

那一刻,云彩霞看着父亲笨拙却努力“说”出手语的样子,看着母亲用写字板认真记录孔庆福关于家乡的只言片语,看着孔庆福眼中那层长久以来的疏离与防备,如同春雪般悄然融化,露出了底下温润的底色,她的眼泪,终于无声地滑落。

这顿晚餐,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没有完美的沟通。每一个手语都带着生涩,每一次书写都略显缓慢。但正是这份缓慢与生涩,这份明知不完美却依然努力靠近的真诚,像最温柔的春雨,无声地浸润着那道横亘在两个世界之间的鸿沟。隔阂并未完全消失,但坚冰,己然开始融化。他们终于开始学习,用对方的语言,说最朴素的“你好”、“好吃”、“家”,而这,正是通往真正理解与接纳的,最坚实的第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6CC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过寂静拥抱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6CC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