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书房里,陈默刚汇报完李泰从长孙国公府出来的消息,李承乾就拿起桌上的考核细则,递给一旁的张苍:“把这三道题誊写十份,贴在格物院门口,再让墨老带着两个徒弟当考官。”
张苍接过细则,看着上面“焖炉除硫步骤”“扳机弹簧材质”“马蹄铁弧度误差”三个问题,忍不住道:“殿下,这题也太偏实操了,别说李泰殿下,就是朝中那些懂些格物的官员,怕是也答不上来。”
“偏吗?”李承乾笑了笑,“格物院要的是能动手干活的人,不是只会背书本的酸儒。这三道题,墨老的徒弟闭着眼睛都能答上来——要是连这都不懂,进了格物院也是白搭。”
正说着,墨老扛着一把刚锻好的长枪走进来,枪杆黝黑发亮,枪头寒光凛冽:“殿下,第一批新式长枪造好了!您瞧瞧这火候,比之前的铁枪硬了三成还多!”
李承乾接过长枪掂量了一下,手感扎实趁手:“墨老手艺越发精湛了。对了,待会儿李泰来应试,就劳烦您当主考,问问他这枪杆锻造时,淬火的水温要控制在多少度。”
墨老眼睛一亮,捋着胡须笑道:“殿下放心!老奴保证问得他哑口无言——这淬火水温可是咱们墨家门里的诀窍,外人哪能知道?”
午后,李泰果然带着一叠写满字的纸来到格物院。他昨晚在长孙无忌府里熬了半宿,请教了好几个“懂格物”的文官,总算把三道题的“答案”凑了出来,此刻胸有成竹地递上答卷。
墨老接过答卷扫了一眼,皱着眉头道:“李泰殿下,您这答案写的都是书本上的空话啊。老奴问您,焖炉除硫第三步加的石灰石,要按多少比例配?”
李泰一愣,他答的是“加石灰石除硫”,可没说比例啊!他硬着头皮道:“大...大概是...一斤钢加一两石灰石?”
“哈哈!”墨老笑了起来,“殿下这是瞎猜呢!正确比例是十斤钢加三两石灰石,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多了钢脆,少了硫除不净!”
李泰脸上一红,又听墨老问:“那新弩机的扳机弹簧,用什么铁料最好?”
“是...是精铁!”李泰急忙回答,这是他从《考工记》里翻到的。
“错了!”墨老摇着头,指着旁边一堆铁料,“是熟铁掺三分生铁,再加入少量锡,这样锻出来的弹簧才又韧又弹——用精铁做弹簧,拉不了几次就断了!”
接连两题答错,李泰额头上冒出冷汗。墨老还没完,又指着地上的马蹄铁问:“那马蹄铁的弧度,要跟马蹄的哪个部位贴合才算正好?”
李泰彻底慌了,他哪知道马蹄的部位?只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周围的匠人都偷偷笑了起来,连门口看热闹的少年军校学员也忍不住交头接耳。
“殿下答不上来了吧?”墨老收起笑容,语气严肃,“这格物院不是翰林院,不是靠耍嘴皮子就能混的地方。老奴劝殿下还是回去好好学学实操,等什么时候能说出淬火水温了,再来应试不迟。”
李泰又羞又气,攥着答卷转身就走,刚出门就撞见了李承乾。李承乾故作惊讶:“青雀,考得怎么样?要不要皇兄请你去东宫吃点心?”
“不用了!”李泰咬牙道,“太子皇兄这考核根本就是故意刁难!”
“刁难?”李承乾挑眉,“格物院的匠人每天都在跟这些东西打交道,这是最基础的本事。要是连这些都不懂,怎么管理格物院?青雀要是觉得委屈,咱们可以去父皇面前评评理。”
李泰哪敢去父皇面前评理?他答不上来是事实,真去了只会更丢人。他哼了一声,扭头就走。李承乾看着他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阳谋,就是要让他输得口服心服。
果然,当晚李世民就召见了李承乾。李世民看着他,似笑非笑:“你这考核制,倒是把青雀难住了。”
“父皇明鉴。”李承乾躬身道,“儿臣不是故意刁难青雀,实在是格物院事关重大。若是让不懂实操的人进去管理,轻则耽误军械赶制,重则出安全事故。儿臣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唐着想。”
李世民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新长枪,试了试枪尖的锋利度:“你说得对,格物院确实要凭本事说话。青雀那孩子,就是太急于求成了。”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你也别太较真,毕竟是兄弟,适当给他些机会。”
“儿臣省得。”李承乾应道,心里却清楚,机会不是给的,是凭本事挣的。他不会让任何人在格物院这个根基上动手脚。
离开两仪殿,李承乾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他知道,这次挡住了李泰,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他不怕——只要格物院掌握在手里,只要少年军校的学员们茁壮成长,他就有足够的底气,应对一切风雨。
“殿下,墨老说第二批新弩明天就能造好,要不要去看看?”陈默在一旁问道。
“走!”李承乾迈开脚步,“咱们去格物院——比起那些暗地里的算计,看着新装备造出来,才更让人痛快!”
玩里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F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