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东宫校场上就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李承乾一身藏青军服,胸前金鹏徽章在晨光里闪着亮,手里握着磨得寒光凛凛的三棱军刺,正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列队的少年军。
三百多个少年,人人穿戴和他同款的军服,腰间别着新弩,军刺鞘斜挎在身侧,连皮靴踩在地上的声音都齐整得像敲鼓。程处默站在第一排,时不时摸一把胸前的徽章,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都给我站好!”李承乾的声音不算大,却清清楚楚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今日出征,咱代表的是大唐少年郎,别让人看了笑话!”
底下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整齐了几分。尉迟宝琳憋得脸通红,手紧紧攥着军刺柄,生怕自己站歪了。
没等多久,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明黄的龙旗在晨光里格外显眼——是李世民来了。
李承乾赶紧下了高台,率众人躬身行礼:“儿臣(臣等)参见父皇(陛下)!”
李世民翻身下马,走到李承乾身边,目光扫过列队的少年军,眼里满是赞许:“好!好一群英气勃发的少年郎!穿上这身装备,比宫里的羽林军还精神!”
他伸手摸了摸李承乾胸前的金鹏徽章,指尖划过“大唐少年军”五个篆字:“乾儿,这徽章是谁想的?倒是别致。”
“回父皇,是墨老匠按儿臣的想法做的。”李承乾抬头道,“金鹏展翅,象征我大唐少年军能展翅高飞,保家卫国!”
李世民笑着点头,转身走到队伍前,声音提高了几分:“今日朕来,是为你们送行!突厥蛮夷犯我大唐疆土,害我百姓流离,此仇不共戴天!你们虽年少,却有报国之心,朕心甚慰!”
说着,内侍递上一坛酒,李世民亲自倒了两碗,一碗递给李承乾,一碗举在身前:“乾儿,带着兄弟们去前线,务必保重自身,也让突厥人看看,我大唐的少年,不是好欺负的!”
李承乾双手接过酒碗,声音铿锵:“儿臣遵旨!定不负父皇所托,不负大唐百姓!不灭突厥,誓不还朝!”
“不灭突厥,誓不还朝!”三百少年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校场周围的树叶都沙沙响。李世民看着这阵仗,仰头喝了碗里的酒,把空碗往地上一摔:“好!出发!”
李承乾也摔了酒碗,翻身上马,抽出腰间的横刀,刀尖指向北方:“全体都有,出发!”
队伍浩浩荡荡地往城外走,刚出东宫大门,就见街边站满了百姓。有提着篮子的妇人,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还有踮着脚看热闹的孩子,见少年军过来,都纷纷鼓掌。
“这就是太子殿下组建的少年军吧?瞧这模样,真精神!”
“听说他们要去打突厥,真是好样的!”
“多杀几个突厥人,替咱们报仇!”
人群里,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馒头跑过来,往程处默手里塞:“小将军,拿着路上吃,吃饱了好有力气打仗!”
程处默赶紧接过来,还没来得及道谢,又有几个百姓递来鸡蛋、肉饼,转眼间他怀里就满了。他挠了挠头,大声喊:“多谢乡亲们!咱一定多杀突厥人,保大家平安!”
尉迟宝琳也没闲着,有个小男孩举着一把木刀跑过来,仰着头说:“将军,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当少年军打突厥!”
尉迟宝琳咧嘴一笑,从怀里摸出个小木雕——是他昨晚连夜刻的小鹏鸟,递给小男孩:“拿着,等你长大了,就来找咱!”
李承乾骑马走在最前面,听着百姓的欢呼声,看着手里塞来的各种吃食,心里一阵发热。他勒住马,转身对着百姓拱手:“乡亲们放心,我李承乾带着少年军去前线,定不辱使命!待我们凯旋,再与大家共庆太平!”
“太子殿下万岁!少年军万岁!”百姓们齐声欢呼,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队伍继续往前走,百姓们跟在后面送了好远,首到出了长安城,还能看见远处挥舞的手臂。程处默拍了拍怀里的馒头,对身边的尉迟宝琳说:“宝琳你看,乡亲们都这么支持咱,咱要是打不赢突厥,都对不起这些馒头!”
尉迟宝琳重重点头,摸了摸腰间的三棱军刺:“放心,到了前线,我一刺一个准,让突厥人知道咱金鹏徽的厉害!”
李承乾回头看了眼渐渐变小的长安城,又望向北方苍茫的天际,眼神变得坚定。渭水之耻,今日便开始洗刷;大唐的荣耀,要靠他们亲手捍卫。
“加快速度!早日抵达边关!”李承乾一声令下,马蹄声加快,少年军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只留下一路扬起的尘土,和身后长安百姓无尽的期盼。
玩里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F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