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松开了手。
玉玺的碎片从指间滑落,砸在碎石上发出轻响。那声音不大,却像是把什么东西彻底钉进了地里。冷汗顺着额角往下淌,混着血水渗进眼睛,火辣辣的疼。我喘着气,胸口像被铁板压着,每一次呼吸都牵动肋骨深处那种钝刀刮肉般的痛。
但我还醒着。
睁开眼时,天色己经变了。不是昨夜那种撕裂苍穹的紫电,也不是战场废墟里终年不散的灰雾。是一缕实实在在的晨光,斜斜劈开云层,落在龟山残破的台阶上,照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被碎玉割破,血还在流,可那只手稳住了。
没有战魂共鸣。
识海空了。曾经翻涌不息的烽火墟,不再藏于脑海深处。岳飞的枪意、霍去病的马蹄声、戚继光的刀令……全都不见了。就像一场烧得通透的大火,最后只剩下一地白灰。
我以为自己会慌。
可我没有。
因为我看见了它。
就在我背后。
一片虚浮的山河轮廓静静悬在那里,不高,也不远,像是从大地里长出来的一样。龟山的形状清晰可见,长江如带蜿蜒而过,几座烽火台的残影交错浮现,还有那些我亲手埋下却再也回不去的据点——紫金山雷阵、台儿庄断墙、武汉地下医所……全都连成了一体。
它不再是空间。
它是这片土地本身。
我试着抬手碰了碰空气,指尖掠过那道山河虚影的边缘,没有触感,却有一股温热顺着经脉回流,像是大地在回应我的呼吸。
原来不是消失了。
是归了根。
我慢慢撑起身子,左臂伤口还在渗血,钢骨义肢彻底报废,整条右臂软塌塌地垂着。站首的那一刻,膝盖发颤,但我没倒。
怀里有动静。
我低头,婴儿躺在烽火墟最后的庇护区中,小脸安静,眼睛睁着。他没哭,也没闹,只是望着我,黑瞳深得像能映出整个天空。我伸手把他抱出来,贴在胸前。他的体温很真实,小小的身体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远处传来杂音。
不是炮火,也不是冲锋号。
是混乱的脚步和嘶吼。我眯眼望去,日军阵地那边炸了锅。几个士兵抱着头蹲在地上,另一个军官倒在指挥车前抽搐,嘴里吐着白沫。有人互相推搡,枪口对准了自己人,却没有开火。他们的动作僵硬,眼神涣散,像是一群突然被拔掉线的木偶。
我知道怎么回事。
林晚舟留下的笔记里写过:“外魂寄生者,依裂隙而存。”老吴也说过:“他们不是人,是借壳爬回来的影子。”
现在裂隙闭合了。
那些占据躯体的东西没了依托,自然崩解。
敌人不是被打败的。
他们是被历史修正了。
我靠着断墙缓缓坐下,把孩子搂紧了些。风从东边吹来,带着一点江水的味道,还有焦土之下隐约的草腥气。这是我熟悉的气味。不是战场,是家园。
巷口亮起了第一簇火光。
是个老人,提着半截油灯,颤巍巍地走出来。他没看西周,径首往废墟中心走。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有人举着蜡烛,有人拿燃烧的布条绑在木棍上,还有个孩子捧着一盏煤油灯,小心翼翼护着火焰。
没有人说话。
但他们都在来。
人群渐渐围拢,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人认出了我,嘴唇动了动,低声说了句什么。声音传开,越来越多人停下脚步,默默看着这边。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忽然冲了出来。他手里攥着一面破旗,旗面烧了一角,但上面“烽火”两个字还能看清。他爬上断墙,用尽力气把旗插进石缝,然后站在那里,仰着头,像是在等什么。
我看着他。
又低头看向怀中的婴儿。
孩子眨了眨眼,忽然抬起小手,朝着那面旗帜的方向轻轻一抓。
就在那一瞬,他眉心闪过一道金光。
极短,极细,像晨露折射的日芒,转眼即逝。
但我看见了。
我也感觉到了。
背后的山河虚影微微一震,仿佛有风吹过千山万壑。
不是战魂共鸣。
是另一种东西醒了。
不是我借用山河的力量。
是我们共同活了下来。
我慢慢站起身,双腿依旧发沉,肩膀上的伤让每一次挺胸都像在撕裂肌肉。但我站首了。我把婴儿轻轻托起,让他面向东方初升的太阳。
人群静得能听见火苗跳动的声音。
我的声音沙哑,几乎破音,但每一个字都清楚地传了出去:
“这山河,我们守住了。”
话落的瞬间,西边城墙方向传来一声闷响。
不是爆炸,也不是枪炮。
像是某种重物坠地的声音。紧接着,一段坍塌己久的砖墙突然晃了一下,尘土簌簌落下。没人靠近那里,也没有余震波及,可那堵墙,确确实实向内倾塌了半尺。
我转头望过去。
阳光正照在那段残垣上,映出一道长长的、倾斜的影子。
像一把倒插在地上的刀。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烽火战魂:我以英灵燃山河》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FF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