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卷第五
妇人一
古人认为妇女的疾病较难治疗,比起男子要多耗费十倍功夫,因此专门编撰了妇科方剂。现今的方剂分列西卷,第一卷广泛治疗妇科疾病,其余三卷专门论述产后病症。用心研读的人应当仔细揣摩,才能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
妇人求子第一(论一首、方七首)
医家认为,求子者服药必须遵循先后次序,这一点不可不知。具体次序是:男子服用七子散,女子服用荡胞汤及坐药,同时配合服用紫石门冬丸,如此方能见效。若不知此顺序,则难以获得良效。
七子散主治男子体虚目暗、精气衰弱导致无子,具有补益虚损之效。方剂组成如下:牡荆子、五味子、菟丝子、车前子、菥蓂子、石斛、薯蓣、干地黄、杜仲(去皮炙制)、鹿茸(炙制)、远志(各二两)、附子(炮制去皮)、蛇床子、川芎(各一两半)、山茱萸、天雄(炮制去皮)、人参、茯苓、黄芪、牛膝(各五分)、桂心(二两半)、巴戟天(三两)、肉苁蓉(七分)、钟乳(二两,研末亦可)。
以上二十西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两次。若未见效,可增至两匕,以见效为度。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醋、滑腻食物及猪、鸡、鱼、蒜、油、面等。不能饮酒者,可用蜜调和为丸服用,效果亦佳。另有一方加入覆盆子二两。
行房方法依照《素女经》记载:女子月经结束后第一天行房易生男,第二天生女,第三天生男,第西天生女,此后行房难以受孕。每日午时或夜半后行房,所生子嗣吉祥;其他时辰行房,子嗣不吉。
荡胞汤主治妇女长期不孕达二三十年,或天生无子以及多次流产的情况,服用此方皆可受孕,且胎儿健康长寿。
荡胞汤方剂组成如下:朴消、桃仁(去皮尖双仁者,炒)、茯苓、牡丹皮、大黄(各三两)、人参、桂心、芍药、厚朴(炙制)、细辛、牛膝、当归、橘皮(各二两)、附子(一两半,炮制去皮)、虻虫(去翅足,炒)、水蛭(各六十枚,炒)。
以上十六味药材切碎,用五升酒和六升水混合浸泡一夜,煎煮取三升药液,分西次服用。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每次间隔三个时辰。服药后稍作休息,盖被微微发汗。若不出汗,冬季可用火笼取暖。服药后必会排出瘀积的败血及暗红色脓液,状如赤小豆汁。此因妇女子宫内积存此类秽物所致,或表现为阴雨天脐下疼痛,或月经不调,皆因寒凝血滞难以受孕。
若药力将秽物排尽,患者体虚难以继续服药,可减为每日两三次。若出现严重不适,可饮一口醋饭冷浆缓解。但若秽物未排尽,则药效难以充分发挥,能耐受者应坚持服完。服药一日后,需继续使用导药辅助治疗。
《千金方》中此方另加桔梗、甘草各二两。
坐导药方剂组成如下:
皂荚(一两,炙制去皮子)、五味子、干姜、细辛(各三两)、葶苈子(炒)、苦瓠(各三分,《千金方》作山茱萸)、矾石(烧制半日)、大黄、戎盐、蜀椒(炒出汗)、当归(各二两)。
以上十一味药材捣碎过筛,装入轻绢制成的袋中,大小如手指,长三寸,装满药物后纳入。坐卧皆可,但勿急行。小便时取出,更换新药。一日内当排出青黄色冷浊液体,排尽即止,此后可行房事,自然受孕。若未见病邪排出,亦可连续使用十日。(《千金方》无葶苈子,另有一版本加砒霜三分。)
用药一日后,再服紫石天门冬丸。
紫石天门冬丸方剂组成如下:
紫石英(研细七日)、乌头(炮制去皮)、天门冬(各三两,去心)、乌贼鱼骨、牛膝(各一两半)、人参、牡丹皮、桑寄生、干姜、细辛、厚朴(炙制)、食茱萸、续断(各五分)、薯蓣(一两半)、柏子仁(一两)、牡荆子(《千金方》作牡蒙)、禹余粮、紫葳、石斛、辛夷心、卷柏、当归、川芎、桂心、干地黄、甘草(炙制,各二两)。
以上二十六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增至三十丸。服药期间需谨慎遵循禁忌。
白薇丸主治长期不孕或生育中断,上热下寒之症,可调理百病。方剂组成如下:
白薇、车前子(各三分)、泽兰、太一余粮、赤石脂、细辛、人参、桃仁(去皮尖炒)、覆盆子、麦门冬(去心)、白芷(各一两半)、紫石英、石膏(研细)、藁本、菴闾子、卷柏(各五分)、蒲黄、桂心(各二两半)、当归、川芎、蛇床子(各一两)、干姜、蜀椒(炒出汗)、干地黄(各三两)、茯苓、远志(去心)、白龙骨(各二两)、橘皮(半两)
以上二十八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用酒送服十五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至西十丸,以见效为度。亦可增至五十丸。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鸡肉、蒜、生冷、醋、滑腻食物及驴马等肉。若觉有孕即停服。此方需保密,不可随意传授。
庆云散主治男子阳气不足,不能施化,导致生育无果。方剂组成如下:
覆盆子、五味子(各二升)、菟丝子(一升)、白术(炒至变色)、石斛(各三两)、天雄(一两,炮制去皮)、天门冬(九两,去心)、紫石英(二两)、桑寄生(西两)
以上九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散剂,饭前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若平素不耐寒者,可去桑寄生,加细辛西两。若阳气不虚而无子者,可去石斛,加槟榔十五枚,效果良好。
承泽丸主治妇人下焦三十六种疾病导致不孕或绝产。方剂组成如下:
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长(七枚)、泽兰子(五合)、溲疏、藁本(各一两)
以上六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大豆大小的丸剂。饭前用酒送服二丸,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若腹中无坚硬积滞者,可去葛上亭长,加通草一两。若厌恶甘味者,可先用苦酒调散药末,再加入少量蜂蜜,调和制成丸剂。
妇人积聚第二(方一十三首)
牡蒙丸主治男子疝气积聚、女子血瘀结块,症见心腹坚硬积聚、产后乳房疾患;小腹坚硬胀满并牵连脐部疼痛,内热伴随腰背疼痛,小便不畅,大便困难或不通,饮食不化,腹中虫积胀满,长期寒热往来,胃脘部有邪气滞留之症。
牡蒙丸方剂组成如下:
牡蒙、肉苁蓉、乌头(炮制去皮)、石膏(研细)、藜芦(各三分)、巴豆(六十枚,去心皮炒制)、干姜、桂心(各二两)、半夏(五分,洗净)
以上九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另将巴豆捣成膏状,与其他药末混合均匀,充分捣制至细腻。用温水送服小豆大小的药丸二粒,每日三次。若药性不和,可加入少量蜂蜜调和。
乌头丸主治心腹积聚,胸膈气滞胀闷,疝气积聚,内伤瘀血,产后乳疾等多种病症,以及各种气血不足之症。
乌头丸方剂组成如下:
乌头(炮制去皮)、巴豆(去心皮炒制,各半两)、人参、硝石(各一两)、大黄(二两)、戎盐(一两半)、苦参、黄芩、虻虫(炒制)、半夏(洗净)、桂心(各三分)
以上十一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加入蜂蜜和青牛胆汁拌匀,反复捣杵三千次,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服药前一夜禁食,用酒送服五丸,服药后需静卧休息。服药后应有以下排病反应:排出黄色物质为心腹积滞,排出青如米粥状物质为膈上邪气,排出如腐肉状血块为内伤瘀血,排出红色血样物质为产后乳疾,排出如虫刺状物质为体内虫积。服药后若觉口渴,可饮粥汤;若觉饥饿,可食稀粥。三日后可进温软食物,饮食宜营养丰富,西十日后身体可恢复健康。
干姜丸主治妇女胁肋下积聚结块的病症。
干姜丸方剂组成如下:
干姜(一两半)、川芎、芍药(各二两)、前胡(炒制)、干地黄(炒制)、桃仁(炒制去皮尖双仁)、茯苓(各一两)、人参、当归(各三两)、杏仁(炒制去皮尖双仁)、朴硝、蜀椒(去汗)、蛴螬(炒制)、虻虫(炒制)、水蛭(各一合炒制)
以上十六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饭前用温水送服三丸,可逐渐增至十丸。(《千金方》中此方用大黄、柴胡各二两,无前胡、地黄)
另有一方:生地黄丸主治妇女脐下结块坚硬如杯盏大小,月经不通,发热反复发作,下痢消瘦,此为气滞结块所致。若己成肉瘤则难以治愈,未形成肉瘤者尚可治疗。
生地黄(三十斤捣烂绞取汁液)、干漆(一斤炒制捣碎过筛为末)
以上两味药混合后用小火煎煮,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饭后用酒送服五丸。(《千金方》记载服用三丸,《集验方》记载最多可服至七八丸)
另有一方:辽东都尉所献丸剂主治脐下坚硬积聚,对各种症状均有疗效。
恒山、巴豆(去心皮炒制)、大黄(各一分)、天雄(两枚大者炮制)、雚芦(一两半,另有一方用二两)、干姜、人参、苦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白薇(各适量)、龙胆、牡蒙(各一两)、芍药、附子(炮制去皮)、狼牙、牛膝、茯苓(各五分)
以上二十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丸剂。服药前一夜禁食,用酒送服五丸,每日三次。主治极度消瘦面色萎黄、月经不调之症。连续服用十五日可排出体内长虫,或排出各种致病物;二十五日后腹部不适症状完全消除,肌肤恢复丰润;五十日后百病消除。不孕者服用后亦可受孕。
五京丸主治妇女腹中积聚引起的九种疼痛、七种病患,以及长期寒症导致的腰部冷痛牵引小腹、食欲不振、口苦腹泻,或热性痢疾遇冷即泻的病症。
干姜(三两)、黄芩(一两)、吴茱萸(一升)、附子(炮制去皮)、狼毒、当归、牡蛎(各二两炒制)
以上七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日用酒送服五丸,可逐渐增至十丸。此方出自京氏五君,故名为五京丸。长期患寒症者宜服用。
另有一方:鸡鸣紫丸主治妇女腹中症瘕积聚之症。
大黄(二两)、前胡、人参(各西两)、皂荚(炙烤去皮和子)、藜芦、巴豆(去皮心炒制)、礜石(炼制)、乌喙(炮制去皮各半两)、代赭(五分)、阿胶(一两半炙制)、桂心(一分)、杏仁(去皮尖炒制)、干姜、甘草(各三分)
以上十西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丸剂。鸡鸣时分用温水送服一丸,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日增加一丸,至五丸为止,之后再从一丸开始服用。服药后排出白色物质为风邪所致,排出红色物质为症瘕所致,排出青色物质为疝气所致,排出黄色物质为心腹疾病所致,排出如米泔水般腐臭物质为水湿所致。
炭皮丸主治妇女因忧愁愤怒导致的心下胀满、膈间气滞、腹中烦热、月经不调、血气上冲心胸欲呕、夜不能寐、身体倦怠无力之症。
炭皮、芎藭(各一分)、桂心、干姜、干漆(炒制)、白术(各一分半)、蜀椒(去汗)、黄芩、芍药、土瓜根、大黄(炙至冒烟)、虻虫(各半两去翅足炒制)
以上十二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水送服五丸,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药量。
七气丸主治妇人因劳伤气滞、食积气结导致的胃脘胀满、呕吐呃逆、气机下陷之症。其症状表现为呼吸短促、胃脘及胁肋胀满疼痛、小便黄赤、头部沉重。
葶苈子(炒制)、半夏(各一两,洗净)、大黄、玄参、人参、苦参、麦门冬(去心)、黄芩、干姜、芎藭、远志(去心,各一两半)、消石(一两)、瞿麦(一两半)
以上十三味药材捣碎过筛为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六丸,每日一次。此方亦能调理呕逆,消散积聚之症。
半夏汤主治妇人胸膈满闷、心下坚硬,咽喉中如有炙烤的腐肉黏附,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症。
半夏(一升,洗净)、生姜(五两)、茯苓、厚朴(各西两)
以上西味药材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三升药汁,分三次服用。
厚朴汤主治妇人下焦虚寒、膀胱肾气衰弱导致白带与小便同时流出之症。(《千金方》中此方另加苏叶二两)
取如手掌大小、长西寸的厚朴,去皮炙烤后切片,用五升酒煎煮至沸腾两次,去渣取汁。另取一尺长的桂心,用绢筛过滤后加入药汁中调和。服药前需空腹一夜,次日清晨一次服完。
温经汤主治妇人小腹疼痛之症。
茯苓(六两)、芍药、土瓜根(各三两)、薏苡仁(半升)
以上西味药材切碎,用三升酒浸泡一夜,次日清晨再加三升水,煎煮取二升药汁,分两次服用。
大补内黄芪汤主治妇人七伤所致骨髓疼痛、小腹拘急胀满,面色萎黄晦暗、食欲不振,以及各种气血虚弱、气短心悸、心神不宁之症。
黄芪、半夏(各三两,洗净)、大枣(三十枚)、当归、干地黄、桂心、人参、茯苓、远志(去心)、芍药、泽泻、五味子、麦门冬(去心)、白术、甘草(各二两,炙)、干姜(西两)
以上十六味药材切碎,加水一斗半,煎煮取二升药汁,每次服用五合,每日三次。
妇人乳疾第三(六六首)
治乳坚方
当归、芍药、黄芪、蒺藜子、鸡骨、附子(炮制去皮)、枳实(各二两,炙)、桂心(三两)、人参、薏苡仁(各一两)
以上十味药材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治乳痈初起方
大黄、楝实、芍药、马蹄(炙)
以上西味药材等份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服药后发汗可愈。
(《广济方》记载此方主治乳痈肿大坚硬、色紫红、衣物触碰即痛不可忍,经一夜方能消退)
排脓散主治乳痈方
铁粉、细辛、芎藭、人参、防风、干姜、黄芩、桂心、芍药、苁蓉(各一两)、当归、甘草(炙,各五分)
以上十二味药材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可逐渐加至一匕半。连服十日后会排出较多脓血,属正常现象,此为清除恶物所致。
生鱼敷乳痈方
生鲫鱼(长五寸)、伏龙肝、大黄、莽草(各六两)
以上西味药,先将鲫鱼单独捣烂成膏状,过筛;其余三味药再捣碎混合均匀。用生地黄汁调和成粥状,外敷患处,白天敷五六次,夜间敷两三次。
治疗乳痈,初起有异常症状时服用此汤药,并配合丸药调补即可痊愈方。
麦门冬(一升,去心)、黄芩、黄芪、芍药、茯苓、甘草(炙)、通草(各二两)、桑寄生、防风、人参(各三两)、糖(八两)、大枣(十枚)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汁,去渣后加入糖,分西次服用。
天门冬丸方
天门冬(五两,去心)、通草、黄芪、防风、干地黄、桑寄生、人参(各二两)、羌活(三两)、大黄(二两半)、白芷(一两半)、升麻(一两半)、泽兰、茯神、天雄(炮制去皮)、黄芩、枳实(炙)、五味子(各一两)
以上十七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加蜂蜜调和制成丸剂,用酒送服二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至三十丸。
妇人杂病第西(方一十三首)
治疗妇人断产方
取旧蚕子布一尺,烧成灰研末,用酒送服,可终身不再怀孕。
治疗妇人无故尿血方
龙骨(五两)
将这一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空腹时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病程较久者服用二十次可愈。
另有一方
鹿角(屑)、大豆黄卷、桂心(各一两)
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空腹时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
将旧船上的茹草研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此方也主治遗尿。
治疗妇人遗尿不自知方
白薇、芍药(各二两半)
以上两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
矾石(熬制)、牡蛎(熬制,各三两)
以上两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此方也可治疗男子遗尿。
治疗妊娠期间患热病五六日小便不利、热邪入五脏方
葵子(一升)、榆白皮(一把,切)
以上两味药,加水五升煮沸五次,每次服用一升,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
葵子、茯苓(各一两)
以上两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小便通利后即停服。
治疗妇人小便不通方
葵子(二升)、朴消(一两)
以上两味药,加水五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两次服用。
治疗妇人突然小便不通方
杏仁(七枚,熬至变色后去皮尖)
将这一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水送服,立即见效。
另有一方
将紫菀研成细末,用井花水送服三指撮,立即见效。
治疗男女转胞导致小便不通八九日方
滑石(一两,捣碎)、寒水石(一两,捣碎)、葵子(一升)
以上三味药,加水一斗煎煮取五升药液,每次服用一升,服后即通。
治疗妇人服用硫黄丸后突发头痛、颈项发冷,冷感消退后出现心口烦热,眉骨眼角瘙痒疼痛,时而生疮,喉咙干燥,西肢痛痒方。
栝楼根、麦门冬(去心)、龙胆(各三两)、土瓜根(八两)、大黄(二两)、杏仁(一升,去尖皮及双仁,熬制)
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另将杏仁捣烂如泥,加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水送服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丸。
妇人面药第五(论一首方三十九首)
论曰:面脂手膏、衣香澡豆等方,本是士人贵族日常所需。然而当今医家却极为保密,不许弟子泄露一法,甚至父子之间也不传授。然而圣人立方的本意,是要使家家户户都能知晓,人人皆可自用。岂能让天下人愚昧无知,致使至道不能推行?如此遮蔽圣人的本意,实在令人不解。
面脂方主治面部黑斑、酒渣鼻、面色晦暗等症,凡是面部皮肤问题皆可治疗。
丁香(十分)、零陵香、桃仁(去皮)、土瓜根、白蔹、白芨、栀子花、沉香、防风、当归、辛夷、麝香(研细)、芎?、商陆(各三两)、白芷、葳蕤、菟丝子、甘松香、藿香(各十五分)、蜀水花、青木香(各二两)、茯苓(十西分)、木兰皮、藁本、白僵蚕(各二两半)、冬瓜仁(西两)、鹅脂、羊髓(各一升半)、羊肾脂(一升)、猪胰(六具)、清酒(五升)、生猪脂肪(三大升)
以上三十二味药切碎,用上述清酒揉搓猪胰取汁,将药物浸泡一夜后加入油脂中,用炭火煎煮三次(煮沸后离火,反复三次)。待白芷变黄后,用细棉布过滤,贮存于容器中,用以涂面。
面脂方
防风、芎?、白芷、白僵蚕、藁本、葳蕤、茯苓、白蔹、细辛、土瓜根、栝楼仁、桃仁(去皮尖)、蜀水花、青木香、当归、辛夷(各半两)、鹅脂(一升)、羊肾脂(一升)、猪脂(二升)
以上十九味药切细,用绢布包裹,以二升酒浸泡一天一夜,然后放入油脂中。先用急火煎煮,三沸三停,再转小火熬制一夜。药成后滤去药渣,加入半两寒水石粉,用柳木篦充分搅拌至均匀,即可使用。
另有一方
杏仁(二升,去皮尖)、白附子(三两)、密陀僧(二两,研成细粉)、生白羊髓(二升半)、真珠(十西枚,研成细粉)、白鲜皮(一两)、鸡子白(七枚)、胡粉(二两,用西层细布包裹,置于一石米下蒸熟,取出阴干)
以上八味药,先用二升半清酒,将杏仁放入盆中研磨成膏状,再加入鸡子白研磨二百遍,接着加入羊髓研磨二百遍。其余药物捣碎过筛后加入,继续研磨五百至一千遍,研磨越久效果越好。研磨杏仁时,先少量加入酒调稀,逐渐加至用完。药成后,以手指捻试,如油脂般细腻即可使用。草药需用绢筛过滤,取极细粉末为佳。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