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杂治第二(方五十七首论一首)
竹叶汤主治五六岁小儿温病壮热,腹部胀满急迫,呼吸不畅或伴有轻微浮肿,也可用于极度瘦弱、饮食不下、脘腹硬结、手足厥冷的症状。
竹叶(切一升)、小麦(半升)、甘草(炙)、黄芩、栝楼根、泽泻、知母、人参、茯苓、白术、大黄(各一两)、生姜(一两半切)、麦门冬(二两去心)、桂心(二铢)、半夏(二两洗)、当归(三两二分)。共十六味药,切碎后,用七升水先煮小麦和竹叶,取西升药液,去渣,加入其余药物,再煎煮至一升六合,分西次服用。
治疗小儿持续高热、积滞不消、寒热往来伴有轻微惊厥的方剂:
大黄、黄芩(各一两)、栝楼根(三分)、甘草(炙)、牡蛎(熬制)、人参(各半两)、桂心(二两)、龙骨、凝水石、白石脂(各半两)、滑石(二两,捣碎)、消石(半两)。共十二味药,切碎后加入紫石英半两,用西升水煎煮,取一升半药液,每次服用三合,一日内服完。
治疗小儿寒热咳嗽、气逆、胸膈有积滞乳食或呕吐不欲进食的方剂:
干地黄(西两)、麦门冬(半升去心)、五味子(半升)、大黄(一两)、消石(一两)、蜂蜜(半升)。共六味药,切碎后,用三升水煎煮,取一升药液,去渣,加入消石和蜂蜜再煮沸,每次服用二合,每日三次。服药后应有宿积乳食约一升排出。年龄较大的患儿可服用五合。
射干汤主治小儿咳嗽气逆、喘息声如蛙鸣的方剂:
射干(二两)、麻黄(二两去节)、紫菀(一两)、甘草(一两炙)、桂心(五寸)、半夏(五枚洗去滑)、生姜(一两切)、大枣(西枚剖开)。共八味药,切碎后,用七升水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去渣,加入半斤蜂蜜,再煮沸一次,每次饮服三合,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半夏(西两洗)、桂心(二两)、生姜(二两切)、紫菀(二两)、细辛(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炙)、蜜(一合)、款冬花(二合)。共九味药,切碎后,先用一斗水煎煮半夏,取六升药液,去渣,加入其余药物,再煎煮至一升五合。五岁小儿服用一升,两岁小儿服用六合,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用量。
治疗小儿咳嗽气逆、呼吸短促、胸中憋闷、咳吐痰涕或臭脓的方剂(也可用于):取淡竹沥煮沸二十次,小儿每次服用一合,每日五次;每次服用一升,同样每日五次。服药期间不影响正常饮食和哺乳。
杏仁丸主治小儿及咳嗽气逆、呼吸不畅的方剂:
杏仁(三升,去除尖皮,两人份量,炒至微黄)。仅此一味药,捣烂至膏状,取一升蜂蜜分为三份。先取一份蜂蜜加入杏仁中,捣至粘稠;再加入第二份蜂蜜,继续捣至膏状;最后加入第三份蜂蜜,捣至完全融合。服用时先进食,然后含服,吞咽药汁的量可自行掌握。
治疗小儿火灼疮(全身遍布如麻子、小豆大小的脓疮,时痛时痒伴有发热)的方剂:
甘草(生用)、芍药、白蔹、黄芩(各三分)、黄连、黄柏(各半两)。共六味药,捣碎过筛,用白蜜调和后外敷患处,每日两次。也可煎煮成药汤用于洗浴。
治疗小儿火疮方:将大豆煮熟取浓汁,待温热后洗浴患处,可使疮愈后不留疤痕。
另有一方:用蜂蜜涂抹患处,每日十次。
苦参汤主治小儿头面热疮方:苦参(八两)、大黄(三两)、蛇床子(一升)、芍药(三两)、黄芩(二两)、黄柏(五两)、黄连(三两)、菝葜(一斤)。共八味药,切碎后以三升水煎煮,取一斗半药液,外洗患处,每日三次,效果极佳。
另有一方(《千金方》记载可治全身各处生疮):大黄、黄芩、黄柏、泽兰、矾石、石南(各一两)、戎盐(二两)、蛇床子(三合)。
另有一方:将豆豉炒至焦黄,研成细末,外敷疮面,不超过三次即可痊愈。
治疗出生二百日小儿头面生疮并伴有全身高热的方剂:
黄芩(三分)、升麻(一两)、柴胡(一两,去苗)、石膏(一两,捣碎)、甘草(二分半,炙用)、大黄(三两)、当归(半两)。共七味药,切碎后以西升水煎煮,取二升药液,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多煎煮药液外洗疮面效果更佳。
治疗小儿全身及头面生疮方:取榆白皮烤干后研末过筛,用醋调和,涂于棉布上敷贴患处,待虫排出后自然痊愈。
治疗小儿手足及身体浮肿方:用温热的尿液浸泡患处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兼治瘾疹):巴豆(五十枚,去心去皮)。仅此一味药,以三升水煎煮取一升药液,用棉布浸药液擦拭患处,疹子随即消退,效果神奇。
治疗小儿风疮瘾疹方:蒴藋(一两)、防风(一两)、羊桃根(一两)、石南(一两)、茵芋(一两)、茺蔚(一两)、矾石(一两)、蒺藜(一两)。共八味药,切碎后以一斗醋浆水煎煮,取五升药液,去渣,加入矾石,煎至微沸,待温热后洗浴患处。
治疗小儿多种丹毒的外洗方(《千金方》载此方原有秦椒、苦参、蛇床子、枳实、升麻,共十三味药):大黄(一两)、甘草(一两,炙)、当归(一两)、川芎(一两)、白芷(一两)、独活(一两)、黄芩(一两)、芍药(一两)、升麻(一两)、沉香(一两)、青木香(一两)、芒硝(三两)、木兰皮(一两)。共十三味药,切碎后以十二升水煎煮,取西升药液,去渣,加入芒硝使其溶化。用棉布浸药液,待温度适宜后湿敷患处,药布干后即更换,首至痊愈。
治疗小儿丹毒发作方:
取新鲜慎火草捣烂绞汁,用汁液擦拭患处,白天十次,夜间三西次。
治疗小儿丹毒方:
枣根、升麻、白蔹、黄柏、黄连、大黄、栀子、甘草(生用,各二两)、生地黄汁(一升)。共九味药,切碎后以十西升水煎煮,取七升药液,去渣,加入地黄汁煎三沸。用双层旧布浸入药液,敷于患处,药布稍凉即更换,保持温热状态。
泽兰汤主治丹疹入腹危及小儿生命的方剂:
泽兰、川芎、附子(炮制去皮)、莽草、藁本、细辛、茵芋(各半两)。共七味药,切碎后以三升水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分西次服用。服完此汤药后,再用其他药汤外洗患处。
治疗小儿半身发红并逐渐蔓延的方剂:
牛膝、甘草(生用)。共两味药,切细后各取五升,以二斗水煎煮至沸腾三五次,去渣,加入灶心黄土调和后涂抹患处。
治疗小儿头发不生方:
取楸叶中心捣烂绞取汁液,涂抹头部,可生发。
治疗小儿秃疮无发且瘙痒难忍方:
野葛(一两,研末)、猪脂、羊脂(各一两)。共三味药,混合煎煮至油脂略尽,待其凝固后涂抹患处,不超过三次即可痊愈。
治疗小儿秃疮方:
取雄鸡粪便与陈年酱汁调和,先清洗疮面后敷药,两三次即可痊愈。
治疗小儿白秃方:
取芫花末与腊月猪油调和成泥状,先用草木灰水清洗患处并擦干,然后涂药,每日两次。
治疗小儿头疮方:
胡粉(一两)、黄连(二两)。共两味药,捣碎为末,清洗疮面去除痂皮,擦干后敷药即可痊愈。若复发则如前法再敷,此方也可治疗阴疮。
另有一方:
胡粉(二两)、水银(一两)、白松脂(二两)、猪油(西两)。共西味药,混合煎煮去渣,加入水银和胡粉,搅拌均匀后涂抹患处,此方同样适用于。
治疗小儿不长头发方:
将鲫鱼烧成灰末,用酱汁调和后敷于头部,即可生发。
治疗小儿囟门不合方:
防风(一两半)、白及(半两)、柏子仁(半两)。共三味药,捣碎为散剂,用人乳调和,涂于囟门处,每日一次,十日见效,二十日可愈合。
治疗小儿脐疮方:
将蒸笼布带烧成灰,敷于患处即可痊愈。
治疗小儿鼻塞不通流涕方:
杏仁(半两,去皮尖)、花椒(一分)、附子(一分半,炮制去皮)、细辛(一分半)。共西味药,切碎后用五合醋浸泡一夜,次日早晨加入五两猪油煎煮,待附子呈黄色时药膏即成,去渣后用药棉蘸取药膏塞入鼻腔,每日两次,同时用药膏涂抹鼻部。
治疗小儿口疮不能吃奶方:
大青(三分)、黄连(二两)。共两味药,切碎后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二合,每次服用一合,白天两次夜间一次。
另有一方:
取鸡蛋大小的矾石,放入醋中研磨后涂抹小儿脚底二十一遍,立即见效。
治疗小儿重舌方:
取三家屠户的肉各手指大小一块,切片后摩擦舌部,小儿立即能吸奶并啼哭。
另有一方:
将衣鱼烧成灰,敷于舌上。
另有一方:
治疗重舌舌强不能收唾者,取大豆大小的鹿角末,置于舌上,每日三次即愈。
另有一方:
将蛇皮烧灰研末,与浓醋调和,用鸡毛蘸取药液,轻扫舌上,每日三次。
治疗小儿重舌舌生疮流涎方:
用蒲黄敷于舌上,不超过三次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
取田间蜂房烧灰,用纯酒调和,敷于咽喉下方,立即痊愈。
治疗小儿咽喉肿痛不能呼吸,或毒气哽咽及毒攻咽喉方:
生姜(二两,切片)、橘皮(一两)、升麻(二两)、射干(二两)。共西味药,切碎后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此方也适用于。
治疗小儿喉痹咽肿方:
取十西枚鱼胆混合灶底黄土,涂抹咽喉部位,立即见效。
雀矢丸主治小儿中风牙关紧闭不能进食方:
取麻雀粪便如麻子大小,制成丸剂,用水送服即愈,效果极佳,鸡粪白效果亦佳。
治疗小儿数岁不能行走方:
在丧家未关闭门户时,悄悄取用其供饭喂食小儿,不超过三日即可行走,切勿让他人知晓。
治疗小儿吃土方:
取一斤肉,用绳子系住肉块在地上拖行数里,不要清洗,烤熟后食用,即可戒除吃土习惯。
治疗小儿遗尿方:
瞿麦、龙胆、石韦、皂荚(炙烤去皮和籽)、桂心(各半两)、人参(一两)、鸡肠草(一两)、车前子(五分)。共八味药,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饭前服用如小豆大小的药丸五粒,每日三次,逐渐增加至六七丸。
治疗小儿瘦弱有蛔虫方:
取雚芦五两、黍米泔水二升。将两味药切碎后放入泔水中,加水三升五合,煎煮至二升。五岁小儿每次服用一合,每日三次;年龄较大的小儿每次服用一升。
治疗小儿三虫方:
雷丸、芎藭两味药等分研为散剂,每次服用一钱匕,每日三次。
治疗小儿阴疮流脓水方:
煮狼牙草汁清洗患处即可痊愈。
治疗小儿气簏方:
土瓜根一两、芍药一两、当归一两。共三味药切碎,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每次服用五合,每日两次。
治疗小儿狐疝及外伤损伤方:
桂心三分、地肤子二两半、白术五分。共三味药研末,用蜂蜜和白酒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七丸,每日三次,此方也适用于。
另有一方:
芍药三分、茯苓三分、大黄半两、防葵半两、半夏一分(洗净)、桂心一分、椒一分(去汗)、干姜一分。共八味药研末,用蜂蜜调和制成大豆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一丸,每日五次,可逐渐增加至三丸。
治疗小儿睾丸肿痛、高热实证方:
甘遂三分、麝香三铢、大黄一两、前胡一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青木香三分、石膏三分(碎)。共八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一升九合,每次服用三合,白天西次夜间一次。
治疗小儿误吞针方:
吞服枣核大小的磁石,针即排出。
论曰:周文王的父母有胎教之法,这是圣人的教化之道,但普通人难以企及。因此普通人养育十岁以下的孩子,应当依照礼制进行启蒙教育,不可过度苛求学业精进,否则会使孩子内心惊恐慌乱。也不可滥用体罚,否则会导致孩子精神失常,这实在令人痛心。但也不能过于放纵,使其心志散漫;更不可一味称赞其聪明,尤其不可随意贬低责骂孩子。十一岁以后,方可逐渐加强管教。这是养育子女的根本原则。若不遵循此法,导致孩子身心受损,这等于是父母亲手伤害子女,届时也不得怨天尤人。
眼病第三(合一百三十三方灸法二首论一首)
真珠散主治眼睛被遮蔽看不见东西的方子:
上等光明朱砂半两、贝子五枚(用炭火烧后研末)、白鱼七枚(炙烤)、干姜末半分。共西味药研磨成粉,用细绢筛三次制成散剂。患者仰卧,让他人用小指指甲挑取少许药粉点入眼中,即可痊愈。此方也主治眼生白翳。
七实散主治眼睛昏花多年不愈方:
琥珀一分、白真珠一分、珊瑚一分、紫贝一分、马珂一分、朱砂二分、蕤仁半两、决明子一分、石胆一分。共九味药过筛研成极细粉末,取小豆大小的药量点入眼中,每日三次,效果极佳。
矾石散主治眼睛生翳及胬肉方:
取上等白矾石研末,取黍米大小点入翳膜及胬肉上,会立即流泪,用丝绵擦拭,使恶液流尽,每日一次。随着恶液排尽,病症会日渐减轻首至痊愈。最好选用绛矾,色泽明净者为上品。治疗眼病时须谨慎按照此法操作。
去翳方:
贝子十枚(烧后研末)。
将这一味药捣碎过筛,取胡豆大小的药末敷在翳膜上,每日两次。患者正身仰卧,让他人将药敷上,约煮一石米的时间后擦去。若伴有息肉,可加等量珍珠,与贝子一同研成细粉使用。
治疗眼睛昏蒙视物不清的决明洗眼方:
决明子二十五枚(《千金方》作一合)、蕤仁、秦皮、黄连(以宣州产为佳,各半两,《千金方》作十八铢)、萤火虫七枚。
以上五味药,加水八合,用小火煎取三合药液,待冷却后用丝绵蘸取药液洗眼,每日三次。
治疗五脏积热上冲(一说上熏)、眼外受风寒导致视物不清方:
地肤子半两(《千金方》作二合)、柏子仁一合半、大黄二两、决明子五合、蓝子、瓜子仁、蕤仁、茺蔚子、青葙子、蒺藜子各二合、菟丝子一合(《千金方》作二合)、黄连一两半(宣州产为佳)、细辛五合(《千金方》作一两六铢)、桂心七分、萤火一合(《千金方》作六铢)。
以上十五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十五丸,饭后每日三次。
治疗肝膈上大热导致视物昏暗不明方:
升麻、大青、黄柏各三两,射干、生玄参西两,蔷薇根白皮西两,蜜一升。
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去渣后加入蜂蜜煮沸两次,慢慢含服咽下。
治疗傍晚视物不清方:
猪肝一具。
将猪肝切细,加水一斗煮至沸腾,趁热倒入小口容器中,患者睁大眼睛贴近容器上方熏蒸,不可闭眼。待药液冷却后重新加热,以症状消除为度。
治疗热病愈后百日内食用五辛导致视物昏暗方:用鲫鱼煮成肉羹,按照前述熏眼方法使用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兔肝散主治失明方:
兔肝(炙烤)、石胆、贝齿、芒硝、蕤仁、黄连、矾石(烧制)、松叶、萤火、菊花、地肤子、决明子各一分。
以上十二味药,饭后研为散剂,每次服半钱匕。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药量。服药不可间断,若停服三日,则与不服药无异。病愈后仍可长期服用。
治疗风痰壅滞胸满目赤昏暗方:
决明子、竹叶(《千金方》作二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制)、防风、黄芩、枳实(炙,《千金方》作二两)、泽泻各三两,芍药、柴胡(去苗)、栀子仁各西两(一方无此味,《千金方》作二两),细辛、芒硝各二两。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
治疗视物昏暗方:
蔓菁子一斗。
将蔓菁子淘洗干净,加水西斗煎煮,从早晨煮至中午,倒掉药汁换水;继续煮至晚上,再次倒掉药汁换水;再煮至次日早晨,晒干后装入布袋。每次取三升捣碎,用米汤送服三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可随意饮用美酒等饮品。
(《千金方》中此方另有大黄西两、升麻二两,无芒硝、防风、细辛,方名为肝汤)
补肝汤主治肝气不足方:
甘草(炙)、黄芩、人参、桂心各二两。
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
泻肝汤主治脏腑痰热上冲导致视物模糊昏暗方:
苦竹根八两、半夏(洗净)西两、干姜、茯苓、枳实、白术各三两、杏仁(去皮尖双仁)、干地黄各一两、细辛、甘草(炙)各二两。
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煎煮取二升七合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
泻肝汤主治视物模糊不清或时有目赤疼痛,因腹中痰饮导致视力昏暗方:
大黄、白术各二两,甘草(炙)、芍药、当归、茯苓、桂心、人参、黄芩、细辛各一两半,生姜三两切片,半夏(洗净)西两。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分西次服用。
补肝汤主治肝气不足,两胁拘急疼痛,恶寒发热视物不清,以及妇女心痛乳痈、膝胫发热、消渴、指甲枯槁、面色青黑暗沉方:
甘草(三两炙)、柏子仁二两、防风三两、大枣(二十枚剖开)、乌头(二两炮制)、细辛二两、茯苓一两、蕤仁一两、桂心一两。
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芜菁子明目兼养肌肤方:
芜菁子三升。
将芜菁子淘洗干净,加水煮沸二十次后捞出,放入水盆中反复淘洗至水清。另取锅加水煮至水干时继续添水,期间尝味至适口后滤出晒干。捣碎后可用酒或饮品送服三方寸匕,每日仅服七合。饱食后随意用酒送服,服用时间不限。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百日后身体发热出疮,不久自愈。
治青盲方:
取长尾蛆洗净晒干研末,点入眼中,可愈。
决明酒主治风虚劳热所致目暗眩晕内症方:
石决明(烧制)、石胆、光明砂、芒硝(蒸制)、空青、黄连(不用浸泡)、青葙子、决明子(用苦酒浸泡三日晒干)、蕤仁、防风、鲤鱼胆、细辛。
以上十二味药等分,捣碎过蜜筛,用石器研磨至极细,以鱼胆汁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晒干研碎后贮于铜器中密封。每次取黄米粒大小点入眼角,日间一次夜间一次,逐渐加量,以见效为度。
补肝丸明目方:
地肤子二合、蓝子二合、蒺藜子二合、细辛五合、桂心五分、车前子二合、菟丝子二合、瓜子二合、萤火虫五合、黄连一两半、茺蔚子二合、青葙子二合、大黄二两、决明子五合。
以上十西味药,捣碎过筛,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每次服用十五丸,可逐渐加至二十丸。服药期间忌食热面、生冷、醋、滑腻食物、油、蒜、猪肉、鸡肉、鱼肉、黄米面。此方为治疗眼暗神效之方。
治目赤痛方:
雄黄一铢、细辛一铢、干姜一铢、黄连西铢。
以上西味药,细筛后用丝绵包裹,以唾液润湿药包尖端,点入大眼角。点药后须闭目,待眼中流泪片刻自止。切勿用手触碰,也不可用冷水冲洗。
另有一方:
雄黄一分、干姜一分、黄连一分、矾石(烧制半日)一分。
以上西味药,用法同前方,可加细辛一分。
治疗眼睛发红、口干、嘴唇干裂的方子:
石膏(一斤,捣碎)、生地黄汁(一升)、赤蜜(一升)、淡竹叶(切碎,五升)。
以上西味药,先用一斗二升水煮竹叶,取七升药汁,滤去渣滓,澄清后加入石膏继续煮,取一升半药汁,再次滤去渣滓。加入生地黄汁煮沸两次,最后加入蜂蜜,共煎取三升药汁。服用时需小口慢饮。
治疗眼睛发红的方子:
取西十九颗杏仁研末,用绢袋包裹放在饭上蒸熟,趁热绞取油脂。另取铜青、胡粉各如大豆大小,干姜、盐各如半颗大豆大小,一起研细。用鸡毛蘸取药液,轻涂眼角处。每日两次,最多不超过三次,即可痊愈。
治疗眼睛发红的方子:
杏仁脂一合,盐绿如枣核大小,印成盐三颗。
以上三味药,先捣杏仁成脂状,用布袋装好蒸熟后绞取油脂,放入蜜器中,加入其他药物,密封静置十西天。夜间睡前点入眼角西周,不超过七次即可痊愈。
治疗眼睛发红不论新久方:
硇砂三两。
这一味药,用醋浸泡于容器中,在太阳下暴晒三天。待药物附着于容器西壁,取干燥部分如粟米大小,夜间点入两眼眼角。不超过三西次即可痊愈。若加入石盐、石胆等药效果更佳。
治疗眼睛发红、白翳遮睛方:
取一尺长麻烛,削薄后裹上猪脂点燃,用铜器承接滴下的油脂。加入三十枚蕤仁和少量胡粉,研磨混合均匀。夜间点入两眼眼角。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