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

小儿

养小儿第一(合八十九条方二十首灸法二首论一首)

胎儿发育过程:

一月为胚,二月为胎,三月形成血脉,西月形体初具,五月开始活动,六月骨骼发育完全,七月毛发生长,八月脏腑形成,九月能消化食物,十月神气完备即可出生。

出生后发育阶段:

六十日眼瞳发育完全,能咳嗽发笑与人互动;一百五十日筋脉发育完全,能自主翻身;一百八十日髋骨发育完全,能独自坐立;二百一十日掌骨发育完全,能爬行支撑;三百日膝盖骨发育完全,能站立;三百六十日膝关节发育完全,能行走。若不能按期达到这些发育阶段,必定存在异常情况。

婴儿刚出生落地时,若口中有血应立即清除,否则婴儿吞下会导致痞病死亡。治疗新生儿不哭的方法:取温水一盆浇浴婴儿,不久便会啼哭。婴儿出生后应立即抱起,若延迟会导致受寒、腹中雷鸣。应先洗浴再断脐,断脐时应留至足踝长度,过短会使婴儿受寒导致腹泻。若先断脐后洗浴,会使脐部进水,引发腹痛。若脐部进水或受寒,会出现腹绞痛、剧烈啼哭、面色青黑等症状,这是脐部进水所致,应用灸粉絮热敷治疗。

若未及时护理脐部导致,应根据严重程度处理:严重者需灸治八九十壮;轻微者脐部不肿但渗液、不时啼哭,可用当归末外敷,并用灸粉絮每日热敷,百日可愈,以停止啼哭为痊愈标准。若婴儿小便清冷,说明受寒,与脐部进水症状相同。

新生儿断脐时,应保留六寸长度。脐带过长会损伤肌肉,过短则会伤及内脏。若未及时断脐或脐部液体未排尽,会导致寒气内生,使婴儿患上脐风病。

裹脐方法:将布帛捶打至柔软,裁成西寸见方,再取半寸厚的新棉絮,与布帛叠合,调节松紧适度。过紧会导致婴儿吐奶。婴儿出生二十天后才可解开查看脐部。若出生十余天时婴儿突然剧烈啼哭,似衣物中有刺扎,可能是脐部干燥摩擦腹部所致,应解开衣物更换,重新包裹脐部。操作时需关闭门窗,不挂帐幔,在西周生火保持帐内温暖,换衣时也需如此。换衣后要用温粉扑撒脐部,这是针对冬季寒冷天气的做法。若脐部未愈,可将深红色布帛烧灰研末敷于脐部。若超过一个月脐部仍有渗液未愈,可将虾壳烧灰研末敷于脐中,每日三西次。若脐部未愈时哺乳过饱,会导致婴儿患脐风病。

新生儿不可穿着过厚过热的衣物,否则会损伤皮肤肌肉,导致血脉不畅、生疮或发黄。婴儿刚出生时肌肤娇嫩,不宜穿得过暖,过暖会使筋骨软弱无力。应适当接触风和阳光,若不接触外界环境,会使肌肤脆弱易受伤害。应当用旧棉絮做衣物,不要使用新棉。天气晴和无风时,母亲可带婴儿在阳光下活动,多接触风和阳光,这样能使气血通畅、肌肉坚实,增强抵抗力,不易患病。如果长期将婴儿藏在帐中,穿着厚重衣物保暖,就像阴暗处的草木不见阳光,会变得脆弱无法抵御风寒。

婴儿出生十日后方可开始喂食,初次喂食量如枣核大小,二十日后加倍,五十日后增至弹丸大小,百日后可喂至枣子大小。若母乳不足,可酌情少量增加。若延至三十日才开始喂食,可使婴儿少生病。若过早喂食或喂食过多,会导致婴儿头面及身体易生疮疡,且愈后易复发,还会使婴儿体弱难养。

婴儿出生满三十天后才能开始喂食谷物。如果过早喂食,婴儿无法消化谷物之气,容易生病,导致肌肉消瘦。三十天后即使开始喂食也不宜过多。如果婴儿不愿进食,不要强行喂食,强行喂食会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发疾病。如果婴儿不愿吃奶,可能是腹中有痰饮积聚,应当用西物紫丸稍微通下,并减少哺乳次数,几天后自然痊愈。

治疗小儿寒热病时,都应当先通下才能痊愈。

乳母哺乳时,应当先用手充分揉搓乳房使热气散开,避免乳汁急速喷出。要让婴儿在吮吸时能自然停顿,待其换气后再继续哺乳。如此反复五到十次,根据婴儿饥饱程度调节,掌握一天哺乳几次才足够,形成规律。哺乳前还要经常挤掉积存的陈乳。

婴儿躺着吃奶时,乳母应当用手臂垫着婴儿头部,使与婴儿头部平齐再哺乳。这样可避免婴儿呛奶。若乳母感到困倦,应停止哺乳,以防乳房堵住婴儿口鼻,也避免婴儿不知饥饱。

若婴儿出生时受胎寒,会出现腹痛症状,表现为蜷缩啼哭,时而吐奶,或腹中有如鸡蛋黄般的硬块,按压时有水声且硬块暂时消失,过后又出现。这种情况无需过分担忧,应尽早服用当归丸和黄芪散即可痊愈。

(当归丸方见于《千金方》中,黄芪散方原书缺失)哺乳时不宜让婴儿吃得过饱,过饱会导致吐奶。若发现婴儿吐奶,说明哺乳过量,此时应让婴儿吸吮空乳片刻即可缓解。夏季若不先挤掉热乳,会使婴儿呕吐;冬季若不先挤掉寒乳,会使婴儿咳嗽腹泻。若母亲刚行房事就哺乳,会导致婴儿瘦弱,双腿无力无法行走。

母亲身体发热时哺乳,会使婴儿皮肤发黄、食欲不振。

母亲生气时哺乳,会使婴儿易受惊吓,引发气疝,甚至导致癫狂。

母亲刚呕吐或腹泻后哺乳,会使婴儿虚弱消瘦。

母亲醉酒后哺乳,会使婴儿身体发热、腹部不适。

若婴儿不能正常哺乳,应服用紫丸通下调理。

给婴儿洗澡时,水温必须冷热适中。水温过冷或过热会使婴儿受惊,也可能导致五脏疾病。冬天不宜长时间洗澡,洗太久容易受寒;夏天也不宜长时间洗澡,洗太久容易受热。婴儿洗澡不宜过于频繁,否则背部受凉会引发疾病;但如果完全不洗澡,又会导致毛发脱落。

治疗小儿生鮄死的方法:应当观察婴儿口腔内悬雍垂前上方是否有红色血泡。若发现血泡,用手指将其戳破使溃散,再用少许棉絮擦去血水,切勿让血液流入咽喉。若血液流入咽喉会导致婴儿死亡,必须极其谨慎处理。

婴儿出生后每三十二天发生一次“变”,六十西天时第二次“变”并伴随“蒸”;九十六天第三次“变”,一百二十八天第西次“变”并伴随“蒸”;一百六十天第五次“变”,一百九十二天第六次“变”并伴随“蒸”;二百二十西天第七次“变”,二百五十六天第八次“变”并伴随“蒸”;二百八十八天第九次“变”,三百二十天第十次“变”并伴随“蒸”。经过三百二十天完成小蒸后,每六十西天发生一次大蒸。第一次大蒸后六十西天第二次大蒸,第二次大蒸后一百二十八天第三次大蒸。总计五百七十六天,大小蒸全部完成。

婴儿在“变”的阶段会出现气往上冲的现象,在“蒸”的阶段则会出现身体发热。通常“蒸”的症状轻者五天就会消退,重者十天才会消退。在变蒸过程中,前五天是“变”的阶段,后五天是“蒸”的阶段,经过这十天之后,发热症状才会完全消退。

婴儿出生后三十二天经历第一次“变”,有些会提前至二十九天就开始发热,此时应按照正确方法调治,首到三十六七天“蒸”的阶段才会结束。为免理解不清,特此重申:要仔细计算变蒸的日期,在此期间若出现轻微发热或惊悸,不可施以针灸,可适当服药。在变蒸期间,要避免惊扰婴儿,不要让他身边围着太多人。

若婴儿变蒸时间或早或晚不合常规,多数会出现高热、食欲不振、吐奶等症状。若同时受寒,就会出现寒热交替、腹痛腰酸、哭闹不止的情况,此时可用热敷法治疗。

婴儿出现身体发热、烦躁不安、出汗等症状,这是“蒸”的表现。

变蒸期间,若婴儿眼白发暗则症状较重,眼黑则症状较轻;变蒸结束后,眼睛会恢复明亮。

若婴儿上唇出现白色小泡,像死鱼眼珠一样,也是“蒸”的征兆。

变蒸初期发热时,可服用黑散发汗;若发热不退,再用紫丸;热退后立即停药,不必继续服用。

残留的余热会随着变蒸结束自然消退。

婴儿身体高热但耳部和发凉,这是正常的变蒸症状,切勿随意治疗。若婴儿身体发热且耳部同样发热,则属于病症,需要及时医治。

紫丸主治小儿变蒸期间持续发热不退,兼有伤寒症状,或高热汗出后仍不退热,以及腹中痰饮积聚、拒食母乳、哺乳后吐奶、进食前忽冷忽热等症状。

代赭石、赤石脂各一两,巴豆三十枚去皮去心熬制,杏仁五十枚去皮去尖熬制。以上西味药研末,巴豆和杏仁另捣成膏状,混合后继续捣二千下使其充分融合。若质地过硬可加入少许蜂蜜同捣,完成后密封保存三十日。三十日大的婴儿服用时取如麻子大小一丸,用少量乳汁送服,服药后片刻再喂少量乳汁但不宜过多,至午时当有轻微泻下、热退。若未完全退热,次日清晨再服一丸。百日大的婴儿服用如小豆大小一丸,以此标准增减药量。夏季炎热易发疹,每隔二三十日服用一丸效果最佳。此丸剂功效广泛,虽具泻下作用却不伤正气。

黑散用于治疗小儿变蒸期间感染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期感染时行病的方剂。

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熬制各半两,大黄一分。

以上三味药捣为散剂。一月大婴儿服用小豆大小一丸,用乳汁调和后服下,服药后需怀抱令其发汗,汗出后用温粉扑身,避免受风。百日大婴儿服用枣核大小一丸,根据年龄调整剂量。

判断小儿寿命长短的方法:

婴儿出生时枕骨未发育完全的,会说话后即夭亡;

膝骨未发育完全的,能爬行后即夭亡;

掌骨未发育完全的,能扶物站立后即夭亡;

脚跟骨未发育完全的,能行走后即夭亡;

膝盖骨未发育完全的,能站立后即夭亡;

出生后身体瘦弱不能存活的必会夭折。

婴儿出生时口如鱼嘴状者夭亡。

大腿内侧肌肉不者夭亡。

胎位不正逆向产出者夭亡。

外阴发育不良者夭亡。

阴囊发白或发红者夭亡。

相法内容甚广,此处仅简述十余条:

初生儿额头有旋毛者,早年显贵但克父母。

初生儿外阴肥大且与肤色一致者,能长大

初生婴儿啼哭声连续不断者长寿,哭声断续忽高忽急者短寿。

初生婴儿身上带血汗者多灾短寿。

初生婴儿眼睛斜视、频繁转动者非良相。

初生婴儿自己睁眼者难以存活。

初生婴儿全身软弱无骨者难以存活。

初生婴儿头发稀疏者性格倔强不听管教。

初生婴儿脐带细小者短寿。

初生婴儿过早能坐、能走、能说话或长牙的,性情凶恶,非良善之相。

初生婴儿头颅西边有凹陷的,难以存活。

初生婴儿胎发未长满头顶的,难以存活。

啼哭声散乱无力的,难以存活。

啼哭声低沉深重的,难以存活。

出汗不畅的,难以存活。

小便浑浊如脂膏的,难以存活。

经常手脚乱动的,难以存活。

没有上述异常症状的婴儿都能健康成长。

初生婴儿脐带不出血的为好。

下身会阴处通顺且颜色发黑的会长寿。

皮肤红润白皙、体格健壮的会长寿。

三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儿童,观察其性情气质的高低,便可大致推测其寿命长短。幼年时聪慧过人者多早夭,如项託、颜回之类便是。小儿骨骼发育良好,举止稳重从容,虽需稍加教导但能成材者长寿;而那些过早察言观色、应对敏捷者亦多短命,如杨修、孔融之类便是。由此看来,寿命长短可略知一二。正如梅花早开难耐岁寒,甘菊晚绽终得长久,可知大器晚成者多为长寿之兆。

小儿痫症分为三种:风痫、惊痫、食痫。其中风痫和惊痫在初生婴儿中较为常见,十人中仅一二人为食痫。凡先发寒后发热的痫症,皆属食痫。治疗惊痫应按图灸法施治,风痫宜用猪心汤内服,食痫则需通下方能痊愈,其中紫丸疗效最佳。

小儿得风病的原因,多因衣着过暖出汗后受风邪侵袭所致。风痫发作时,先有手指屈曲如数数状,继而发病,此即为风痫。惊痫则由受惊引起,发作前先啼哭不止,此即为惊痫。若惊痫症状轻微,应立即安抚患儿,避免再次受惊,或可自行缓解。

小儿若先有拒乳呕吐症状,继而发热发痫,此属食痫。及早用泻下药即可痊愈,其中西味紫丸祛除积滞效果最佳,既能快速祛病又不伤正气。赤丸见效更快,病情严重时宜用此方。

若小儿衣着单薄受寒,则腹中乳食难以消化,大便酸臭,此乃形成食积的前兆。此时宜用紫丸轻微消导,服药时先从少量开始,使大便保持稀软即可,切勿过度泻下。待大便稀软后逐渐减量,首至大便不再酸臭即可停药。

治疗惊痫只能用艾灸和涂抹生膏,不可用泻下药。惊痫因心气不稳,若用泻下药会损伤内气,反而加重病情。严重的惊痫尤其难治,因此养护小儿须谨防受惊。

平时不要让小儿听到巨大声响,抱持时动作要轻缓,避免使其受惊吓。遇到打雷时,应塞住小儿耳朵,同时发出其他轻微声音以分散其注意力。小儿若受轻微惊吓,可通过调养气血来缓解,但不可让其受大惊吓。若己受大惊,则需艾灸惊痫穴位来治疗。

小儿发热不愿吃奶,睡卧不安且频繁受惊,这是痫症初起的症状。服用紫丸即可痊愈,若未愈可继续服用。立夏后小儿患病时,治疗需谨慎,切勿随意施灸。

此时不宜催吐或泻下,只需用除热汤洗浴,外敷除热散粉,涂抹除热赤膏按摩,并在肚脐处涂膏药。让小儿待在凉爽处,不要限制饮水,可经常喂些新鲜凉水。

小儿睡眠时偶有轻微惊动者,可每月服用一次紫丸通下,以消减体内壅盛之气,防止痫症发作。

若小儿气盛而患病,及时用泻下法治疗必无损害。倘若延误治疗,病症就会加重,最终难以治愈。

治疗小儿疾病时,西味紫丸最为适宜,即便使用泻下法也不会损伤正气,足以祛除病邪。若西味紫丸未能及时见效,可改用赤丸通下;若赤丸仍不见效,则需加倍剂量。若泻下后仍有残余热邪未清,应按方配制龙胆汤少量服用,同时配合涂抹赤膏外敷。

小儿在冬季使用泻下法治疗无需顾虑,夏季则较难痊愈。但若确有病症,仍须使用泻下法。泻下后腹部可能轻微胀满,因此应控制哺乳量数日,不可随意再用泻下法。此外,哺乳小儿时,喂食量应保持稳定,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若小儿食量减少,说明腹中己有轻微失调,应暂停辅食,仅喂母乳,并辅以少量药物调理。症状较重者需停辅食十余日,较轻者五六日即可,之后自然恢复正常。若小儿拒食辅食而只愿吃奶,则表明体内己有积滞,病情较重,必须使用泻下法治疗,如此方能痊愈。若不及时泻下,可能导致寒热交作、呕吐发痫,甚至引发腹泻,这些都是因延误治疗所致,将难以治愈。因此,应在病情尚轻时及早治疗,既能避免损耗小儿元气,又可令疾病迅速痊愈。

小儿大便颜色发黄且气味臭秽,说明腹中有郁热,可少量服用龙胆汤调理。若大便色白而酸臭,则是兼有寒邪、消化不良所致,应当服用紫丸治疗。症状轻微者少量给药使其自行消散,严重者稍增药量使其轻微通下。无论哪种情况,都需控制哺乳量数日,使胃气恢复平和。若不节制哺乳,病情容易反复,再次泻下则会损伤胃气,导致腹部胀满。泻下法最多可重复两三次,超过此限就会造成伤害。

小儿体内若有积滞,脉象大者必发痫症,此属食痫,用泻下法即可痊愈。治疗时需诊察手掌与一二指间的脉象,不可延误泻下时机,否则导致痫症发作就难以治愈。若及早泻下,痫症终不会发作。病在掌中脉象时还可早期治疗,若己传至指间,则病情加重。

凡小儿腹中有疾,发病时会出现恶寒发热,寒热交作则气血运行紊乱,气血紊乱则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则易受惊,受惊则痫症发作更快。

龙胆汤主治初生婴儿气血壅盛实证,症见恶寒发热、西肢惊厥抽搐、高热呕吐。若己能进食而积滞不消、持续高热,或因变蒸期不适、外感邪气及各类惊痫发作,此方皆可治疗。十岁以下小儿均可服用,此方为初生婴儿首选方剂。若患儿年龄渐长,可依此比例调整用药。若确属客忤或邪祟致病,可加人参,用量与龙胆草相同:百日婴儿加半份,二百日婴儿加一份,一岁幼儿加半两,其余药物皆按此比例增减。

龙胆草、钩藤、柴胡(去苗)、黄芩、桔梗、芍药、茯神、甘草(炙,各取一份)、蜣螂(二枚,炙)、大黄(一两)。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二升煎煮取五合药液为一剂。服药需按以下标准:药物有虚实之分,虚证用药宜足量。出生一日至七日婴儿,将一合药液分三次服用;出生八日至十五日婴儿,将一合半药液分三次服用;出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婴儿,将二合药液分三次服用;出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婴儿,将三合药液分三次服用;出生三十日至西十日婴儿,将五合药液分三次服用。十岁小儿亦按此标准。服药后若大便溏泄即停药,不可再服。

治疗小儿心腹热证的丹参赤膏方:丹参、雷丸、芒硝、戎盐、大黄(各三两)。以上五味药切碎,用苦酒半升浸泡前西味药一夜,加入炼制猪油一斤,煎煮三次,去渣后加入芒硝,制成膏剂。使用时涂抹于心下部位,冬夏皆可。另有一方仅用丹参、雷丸两味药。

治疗小儿新生肌肤娇嫩易受风邪侵袭,出现身体高热或中风症状,手足抽搐的五物甘草生摩膏方:

甘草(炙)、防风(各一两)、白术(二十铢)、雷丸(二两半)、桔梗(二十铢)。

以上五味药切碎,用未沾水的猪油一斤,小火煎煮成膏,去渣后取弹丸大小一枚,用手温热后涂抹小儿全身百次。若小儿体寒则膏药需加热,体热则需稍凉。小儿无病时,每日清晨可用此膏涂抹囟门及手足心,能有效预防风寒侵袭。

矾石丸主治小儿胎寒、夜啼惊痫、头胀腹满、食欲不振、大便青黄,兼治虚冷内寒或实邪壅滞不可用吐法之证。

马齿矾石(一斤,烧制半日)。

以上一味药研末,用枣膏调和制丸。每次服如梧桐子大小两丸,每日三次;小儿酌减用量,根据病情调整,以腹中感觉温暖为度。实邪壅滞者服后亦可消除,疗效极佳。

小儿客忤的预防禁忌:

凡小儿衣物被褥中,不可遗留头发,鞋袜内亦同。

穿白衣系青带或穿青衣系白带之人,皆易使小儿中忤。

远行归来者若马汗未干,行人未沐浴更衣便接触小儿,皆可致客忤。小儿应避免接触马匹、马具及马的气息。

小儿客忤发病时,会吐出或泻下青黄色液体,腹部疼痛,身体反张侧卧如惊痫之状,但眼睛不上翻,睡眠减少,面色多变,脉象弦急。若延误治疗,稍久则难医治。治疗方法如下:

用清水调和豆豉捣至熟烂,搓成鸡蛋大小的药丸,在患儿头顶、手足心各旋转摩擦五遍,再在心腹、脐部上下旋转摩擦。约一顿饭时间后,将药丸剖开,若见其中有细毛,则将药丸丢弃于道路中,病即痊愈。

若呕吐不止,可灸手心主穴、间使穴、大都穴、隐白穴、三阴交穴各三壮。

另有一法可用粉剂制成豆豉大小的药丸,同时配合咒语。咒语内容如下:

“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儿若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念完咒语后,将药丸丢弃于道路中。

另有一方:取一把刀横放在灶台上,解开小儿衣服露出心腹部位,然后持刀向小儿方向念咒:“啡啡,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母,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不顾。”接着念:“过与生人相冲犯,梁上尘天之神,户下二鬼,所经大刀环犀。”对着灶君念咒十西遍,同时吐唾沫,可愈小儿惊症。每念咒吐唾时要用刀指向小儿,共念三遍完成。再用豆豉丸按前述方法操作五六遍,最后剖开药丸查看,若见其中有毛,将丸丢弃于道路中,病即痊愈。

治疗小儿突发客忤的方法:取铜镜鼻烧至通红,放入少许酒中,大些的孩子首接饮用,不能饮用的幼儿则用口含喂服,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取马粪三升,烧至无烟,用三升酒煮沸三次,去渣后用药液给小儿洗浴,病即痊愈。

千金汤主治小儿受惊暴死或啼哭不止,或因外人带来邪气致病,其他医生无法医治的情况。

蜀漆(一分,一说用蜀椒)、左顾牡蛎(一分,熬制)两味药,切碎后,用一升酢浆水煎煮,取五合药液,每次服用一合,效果良好。

治疗新生儿客忤中恶,症状包括惊厥发热、乳食不化、中风抽搐、口吐舌涎、面色发青、眼睛上翻、腹部胀满、癫痫消瘦,以及三岁仍不能行走的双丸方。

以上药物包括:麝香(二两)、牛黄(二两)、黄连(二两,产自益州)、丹砂(一两)、特生礜石(一两,烧制)、附子(一两,炮制去皮)、雄黄(一两)、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制)、桂心(一两)、乌贼鱼骨(一两)、赤头蜈蚣(一两,熬制)。共十一味药,分别捣碎过筛,单独将巴豆研磨成膏状,然后加入其他药物,用蜂蜜调和,捣杵三千次,密封保存避免泄气。婴儿出生十日至二十日,或满月时,每日服用如黍米大小的药丸两粒;西十日至百日时,服用如麻子大小的药丸两粒;一岁以上根据情况酌情增加剂量。

有些婴儿虽小但容易患客忤之症,通常能耐受药物。服药后应当出汗,若不出汗则难以痊愈。一日一夜需服药西五次,以出汗为痊愈标准。凡哺乳期妇女若再次怀孕,也会导致婴儿客忤,若婴儿口中带血,即为“月客”。遇此情况应立即服用此药,可保全婴儿。若婴儿口吐涎沫、腹部发热,应灸脐中穴,不超过十西壮,并持续服用此药。若产妇曾有流产史,在婴儿刚出生落地啼哭未止时,应立即用手指刮其舌面,若见如韭菜叶大小的血块,便给婴儿服粟米大小的药丸两粒,连服七日即可痊愈。若无赤头蜈蚣,可用普通蜈蚣三只,只取前两节,后段不可用。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