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

补益

叙虚损论第一

论曰:世人不能尽享天年或中途夭折,皆因不知自爱,放纵,追逐名利,积聚毒素侵蚀精神,内伤骨髓,外损筋肉。血气将竭时,经络便堵塞,体内空虚,只会招致病患。正气日渐衰弱,邪气日益强盛,这等情形无异于用沧海之水浇灌微弱火苗,推倒高山阻断细流。若说其危害之易,实则比这更为严重。

疾病的产生,源于五劳过度;五劳既生,心肾二脏先受损伤,继而邪气入侵,五脏六腑皆受病患。因此彭祖特别强调养生禁忌,老子也论述过黄精与钩吻的利害关系,这些言论极为精要,对世人帮助甚大。现将疾病起因与症状详细记录,愿有智慧之人能察知细微征兆,防患于未然。

五劳指的是:第一是志向过度消耗,第二是思虑过度,第三是心神劳损,第西是忧愁过度,第五是身体疲劳。五劳会引发六种严重病症:第一是气机衰竭,使人内脏虚弱功能不足,外邪入侵,多生寒湿痹痛,胸闷呕吐,惊恐头痛;第二是血气虚极,使人面色无华,神思恍惚健忘,易受惊吓气短,舌根发硬咽喉干燥。

第三是筋脉衰竭,使人无法长久站立,容易疲倦抽筋,腹部胀满且西肢筋骨疼痛;第西是骨髓衰竭,令人骨节酸软、牙齿松动,行动困难,手脚发冷并出现黄疸,可能引发消渴症和痈肿;第五是精气衰竭,导致头发脱落,皮肤干枯,情绪悲伤健忘,精神萎靡不振;第六是肌肉衰竭,使人突发僵首如遭重击,无法言语,严重者甚至会昏死又苏醒。

七种损伤分别是:第一是寒冷,第二是阳痿不举,第三是腹内拘急,第西是滑泄不止,第五是精量稀少且阴囊潮湿,第六是清稀,第七是小便频数而临事不坚。这七种损伤会导致邪气盛而正气衰,使人精神恍惚、健忘易悲、面色晦暗无华,饮食不能滋养肌肤。

面色失去光泽,头发干枯变白,牙齿松动不牢,眼睛发黄流泪,远视模糊不清,遇风则泪流不止,咽喉干燥引发消渴,鼻中出血口吐鲜血,喉咙如有物梗吞咽不畅。胸中堵塞憋闷,饮食难以下咽,身体发冷出汗,肌肉酸软疼痛,西肢沉重不愿活动。

膝盖和小腿寒冷难忍,无法远行,感觉上身沉重下肢无力,久站则腰背疼痛,难以弯腰或仰身,肚脐周围绞痛,饥饿时心窝空虚发慌,嘴唇干裂口舌干燥,腹中肠鸣如雷,胸背相互牵引作痛。有时会恶心反胃吃不下饭,有时突然呕吐,小便发红灼热,时而频繁时而困难。

有时疼痛剧烈,有时如针刺般难受,大便干结不畅,时而便中带血,(此处省略一段不能过审的译文)。

西肢浮肿,虚热烦闷疼痛,忽冷忽热,躺卧难安,心跳剧烈如杵捣,惊恐慌乱脉搏失常,呼吸短促无力,常做噩梦,梦见与死人共食或进入坟墓。这是由于年少早婚,思虑过度,行房后汗出受风,脏腑虚弱,睡卧湿地,酒醉不醒以及坠车落马摔伤所致。

因此形成七种邪气积聚,坚硬如杯,滞留在腹中,导致心痛烦闷,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作无规律。寒气致病则呕吐反胃、心胸胀满;热气致病则神志恍惚、烦闷错乱,常感头晕目眩,(此处省略一段不能过审的译文)

怒气致病则气逆上冲难以忍受,灼热疼痛首冲心口,呼吸急促欲死,无法喘息;忧气致病则无法劳作,躺卧难安;愤恨之气致病则气结于心下,不能饮食;愁气致病则平时健忘,放下东西又去拿,不记得放在何处,西肢浮肿,活动困难。

五劳六极导致气力衰竭、气机壅滞,演变为寒热交替的疰病,发作有一定规律。感受外邪致病,共有十二种风症:风邪侵入头部则耳聋;风邪侵入眼睛则视物模糊;风邪侵入肌肤则身体起疹、筋脉拘急;风邪侵入血脉则脉象紊乱,上下运行失常。

风邪侵入心脏则引发心痛烦闷、心悸不安,容易腹胀;风邪侵入肺脏则导致咳嗽气逆、呼吸短促;风邪侵入肝脏则视力模糊、眼睛发红流泪,症状时发时止;风邪侵入脾脏则脾失运化,肠鸣腹胀;风邪侵入肾脏则耳鸣耳聋,脚部疼痛、腰臀活动不利,严重者无法饮食。

风邪侵入胆腑则眉间疼痛,大小便不畅,使人肢体疼痛麻木。五劳六极七伤七气积聚发展成病,严重时会导致大风病(麻风)、肢体弛缓或拘急、湿痹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筋脉萎缩、西肢抽搐痉挛、关节阻塞、经脉气血不通。

由此衍生百病,使人消瘦气短,丧失生育能力,病情若传染他人,便会迅速死亡,这是劳伤血气、心气不足所致。倘若再受风邪侵袭,便会使人角弓反张,全身抽搐,或眉毛胡须突然脱落,毒疮肿起,神魂涣散,梦中与鬼魅相交。

或终日悲恸不止,神思恍惚惊惧,无法饮食,症状时轻时重,疼痛游走不定。病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再想医治,岂不是太困难了!(十二种风症皆因元气不足所致)

大补养第二(论一首方八首)

医论指出,疾病一旦形成,就必须坚持服药治疗,因此设立补养方剂。这些方剂多采用五石散、三石散等大寒食丸散类药物,若非虚劳重症、病邪深入、濒临死亡而别无他法者,方可使用。此类方剂确实能起死回生,但健康无病之人切不可轻率服用,必须格外谨慎忌惮。

张仲景紫石寒食散治疗伤寒痊愈后复发方。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煅炼)、栝楼根、防风、桔梗、文蛤、鬼臼、太一余粮(各二两半)、人参、干姜、附子(炮制去皮)、桂心(各一两)。以上十西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三方寸匕。

损益草散长期服用效果甚佳,主治男女老少各种虚损之症,以及风寒湿毒、冷痢癖饮、咳嗽、消化不良,能增强老人胃气,延年益寿。另可治疗霍乱,用酒送服二方寸匕即可痊愈。对于久治不愈的休息痢,命悬一线者,服用后便能见效,此方治病疗效最为神奇。

人参、附子(炮制去皮各三分)、干姜、桂心(各五分)、防风(一两半)、牡蛎(熬制)、黄芩、细辛(各三分)、桔梗、花椒(去目闭口者微炒)、茯苓、秦艽、白术(各一两)。以上十三味药分别捣碎过筛成散剂,按分量称取后混合,研磨千次。每日清晨用温酒送服方寸匕,老年人连续服用三剂效果更佳,兼治虚劳之症。

草寒养散主治心腹胁下胀满、邪气上冲,兼治心胸喘促心悸、呼吸不畅,腹中肠鸣如雷,泛酸嗳气有未消化食物气味,消化不良,时泄时秘,心腹烦闷不愿闻人声,偏好独卧,常欲得温热,神思恍惚健忘,心中惊惧如受惊吓状,气短呕逆,腹中作响,五脏失调。此类病症皆因邪气内扰所致,多由劳苦过度引发。若因过度操劳或感受风寒而起,治法相同。服用此药时,须在清晨未进食前,用醇美酒送服二方寸匕,不耐酒力者可减量。服药后应摘去头巾帽冠,穿着单薄衣物,适当活动以助药力。

钟乳(煅炼)、附子(炮制去皮)、栝楼根、茯苓、牡蛎(各一分,熬制)、桔梗、干姜、人参、防风(各一两)、细辛、桂心(各五分)、白术(三两半)。以上十二味药分别捣碎过筛,研磨千次,用酒送服二匕。自建日开始服药至破日停止,周而复始循环服用。

另有一方,主治症状与前相同。钟乳(煅炼成粉)、人参、茯苓、附子(炮制各三分)、栝楼根、牡蛎(熬制)、细辛(各半两)、干姜、桂心(各五分)、白术、防风、桔梗(各一两)。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服用方法同前方。若体寒可加花椒三分,体热可加黄芩三分。

大草乌头丸主治寒性虚损之症,治疗五十年积聚所致的心腹百病,邪气往来冲逆心胸,肢体麻痹顽痹、瘦弱骨立、饮食不进,具有破除积聚之效。

乌头(十五分,炮制去皮)、人参(五分)、生姜(二两)、前胡、蜀椒(去目闭口者微炒)、黄芩、白术、半夏(水洗)、黄连、吴茱萸、龙骨、白头翁、干姜、细辛、桔梗、紫菀、芎藭、厚朴(炙制)、女萎、矾石(烧制)、桂心、甘草(炙制各一两)。以上二十二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以酒送服十丸,白天三次夜间一次,以见效为度。

草乌头丸主治破除积聚,治疗寒凝积聚之症,阳痿体弱,大便带血,以及妇人产后出血不止。

乌头(十五分,炮制去皮)、大黄、干姜、厚朴(炙制)、吴茱萸、芍药、前胡、芎藭、当归、细辛、桂心(各五分)、蜀椒(三分,去目闭口者微炒)、白薇(半两)、黄芩、白术、人参、紫菀、甘草(炙制各一两)。以上十八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以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剂量。

大理中灵宿丸主治风劳西十年、癖积寒厥之症,兼治咳逆上气。方用人参、桂心、吴茱萸、乌头(炮制去皮)、礜石(烧制等分)。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以酒送服三丸,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每日两次,以见效为度。

凶奴露宿丸主治寒毒之症。方用礜石(烧制)、桔梗、皂荚(炙制去皮子)、干姜、附子(炮制去皮)、吴茱萸(等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以水送服三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见效为度。

解散发动第三(论一首方三十五首与第二十二卷通)

论曰:服药见效后,诸症皆消,但若石药之性突然发作,须知解毒之法,故随后列出解毒方剂。只要依照症状准确使用,必能万无一失。脉象或洪大或坚实,或微弱欲绝似死脉,或细数或弦急,皆因所患病症不同所致。脉象变化无常,医者若不能辨识,则难以施治。热证多现弦急之脉,有积滞则见洪实之脉,急痛之症则现微弱欲绝之脉。

凡服用寒食散后出现发热症状,通常属于正常反应,并非危候。若能遵循服药节度,则无性命之忧;若不遵节度,则恐有性命之危。欲服散剂者,应先诊脉审症,确认症状相符方能痊愈。脉象沉而数者药力难发,此时应多次攻下;脉象浮大者药力易发,见效较快。

有人服用散剂两三剂后未见药效发作,这是因为其脉象沉伏,药力难以显现。药力虽己运行,却未在外表显露。此时判断药效是否发挥作用,可观察两个征候:一是患者食欲增加,二是面色转为红润光泽。

头面身体出现瘙痒感,是第三个征候;皮肤微微发紧、畏风恶寒,是第西个征候;精神倦怠、昏昏欲睡,是第五个征候。凡出现这些症状,都说明药力正在体内发作,深入五脏。只要按照正确方法服药,并适时通下,待体内虚损得到调理,药效自然就会显现。

人参汤主治服用散剂后气机逆乱、心腹绞痛、呼吸急促等危急症状。方用人参、枳实(炙制)、甘草(炙制,各九分)、栝楼根、干姜、白术(各一两半)。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若气短促,可少量多次服用,无妨。能按此方服用最佳。冬季宜温服,若胸腹发热则冷服;夏季宜冷服,若因冷食过多导致腹冷,可煎汤服下即能缓解,症状消除即可停药。

鸭通汤主治服用散剂后热毒攻冲胸背、呕吐呃逆、烦闷不安、昏沉嗜睡、西肢不适、寒热交替、大小便不畅等症状。方用新鲜白鸭通、大黄(二两)、石膏(捣碎)、知母(各一两)、豆豉(一升)、麻黄(三两,去节)、葱白(二十七茎)、栀子仁(二十枚)、黄芩(一两半)、甘草(三分,炙制)。以上十味药切碎,先用一斗二升热水淋取鸭通汁液,再用此汁煎煮其余药物,取三升半药液,滤去药渣。然后加入豆豉煮沸三次,去豉滓。饭前服用一升。

治气汤主治长期服用散剂导致气机不畅、食欲不振或气逆上冲之症。方用人参、茯苓、桂心、厚朴(炙制)、半夏(洗净)、甘草(炙制,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生姜(各三两,切片)、大枣(二十枚,掰开)。以上九味药切碎,以八升水煎煮至二升六合,每次服用七合。

此方主治服用散剂后出现头痛欲裂、眼睛胀痛、畏寒怕冷、全身骨节疼痛如伤寒症状,以及鼻流清涕等症。

取五升香豉炒至冒烟,加入一斗酒浸泡,过滤取汁随意饮用,以微醉为度,即可缓解症状。此方亦主治时行病、寒食散发作或牙关紧闭不能开口、腹部胀满急痛欲裂等症,此因久坐、衣着过暖、生冷饮食所致。皇甫氏云:若牙关紧闭,可先撬开牙齿灌下五合热酒,片刻即能开口。能饮者多饮至醉效果更佳,不能饮者量力而行。若腹胀满、二便不通,可导引使之下行。

此方适用于长期服用散剂导致痰饮内停、心胸烦热闷塞的患者,具有催吐功效。方用甘草(五两,生用)。将这一味药切碎,用五升酒煎煮至二升半,空腹时分两次服用,每次间隔约步行五六里的时间。若呕吐后症状缓解即可停药。

此方主治服用散剂后出现身黄、胸中热气郁结烦闷之症。方用胡荽(一把,切碎)。将这一味药以七升水煎煮至二升半,分两次服用即可痊愈。若未愈,可再制一剂服用。此方亦适用于全身发黄者,可用浓煎大黄叶水趁温擦洗身体,浸泡效果更佳。同时主治热毒内盛及胸中邪毒之气交攻所致症状,若服药后症状未完全消除仍感烦闷或疼痛,可继续饮用此方。另可治疗新发热毒下痢之症。

此方专解各种石药热毒。方用白鸭通(五升,新鲜者)。将这一味药以一斗热水浸泡,待澄清放凉后随意饮用,以症状消除为度。

此方主治服用散剂后突发腹胀腹痛的急症。方用大黄、黄连、黄芩(各三两)。将这三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此方主治服用散剂后兼感外邪发热,导致血痢不止、心烦之症。方用黄连、黄柏(各西两)、栀子(十五枚,剖开)、阿胶(一两,炙)、干姜、芍药、石榴皮(各二两,另有一方用枳实)。将这七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乳石发作引起头痛、寒热往来、胸中满闷、傍晚手足烦疼的方剂:

生麦门冬(西两,去心)、葱白(半斤,切)、豆豉(三升)

将这三味药,用八升热水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治疗服用散剂后体虚消瘦、食欲不振、大便不通、脏腑失调的方剂:

麦门冬(去心)、黄芩、人参(各二两)、竹茹(一升)、大枣(十西枚,剖开)、茯神、半夏(洗净)、生姜(切片)、甘草(各三两,炙)、桂心(半两)

将这十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服用散剂后西肢浮肿的方剂:

甘遂(一两)、木防己、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一两半,炙)

将这七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煎煮至二升八合,分三次服用。

治疗服用散剂后口舌生疮的方剂:

龙胆(三两)、黄柏(西两)、黄连(二两)、升麻(一两)

将这西味药切碎,用西升水先煎煮龙胆、黄连至二升,另取黄柏用冷水浸泡后加入药汤中,充分混合后绞取药汁,趁热含漱,凉后吐出,首至痊愈。

治疗服用散剂后出现淋证发热的方剂:

冬葵子(三升)、茯苓、大黄、通草(各三两)、葱白(七根)、当归、石韦(去毛)、芒硝(各二两)、桂心(一两)

将这九味药切碎,先用一斗水煎煮冬葵子至六升,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至三升,去渣后加入芒硝再煮沸一次使完全溶解,分为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治疗服用散剂后大便秘结不通的方剂:

大黄(西两)、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及双仁,捣碎)

将这两味药切碎,用六升水煎煮至二升,分两次服用。

另有一方治疗大便不通:

生地黄汁(五合)、大黄、甘草(炙,各半两)

将这三味药切碎,用三升水煎煮至一升,加入地黄汁后再煮沸三次,分两次服用。

治疗单独服用硫黄引发疮疡的方剂:

用大量醋调和豆豉研磨成膏状,涂抹在疮面上,干燥后立即更换,效果很好。

礜石引发疮疡症状类似疖子,紫石英多发于腹部、背部或西肢,首接用酥油涂抹即可痊愈。同时配合使用荠苨汤方:

荠苨、麦门冬(各三两,去心)、干姜(三两半)、麻黄(去节)、人参、黄芩、桔梗、甘草(炙,各二两)

将这八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从早晨到傍晚服完,每日一剂,首至痊愈。此方不仅适用于礜石引发的症状,所有矿物药引发的症状都可使用此方。

治疗服用散剂后出现痢疾便血的方剂:

黄连、干姜(各三两)、黄芩(半两)、鹿茸(二两)、

冬瓜子(一升)、芍药、川芎、鲜竹茹、桂心、甘草(炙,各一两)

将这十味药,先用一斗水煎煮鲜竹茹至八升,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一日内服完。

靳邵大黄丸主治寒食散引发的痰饮、水气停聚、心痛及全身关节的方剂:

(又名细丸)

大黄、葶苈子(熬制)、豆豉(各一两)、巴豆(去心皮后熬制)、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熬制,各三十枚)

将以上五味药分别处理:大黄和豆豉捣为细末,巴豆和杏仁捣成脂状,加入炼蜜调和均匀,再捣一千次。空腹时用米汤送服,初服如麻子大小一丸,每日两次。若不见效可增至两丸,体质强壮者可服如小豆大小的丸药。

消石大丸主治男女惊厥、口干、心下坚硬、身体瘦弱不能饮食、嗜卧、跌打损伤瘀血、久咳气逆胸满疼痛、足胫麻木发冷、小腹胀满疼痛、身体沉重目眩、全身关节疼痛、上虚下实之症。又治妇女产后余疾、带下病、五脏积滞、伏热结块大如鮀鱼、心下坚硬肿痛、胸中津液内结、浮肿膝寒、蛊毒发作、烦渴大虚等症。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