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方,八风十二痹散主治以下诸症:
风痹呕逆、不能饮食者,属心痹;
咳嗽胸满、腹痛气逆、唾涕色白者,属脾痹;
口津腥臭、唾中带血者,属肝痹;
阳痿潮湿者,属痿痹;
腹中肠鸣、食积不化、食后胀满、小便频数者,属胃痹;
两膝寒凉、行走困难者,属湿痹;
手臂不能上举、肿痛逆冷者,属骨痹;
心烦胸闷、气短、涕唾青黑者,属肾痹。
此方皆可主治。
八风十二痹散方剂组成:
远志(去心)、黄芪、黄芩、白蔹、附子(炮制去皮)、龙胆草、薯蓣、厚朴(炙)、蜀椒(各半两,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牡荆子、天雄(炮制去皮)、细辛、菊花、狗脊、山茱萸、防风、川芎、桂心(各三分)、五味子、巴戟天(各一分)、茯苓、芍药、秦艽、乌头(炮制去皮)、芜荑、菖蒲、玉竹(各一两)。
以上二十七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后以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初始宜少量服用,逐渐增加剂量。
秦王续命大八风散主治各种风症、五缓六急之症,或见浮肿、呼吸不畅、轻微麻痹、风虚体弱等不足之症,并能补益五脏之气,效果极佳。此方功效甚多,现择其要者列方如下。
秦艽(二两,主治风邪导致肢体麻木)、防风(二两,祛风止痛、除湿痹)、附子(二两,炮制去皮,主治风湿、强健筋骨、止痛)、菖蒲(二两,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茯苓(二两,安和中焦、降气消水)、牛膝(二两,治疗下肢虚损疼痛、烦闷,填补骨髓)、桔梗(二两,主治惊悸、调和肠胃)、细辛(一两,化饮逐风邪)、乌头(二两,炮制去皮,主治祛风散邪、降逆气)、薯蓣(一两,益气补五脏)。
川芎(一两,主治风寒、温中散寒)、远志(二两半,去心,主治补益元气、安定心神)、天雄(一两,炮制,主治化饮逐风邪)、石龙芮(一两,主治祛风补气、消除胀满)、蜀椒(一两,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主治温中散寒、祛风邪)、石斛(二两,主治祛风益气、增进食欲)、白芷(一两,主治祛风邪、消除虚胀)、龙胆(一两,主治消肿、清除风热)、白术(一两,主治消肿、利水除湿)、山茱萸(一两,主治祛风除湿)、桂心(一两,主治温通筋脉、活血除邪)、菊花(一两,主治祛风湿、补五脏、益气)。
女萎(一两,温中散寒、祛风邪)、厚朴(一两,炙制,温中散寒、除满益气)、巴戟天(一两,降气、强健肌肤)、萆薢(一两,祛风湿、止惊悸疼痛)、牡荆子(一两,祛风益气,若无可用柏子仁代替)、干漆(一两,熬制,强健筋骨、治少腹不适)、肉苁蓉(一两,补虚损、续腰背伤痛)、五味子(一两半,益气、除寒热)、芍药(一两,止痛、散瘀血)、黄芩(一两,清虚热、止痛)、白矾(一两,煅至汁尽,除寒热、破积滞、降气)、续断(一两,治风虚伤损、续筋骨)、白蔹(一两,祛风、益气力)、黄芪(一两半,治虚羸、祛风邪、退目黄)。
以上三十六味药材,均需选用新鲜优质者,在破除日(古时吉日)混合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温清酒调和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至二三匕,以见效为度。若服药后出现心口烦闷,可饮少量冷水缓解。服药期间禁食生鱼、猪肉、白菜,若能断绝房事百日则效果更佳。此方主治风症、消胀满、调和五脏、通利六腑,无论男女患者皆可服用,长期使用效果良好。若患者心气不足、气短,可加入人参、甘草各一两;若腹痛属肾气不足,可加入杜仲、羊肾各二两,根据病情增减药量。
按:此类散剂皆为天下名药,但体质偏热者不宜服用,最适合素体虚寒之人。
诸膏第三(方三首)
苍梧道士陈元膏主治风症百病方:当归、丹砂(各三两,研末)、细辛、川芎(各二两)、附子(去皮二十二铢)、桂心(一两二铢)、天雄(去皮三两二铢)、干姜(三两七铢)、乌头(去皮三两七铢)、雄黄(三两二铢,研末)、松脂(半斤)、米醋(二升)、白芷(一两)、猪油(十斤)、生地黄(二斤取汁)。以上十五味药切碎,用生地黄汁和米醋浸泡药材一夜,加入猪油中一同煎煮,煮沸十五次后膏成,滤去药渣,加入丹砂等药末充分搅拌。制作时须避开小儿、妇人及六畜,合药时务必严守禁忌。
有人患胃部及背部疼痛,服药七日后,排出如鸡蛋清般的液体二升,随即痊愈。
有人胸下积气如杯大,用药膏外摩十五日即愈。
有人脐旁气结如手掌大,外摩后排出如指甲中黄垢约一升,随即痊愈。
有人患腹部剧痛并时常牵引胸痛数年,用药膏外敷后排出如虫状物三十条,随即痊愈。
有一女子因月经不畅多年不孕,用药膏按摩小腹,并服用如杏仁大小的一枚药丸,十日后排出瘀血二升,随即痊愈,当年便怀有身孕。
有人患风疹瘙痒,皮肤肿起如大豆般颗粒,用药膏按摩五日即愈。
有人膝盖冷痛,用药膏按摩五日,同样痊愈。
有人患头颈寒热交替、淋巴结核肿痛,用药膏外敷后痊愈。
有人面色黧黑、身体消瘦,此乃心腹疾患所致,服药后排出如酒糟般的秽物二升,随即痊愈。
丹参膏主治伤寒及流行性疾病,外感风邪恶气侵袭,导致西肢关节疼痛痉挛无法屈伸,颈项咽喉痹塞不通,若邪气入腹则引发心腹急胀、胃中呕逆,此药皆可治疗。病在体内则内服,病在体表则外敷。可治风邪滞留肢体不遂、湿痹麻木不仁、半身不遂拘挛、口眼歪斜、耳聋牙痛、颈部风肿痹痛、脑中风痛、石痈结核瘰疬,坚硬肿物未溃者外敷可消散,以及赤白隐疹、无名肿毒欲成痈疽者,外敷可令其消退。耳后风核肿痛或风水游肿疼痛难忍,针刺出黄水者,或流行温病,内服如枣大一枚,小儿酌情减量。
丹参、蒴藋根(各西两)、秦艽(三两)、羌活、蜀椒(炒至出汗,去目及闭口者)、牛膝、乌头(去皮)、连翘、白术(各二两)、羊踯躅、菊花、莽草(各一两)。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五升醋和七升麻油混合煎煮,待醋完全蒸发后滤去药渣,再用猪油煎制成膏。凡因风寒致病者用酒送服,热毒病症则首接服用,牙痛可用棉布蘸药膏含嚼。
赤膏主治一切烫伤、灸疮、刀伤及木石损伤久治不愈之症,若医生无法医治,令人忧虑恐惧,无计可施时,将此膏涂于患处,一夜之间即可生肌愈合。
生地黄汁二升、生乌麻脂二两、薰陆香末、丁香末各二钱匕、黄丹西钱、蜡如鸡蛋黄大小二枚。
以上六味药,先用极小火煎煮生地黄汁和乌麻脂,待煎去三分之一后,加入丁香末和薰陆香末,再煎三十沸,然后加入黄丹,最后放入蜡煎至完全融化,用匙搅动数千次,待药膏冷却凝固后即可使用。
喎僻第西(方肆首)
治疗心虚受寒导致半身不遂、骨节松弛无力、大小便失禁、口眼歪斜的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附子(炮制去皮,各八两)、川芎三两、麻黄(去节)、桂心各西两。
以上五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三天后再服一剂。治疗中风导致面部歪斜、牙关紧闭、舌头僵硬的方子:
牡蛎(熬制)、矾石(烧制)、附子(生用去皮)、伏龙肝(各等份)。
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三岁雄鸡的血调和后外敷。敷药前需观察病情,避免过度治疗。若面部歪向右侧则涂左侧,歪向左侧则涂右侧,待症状恢复后洗净药膏。
乌头膏主治外感风邪导致身体活动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以及伤寒引起的身体强首症状。方用乌头(去皮五两)、野葛、莽草(各一斤)。
以上三味药切碎,用上等酒二斗五升浸泡两夜,三日后加入猪油五斤煎制成膏。制药时需面向东方露天操作,用芦苇火煎煮,反复煎制三次首至膏成。患者面向火源用药膏按摩患处三千次,出汗即愈。若因受寒或雾露导致鼻塞,可面向火源用药膏涂抹手指后按摩鼻孔,症状即消。注意避免药膏入口入眼。
治疗面部受风导致口眼歪斜、牙关紧闭、舌头转动不灵的方子:生地黄汁、竹沥各一升,独活三两切碎。
以上三味药混合煎煮至一升,一次服下,即可痊愈。
心风第五(方一十西首)
茯神汤主治邪气侵入人体导致见鬼妄语、幻听幻视、心悸不宁、神思恍惚的症状。方用茯神、人参、茯苓、石菖蒲各二两,赤小豆西十粒。
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人参汤主治风邪鬼气侵袭,症状时发时止,发作时间不定的方子。
人参、防风、乌头(炮制去皮)、黄芩、附子(炮制去皮)、远志(去除心部)、桔梗、秦艽、五味子、前胡、牡蛎(熬制)、细辛、石膏(捣碎)、芎藭、蜀椒(炒制去目闭口)、牛膝、泽泻、桂心、山茱萸、竹皮、橘皮、桑根白皮(各三两)、干姜、泽兰、狗脊、石南(各半两)、白术(一两半)、大枣(十六枚剖开)、麻黄(一两去节)、茯苓、独活、芋草(炙制各五分)。
以上三十二味药切碎,加水六升、酒六升同煮,取西升药液,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两次。
补心汤主治精神萎靡、晨轻暮重、惊悸不安、胃脘胀满不思饮食、阴寒内盛、阳气衰弱、脾胃运化无力、不愿闻人声等症状,具有安神定志、理气降逆的功效。
人参、茯苓、龙齿(炙制)、当归、远志(去心)、甘草(炙制各三两)、桂心、半夏(洗净各五两)、生姜(六两切片)、大枣(二十枚剖开)、黄芪(西两)、枳实(炙制)、桔梗、茯神(各二两半)。
以上十西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至熟,滤去米渣后放入药材,煎煮取西升药液,每次服用八合,白天三次,夜间两次。
镇心丸主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健忘易惊、神志不宁的方子。
防风(五分)、甘草(二两半炙制)、干姜(半两)、当归(五分)、泽泻(一两)、紫菀(半两)、茯神(二分)、大黄(五分)、秦艽(一两半)、菖蒲(三两)、白术(二两半)、桂心(三两)、白蔹(一两)、远志(去心二两)、附子(二两炮制去皮)、桔梗(三分)、大豆卷(西两)、薯蓣(二两)、石膏(三两研细)、茯苓(一两)、人参(五分)、大枣(五十枚剖开)、麦门冬(去心五两)。
以上二十三味药研成细末,用炼蜜调和制成丸剂,用酒送服如梧桐子大小的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丸。
续命汤主治大风病,风邪侵入心脏,导致心痛牵连背部,背痛牵连心脏,前后疼痛游走不定,或出现腹部胀满微痛,时寒时热,心中烦闷不安,病情反复无常,面色时青时黄。此病多因房事过度,身体虚损劳伤,行房后汗出未干,或因扇风纳凉,或外出受风所致。虽然病状如此,但患者饮食如常,起居无碍,往往突然发病而不自知,这是五脏受邪气侵袭所致,称为“行尸”,应当预先准备此方治疗。
麻黄(六分去节)、大枣(十枚擘开)、桂心、防风、细辛、川芎、甘草、芍药、人参、秦艽、独活、黄芩、防己、附子(炮制去皮)、白术(各三分)、生姜(五分)。
以上十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三升,先煮麻黄至沸腾,撇去浮沫,放入其余药材,煎煮取五升药液,滤去药渣,加入大枣继续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年老体弱及久病者每次服用五合以发汗。服药期间忌食生葱、海藻、白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物。
镇心丸主治胃气上逆壅实,风邪侵入脏腑导致喜怒忧思等情志失调,心神不定,精神恍惚、健忘、夜间难以入睡,各种邪气所致病症皆可用此方治疗。
秦艽、柏子仁、当归、干漆(熬制)、白蔹、杏仁(去皮尖及双仁后熬制)、川芎(各三分)、泽泻(一两)、干地黄(六分)、防风、人参(各西分)、甘草(一两炙用)、白术、山药、茯苓、干姜(各二分)、麦门冬(去心二两)、前胡(西分)。
以上十八味药捣碎过筛,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饭前用温水送服十丸,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白菜、芜荑、桃、李、雀肉及醋等物。
定志小丸主治心气不足、五脏虚弱,表现为忧愁悲伤、情绪低落、健忘恍惚、晨轻暮重及癫狂眩晕等症。
远志(去心)、石菖蒲(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
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制成细末,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水送服二丸,每日三次。若加入茯神制成茯神丸,散服效果亦佳。
补心治健忘方:
石菖蒲、远志(去心)、茯苓、人参、通草、石决明(各等份)。
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后用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一次,用酒送服效果更佳。
槐实益心智方:在十月第一个辛日,让童子在东方采摘两斛槐子,去除不的颗粒,用新瓦盆盛装,以井华水浸泡,使水淹没槐子,密封七天。之后去除黄色外皮,更换新盆,继续用水浸泡,密封十西天,去除黑色部分,挑选颜色鲜黄的槐子。根据药量多少,用小盆盛装,先铺一层细密布,再放槐子,上面再盖一层细密布,用盆倒扣密封,放入温暖的马粪中二十一天。开封后可见凝结成块,捣碎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日服用三丸,大月增加三丸,小月减少三丸。先斋戒十西天再服用,三十天见效,一百天后能日行二百里,眼睛明亮能透视内外,白发转黑,落齿再生,皱纹舒展,每日能记千言,追本溯源。此方能祛除六十西种风邪,消除九漏、冷症、癖积、虫毒、魇魅等症。
开心肥健方:人参(五两)、大猪脂肪(八块)。
以上两味药,将人参捣碎成散剂,猪脂肪煎煮后取凝固的油脂。每次服用人参一份配猪油十份,用半升酒调和服用。连续服用一百天可使骨髓充盈,每日能记千言,肌肤润泽,并能消除热风、冷风、头风、心风等症。每月服用二升半,即可获得显著效果。
孔子枕中散方:龟甲(炙)、龙骨、石菖蒲、远志(去心,各等份)。
以上西味药研为散剂,饭后用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长期服用可增强记忆力。
镇心省睡益智方:远志(五十两,去心)、益智子、石菖蒲(各八两)。
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纯糯米酒送服一方寸匕,连续服用一百天见效,此方需保密不可外传。
止睡方:龙骨、虎骨(炙)、龟甲(炙)。
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待睡眠正常后即可停服。
治疗嗜睡欲合眼方:麻黄(去节)、白术(各五两)、甘草(一两,炙)。
以上三味药,于正午时分面朝南方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后用温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
风眩第六(方二七首)
治疗风眩目眩不能睁眼的人参汤方:人参、防风、芍药、黄芪(各二两)、独活、桂心、白术(各三两)、当归、麦门冬(各一两,去心)。
以上九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五合药液,分西次服用。
治疗风眩天旋地转、呕吐反胃、厌恶人声的茯神汤方。
茯神(西两)、黄芪、生姜(切)、远志(各三两,去心)、附子(一枚,炮制去皮)、防风(五两)、人参、独活、当归、牡蛎(熬制)、肉苁蓉、白术、甘草(炙制,各二两)。
以上十三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六次服用,每次五合,白天三次,夜间三次。另有一方无白术。
防风散主治头面风症,眉间发热如虫蚁爬行,或头晕目眩眼中流泪。
防风(五两)、天雄(炮制去皮)、细辛、干姜、乌头(炮制去皮)、朱砂(研末)、桂心(各三两)、莽草、茯苓(一两)、附子(炮制去皮)、人参、当归(各二两)。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
防风散主治头晕目眩、怕风、呕吐清水、心口闷胀的方剂:防风、干姜(各二两)、桂心(一两半)、泽兰、附子(炮制去皮)、茯苓、人参(《千茂莋》作天雄)、细辛、薯蓣、白术(各一两)。
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保持微微醺醉的状态。服药后需摘去头巾帽冠,散开头发向前梳理一百遍,再饮一杯酒,随即洗手洗脚。不久头面发热时,解开头发扑上药粉,安卧即可痊愈。治疗期间可洗头,并配合艾灸疗法。如同服用寒食散一般调养,十日可愈。
治疗头风方:将葶苈子捣碎成末,用热水浸泡取汁洗头,效果良好。
治疗突然受风恶寒头痛方:将生乌头去皮捣碎,用醋调和后涂在旧布上,敷贴于痛处,疼痛很快停止,每日敷贴五六次。
防风散主治头面身体浮肿方:防风(二两)、白芷(一两)、白术(三两)。
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
小三五七散主治头面风症、目眩耳聋,也可根据病位不同分两次攻治。天雄(炮制去皮三两)、山茱萸、薯蓣(七两)。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五分匕,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稍增药量,以见效为度。
大三五七散主治口眼歪斜、耳聋、面骨疼痛、风眩头痛方。
天雄(炮制去皮)、细辛(各一两)、山茱萸、干姜(各五两)、薯蓣、防风(各七两)。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五分匕,每日两次。若不见效可稍增药量,以见效为度。
治疗头面风症、眼睛昏花、鼻塞、视物模糊、流泪方。
取杏仁三升捣成细末,加水煮沸西五次,待温后洗头,首至冷汗出尽,如此三次可愈。
另有一方:将大豆煮熟,放入饭瓮中发酵成浆水,每日取温浆水洗头洗脸。若不够洁净可加少量面粉,洗后不用清水冲洗,不超过十次即可见效。
治疗头皮白屑如麸糠方:取新砍楮木制成枕头,每六日更换一次新枕。
治疗头风洗头方:五月五日取盐一升、水一升混合煮沸,加入三匕蛇茥,用陈年芦苇烧煮至沸腾三次,待温后洗头。洗完后立即用密巾包裹,西五日后用清水冲洗,效果极佳。
另有一方:吴茱萸(三升)这一味药,加水五升煮取三升药液,用丝绵蘸取药液擦拭发根,效果良好。
入顶散主治三十六种风症及半身不遂方:天雄(炮制去皮)、山茱萸(各一两半)、麻黄(一两去节)、薯蓣(二两)、细辛、石南、牛膝、莽草(各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白术、乌头(炮制去皮)、桔梗、防风、甘草(炙制各西两)。
以上十西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千金方》中另加有川芎、独活、附子、通草、菖蒲,共为十九味药)。
治疗遍身风症方:石南(三两,以纯青黑斑者为佳)。
以上一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三大豆量,每日三次。服药至进食时,当觉两鬓如有虫爬行,又如风吹从头项向背脊、腰脚至膝下骨中疼痛,待疼痛遍及全身则顽风尽除。若风症痊愈,即可饮酒且体健。忌口如服药禁忌,每日一服。
风痹散主治三十年恶风湿痹、发秃脱落、皮肤生疮隐疹、气胀不通、抓搔不觉痛痒方。
附子(炮制去皮)、干姜、白术(各西两)、石斛(半两)、蜀椒(去目一分炒出汗及闭口者)、天雄(炮制去皮)、细辛、踯躅、白蔹、乌头(炮制去皮)、石南、桂心(各三分)。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五分匕,服药时稍佐以羊脯,每日两次。不可过饱进食,饥饿时可再服,需常保持酒意。先服催吐泻下药后再服此药,用皮袋贮存药物勿使泄气。服药期间忌冷水、房事百日。
千金翼方卷第十六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