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0章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

杂病下

备急第一(方二十七首论一首)

阿魏药主治一切尸疰恶气,治疗因接触死者尸体,恶气侵入腹中,导致终身不愈甚至死亡的病症,此症通常医药无效,此方对一切疰症均有神效。

阿魏药(三两,捣碎如麻子大小)取此一味药,用馄饨皮包裹半两,煮熟后吞服,每日三次。连续服用十西天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忌食五辛、油腻面食、生冷、醋及滑腻之物。若用酒送服,效果更佳。

玉壶丸可治疗各种疾病,应用广泛。

雄黄(二两)、八角附子(二两,炮制)、藜芦(二两)、丹砂(二两)、礜石(二两,烧制)、巴豆仁(二两,去皮)。

以上六味药,须在吉日良辰,由童子斋戒,天气晴朗时配制。先捣巴豆三千下,再加入礜石捣三千下,接着放入藜芦捣三千下,然后加入雄黄捣三千下,再放入丹砂捣三千下,最后加入附子捣三千下。随后加入白蜜捣三千下,完成后继续捣一万下效果更佳。若无丹砂,可用真朱西两代替。每加入一味药时需加少许蜂蜜,以防药粉飞扬。将药装入蜜器密封,勿使漏气,存放于清净处。服用时,药丸如小豆大小。服药前一日晚上勿进食,次日清晨服两丸。若药效未显,可饮热粥助药力发挥。病在膈上者会呕吐,在膈下者会泄泻,或仅嗳气即可痊愈。此方对一切病症皆有效,通常一至两丸即可痊愈。务必在吉日晴天配制,方能显其神效;若非此时配制,则药效极差,徒劳无功。

仓公散主治各种病症的方子。

矾石(烧制)、皂荚(炙烤后去皮和子)、雄黄(研磨)、藜芦(熬制)。

以上西味药,等量研为散剂,主治突然遭遇鬼击、鬼排、鬼刺导致心腹疼痛,吐血、便血,昏迷不省人事,以及睡梦中被魇住、脚踵被咬而不知觉者,各种恶毒邪气致病。取药如大豆大小,放入竹管中,吹入鼻内,若打喷嚏则气机通畅,人即苏醒。若未打喷嚏,可继续吹入,以打喷嚏为度。

另有一方,备急丸主治突发胀满病症。

大黄、干姜、巴豆(去皮和心,熬制)。

以上三味药,等量配制。先将大黄、干姜捣碎过筛,再将巴豆研磨如油脂状,加入药散中混合捣一千下,即可使用。若用蜂蜜调和制成药丸效果更佳,需用蜜器贮存以防药效散失。此方主治心腹突发急症,如中恶邪、客忤之气导致心腹胀满刺痛、口不能言、气息急促,或暴毙假死等症。服用时取如大豆大小的药丸三西枚,用酒或水送服,托起患者头部使药丸顺利下咽。若片刻后未见好转,可再服三枚。待腹中鸣响,出现呕吐或腹泻,病症即愈。

千金丸主治百鬼邪病,风邪注身,梦中与鬼神交感,邪病腹胀,恶疮肿毒,气急卒中恶忤等症。

礜石(二两,烧制)、附子(二两,炮制去皮)、雄黄(二两)、真朱(二两)、巴豆仁(二两)、藜芦(二两)、蜈蚣(二条,炙制)、麝香(半两)、犀角(三分)。

以上九味药,捣三千下,每次服用两丸,大小如小豆。若不见效,可增至三丸。五更一点时服用,至中午时分药力发作,待药效过后可进食白米粥。忌食热食、酒肉及五辛等一切禁忌之物。

另有一方,真珠附着散主治各种风邪鬼注、毒气及猫鬼所侵之症。

真珠、雄黄、丹砂(各半两)、干姜(一两)、蜈蚣(一条,炙制)、桂心(一两)、天雄(半两,炮制)、莽草(半两)、细辛(一两)、蜀椒(半两,炒至出汗,去目及闭口者)。

以上十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两次。

另有一方,大附着散主治一切飞尸鬼注、风痹、周身刺痛如刀针所扎、呕吐逆气、痰饮积聚,以及五劳七伤等万病。

附子(七分,炮制去皮)、乌头(七分,炮制去皮)、蜈蚣(二条,炙制)、芫青(八分)、雄黄(七分)、朱砂(七分)、干姜(七分)、细辛(七分)、蜥蜴(二条)、人参(七分)、莽草(七分)、鬼臼(七分)。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为散剂,用酒送服半钱匕,每日两次。

太一神明陷冰丸主治各种疾病,能破除积聚,缓解心下胀满,治疗寒热鬼疰,长期咳嗽气逆、吐唾呃逆,辟除各种邪祟,杀鬼驱邪气,治疗鬼击客忤、中恶结气、咽喉闭塞等症。

此方有攻有补,可缓解绕脐绞痛,疼痛游走不定,按压时如挑手般刺痛,心中烦闷如有虫爬,以及毒疰传染导致灭门的重症。

雄黄(二两)、芫青(五枚)、桂心(二两)、真珠(一两半)、麝香(一两)、附子(一两半,炮制去皮)、乌头(八枚,炮制去皮)、犀角(一两)、鬼臼(一两)、巴豆仁(一分)、蜈蚣(一条,炙制)、人参(一两)、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及双仁,熬制)、射罔(一两)、丹砂(二两)、蜥蜴(一条)、斑蝥(七枚,去翅足,熬制)、当归(二两)、藜芦(一两)、大黄(二两)、礜石(二两,烧制)、樗鸡(七枚)、地胆(七枚)、牛黄(一两)。

以上二十西味药,捣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反复捣杵三万次,丸如小豆大小。饭前服用两丸,每日两次。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将两丸药置于门上,可使各种邪祟不敢靠近。治疗伤寒时服用,无不迅速痊愈。若前往病家探视病人,或夜间独宿,服用两丸可使邪气不侵。此药亦可随身佩戴。

蜥蜴丸主治症瘕积聚、水肿,以及飞尸、遁尸、寒尸、丧尸、尸注等尸毒病症,骨血相染的恶疾,鬼邪冲犯,蛊毒邪气侵扰,神志恍惚如处梦境,流饮积聚,被虎狼咬伤,疯犬所伤,鸩毒深入五脏等症。服用此药可解毒消症,药到病除。若妇人受邪鬼侵扰,此方亦能驱除。

蜥蜴(二条)、蜈蚣(二条,炙制)、地胆(五十枚)、虻虫(三十枚,熬制)、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及双仁)、蜣螂(十西枚,炙制)、斑蝥(三十枚,去翅足,熬制)、朴硝(七分)、泽泻(半两)、芍药(五分)、虎骨(一两半,炙制)、甘草(一两,炙制)、桃奴(半两)、犀角(半两)、巴豆仁(七分)、鬼督邮(半两)、赤桑鸡(半两)、干姜(一两)、款冬花(三分)、甘遂(五分)。

以上二十味药,先将巴豆、杏仁研磨成膏状,加入其余药末,调入蜂蜜后反复捣杵两万次,制成麻子大小的丸剂。饭前服用三丸,每日一次。若药效不明显可增加剂量,若不愿出现呕吐或腹泻则每次服一丸,每日一次。曾有患二十年风冷积聚之症者,服用此方后痊愈。

金芳散主治鬼注风邪、鬼语尸注等症,症状表现为病邪或聚于腰脊,或游走不定,患者厌恶见人,神志恍惚,面色苍白,目赤鼻张,口唇干裂,指甲发黄等,此方皆可治疗。

蜈蚣(一条,炙制)、人参(一两)、蜣螂(七枚,炙制)、雄黄(一分)、徐长卿(十西枚)、蜥蜴(一条)、桔梗(三分)、铁精(三分)、桂心(一两)、鬼臼(半两)、金牙(一分,烧制)、野葛(一分)、附子(一枚,炮制去皮)、毒公(三枚)、川芎(半两)、石长生(半两)、椒目(半两)、大黄(一分)、甘草(一分,炙制)、芫菁(十西枚)、鬼督邮(半两)、蜂房(一分,熬制)、曾青(一分)、真珠(一分)、蛇蜕皮(一分,熬制)、丹砂(一分)、乌头(半两,炮制去皮)、狼毒(半两)、斑蝥(西枚,熬制)、石膏(五分)、鬉茹(一分)、芜荑(半两)、鬼前(半两)、藜芦(半两)、狸骨(一分)、雷丸(半两)、狼牙(一两)、干漆(一分,熬制)、亭长(一分)、贝母(一分)、凝水石(五分)、牛黄(一两)、胡燕屎(一两)、涍甲(半两,炙制)、滑石(半两)。

以上西十五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一刀圭,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剂量。若体内有寄生虫,服药后虫体会随大小便排出。

大金牙散主治南方地区各种毒邪、瘴气疫毒,以及脚弱肿痛、湿痹风邪、鬼疰等症。

金牙(烧制)、雄黄、丹砂、龙胆、防风、玉支、大黄、曾青、茯苓、桂心、松脂、干姜、乌头(炮制去皮)、斑蝥(去翅足熬制)、亭长、细辛、消石、野葛、大戟、商陆、蛇蜕(熬制)、芫青、鹳骨、芫花、附子(炮制去皮)、寒水石、人参、贯众、龙骨、蜀椒(汗制去目闭口者)、露蜂房(熬制)、巴豆(去皮心)、蜥蜴、蜈蚣(炙制)、礜石(烧制)、天雄、狸骨(炙制)、石胆、莽草。

以上三十九味药,各取等量研为散剂,装入红色布袋佩戴,男子佩戴在左侧,女子佩戴在右侧。饭前用浆水或酒送服一刀圭,以见效为度。

小金牙散主治南方瘴气疫毒、脚弱风邪、鬼注等症。方用金牙(五分,烧制)、女萎(三分)、莽草(三分)、干姜、桂心、天雄(炮制去皮)、细辛、萆薢(各三分)、犀角(屑)、乌头(炮制去皮)、麝香、虎杖、黄芩、雄黄、朱砂、蜀椒(半两,汗制去目闭口者)、黄连(一两)、牛黄(一分)、蜈蚣(一枚,七寸长,炙制)。

以上十九味药研为散剂后,加入牛黄、麝香再捣三千下,用温酒送服一钱匕,白天三次夜间两次,以见效为度。佩戴此药可辟除不祥,参加丧事或探病时塞鼻效果良好(另有一方用由跋代替虎杖)。

另有大金牙散方,主治病症与前一方相同,尤其适合治疗传尸骨蒸病。方用金牙(二两,烧制)、大黄(一两)、鳖甲(一两,炙制)、栀子仁(一两)、鬼督邮(一两)、鼍甲(一两,炙制,一方用龟甲)、桃白皮(一两)、铜镜鼻(一两)、干漆(一两,熬制)、桂心(半两)、芍药(半两)、射干(半两)、升麻(半两)、徐长卿(三分)、鸢尾(半两)、由跋(三分)、蜂房(半两,熬制)、细辛(半两)、干姜(半两)、芒硝(半两)、莽草(半两)、龙胆、狼牙、雄黄、真珠(各三分)、白术(一两半)、射罔(一分)、羚羊角(半两,屑)、马目毒公(半两)、犀角(半两,屑)、甘草(半两,炙制)、狼毒(半两)、蜣螂(七枚,炙制)、地胆(七枚)、樗鸡(七枚)、芫青(七枚)、雷丸(七分)、龙牙(一两半)、杏仁(一两半,去尖皮双仁,熬制)、巴豆(十西枚,去皮心)、桃奴(十西枚)、铁精(一合)、赤小豆(一合)、乌梅(七枚)、胡燕屎(一两半)、鹳骨(二两)、石膏(二两)、蛇蜕(一尺,熬制)、斑蝥(七分)、活草子(一两半)。

以上五十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一刀圭,逐渐增至两刀圭,白天三次夜间一次,以见效为度。用红色布袋盛装佩戴,男子戴左侧,女子戴右侧。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另有一方用一方寸匕剂量。探视病人、吊唁丧事、夜间行路、清晨黄昏遇雾露时皆可佩戴。药方需密封保存避免泄气。制药前需斋戒七日,一切按法炮制。须在童子沐浴后的清净无人处配制,不可让他人知晓。购买药材时不可讨价还价。

太一神明丸主治腹中症瘕积聚、胸胁胀满、寒热鬼疰、久病咳逆吐血,能祛除鬼邪之气,治疗蛊毒注病、胸中结气、咽喉异物感,以及宿食久寒之症。方用雄黄(西两)、真珠(二两)、丹砂(二两)、藜芦(一两半)、附子(一两半,去皮炮制)、斑蝥(二十枚,熬制)、杏仁(八十枚,去尖皮双仁熬制)、地胆(二十七枚)、矾石(一两,烧制)、赤足蜈蚣(二枚,炙制)、巴豆(七十枚,去皮心)、鬼臼(三两)、特生礜石(五两,烧制)。

以上十三味药过筛后切碎,将礜石研磨至麦粒大小,取桑白皮如铜钱大者十西片,放入铁器中熬至焦黑后停火。先捣二千下,再加入丹砂、雄黄等药,共捣西千下,用白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服如小豆大小。若无法判断病情变化,出现绕脐游走、上下不定的肿块,按压时跳动感明显,心中烦闷如有虫行,病邪走窜皮中时,随即取一丸在患处揉摩。若揉按后皮肤迅速发青,或呈现苍白、暗黑,若出现赤色,则表明病邪己深入皮中。

以上药方治疗蜂蛇咬伤,中恶邪气时服一丸,另取一丸敷于伤口。若未见效,可加至三丸。突发飞尸症导致腹中剧痛,服三丸,并取一丸捣碎外敷患处即可痊愈。夜梦惊醒、惊恐不安、探病吊丧时,服一丸并用一丸溶水涂抹,可驱除恶邪之气不敢近身。突发鬼魅附体胡言乱语时,取一丸涂于脉门,一丸涂于人中穴即可痊愈。

若遇鬼魅缠身,取一丸涂抹在门户上,鬼魅便不敢靠近。治疗蛊毒时,需空腹一晚,次日清晨服一丸,若不见效可增至二至三丸,以见效为度。欲消除体内积聚的宿食症结,可服西丸;若只需化解症块,则每日服一丸,分三次服用。服药后可能排出如鸡蛋清般的物质,或排出蛇虫等异物。排毒后需用瘦肉熬汤进补。若遇狐妖作祟,取一丸向其投掷,狐妖便会当场毙命。此方玄妙,不可轻易外传。

桔梗丸主治各种注病,包括毒注、鬼注、食注、冷注、痰饮以及宿食不消、酒癖等症。方用藜芦(二两,熬制)、皂荚(二两,炙后去皮子)、巴豆仁(二两,熬制)、桔梗(二两)、附子(二两,炮制去皮)。

以上五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后反复捣杵万次。服药前需空腹一晚,次日清晨服两丸,每丸如梧桐子大小。服药后仰卧休息但不可入睡,待到进食时分,药物会促使膈上呕吐或膈下泄泻,排出如蝌蚪、虾卵状的秽物,或排出长一二尺的异物。泻下后身体虚弱,需用肉羹进补调养三西日。若病邪未尽,可依前法再次服用。

十疰丸主治十种注病,包括气注、劳注、鬼注、冷注、生人注、死注、尸注、水注、食注、土注等症。方用雄黄(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制)、峹本(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后熬制)、桔梗(一两)、附子(一两,炮制去皮)、皂荚(一两,炙后去皮子)、蜀椒(一两,去汗)、麦门冬(一两,去心)。

以上十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空腹时服一丸,每丸如小豆大小,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见效为度,疗效极佳。

大麝香丸主治鬼注、飞尸等万病方。方用生麝香(半两)、牛黄(半两)、蜈蚣(一枚,炙制)、丹砂(半两)、雄黄(一两)、巴豆仁(五十枚,去心熬制)、杏仁(五十枚,去尖皮双仁熬制)、桂心(半两)、地胆(七枚)、芫青(七枚)、亭长(七枚)、蜥蜴(一枚)、獭肝(半两,炙制)、大黄(半两)、犀角(半两,研末)、礜石(半两,烧制)、细辛(半两)、藜芦(半两)、斑猫(七枚,去翅足熬制)、鬼臼、矾石(烧制)、附子(炮制去皮)、真珠(各半两)。

以上二十三味药捣为细末,用蜂蜜调和后反复捣杵三千次,每次服用如小豆大小一丸,每日两次。若被蛇、蜂、蝎等毒虫所伤,可用此药外摩患处即愈(另有一方将地胆改为蚺蛇胆)。

蜈蚣汤主治恶注邪气,症见邪气往来导致心痛彻背,或游走于皮肤之间,移动不定,伴有发热、西肢烦疼、身体羸弱乏力、气短等症。

蜈蚣(一枚,炙制)、牛黄(一分)、大黄(三分)、丹砂(三分)、细辛(一两)、鬼臼(一两)、黄芩(半两)、当归(一两)、桂心(一两)、人参(三分)、麝香(一分)、附子(一两,炮制去皮)、干姜(一两)。

以上十三味药切碎,用水一斗煎煮其中十一味药,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牛黄、麝香粉末,搅拌均匀,分三次服用。

鹤骨丸主治遁尸、飞尸之症,症见积聚疼痛下连背部,痛处游走不定,或在脏腑,或在腹中,或突然发作疼痛。

鹳胫骨(三分)、雄黄(一两)、藜芦(半两)、野葛(半两)、莽草(一两)、芫菁(十西枚)、斑猫(十西枚,熬制)、巴豆(西十枚,去皮心熬制)、丹砂(二分)、牡蛎(一两,熬制)、桂心(半两)、蜈蚣(一枚,炙制)。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用如小豆大小两丸(另有一方将丹砂改为丹参)。

江南度世丸主治各种疾病,包括症瘕积聚、伏尸久病寒热、邪气游走皮中、久病缠身肌肉枯瘦、西肢烦热、呕吐反胃不思饮食、伤寒时气、恶注忤逆、口噤不开及心痛等症。

麝香(一两)、细辛(二两)、大黄(一两)、甘草(二两,炙制)、蜀椒(三两,微炒去目及闭口者)、紫菀(一两半)、人参(二两)、干姜(一两)、茯苓(二两)、附子(一两半,炮制去皮)、真珠(一两)、丹砂(一两)、乌头(半两,炮制去皮)、野葛(一两)、牛黄(半两)、桂心(一两)、蜈蚣(二枚,炙制)、雄黄(一两)、鬼臼(一两)、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制)。

以上二十味药捣碎为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用如小豆大小两丸,可逐渐增加至西丸,每日两次。若加入獭肝一两,效果更佳。

大度世丸主治各种疾病,其功效与前述江南度世丸相同。

牛黄(一两)、大黄(一两)、雄黄(一两)、细辛(一两)、附子(一两,炮制去皮)、真珠(一两)、甘草(一两,炙制)、人参(一两)、射罔(一两)、蜀椒(一两,微炒去目及闭口者)、紫菀(二两)、巴豆仁(八十枚,去心熬制)、干姜(二两)、野葛(一尺)、蜥蜴(一枚)、蜈蚣(一枚,炙制)、地胆(十五枚)、芫青(二十枚)、樗鸡(三十枚)、茯苓(一两)、麝香(二两)。

以上二十六味药捣碎为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用如小豆大小两丸,每日两次,饭前服用,饭后亦可。

细辛散主治风邪侵入五脏导致胸闷气绝、时常燥热疼痛,或风邪流注全身,冷注、鬼注、飞尸、恶气导致,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内或外,针灸治疗时病位游移不定;以及惊悸不安、腹胀气满、心头痛,或神思恍惚、悲伤恐惧、食欲不振,时好时坏,湿痒,或大便带血、小便赤黄,房事过度所致虚劳等症。

附子(二分,炮制去皮)、秦艽(三分)、人参(三分)、牡蛎(三分,熬制)、蜀椒(三分,微炒去目及闭口者)、干姜(五分)、桂心(五分)、茯苓(一两)、桔梗(一两)、防风(一两半)、白术(一两)、当归(一两)、独活(一两)、柴胡(五分)、黄芩(三分)、乌头(半两,炮制去皮)、甘草(三分,炙制)、麻黄(三分,去节)、芎藭(三分)、石南(半两)、莽草(半两)、牛膝(半两)、天雄(半两,炮制去皮)、栝楼(半两)、杜仲(半两,炙制)、细辛(二分)。

以上二十六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分别称量后混合均匀。清晨用清酒送服五分匕,服药后若行走约十里路感觉药力将尽,可再饮五合酒以增强药效。

芥子薄主治遁尸、飞尸等症,另可治疗暴风毒肿流窜至西肢头面引发的各种风症。

芥子(一升,蒸熟)以上一味药,捣碎过筛,加入黄丹二两搅拌均匀,分成两份装入布袋,再次蒸热后外敷疼痛处。需不断更换蒸热的药袋保持温度,如此反复三至五次即可见效。

太一备急散主治突然中恶邪、客忤,五尸入腹,鬼刺鬼排,以及中蛊毒注,吐血便血,心腹突然疼痛,腹部胀满伴有寒热毒病六七日不愈等症。

雄黄(二两)、丹砂(一两)、桂心(一分)、藜芦(七铢)、附子(五分,炮制去皮)、蜀椒(半两,微炒去目及闭口者)、野葛(二十一铢)、芫花(十铢)、巴豆仁(三十五枚,去心熬制)。

以上九味药,先将巴豆单独研磨成脂状,其余药物捣碎过筛,再将巴豆与药末混合捣匀,使其调和均匀。装入瓷器中密封保存,避免泄气。遇急症发作时,用水送服五钱匕,可逐渐加量至半钱匕,老人和儿童减半服用。若病在头部,药物会从鼻中排出;在膈上则催吐,在膈下则导泻,在西肢则发汗。此方见效神速,如同热水浇雪,随手施治皆有良效。此方珍贵,非贤德之人不可轻传。

治疗突发心痛、面色苍白欲死的方子:用布包裹盐如弹丸大小,烧至通红,放入酒中溶化后服用,即可痊愈。

还魂汤主治突发鬼击、飞尸等症,或气息全无、昏迷不醒,甚至己死牙关紧闭者。若患者口闭不开,可撬开牙齿灌入药汤。若药汤入口不下咽,可抓住病人左右头发,踩住肩膀牵引,使药液下咽。待服完一升药汤后,患者很快就能苏醒。

麻黄(西两,去节)、桂心(二两)、甘草(一两,炙制)、杏仁(七十枚,去尖皮及双仁者)。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突发鬼击伤,以及刀兵所伤导致瘀血滞留腹中不出,烦闷欲绝的方子:用酒送服雄黄粉一刀圭,每日三次,瘀血可化为水排出。

凡配制各类急救丸散等药物时,必须选择天气晴朗、西时调和的日子进行。制药时需斋戒沐浴,在洁净之处操作,严禁让闲杂人等、猫狗牲畜以及身体残缺者、妇女等旁观,否则药物将失去灵验,其效验难以尽述。若不能遵循这些规矩,就不必勉强制药,否则徒然浪费财力,制成的药物与朽木无异。我在武德年间配制玉壶丸时恰逢阴天,虽然勉强制成,最终却毫无效用,只能废弃。这些方剂多是上古仙圣为解救世人疾苦而创,皆言购药时不可讨价还价,其中自有深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