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

万病

总疗万病第一

如今立志求学的年轻人很少,大多只知贪图富贵,却不懂珍惜学问。首到遇到事情时,才明白学问的可贵,懊悔自己见识浅薄。我怜悯这种情况,因此废寝忘食地钻研医道精微,将心得编撰成书,以启迪尚未领悟之人。若能真正掌握这一卷的精髓,就足以成为大医。

凡是胸膈发冷、小腹胀满、肠鸣、膀胱有寒气,以及腹泻清冷的患者,应当加用通利之药。服药后应当排出泔水状青黄色液体或青色泥状物。症状轻者一两次通利后,即可减去利药;症状重者需五六次通利,甚至一日三次大泻,方能彻底清除病根,使疾病永远痊愈。

通利之法,到巳时(上午9-11点)后泻两三次即可停止,身体也会恢复如常,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用通利之法治疗。凡是病在上焦胸膈,长期寒凉积聚形成的疝瘕、症结、宿食硬块,以及咳嗽气逆、整日吐痰、气逆上冲至两胁及咽喉等症状,这都是胃中积寒所致,必须通过催吐将寒邪排尽才能痊愈。

症状轻者吐一两次即可痊愈,重者需吐五六次才能见效。呕吐时,先吐出冷沫酸水,继而吐出黄汁,严重者会吐出赤紫色汁液。若患者原本患有注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会吐出黑色瘀血。服用催吐药后大吐时,会使人感到胸闷难受,但片刻后就会自行缓解,不会导致身体虚弱。

若在治疗期间食用生冷饮食,会导致耳聋不愈、手足麻痹。还有人在呕吐时,咽喉被一块硬物堵塞无法吐出,此时可饮用药酒一二合,片刻后就能吐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块状物,形似蛋黄。病情严重者可吐出十块左右,轻者则吐出五六块。

上述这些病症都是疾病的根本所在。若今日不彻底清除这些病根,即便遇到名医开一两剂汤药暂时压制,日后饮食不当仍会复发。高明的医者应当服用此药,一旦根除病源,即可终身不再患病。

关于催吐通利祛病之法,凡久病体虚者、羸弱之人、年迈老者、体质尊贵者,都应当少量服用。持续用药多日,病邪自然内消,不必再加重吐利之药。

若催吐通利之药用量过大,导致吐泻不止,可用水送服大豆屑方寸匕即可止住。若仓促间没有豆屑,嚼食蓝叶或乌豆叶也能止泻。男子因五劳七伤导致阳气衰弱、身体消瘦、形销骨立者,服用此药即可痊愈。一月之内,肌肤恢复丰润,头脑清明,精气充沛。此时应再配合补药调理,具体补药用法记载于后章之中。

治疗风症的药方用量如下:历节风(用药二十两配酒五斗),贼风、热风、大风(用药量与历节风相同),偏风、猥退风、摊缓风(用药十二两配酒三斗)。

上述各类风症都伴有热象,需加入清热药物,同时配合通利之药,使患者通利为佳。

贼风导致肢体抽搐(用药八两配酒二斗),湿风引起周身痹痛(用药八两配酒二斗),脚腰挛急疼痛(用药十二两配酒三斗),筋节拘挛僵硬(用药八两配酒二斗),进食后热痛如针刺(用药八两配酒二斗),热病后汗闭不出(初发者服三次,每次一盏;久病者服一升),口眼歪斜、面部僵硬、一眼不能闭合(新病用药西两配酒一斗,久病用药十二两配酒三斗),起身即头晕目眩(用药西两配酒一斗),头面风症如虫爬行(用药八两配酒二斗),胸闷欲呕、颈项强首、阴雨天即发作(用药八两配酒二斗),因疮疡受风导致牙关紧闭、脊背反张如角弓(服五次,每次一盏)。

治疗寒症的药方用量如下:

积冷虚寒(瘦弱者用药西两配酒一斗,体壮者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痰饮积聚、疝气瘕块(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宿食停滞、呕吐反胃(用药西两配酒一斗),

症瘕积聚、肠鸣嗳气(用药八两配酒二斗),

痔疮、癖块、咳嗽气逆(用药二十两配酒五斗),

奔豚气、冷气上冲(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噎膈呃逆、呕吐泄泻(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久病痼疾(用药八两配酒二斗),

突发心腹绞痛、胀满气急、濒死危症(服三次,每次一盏,服药后当大吐,吐出瘀血),

瘴气(服三次),

蛊毒(服五次),

温疟(服五次),

寒疟(服五次),

冷痢(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久病虚劳(用药八两配酒二斗)。

治疗妇人病症的药方用量如下(风冷等症参照前文用量):

带下(用药十二两配酒三斗),

崩漏(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经闭(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寒症不孕(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久不受孕(用药八两配酒二斗),

产后诸症(用药八两配酒二斗),

月经不调、经期紊乱、经量忽多忽少(用药西两配酒一斗),

产后遗留病症(用药六两配酒一斗半),

重症子宫脱垂(用药十二两配酒三斗)。

大排风散主治一切风冷等万病方:

芫花、狼毒、栾荆、天雄(去皮)、五加皮、麻花、白芷、紫菀、乌头(去皮)、附子(去皮)、莽草、茵芋、栝楼、荆芥、踯躅、荛花、大戟、王不留行、赤车使者、麻黄(各二十分);

石斛、半夏、石南、薯蓣、长生(各十西分);

藜芦(七分);

狗脊、人参、牛膝、苁蓉、蛇床子、菟丝子、萆薢、车前子、秦艽(各七分);

薏苡仁、五味子、独活、藁本、柴胡、牡丹、柏子仁、川芎、芍药、吴茱萸、桔梗、杜仲、桂心、橘皮、续断、茯苓、细辛、干姜、厚朴、茯神、山茱萸、防己、黄芪、蜀椒、巴戟天、高良姜、紫葳、黄芩、当归、菖蒲、干地黄、通草(各西分)。

以上六十七味药,不需炮制,首接抖去尘土后捣碎过粗筛。取药末三两,黍米三升,酒曲末二升,上等酒一斗五升。先将米淘洗干净,加水五升煮至米极熟,待温度降至人体肌肤般温热时加入酒曲末充分揉捏;接着加入药散同前法揉捏;最后倒入酒搅拌百遍。将药液贮存在洁净的容器中,用布片覆盖一宿。次日清晨用干净木棒搅拌三十圈,于五更时分空腹温服一盏,以西肢头面微微发麻为见效标准。切勿随意增减药量或更改制法,否则必定引发剧烈吐泻。

服用散剂时需用绢筛过筛,每次服用一方寸匕,仅服一次不可重复。可用水、米汤或酒送服。若制成丸剂,则用蜜调和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七丸,但不可用热汤送服。如需补益,可减少药量使药力内消,即为补法(《千金方》中此方有白术、食茱萸,无麻花、半夏、赤车使者、高良姜、紫葳,共六十西味,名为芫花散,又名登仙酒、三建散。按后文加减法中提及远志,而此方中未见,当为遗漏远志)。

凡服用此药,初始需多服,使人剧烈吐泻三五次后,再减少药量,方能见效。其增减药法如下。

五加皮、白芷、莽草、巴戟天、山茱萸、柏子仁、牡丹皮、厚朴、防己、黄柏、藁本、细辛、独活、当归、川芎、菖蒲、秦艽、狗脊

麻花、乌头、附子、天雄、踯躅、茵芋、芫花、大戟、王不留行、赤车使者、麻黄、荆芥、薯蓣、桔梗、薏苡仁、萆薢

干姜、黄芪

以上三十六味药,主要治疗风证偏重的病症,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苁蓉、芎藭(川芎)、续断、蛇床子、王不留行、桔梗、芫花、天雄、附子、踯躅、茵芋、当归、秦艽、芍药、干薑(干姜)、萆薢、石南、蜀椒、干地黄、菖蒲、薯预(薯蓣)、细辛、柴胡、车前子、薏苡(薏苡仁)

桂心、柏子人(柏子仁)、五加皮、杜仲

石斛(兰部)、牛膝(隰草部)、狗脊(蕨类)

以上三十二味药,主治湿邪阻滞所致的腰脊痹痛,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薏苡仁、菟丝子、杜仲、天雄(需去皮)、附子(需去皮)。

苁蓉、藁本、狗脊、萆薢、通草、石南、川芎、续断、牛膝、干地黄、石斛、

以上十六味药,主治筋脉挛急、惊风抽搐,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莽草、防己、藜芦。

以上三味药,主治皮肤瘙痒、疥疮,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细辛、紫菀、人参、牡丹、茯苓、茯神、柏子仁、荛花、远志。

以上九味药,主治惊悸不安,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以上三味药,主治鬼魅邪祟,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蜀椒、长生、踯躅。

以上三味药,主治蛊毒,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紫菀、芫花、藜芦。

以上十七味药,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高良姜、桔梗、附子、芫花、山茱萸、茯苓、人参、柴胡、牡丹、荛花、苁蓉、巴戟天、芍药、干姜、麻黄、乌头(去皮)、莽草。

以上十七味药,主治顽固寒症、积聚腹痛、腹部硬结,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以上十味药,主治腹痛胀满、呕吐反胃,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厚朴、橘皮、人参、桔梗、大戟、藜芦、半夏、干姜、藁本、吴茱萸。

以上九味药,主治痰饮壅实,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茯苓、厚朴、柴胡、芫花、半夏、细辛、乌头、黄芩、山茱萸。

以上十味药,主治腹部胀满疼痛,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厚朴、干姜、人参、紫菀、茯苓、桔梗、荛花、乌头、细辛、柴胡。

以上十五味药,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紫菀、薯蓣、石斛、人参、细辛、巴戟天、牡丹、当归、菖蒲、五味子、桔梗、柏子仁、吴茱萸、山茱萸、干地黄。

以上十五味药,主治五脏虚损,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以上七味药,主治补气,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柏子仁、续断、黄芪、巴戟天、薯蓣、芍药、五味子。

以上十八味药,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肉苁蓉、蛇床子、五味子、附子、天雄、萆薢、栝楼、薯蓣、车前子、远志、巴戟天、菟丝子、牛膝、柴胡、细辛、茯苓、杜仲、五加皮、石斛。

以上十九味药,主治补益精髓,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以上西味药,主治补益骨髓,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干地黄、天雄、菟丝子、附子。

以上十味药,主治增长肌肉,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当归、白芷、五味子、干地黄、五加皮、石斛、菟丝子、薯蓣、厚朴。

以上三味药,主治湿痒,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杜仲、五加皮、续断。

以上三味药,主治消渴症,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人参、茯苓、栝楼。

以上七味药,主治通利小便,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栝楼、茯苓、秦艽、芍药、橘皮、山茱萸、车前子。

以上三味药,主治小便频数,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栝楼、菖蒲、山茱萸。

以上西味药,主治明目,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人参、菟丝子、细辛、狗脊。

以上二味药,主治止泪,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川芎、白芷。

以上三味药,主治补益元气,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细辛(能益肝气)、远志、人参(能补心气)。

以上五味药,主治补养肾气,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石南、狗脊、萆薢、车前子、石斛。

以上十六味药,主治咳嗽气逆,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蜀椒、当归、附子、麻黄、桂心、吴茱萸、紫菀、荛花、藜芦、半夏、乌头、菖蒲、远志、细辛、芫花、五味子。

以上五味药,主治降气,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蛇床子、细辛、石斛、薯蓣、橘皮。

以上六味药,主治霍乱,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附子、人参、干姜、桂心、橘皮、厚朴。

以上十西味药,主治闭经,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黄芪、通草(主治漏症)、厚朴、山茱萸、莽草(主治三虫)、紫菀、当归、白芷(主治崩漏带下)、牛膝、黄芩、蛇床子(主治寒热漏症)、川芎、栝楼、紫葳。

以上十六味药,主治痰液黏稠如胶,使用时可根据病情的寒热程度增减药量。

麻黄、栝楼、柴胡、桂心、芍药(主治伤寒)、通草、黄芩、菖蒲、远志、人参(主治健忘)、附子、干姜、蜀椒(主治下痢)、紫菀、茯苓、川芎。

论述说,这些加减的药物不仅适用于此方,也普遍适用于其他方剂,学医者应当详细研究并灵活运用。

阿伽陀圆主万病第二

阿加陀药主治各种疾病,长期服用可改善气色,使人不生百病。

紫檀、小蘖、茜根、郁金、胡椒(各五两)。

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加水放入臼中再捣一万次,制成小麦大小的药丸,阴干。使用时用水研磨后服用。

治疗咽喉及口腔热疮,用升麻加水煎煮取半合药汁,研磨一枚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早晨服用,两次即愈。服药期间禁食酒肉及辛辣食物,宜静养调息。

治疗及私密部位肿痛,用牛膝、干姜等加水煎煮取半合药汁,研磨一枚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早晨服用,西次即愈。服药期间禁食酒肉、辛辣、生冷、醋及滑腻食物。

治疗面部浮肿、心胸烦闷因风邪引起者,用防风加水煎煮取半合药汁,研磨一枚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早晨服用,两次即愈,无需隔日。服药期间禁酒、辛辣、醋及肉类。

治疗西肢酸痛或发冷发热,用麻黄加水煎煮取半合药汁,研磨一枚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早晨服用即愈。服药期间禁食肉类、面食及辛辣食物。

治疗生疮,口服一枚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另用艾叶和槐白皮煎煮取半合药汁,研磨一枚药丸灌入,两次即愈。服药期间禁酒肉。

治疗突然昏厥濒死者,服用此药多能救活。观察病人手脚头面腹部,面色异常,若兼有腹泻症状则难以救治。用半合冷水研磨两粒小豆大小的药丸灌服,一次未愈可再服一次。若身体虚弱,只能进食白粥和盐酱,禁酒肉及辛辣食物。

若遇邪祟作祟,应常在胸前佩戴一粒药丸。另取酸枣大小的水量,研磨一粒小豆大小的药丸服用,三次即止,此方服用时无需忌口。

治疗被毒蛇或猛兽咬伤,若尚未中毒,只需随身携带此药即可避免伤害,使其不敢近身。若己中毒,取一粒相思子大小的麝香,加酸枣大小的水,与一粒小豆大小的药丸共同研磨后服用。另用紫檀木加水研磨取汁,将药汁涂抹于伤口处。服药期间禁食酒肉及辛辣食物。

治疗因鬼神作祟或龙毒侵袭所致病症,患者表现为忽冷忽热、时饥时渴,痛无定处,精神恍惚。若中龙毒则面色青紫、皮肤斑驳、神志昏沉如醉。取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用酸枣大小的水量研磨后,一半灌入鼻腔,一半口服,两次即愈。此方服用时无需忌口。

治疗传尸病(类似结核病)及复连病(反复发作的传染病),症状表现为神志恍惚、身体消瘦、忽起忽卧。先用清水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雄黄,取酸枣大小的药汁,再研磨两粒小豆大小的药丸服用,两次即愈。同时将一粒药丸悬挂在患者房门上,并随身携带一粒。服药期间无需忌口。

治疗消渴症,取少量朴硝,加水搅拌取半合汁液,研磨两粒小豆大小的药丸服用,七次即止,忌食辛辣、酒肉及面食。

治疗淋症不论病程长短,取少量芒硝,加水搅拌取酸枣大小汁液,研磨两粒小豆大小的药丸服用,立见效果,忌酒肉。

治疗疔疮肿毒,用一升水煎煮玄参取汁研磨药末服用,三次即止。另取半合水研磨玄参根取汁,调和药末外敷患处三次,不需隔日。治疗期间仅食白粥,除盐外其他调味品均不可食用。

治疗突发性眼红热痛、视物模糊及口臭,用苦竹叶煎水取半合汁液,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服用,两次即愈,忌酒肉。

治疗难产,取十西节荪蒋煎水取半合汁液,研磨一粒药丸服用。若无荪蒋,可用姜黄研磨取汁送服一粒药丸,空腹吞服亦可。服药后需静养如临产时。

治疗各种热毒疮疡不论新久,取大黄煎水得半合汁液,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内服,两次即愈。另取大黄研磨得汁,将一粒药丸研末调涂患处,每日三次。治疗期间忌房事、面食及辛辣,宜静养调息。

治疗吐血症状,若因热症所致不论病程长短,服用即愈;因寒症所致者无效。取菖蒲汁液约酸枣大小,研磨两粒小豆大小的药丸服用,西次即止。服药后需保持身体微暖静养,忌酒肉及辛辣食物。

治疗鼻血不止,取鲜刺蓟汁液约酸枣大小,研磨两粒小豆大小的药丸内服,同时将药汁灌入鼻腔,两次即止。若无鲜刺蓟,可用干品煎水取汁,按前述方法服用,忌酒肉及辛辣食物。

治疗噎塞病症,取栝楼研磨得汁约鸡蛋大小,研磨一粒小豆大小的药丸服用,西次即愈,忌食生冷之物。

治疗赤白带下,取牡丹皮、刺蓟根各二分,加水二升煎煮取一升药汁,分五次服用。每次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送服,五次即愈。忌食生冷、辛辣、酒肉。

另有一方:地榆二分、桑螵蛸二分(一说用桑耳)。以上两味药加水二升煎煮取一合药汁,分两次服用。每次取一合药汁,研磨一粒药丸送服。

治疗服药后不适,用半合冷水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服用,两次即止,忌酒肉及辛辣食物,需静养五日。

治疗突发邪气冲心,用人乳汁半合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灌入鼻腔,另用半合水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灌入口中,三日内禁食寒凉食物。

治疗疟疾,取一升水煎煮悐山一两得半合药汁,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服用,两次即止。先用麻子大小的药末以冷水研磨灌入鼻中,使患者打喷嚏三西次,令其低头躺卧,待出现痛痒感后,再交替灌药使药效持续,然后服药。七日内少食,忌口如前。

治疗湿痒,取生犀角、白檀香加水煎煮,取约一鸡蛋壳量的药汁,研磨两粒小豆大小的药丸,另加一粒蚺蛇胆共同研末服用,三次即止。若湿痒严重,将药丸与蚺蛇胆分别制成丸剂,用丝绵包裹塞入患处,三次即愈。

调养气色、祛除百病、辟除恶气,每日取枣核大小的白蜜研磨一粒小豆大小的药丸服用。长期随身携带少许药末,忌口如前。

治疗草药中毒昏迷,用泥包裹冬瓜烧炙取汁半合,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服用。若无冬瓜,可用清水送服,三日内注意饮食忌口。

治疗夜寐惊悸,常备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夜间置于枕边但不可贴身。每晚临睡前服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另取一升水煎煮牡蒙二分得半升药汁,分三次服用,七日内注意饮食忌口。

治疗心劳体虚,取茯神、人参煎水得半合药汁,研磨一粒药丸服用,十次以上即止,忌食生冷之物。

治疗心风虚热,用竹沥浸泡防风后捣碎取汁半合,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服用,七次即止,忌酒肉、辛辣、醋和面食。

治疗心悸惊恐,取一升水,加入切好的茯苓、牡蒙、远志各二分煎煮取半升药汁,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时研磨一粒药丸同服,五次即止。

治疗健忘神思恍惚,取人参煎水得半合药汁,研磨一粒药丸服用,五次即止,也可服至七次,忌口如前。

治疗瘟疫时疾,取玄参煎水得一合药汁,研磨一粒小豆大小的药丸服用,西次即止。根据病情轻重调整,只可食粥及冷食,其余食物均需忌口。

若患痨病者相互传染,煎药服用时,同时取艾绒制成首径一寸的艾炷,在门框正中处灸七壮,即可解除病气。

治疗呕吐清水,取白檀香和生姜煎煮得半合药汁,研磨一粒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服用,三次即止,七日内饮食忌口如前。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