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千金翼方卷第二(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黄耆味甘,性微温无毒。主治痈疽久溃不愈的疮疡,能排脓止痛,治疗麻风病、各类痔疮瘘管,具有补虚功效。适用于小儿各种疾病、妇女子宫风邪气滞,能驱散五脏间瘀血,补益男子虚损,改善五劳羸瘦症状。可止渴,缓解腹痛泄痢,补气益阴。白水产的黄耆性偏凉,有补益作用。其茎叶可治疗消渴及筋挛、痈肿疽疮。又名戴糁、戴椹、独椹、艾草、蜀脂、百本。生长于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一带,二月十日采集后阴干。

徐长卿味辛,性温无毒。主治鬼祟邪气、各种蛊毒、疫病邪气及温疟。长期服用可使人强健敏捷,身体轻健,补气延年。又名鬼督邮。生长于泰山山谷及陇西地区,三月采集。

杜若味辛,性微温无毒。主治胸胁气逆,能温中散寒,治疗风邪入脑引起的头肿痛、多涕泪、眩晕目昏,可止痛除口臭。长期服用能益精明目、轻身健体,增强记忆力。又名杜蘅、杜连、白连、白芩、若芝。生长于武陵川泽及冤句地区,二月八月采挖根部晒干。

蛇床子味苦辛甘,性平无毒。主治妇女肿痛,男子阳痿阴痒,能祛除痹气,通利关节,治疗癫痫恶疮。具有温中下气功效,可使妇女子宫温暖,增强男子性功能。长期服用能轻身美容,促进生育。又名蛇粟、蛇米、虺床、思益、绳毒、枣棘、墙靡。生长于临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集果实阴干。

茵陈蒿味苦,性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全身发黄、小便不利,能消除头热、祛除伏瘕。长期服用可轻身益气,延缓衰老,使面色白皙润泽。传说白兔食用后可成仙。生长于泰山及丘陵坡岸,五月及立秋时采集阴干。

漏芦味苦咸,性寒大寒无毒。主治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能通乳下奶,止遗尿,治疗热毒疮痒如麻豆,可煎汤外洗。长期服用能轻身益气,使耳聪目明,延缓衰老。又名野兰。生长于乔山山谷,八月采挖根部阴干。

茜根味苦,性寒无毒。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能补中止血,治疗崩漏下血、膀胱不足、跌打损伤及蛊毒。长期服用可补益精气、轻身健体,还可用于染绛色。又名地血、茹藘、茅蒐、蒨。生长于乔山川谷,二三月采挖根部晒干。

飞廉味苦,性平无毒。主治骨节发热、小腿酸重疼痛、头晕头重、皮肤间邪风如蜂蜇针刺或鱼子状突起,可治热疮痈疽痔疮湿痹,能止咳祛风、通乳下奶。长期服用可使人身轻体健、益气明目、延缓衰老。可煎煮或晒干使用。又名漏卢、天荠、伏猪、飞轻、伏免、飞雉、本禾。生长于河内川泽,正月采根,七月采花阴干。

营实味酸,性温微寒无毒。主治痈疽恶疮、肌肉结块、筋伤疮烂、热毒阴蚀久不愈合,能通利关节。长期服用可轻身益气。其根能止泻痢腹痛,清除五脏积热,祛除邪气、疽疮及各种恶疮,治疗金疮跌打损伤,促进肌肉生长。又名墙薇、墙麻、牛棘、牛勒、蔷靡、山棘。生长于零陵川谷及蜀郡,八九月采集阴干。

薇衔味苦,性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痹痛、关节疼痛,惊痫吐舌,心悸气短,贼风鼠瘘痈肿急症,能利水消肿、治疗痿弱厥逆。长期服用可轻身明目。又名麋衔、承膏、承肌、无心、无颠。生长于汉中川泽及冤句邯郸一带,七月采集茎叶阴干。

五味子味酸,性温无毒。能益气止咳,治疗气逆喘咳,改善劳伤体弱,补虚损,滋阴壮阳,增强男子精气,滋养五脏,清除内热,促进肌肉生长。又名会及、玄及。生长于齐山山谷及代郡一带,八月采集果实阴干。

旋花味甘,性温无毒。能补益元气,消除面部黑斑,使容颜润泽。其根味辛,主治腹中寒热邪气,通利小便。长期服用可使人不易饥饿、身轻体健。又名筋根花、金沸、美草。生长于豫州平泽地区,五月采集阴干。

白兔藿味苦,性平无毒。能解蛇虫蜂蝎毒、狂犬毒、食物中毒、蛊毒、鬼疰风疰等剧毒,即使毒物入口也能化解。外敷可止血止痛,内服煎汤可解腹中毒。又名白葛。生长于交州山谷。

鬼督邮味辛、苦,性平无毒。主治鬼疰、突然昏厥、中恶邪气、心腹邪毒、各种精怪之毒,能治温疟疫病,强健腰腿,增强体力。又名独摇草。

白花藤味苦,性寒无毒。能解各种药物、食物中毒,用酒浸泡后服用可治虚劳风热。生长于岭南、交州、广州的平泽地带。

草部中品之上(三十七味)

当归味甘、辛,性温,无毒。主治咳嗽气逆,温疟寒热,皮肤瘙痒,妇女崩漏不孕,各种恶疮刀伤。煎服可温中止痛,散瘀血,治中风无汗,湿痹中恶,体虚怕冷,补益五脏,促进肌肉生长。又名乾归。生长于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挖根部阴干。

秦艽味苦、辛,性平微温无毒。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关节疼痛,能利水通小便。可治疗各种风症,无论新久,缓解全身拘挛。生长于飞乌山谷,二月、八月采挖根部晒干。

黄芩味苦,性平大寒无毒。主治各种热症、黄疸、腹泻痢疾,能利水通经,治闭经、恶疮溃疡。可缓解痰热、胃热、小腹绞痛,助消化、通利小肠,治疗妇女闭经、崩漏下血及小儿腹痛。又名腐肠、空肠、内虚、黄文、经芩、烋妇。其种子主治痢疾脓血。生长于秭归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挖根部阴干。

芍药味苦、酸,性平微寒,有小毒。主治邪气腹痛,消除血痹,消散积聚肿块,缓解寒热疝痛,止痛利尿,补气活血,舒缓中焦,散瘀血,通利膀胱与大小肠,消肿散结,治疗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又名白朮、余容、犁食、解仓、铤。生长于中岳川谷及丘陵地带,二月、八月采挖根部晒干。

干姜味辛,性温大热无毒。主治胸腹胀满、咳嗽气逆,能温中止呕、止血发汗,祛除风湿痹痛,治疗寒性腹泻痢疾、腹痛中恶、霍乱胀满,化解风邪诸毒,消散皮肤间结气,止吐血。鲜姜效果更佳。

生姜味辛,性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嗽气逆,能止呕吐。长期服用可消除口臭,提神醒脑。生长于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一带,九月采收。

峹本味辛、苦,性温微温微寒无毒。主治妇女疝瘕、寒性肿痛,缓解腹中拘急,祛除风邪头痛,能促进肌肤生长,使面色红润,抵御雾露湿气,滋润肌肤。可治疗风邪导致的肢体无力、金疮,可用作洗浴药和面脂。果实主治风湿侵袭西肢。又名鬼卿、地新、微茎。生长于崇山山谷,正月、二月采集后晒干三十日制成。

麻黄味苦,性温微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能发汗解表,祛除邪热之气,止咳平喘,消除寒热症状,消散癥瘕积聚,调和五脏邪气,缓解风邪胁痛及产后余疾,减少多唾,疏通腠理。对伤寒头痛有解肌散邪之效,能消退赤黑斑毒。不可过量服用,否则易致体虚。又名卑相、龙沙、卑盐。生长于晋地及河东地区,立秋时采集茎部阴干以保持青色。

葛根味甘,性平无毒。主治消渴、高热呕吐、各种痹症,能升发阴气、解毒。可治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汗、疏通腠理,缓解金疮疼痛及胁肋风痛。新鲜根汁性大寒,专治消渴及伤寒高热。葛谷主治久痢,十年以上白葛烧灰外敷可疗疮止痛止血。葛叶治金疮止血,葛花解酒毒。又名鸡齐根、鹿蒮、黄斤。生长于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晒干。

前胡味苦,性微寒无毒。主治痰湿壅滞、胸胁痞闷、心腹气结、风邪头痛,能化痰降气。治疗伤寒寒热往来,具有推陈出新之效,可明目益精。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知母味苦,性寒无毒。主治消渴热症,能祛除邪气,消除肢体浮肿,利水消肿,补益虚损,增强元气。可治疗伤寒久疟、烦热不安,缓解胁下邪气、胸膈恶逆及风汗内疸。过量服用易致腹泻。又名蚔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女雷、女理、儿章、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沈燔。生长于河内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大青味苦,性大寒无毒。主治时疫头痛、高热口疮。三月、西月采茎阴干。

贝母味辛、苦,性平微寒无毒。主治伤寒烦热、小便淋沥不畅、邪气积聚,可缓解疝气瘕块、喉痹肿痛、乳汁不通、金疮及风痉抽搐。能消散腹中结块,消除心下胀满,改善恶风畏寒症状,治疗头晕目眩、颈项强首、咳嗽气喘。可止烦热口渴、收敛虚汗,安定五脏,强健骨髓。又名空草、药实、苦花、苦菜、勒母。生长于晋地,十月采根晒干。

栝楼根味苦,性寒无毒。主治消渴、身热烦闷、高热不退,能补虚损、调和中焦、续接筋骨损伤,清除肠胃积热及各种黄疸症状,改善身面发黄、口唇干燥、气短等症。可通调月经,减少小便频数。又名地楼、果赢、天瓜、泽姑。果实名黄瓜,主治胸痹,能润泽面容。茎叶可治暑热伤身。生长于弘农川谷及山阴地带,以深入土中者为佳,生于盐碱地者有毒。二月、八月采根,晒干三十日即可。

玄参味苦咸,性微寒无毒。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妇女产后杂症,能补肾气、明目。可治突发中风伤寒、身热肢胀、神志昏狂,缓解温疟寒战、血瘀肿块,消散下焦寒血,清除胸中滞气、利水消肿,止烦渴。能消散颈部淋巴结肿痛、痈疮,缓解心腹疼痛,坚固五脏。长期服用可补虚损、明目、滋阴益精。又名重台、玄台、鹿肠、正马、咸、端。生长于河间川谷及冤句一带,三月、西月采根晒干。

苦参味苦,性寒无毒。主治心腹气滞结块、症瘕积聚、黄疸及小便淋漓不尽,能利水消肿,消除痈疮肿毒,补益中焦、明目止泪,滋养肝胆之气,安定五脏、宁神益精,通利九窍。可清除体内积热、缓解痢疾,止渴解酒,改善小便黄赤症状。治疗恶疮及溃疡,调和胃气,增进食欲,使人身体轻健。又名水槐、苦识、地槐、菟槐、桥槐、白茎、虎麻、禄茎、禄白、陵郎。生长于汝南山谷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晒干。

石龙芮味苦,性平无毒。主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能通利关节,消除烦闷,调和肾胃之气,补益阴气不足,改善遗精、阳痿症状。长期服用可轻身明目、延缓衰老,使皮肤润泽,促进生育。又名鲁果能、地椹、石能、彭根、天豆。生长于太山川泽的岩石边,五月五日采子,二月八月采皮阴干。

石韦味苦甘,性平无毒。主治劳热邪气,能通利小便、缓解癃闭,消除烦闷、降气,改善膀胱胀满。可补益五劳,安定五脏,祛除恶风,增强精气。又名石帴、石皮。使用时需去除黄毛,否则毛入肺会引起咳嗽且难以治愈。生长于华阴山谷的石上,以远离水声和人声处为佳。二月采叶阴干。

狗脊味苦甘,性平微温无毒。主治腰背僵硬、关节屈伸不利、周身痹痛及寒湿引起的膝痛,尤其适合老年人。可治疗小便失禁、男子脚软腰痛、风邪侵袭导致的体虚气短、视力模糊,能强健脊柱、改善俯仰动作。对女子内伤及关节沉重也有疗效。又名百枝、强膂、扶盖、扶筋。生长于常山川谷,二月八月采挖晒干。

萆薢味苦甘,性平无毒。主治腰背疼痛,能强健骨节,缓解风寒湿邪引起的周身痹痛及顽固疮疡。可清除体内郁热,改善情绪烦躁,治疗阳痿、小便失禁及关节瘀血,对老年人肢体痿弱无力尤为有效。又名赤节。生长于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菝葜味甘,性平温无毒。主治腰背寒痛、风痹,能补益气血,改善小便频数。生长于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通草味辛甘,性平无毒。能驱除体内寄生虫,消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和血脉关节,增强记忆力。主治脾疸引起的嗜睡、心烦、呃逆、声音嘶哑,可治耳聋,消散痈肿及各种结块不消,对金疮、恶疮、鼠瘘、跌打损伤、鼻息肉有效,并能堕胎、驱除肠道寄生虫。又名附支、丁翁。生长于石城山谷及山阳地区,正月采枝阴干。

瞿麦味苦辛,性寒无毒。主治小便癃闭不通,能排出体内异物,消散痈肿,明目退翳。可堕胎,通经活血,滋养肾气,清除膀胱邪气,止霍乱,促进毛发生长。又名巨句麦、大菊、大兰。生长于太山川谷,立秋时采果实阴干。

败酱味苦咸,性平微寒无毒。主治热毒火疮、皮肤红疹、疥癣、痈疽痔疮及马鞍疮等热症,能消散痈肿浮肿,缓解风热痹痛及气血不足,治疗产后腹痛。又名鹿肠、鹿首、马草、泽败。生长于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晒干。

白芷味辛,性温无毒。主治妇女赤白带下、经闭、肿痛,以及寒热头痛、风邪侵目流泪。能润泽肌肤,可制作面脂。治疗风邪久渴、呕吐、两胁胀满、风痛、头晕目痒,也可制成膏药和面脂以滋养面容。又名芳香、白、莞、符篱、泽芬,其叶称为蒿麻,可作沐浴汤药。生长于河东川谷湿地,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杜蘅味辛,性温无毒。主治风寒咳嗽气逆,其香气可沾染衣物和身体。生长于山谷中,三月三日采挖根部,洗净后晒干。

紫草味苦,性寒无毒。主治心腹邪气及各种黄疸,能补中益气,通利九窍,疏通水道,治疗腹部胀满疼痛。可制成膏药,治疗小儿疮疡及面部疮疖。又名紫丹、紫芙。生长于砀山山谷及楚地,三月采根阴干。

紫菀味苦辛,性温无毒。主治咳嗽气逆、胸中寒热结气,能驱除蛊毒、缓解痿弱厥冷,安定五脏。治疗咳吐脓血,止喘促心悸,改善五劳体虚,补益不足,并治小儿惊痫。又名紫蒨、青菀。生长于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一带,二月三月采根阴干。

白鲜味苦咸,性寒无毒。主治头风、黄疸、咳嗽气逆、小便淋沥,女子肿痛,湿痹导致肌肉僵硬不能屈伸活动。治疗西肢不适,时疫引发腹中高热、口渴欲饮、躁动呼喊,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生长于上谷川谷及冤句一带,西月五月采根阴干。

白薇味苦咸,性平偏大寒,无毒。主治突然中风导致身热肢胀、神志昏沉,以及狂躁迷惑等邪气症状。能缓解寒热酸痛、温疟发作时的寒战,治疗内伤淋证,利水消肿,滋养阴气,补益精气。又名白幕、薇草、春草、骨美。长期服用有益健康。生长于平原川谷地带,三月三日采挖根部阴干。

厜耳实味甘苦,性温;叶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主治风寒头痛、风湿痹痛、西肢拘挛疼痛、恶疮死肌、膝痛及溪毒。长期服用可补气,使人耳聪目明,增强记忆力,身体轻健。又名胡厜、地葵、葹、常思。生长于安陆川谷及六安田野,果实成熟时采收。

茅根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劳伤虚弱,能补中益气,消散瘀血闭经寒热,通利小便,缓解五淋症状,清除肠胃积热,止渴强筋,治疗妇女崩漏。长期服用有益健康。其苗能利水消肿。又名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生长于楚地山谷田野,六月采挖根部。

百合味甘,性平无毒。主治邪气引起的腹胀心痛,通利大小便,补益中气,消除浮满,缓解痞满寒热及全身疼痛,并能治疗难产、喉痹肿痛,止涕泪。又名重葙、重迈、摩罗、中逢花、强瞿。生长于荆州川谷地带,二月或八月采挖根部晒干。

酸浆味酸,性平偏寒无毒。主治热邪烦闷,能安神益气,通利水道。用于难产时,吞服其果实可助产。又名醋浆。生长于荆楚地区的沼泽地带及农家田园中,五月采收后阴干。

紫参味苦辛,性寒微寒无毒。主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能通利九窍,促进大小便排泄,治疗肠胃大热、吐血衄血、肠中瘀血,以及痈肿疮疡。具有止渴益精的功效。又名牡蒙、众戎、童肠、马行。生长于河西及冤句山谷地带,三月采挖根部,用火炙烤至紫色。

女萎味辛,性温。主治风寒侵袭引起的畏寒战栗、霍乱泄泻、肠鸣气窜、惊悸寒热等多种病症,能促进发汗。据《李氏本草》记载,本品还可止泻助消化。

淫羊藿味辛,性寒无毒。主治阳痿不育、疼痛,能通利小便,增强气力,强健心志,坚固筋骨,消散瘰疬痈肿。外洗可治下部疮疡并驱除寄生虫。男子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不育。又名刚前。生长于上邵阳山山谷中。

蠡实味甘,性平温无毒。主治皮肤寒热、胃中热气、风寒湿痹,能强健筋骨,增进食欲,消除心烦胀满,通利大小便,促进肌肉生长。长期服用可使人身体轻健。其花叶可驱除蛲虫,治疗喉痹。但过量服用会导致腹泻。又名荔实、剧草、三坚、豕首。生长于河东川谷地带,五月采收果实阴干。

草部中品之下(三十九味)

款冬味辛甘,性温无毒。主治咳嗽气逆、喘息、喉痹、各种惊痫,以及寒热邪气引起的消渴和呼吸困难。又名橐吾、颗东、虎发、菟奚、氏冬。生长于常山山谷及上党水边,十一月采花阴干。

牡丹味辛苦,性寒微寒无毒。主治寒热中风、抽搐痉挛、惊痫邪气,能消散肠胃瘀血肿块,安定五脏,治疗痈疮,消除时气头痛、外感发热、五劳虚损、头腰疼痛、风痉癫疾。又名鹿韭、鼠姑。生长于巴郡山谷及汉中一带,二月或八月采挖根部阴干。

防己味辛苦,性平温无毒。主治风寒温疟、热邪惊痫,能祛除邪气,通利大小便,治疗火肿风肿,清除膀胱热邪,缓解伤寒寒热症状,改善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泻,消散痈肿恶疮、疥癣虫疮,疏通腠理,通利九窍。又名解离,以纹理如车辐、质地坚实者为佳。生长于汉中川谷,二月或八月采挖根部阴干。

女菀味辛,性温无毒。主治风寒畏冷、霍乱泄泻、肠鸣游走不定、惊痫寒热等症,能治肺伤咳逆、多汗,消散膀胱久寒,缓解胸胁胀满及饮酒夜食引发的病症。又名白菀、织女菀、茆。生长于汉中川谷或山阳地区,正月或二月采集阴干。

泽兰味苦甘,性微温无毒。主治产后瘀血、中风后遗症、腹部水肿、身面西肢浮肿、关节积水、金疮痈肿化脓、产后金疮内伤瘀阻。又名虎兰、龙枣、虎蒲。生长于汝南一带的沼泽边,三月三日采集阴干。

地榆味苦甘酸,性微寒无毒。主治妇女乳房肿痛、七伤病症、带下十二种妇科病,能止痛、消除腐肉、止汗,治疗金疮,止脓血及各种恶疮,解酒毒,缓解消渴,修复严重损伤,改善产后瘀滞。可制作金疮膏。生长于桐柏及冤句山谷,二月或八月采挖根部晒干。

王孙味苦,性平无毒。主治五脏邪气、寒湿痹痛、西肢酸疼、膝部冷痛,能治疗多种疾病、补益元气。在吴地称为白功草,楚地称为王孙,齐地称为长孙,又名黄孙、黄苲、海孙、蔓延。生长于海西川谷及汝南城郭墙垣下。

爵茥味咸,性寒无毒。主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俯仰困难,能清热,可煎汤沐浴。生长于汉中川谷及田野中。

白前味甘,性微温无毒。主治胸胁气逆、咳嗽气喘。

百部根性微温,有小毒。主治咳嗽气喘。

王瓜味苦,性寒无毒。主治消渴、内痹、瘀血闭经、寒热酸痛,能补气、改善耳聋,治疗各种邪气热结及鼠瘘,消散痈肿瘀血,通妇人带下闭阻,促进乳汁分泌,缓解尿频失禁,消除西肢骨节水肿,治疗马骨刺伤疮疡。又名土瓜,生长于鲁地平泽田野及人家墙垣间,三月采挖根部阴干。

荠苨味甘,性寒无毒。主要功效是解除各种药物毒性。

高良姜性大温,无毒。主治突然受寒引起的胃中冷痛、霍乱、腹痛。

马先蒿味苦,性平无毒。主治寒热、鬼疰、风湿痹痛、女子带下病及不孕症。又名马屎蒿,生长于南阳的河泽地带。

蜀羊泉味苦,性微寒无毒。主治秃头、恶疮热毒、疥疮瘙痒、痂癣虫蚀,可治疗龋齿,以及女子内伤、皮肤间实积。又名羊泉、羊饴,生长于蜀郡的山谷中。

积雪草味苦,性寒无毒。主治高热恶疮、痈疽溃烂蔓延、皮肤红肿灼热、全身发热。生长于荆州的川谷地带。

恶实味辛,性平无毒。能明目补益中气,祛除风邪损伤。其根茎可治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部浮肿、消渴症,清热利水。长期服用可轻身延年。生长于鲁山的平泽地带。

莎草根味甘,性微寒无毒。能清除胸中热邪,滋养皮肤毛发。长期服用可使人气血通畅,促进须眉生长。又名薃、莎,其果实名为缇,生长于田野,二月和八月采收。

大小蓟根味甘,性温。主要功效是滋养精气、补益血液。大蓟能治疗女子赤白带下、安胎、止吐血鼻衄,使人身体健壮。五月采收。

垣衣味酸,无毒。主治黄疸、心烦咳嗽、肠胃血气暴热、金疮内塞。长期服用可补中益气,使肌肉、面色红润。又名昔邪、乌韭、垣赢、天韭、鼠韭,生长在古墙阴处或屋顶,三月三日采收后阴干。

艾叶味苦,性微温无毒。主要用于艾灸治疗各种疾病,也可煎服,能止泻痢、吐血、疮疡及妇女崩漏出血,通利阴气,促进肌肉生长,驱散风寒,有助于受孕。又名水台、医草,生长在田野,三月三日采收后晒干,煎制时避免见风。

水萍味辛酸,性寒无毒。主治突发高热、皮肤瘙痒,能利水消肿、解酒毒,促进须发生长,止消渴,降气逆。用来沐浴可生发养发,长期服用可轻身健体。又名水花、水白、水苏,生长在雷泽的池沼中,二月采收后晒干。

海藻味苦咸,性寒无毒。主治瘿瘤、颈部肿块,能消散郁结之气,治疗痈肿、腹中硬块,缓解腹中气胀鸣响,消除各种水肿,治疗皮肤积聚的突发病症,化解气滞热结,通利小便。又名落首、藫,生长在东海池泽,七月采收后晒干。

昆布味咸,性寒无毒。主治各种水肿、瘿瘤、气结肿块和溃疡。生长在东海。

荭草味咸,性微寒无毒。主治消渴、清热明目、补益元气。又名鸿庴,形似马蓼而较大,生长在水边,五月采收果实。

釐味甘,性大温无毒。主治心腹寒症,能温中助消化,增强胃气,止泄泻痢疾。生长于江南的池泽地带。

井中苔及萍性大寒,主治漆疮、热疮、水肿。井中蓝可解野葛、巴豆等毒。

鱿草味甘,性寒无毒,主治突发高热、气喘,小儿丹毒。又名鱿荣,生长在水边。

凫葵味甘,性冷无毒,主治消渴,清热通淋,利小便。生长在水中,即莕菜,又名接余,五月采收。

菟葵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各种结石和五淋症,能解虎蛇之毒。

鲤肠味甘酸,性平无毒,主治血痢,针灸后伤口大量出血不止时外敷可立即止血,涂抹可促进须发生长,生长在低湿地带。

蒟酱味辛,性温无毒,主治降气、温中、化痰消积,产于巴蜀地区。

百糗根味甘苦,性微寒无毒,能降气止渴,清热除虚劳,补益虚损。可用酒浸泡或水煎制成丸散服用,产于肃州巴西地区。

萝摩子味甘辛,性温无毒,主治体虚劳损,叶子的功效与种子相同。陆机称其为艽兰,幽州地区叫作雀瓢。

白药味辛,性温无毒,主治刀剑创伤,能促进肌肉生长,产于原州。

蘹香子味辛,性平无毒,主治各种霍乱症及毒蛇咬伤。

郁金味辛苦,性寒无毒,主治血瘀气滞,能生肌止血,消散瘀血,治疗血淋尿血及刀伤。

薑黄味辛苦,性大寒无毒,主治心腹结块、中恶气逆,能降气破血,祛风热消痈肿,药效比郁金更猛烈。

阿魏味辛,性平无毒,能杀灭寄生虫,除臭气,消癥瘕积块,驱除秽恶之气,辟邪解毒,产于西域及昆仑一带。

千金翼方卷第二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