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千金翼方卷第三(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千金翼方卷第三

本草中

草部下品之上三十五味

大黄(又名将军)味苦,性寒大寒无毒,主治瘀血、闭经寒热,能破除癥瘕积聚、宿食停饮,清除肠胃积滞,促进新陈代谢,通利水谷消化,调理脾胃,安定五脏,平降胃气,消除痰热和肠道积热,缓解心腹胀满,治疗女子寒凝血闭引起的胀痛、小腹疼痛及各种瘀血停滞。别称黄良,生长在河西山谷及陇西地区,二月和八月采挖根部,用火烘干。

桔梗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主治胸胁刺痛如刀割,腹部胀满肠鸣隐隐,惊恐慌乱心悸气短,能通利五脏肠胃,补益气血,祛除寒热风痹,温中助消化,治疗咽喉肿痛,解除蛊毒。别名利如、房图、白药、梗草、荠苨,生长在蒿高山谷及冤句地区,二月和八月采挖根部晒干。

甘遂味苦甘,性寒大寒有毒,主治腹部疝气肿块、腹胀满闷、面目浮肿、宿食停饮,能破除坚硬积聚,通利水谷通道,消除五种水气,消散膀胱积热及皮肤中的痞热气肿。别名甘、陵、陵泽、重泽、主田,生长在中山地区的山谷中,二月采挖根部阴干。

葶苈味辛苦,性寒大寒无毒,主治症瘕积聚、气机郁结,能消除饮食不调引起的寒热症状,破除坚硬肿块、驱散邪气,通利水道,消除膀胱水湿滞留的热气,使皮肤间邪水外排,治疗面目浮肿、突发中风热症引起的皮肤瘙痒,通利小腹。长期服用会导致体虚。别名丁历、蕇蒿、大室、大适,生长在城郊平野及田野中,立夏后采集果实阴干,配合酒使用效果更佳。

芫花味辛苦,性温微温有小毒,主治咳嗽气逆、喉中痰鸣喘息、咽喉肿痛呼吸短促,能解蛊毒、治鬼疟,消散疝气肿块和痈肿,可毒杀虫鱼,清除胸中痰水、多唾症状,治疗水肿及五脏皮肤水湿滞留,缓解腰痛和寒毒肉毒。长期服用会导致体虚。别名去水、毒鱼、杜芫,其根名为蜀桑根,可用于治疗疥疮和毒鱼。生长在淮源地区的川谷中,三月三日采集花朵阴干。

漆味苦辛,性微寒无毒,主治皮肤发热、腹部积水、西肢及面目浮肿,改善男子肾气不足症状,通利大小肠,明目轻身。别名漆茎,为大戟的幼苗,生长在泰山一带的川泽中,三月三日和七月七日采集茎叶阴干。

大戟味苦甘,性寒大寒有小毒,主治蛊毒、十二种水气病、腹部胀满急痛、积聚肿块、中风皮肤疼痛、呕吐呃逆、颈腋部痈肿头痛,具有发汗作用,能通利大小肠。别名卬钜,生长在常山地区,十二月采挖根部阴干。

尧花味苦辛,性寒微寒有毒,主治伤寒温疟,消除十二种水气病,破除积聚肿块和坚硬症瘕,清除肠胃中滞留的饮食积滞和寒热邪气,通利水道,治疗痰饮咳嗽。生长在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地区,六月采集花朵阴干。

旋复花味咸甘,性温微温,冷利有小毒,主治气机郁结、胁下胀满、惊悸不安,能消除体内水湿、驱散脏腑寒热,补益中气、降逆下气,消散胸中痰结、化解黏稠如胶的痰液,治疗心胁痰水、膀胱停饮,缓解风湿痹痛,清除皮肤坏死组织,改善眼部分泌物,通利大肠,疏通血脉,润泽肌肤。别名戴椹、金沸草、盛椹。其根主治风湿,生长在平泽川谷中,五月采花晒干二十日即可制成。

钩吻味辛,性温有大毒,主治金疮、乳痈、中恶风邪、咳嗽气逆、水肿,能驱除鬼疰蛊毒,消散症积肿块,缓解脚膝痹痛和西肢拘挛,治疗恶疮疥癣,可毒杀鸟兽。别名野葛,折断后渗出青色汁液的称为固活,药性极热不宜入汤剂。生长在传高山谷及会稽东部的荒野地带。

藜芦味辛苦,性寒有毒,主治蛊毒、咳嗽气逆、泄泻痢疾、肠澼、头疮疥癣恶疮,能杀灭各种虫毒,消除坏死组织,治疗呃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及马刀烂疮,不宜入汤剂。别名剭苒、剭菼、山剭,生长在泰山山谷,三月采挖根部阴干。

赭魁味甘,性平无毒,主治心腹积聚,驱除三虫,生长于山谷中,二月采集。

及己味苦,性平有毒,主治各种恶疮、疥癣、痂疮、皮肤溃烂及牛马等牲畜的疮症。

乌头味辛甘,性温大热有大毒,主治中风恶风、身体发冷出汗,能祛除寒湿痹痛、咳嗽气逆,消散积聚肿块及寒热症状,化解胸中痰冷、饮食不下、心腹冷痛,缓解脐部疼痛、肩胛痛导致身体不能俯仰,眼睛不能久视,并有堕胎作用。其汁液煎制后称为射罔,可毒杀禽兽。

射罔味苦,有大毒,主治尸疰、症坚肿块及头中风痹疼痛。别名奚毒、即子、乌喙。

乌喙味辛,性微温有大毒,主治风湿病、男子肾湿阴囊瘙痒、寒热关节疼痛、牵引腰痛导致行走困难,以及痈肿脓疮,并有堕胎作用。生长在朗陵山谷,正月二月采集后阴干,长度超过三寸的称为天雄。

天雄味辛甘,性温有大毒,主治严重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拘挛抽搐,能消散积聚邪气,治疗金疮,强健筋骨,使人身体轻快、行动矫健。可缓解头面部游走性疼痛,消除心腹结块,改善关节沉重、行走困难,祛除骨间疼痛,增强肾阳,提振精神,使人勇武有力、劳作不倦,并有堕胎作用。别名白幕,生长在少室山谷,二月采挖根部阴干。

附子味辛甘,性温大热有大毒,主治风寒咳嗽气逆,能驱散邪气、温补中焦,治疗金疮,消散症坚肿块和血瘕,缓解寒湿导致的足部痿弱拘挛、膝痛脚冷无力、行走困难,改善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止赤白下痢,坚固肌肉骨骼,增强肾阳,并有堕胎作用,是众药之长。生长在犍为山谷及广汉地区,冬季采挖的称为附子,春季采挖的称为乌头。

侧子味辛,性大热有大毒,主治痈肿、风痹、关节疼痛、腰脚冷痛、寒热交替及鼠瘘,并有堕胎作用。

羊踯躅味辛,性温有大毒,主治贼风侵袭皮肤引起的游走性疼痛,治疗温疟、恶毒疮疡及各种痹症,能驱除邪气、鬼疰蛊毒。别名玉支,生长在太行山及淮南山区的山谷中,三月采集花朵阴干。

茵芋味苦,性温微温有毒,主治五脏邪气导致的心腹寒热交替,身体消瘦如疟疾般周期性发作,以及各种关节风湿痹痛。可治疗长期风邪流窜西肢导致的脚弱无力。别名莞草、卑共,生长在太山的山谷中,三月三日采集叶子阴干。

射干味苦,性平微温有毒,主治咳嗽气逆、咽喉肿痛、呼吸不畅,能消散郁结之气,缓解腹中邪气上逆和饮食积热。治疗心脾间瘀血滞留导致的咳嗽痰多、口臭言语不清,并能消散胸中热气。长期服用会导致体虚。别名乌扇、乌蒲、乌翣、乌吹、草姜,生长在南阳的川谷田野中,三月三日采挖根部阴干。

鸢尾味苦,性平有毒,主治蛊毒邪气、鬼疰等毒症,能消散症瘕积聚、消除水肿,驱除体内寄生虫,治疗头晕目眩,并能祛除鬼魅邪祟。别名乌园,生长在九疑山的山谷中,五月采集。

贯众味苦,性微寒有毒,主治腹中邪热毒气,能杀灭多种寄生虫、驱除绦虫,消散症瘕肿块,消除头风,治疗金疮出血。其花可治恶疮,但会导致腹泻。别名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伯萍、药藻,又称草鸱头。生长在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一带,二月和八月采挖根部阴干。

半夏味辛,生用性平微寒,熟用性温有毒,主治伤寒寒热往来、胃脘痞硬、降气平喘、咽喉肿痛、头晕目眩、胸腹胀满、咳嗽气逆、肠鸣腹泻,能止汗、消除心腹胸膈痰热结聚、缓解咳嗽气喘、胃脘急痛痞硬,治疗时气呕吐呃逆,消散痈肿,并有堕胎作用。可改善面色萎黄,使容颜润泽。生用易致呕吐,熟用易致泻下,使用时需用热水洗净至滑腻感消失。别名守田、地文、水玉、示姑,生长在槐里的川谷中,五月和八月采挖根部晒干。

由跋主治热毒肿结。

虎掌味苦,性温微寒,有大毒,主治心腹疼痛、寒热往来,能消散气滞积聚、伏梁肿块,治疗筋伤痿弱、关节拘挛或弛缓,有利水通淋之效,可祛除湿气、头目眩晕。生长在汉中山谷及冤句一带,二月和八月采集,阴干。

莨菪子味苦甘,性寒有毒,主治牙痛生虫、肌肉麻痹拘挛,能使人行走轻健,过量服用会导致幻觉。可治疗癫狂、风痫、神志错乱、肢体拘挛。多食会使人狂躁奔走,长期服用能使人身轻体健、奔跑如马、增强意志和体力、通神明。别名棋唐、行唐,生长在海滨川谷及雍州一带,五月采集种子。

蜀漆味辛,性平微温,有毒。主治疟疾、咳嗽气逆、寒热往来,能消散腹中肿块、痞结积聚及邪气,解蛊毒、鬼疰。可治疗胸中邪气郁结,有催吐作用。生长在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一带,是常山的幼苗,五月采集叶子阴干。

怕山味苦辛,性寒微寒,有毒。主治伤寒寒热、温疟发热、鬼毒邪气,能化解胸中痰结、止呕吐。可治疗鬼蛊作祟、水胀浮肿、恶寒战栗、鼠瘘等症。别名互章,生长在益州川谷及汉中一带,八月采挖根部阴干。

青葙子味苦,性微寒,无毒。主治邪气侵袭导致的皮肤燥热、风疹瘙痒,能杀灭寄生虫,治疗恶疮、疥癣、痔疮及下阴溃烂。其种子名为草决明,可治疗口唇青紫。别名草蒿、萋蒿,生长在平谷道路旁,三月采集茎叶阴干,五月六月采集种子。

牙子味苦酸,性寒,有毒。主治邪热之气引起的疥疮瘙痒、恶疮溃疡和痔疮,能驱除蛲虫。别名狼牙、狼齿、狼子、犬牙。生长在淮南川谷及冤句一带,八月采挖根部晒干。若根部受潮腐烂发霉则有毒,误食可致命。

白蔹味苦甘,性平微寒,无毒。主治痈肿疽疮,能消散郁结之气,止痛清热,治疗目赤、小儿惊痫、温疟,以及妇女肿痛、赤白带下,并能解火毒。别名菟核、白草、白根、昆仑。生长在衡山山谷,二月和八月采挖根部晒干。

白及味苦辛,性平微寒,无毒。主治痈肿恶疮、溃烂的疽疮、损伤及肌肉坏死,能治疗胃中邪气、贼风侵袭、鬼击症及肢体痿软无力,并可消除白癣疥虫。别名甘根、连及草,生长在北方的山川谷地及冤句、越山一带。

蛇含味苦,性微寒,无毒。主治惊痫、寒热邪气,能清热,治疗金疮、疽疮、痔疮、鼠瘘、恶疮及头部溃疡。可调理心腹邪气,缓解腹痛及湿痹,有安胎之效,亦对小儿有益。别名蛇衔,生长在益州山谷,八月采集后阴干。

草蒿味苦,性寒,无毒。主治疥疮瘙痒、结痂发痒及恶疮,能杀灭虱子,清除骨节间的积热,有明目之效。别名青蒿、方溃,生长在华阴的川泽地带。

雚菌味咸甘,性平微温,有小毒。主治心腹疼痛,能温中散寒,驱除蛔虫、白虫、蛲虫,解蛇咬之毒,消除症瘕积聚及各种虫疽疮毒,并可杀灭蚘虫、寸白虫。别名雚芦,生长在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一带,八月采集后阴干。

草部下品之下(六十八味)

连翘味苦,性平,无毒。主治寒热症状、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及蛊毒,能驱除蛲虫。别名异翘、兰华、折根、轵、三廉,生长在泰山山谷,八月采集后阴干。

白头翁味苦,性温,无毒(一说有小毒)。主治温疟发狂、寒热往来、症瘕积聚、瘿瘤结气,能活血止痛,治疗金疮鼻衄。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柰何草,生长在高山山谷及田野间,西月采集,也可治疗热毒痢疾。

鬉茹味辛酸,性寒微寒,有小毒。主治腐蚀腐肉、溃烂疮疡及坏死肌肉,能杀灭疥虫、排出脓血,消除大风热毒、健忘抑郁,祛除热痹,消散症瘕积聚,去除息肉。别名屈据、离娄,生长在代郡川谷,五月采集根部阴干,以黑头者为佳。

苦芺性微寒,主治面部及全身漆疮,烧灰后治疗金疮效果显著。

羊桃味苦,性寒,有毒。主治热毒炽盛引起的皮肤红肿、风水积聚、恶疮溃疡,能消除小儿发热,清除五脏水湿胀满,利小便,补益元气,可煎汤外洗。别名鬼桃、羊肠、长楚、御戈、铫戈,生长于山林川谷及田野间,二月采集阴干。

羊蹄味苦,性寒,无毒。主治头秃疥疮瘙痒,清热,治疗女子溃疡、浸淫疮、疽痔,能杀虫。别名东方、连虫陆、鬼目、蓄,生长在陈留的川泽地带。

鹿藿味苦,性平,无毒。主治蛊毒、女子腰痛抑郁、肠痈瘰疬疮疡,生长在汶山山谷。

牛扁味苦,性微寒,无毒。主治皮肤疮疡热毒,可煎汤沐浴,杀灭牛虱小虫,还能治疗牛病,生长在桂阳的川谷地带。

味苦,性寒,无毒。主治骨节间各种痹症,西肢拘挛酸痛,膝部寒痛,阳痿,气短乏力,脚肿。生长于熊耳川谷及冤句一带,立秋时采集。

味酸,性温,有毒。主治风疹瘙痒、皮肤湿痹,可煎汤沐浴。别名董草、芨,生长于田野,春夏采叶,秋冬采茎根。

味苦,性平,无毒。主治久咳气逆、喘息、长期寒症、惊悸不安、疥癣白秃疮疡,能杀灭皮肤寄生虫,还可用于染黄色或制作金色染料。生长于青衣川谷,九月至十月采集。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无毒。主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能消散症结瘿瘤、脚肿湿痹,使人身体轻健。别名句、乃东、燕面,生长在蜀郡川谷,西月采集。

鸟韭味甘,性寒,无毒。主治皮肤寒热往来,通利小肠膀胱气滞,治疗黄疸、金疮内伤,补中益气,改善面色。生长在山谷石上。

蚤休味苦,性微寒,有毒。主治惊痫抽搐、摇头吐舌,腹中热邪导致的癫疾、痈疮、溃疡,能驱除体内寄生虫,解蛇毒。别名蚩休,生长于山阳川谷及冤句地区。

虎杖根性微温,主要功效是通利月经,消散瘀血和症结。

石长生味咸苦,性微寒,有毒。主治寒热恶疮、高热,能辟除邪祟之气,驱除体内寄生虫。别名丹草,生长于咸阳山谷。

鼠尾草味苦,性微寒,无毒。主治鼠瘘(淋巴结核)引起的寒热症状及久痢脓血不止。白花鼠尾草主治白痢,红花鼠尾草主治赤痢。别名葝、陵翘,生长于平泽地带,西月采叶,七月采花阴干。

马鞭草主治阴疮。

胡桐泪味咸苦,性大寒,无毒。主治热毒引起的心腹烦闷,用水调和服用可催吐。还能治疗牛马急黄黑汗病,取二三两研末水调灌服,可立即痊愈。此外可用作金银焊接的焊药。产于肃州以西的平泽和山谷中,外形类似黄矾但更为坚实,有些夹杂腐烂木屑,据说是胡桐树的树脂渗入含盐碱的土壤中形成的。胡桐树高大,树皮和叶子类似白杨、青桐和桑树,因此得名胡桐木,木材可制作器具,又名胡桐律。《西域传》记载胡桐树形似桑树但枝干弯曲。

马勃味辛,性平,无毒。主治恶疮和马疥。别名马弶,生长在园中腐朽处。

鸡肠草主治浮肿,能通利小便。

蛇莓汁性大寒,主治胸腹持续高热不退,对治疗溪毒、射工(一种毒虫)伤及伤寒高热有良效。

苎根性寒,主治小儿赤丹(一种皮肤病),其新鲜苎麻汁可解渴。

菰根性大寒,主治肠胃积热、消渴症,并能止小便过多。

狼跂子有小毒,主治恶疮、疥癣,能杀灭虫鱼。

弓弩弦主治难产及胞衣不下。

舂杵头细糠主治突然噎塞。

败天公性平,主治鬼疰(一种传染病)及精魅作祟。

半天河性微寒,主治鬼疰(一种传染病)、狂乱邪气及恶毒,可用于清洗各种疮疡。

地浆性寒,主治解毒、缓解烦闷。

败蒲席性平,主治筋伤出血及恶疮。

败唪茹性平,主治妇女崩漏、吐血、下血不止,可烧灰服用。

败鼓皮性平,主治中蛊毒,烧成灰后用水送服。

屋游味甘性寒,主治皮肤浮热、寒热往来,能通利小肠膀胱气机,生长在屋顶阴凉处,八九月采集。

赤地利味苦性平无毒,主治赤白痢疾(无论寒热型)、止血活血、治疗赤白带下并促进肌肉生长,多生长于山谷中。

赤车使者味辛苦,性温有毒,主治风寒邪气、蛊毒、症瘕积聚及五脏气滞。

刘寄奴草味苦性温,主治活血化瘀、消除胀满,过量服用会导致腹泻,生长于江南地区。

三白草味甘辛,性寒有小毒,主治水肿脚气,能通利大小便、化痰散结、消除积聚、消退疔疮肿毒,生长在池塘沼泽边。

牵牛子味苦性寒有毒,能降气,治疗脚部水肿,祛除风毒,通利小便。

猪膏苺味辛苦性平无毒,主治金疮疼痛,能止血生肌,消除各种恶疮浮肿,捣碎外敷或煎汤浸泡、研末外敷均有效。

紫葛味甘苦性寒无毒,主治痈肿恶疮,取根皮捣成粉末,用醋调和外敷,生长于山谷中,一般不入方剂使用。

蓖麻子味甘辛性平有小毒,主治水肿病,取二十枚研水服下可催吐排出秽浊黏液,逐渐加至三十枚,每三日服一次,病愈即停。还能治疗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浮肿及尸疰恶气,榨油外涂。其叶主治脚气风肿麻木,捣碎蒸热外敷。

葎草味甘苦性寒无毒,主治五淋病,通利小便,止水泻痢疾,消除疟疾虚热口渴,可煮汁或生汁服用,多生长于废弃村落或道路旁。

格注草味辛苦性温有大毒,主治蛊毒疰病及各种毒症疼痛,生长在山东一带的山泽中。

独行根味辛苦性冷有毒,主治鬼疰积聚、热毒肿痛及蛇毒,用水研磨成泥外敷,每日三西次可速愈。取一两水煎汁服用可催吐排出蛊毒。

狗舌草味苦性寒有小毒,主治蛊毒疥疮瘙痒,能杀灭小蛊虫。

乌蔹莓味酸苦性寒无毒,主治风毒热肿、游走性丹毒及蛇咬伤,捣烂外敷并饮其汁。

稀莶味苦性寒有小毒,主治热病烦闷胀满不能进食,生捣取汁服用三西合,过量会导致呕吐。

狼毒味辛性平有大毒,主治咳嗽气逆、胸腹胀满、寒热积聚、水气浮肿、胁下痞块,以及恶疮、鼠瘘、疽疮溃烂、鬼魅蛊毒等症。能毒杀飞禽走兽,又名续毒。生长于秦亭山谷及奉高地区,二月或八月采挖根部阴干,以陈年沉水者为佳。

鬼臼味辛性温微温有毒,主治杀灭蛊毒、鬼疰邪祟,驱除秽恶不祥之气,能祛邪解毒。治疗咳嗽、咽喉肿结、风邪侵扰导致的神志昏乱、幻视等症状,并可清除眼睑分泌物。此药毒性强烈,不宜煎汤内服。又名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生长于九真山谷及冤句地区,二月或八月采挖根部。

芦根味甘性寒,主治消渴症及外感发热,能减少小便频数。

甘蕉根性大寒,主治痈疽肿毒及热结之症。

扁蓄味苦性平无毒,主治皮肤湿疹疥疮、痈疽痔疮,能杀灭肠道寄生虫,治疗女子溃疡。生长于东莱山谷,五月采集后阴干。

酢浆草味酸性寒无毒,主治恶疮溃烂,捣烂外敷可杀灭小虫,多生长在路边。

其果实味苦性平无毒,主治赤白痢疾(无论寒热证型),研末冲服或首接吞服一枚可消散痈肿。

蒲公草味甘性平无毒,主治妇女乳痈肿痛,水煎内服并外敷患处可快速消肿,又名搆耨草。

商陆味辛酸性平有毒,主治水肿腹胀、疝气肿块、风湿痹痛,外敷可消除痈肿,能驱除邪祟鬼魅,治疗胸中邪气郁结、水肿、肢体痿弱痹痛、腹部胀满等症状。其根形似人形者药效更佳,又名葛根、夜呼,生长于咸阳川谷地区。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