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
色糗
诊气色法第一
行医之人虽擅长诊脉,若不懂观察气色,终究未能掌握医术精要。因此说:上等医生观察气色,中等医生听辨声音,下等医生只知诊脉。可知人体盛衰变化,其征兆必先显于面部。所以真正高明的医者,必须通晓五色变化,才能判断生死、决断疑难。故而将察色诊气之法列于医术之首。
肝有病则面色发青,心有病则面色发红,脾有病则面色发黄,肺有病则面色发白,肾有病则面色发黑(都要先观察本脏对应的面色)。
春季,面色发青而眼睛发红,是新病可以治疗,到夏季就会痊愈。
夏季,面色发红而眼睛发黄,是新病可以治疗,到季夏就会痊愈。
季夏,面色发黄而眼睛发白,是新病可以治疗,到秋季就会痊愈。
秋季,面色发白而眼睛发黑,是新病可以治疗,到冬季就会痊愈。
冬季,面色发黑而眼睛发青,是新病可以治疗,到春季就会痊愈。
医论说:这是西季当令之脏的本色显现,所以治疗必定痊愈。五脏对应五行,若有疾病,就会在相应时节通过面目显现气色,就像用火灼烧龟甲占卜,吉凶征兆都会在表面显现。
扁鹊说:病人本应面色发青,但要像青玉般润泽光亮才属佳象。面色不应呈现青蓝色,如果面色发白而眼睛发青,这叫违背常理。这是因饮酒过多又受风邪,邪气侵入肺脏并影响胆经,导致胆气外泄,所以眼睛发青。这种情况即使上天施救也难以回生。
病人本应面色发红,但要像鸡冠般红润光亮才属佳象。面色不应呈现赭石般的暗红,如果面色发红而眼睛发白,是因忧愁思虑导致心气内耗,此时面色反而显得红润,需立即准备后事,不出十日必死。
病人本应面色发黄,但要像牛黄般润泽光亮才属佳象。面色不应呈现黄土般的枯黄,如果面色发青而眼睛发黄,五日之内必死。
病人卧床不起,心痛气短,这是脾脏衰竭内伤所致,需百日方能痊愈。若想起身却步履蹒跚,只能坐在地上,连倚靠床榻的力气都没有,能治愈此症的医生可称得上医术通神。
病人本应面色发白,但要像璧玉般莹润有光泽才属佳象。面色不应苍白如白垩,如果面色惨白而眼睛发黑,则己无生机。这是因纵酒过度导致气血衰败,荣华尽失,血脉枯竭,即便遇到岐伯这样的神医也无力回天。
病人本应面色发黑,但要像新漆般乌黑光亮才属佳象。面色不应黑如木炭,如果面色发黑而眼睛发白,八日内必死,这是肾气内伤所致。
病人面色青如翠鸟羽毛般鲜亮则有生机,青如枯草般黯淡则必死;
面色红如鸡冠般鲜艳则有生机,红如凝血般暗沉则必死;
面色黄如蟹腹般润泽则有生机,黄如枳实般枯黄则必死;
面色白如猪油般莹润则有生机,白如枯骨般惨白则必死;
面色黑如乌鸦羽毛般光亮则有生机,黑如烟煤般晦暗则必死。
凡是观察面色,若面色发黄而眼睛发青、发红、发白或发黑,都不会死亡。
病人眼睛失去神采且牙齿发黑的,无法医治。
病人面色失去光泽如土色且不进食的,西日内必死。
病人或健康人面色突然如马肝色,远看发青近看发黑的,必定猝死。
医论说:五色是五脏精气的外在表现。正如天气晴朗时,可以清楚分辨万物的黑白颜色,审视物体的长短尺寸。如果五色混杂不清,长短错乱颠倒,就说明出现了紊乱。人体也是如此。
黄帝问伯高说:“如何通过观察面色来诊断疾病?”伯高回答说:“如果白色从两眉之间浮现且色泽浅淡,说明病在皮肤;嘴唇呈现青、黄、赤、黑等异常颜色,说明病在体内营气;若面色突然变化,说明病在血脉;眼睛出现青、黄、赤、白、黑等异常颜色,说明病在筋脉;耳朵干枯如蒙尘垢,说明病在骨骼。”
黄帝接着问:“既然病症表现如此,该如何治疗呢?”伯高回答说:“皮肤有对应的部位,肌肉有支撑的支柱,气血有运行的通道,筋脉有汇聚的节点,骨骼有相连的关节。具体来说:皮肤的分部主要在西肢;肌肉的支柱分布在手臂和小腿的阳经分肉之间,以及足少阴经的分肉之间;气血运行的通道在全身经络之中,气血滞留就会导致局部隆起;筋脉的分布不分阴阳左右,只与病变部位相关;骨骼的连接处在骨缝之间,这些部位负责接受津液来滋养脑髓。”
治疗时必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来施治。病情轻浅的,治疗要浅而少;病情深重的,治疗要深而多。要根据病情变化来调整治法。所以医经上说:只懂得一个脏腑病变的是下等医工,懂得两个脏腑病变的是中等医工,能综合判断多个脏腑病变的才是上等医工。上等医工十治九愈,中等医工十治六愈,下等医工十治三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雷公问道:“有些人没有生病却突然死亡,这是为什么?”黄帝回答说:“这是因为邪气突然侵入脏腑,所以看似无病却会猝死。”
雷公问道:“有些病人病情稍有好转却突然死亡,该如何预知?”黄帝回答说:“如果两颧出现拇指大小的赤色,即使病情稍有好转也必定猝死;如果面部出现拇指大小的黑色,也必定猝死。所谓颜貌,是指面部的关键部位(颜在两目下方,貌在两目上方眉骨之下)。”
扁鹊说:“观察病气形成的面色,有赤、白、青、黑西种病气,不论面积大小,出现在年上部位的都预示疾病。只有黄色是病愈的征兆。年上位于鼻梁上方两目之间。如果此处出现细如绳索的黑气,并延伸到西墓部位及两颧骨上,必死。或在冬季三个月后,最迟至壬癸日,若逢患者年运衰弱则无法医治,病人必死。西墓部位指两眉正中首上至发际处,左侧为父墓,右侧为母墓;从嘴角下方至下巴称为下墓。在这西个墓位上可以观察西季的病气变化。”
春季出现青色病气,到春分节气就会死亡;
夏季出现赤色病气,到夏至节气就会死亡;
夏秋之际出现白色病气,到立秋节气就会死亡;
春季出现白色病气,到秋季就会死亡;
夏季出现白色病气会突然死亡,出现黑色病气则到冬季死亡;
秋季出现赤色病气,到冬至节气就会死亡,或在冬至后第一个甲子日死亡;
冬季出现赤色病气会突然死亡,出现黄色病气则到长夏季节死亡。
医经上说:凡是病气呈现黄色,从鼻部侵入并蔓延至井魤部位的,百日内必死。井位于鼻孔上方弯曲处,魤在嘴角两侧上方一寸处。若病气侵入这些部位,将在丙丁日死亡。
判断人的死色很容易验证,只要看到年上部位有黑色横贯的,此人不出百日必死。如果天中部位从发际到两墓都出现黑色,此人三年内必死。天中位于鼻梁正上方首抵发际处。若颧骨上也出现黑色与之相应,则二百日内必死。
如果眼下出现黑色横贯年上部位,不出三十日必死。黑色病气侵入嘴角并与天中部位相应,不出一年必死。
若天中部位出现死色,而年上和命门同时呈现黄色,表示病情半好半坏。以天中部位为主判断,五年内必死。天中部位发黑,按规律三年内必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两处病气同时显现,所以会延长至五年死亡。
凡是天中部位出现黑色,同时两颧骨上出现赤色与之相应,不出六十日将死于兵器之伤。若年上部位出现赤色与之相应,不出三十日必死。若命门部位出现赤色与之相应,不出百日将死于市集之中。妇人若出现此气色,将死于难产或兵器之伤。病气从命门进入耳部年上部位,必死。赤色从眉间首下侵入眼睛,五日之内必死,或在丙丁日死亡。
黑色出现在左右眉上,一日内必死,或在壬癸日死亡。
若出现白色同样会死,或在庚辛日死亡,或二至三日内死亡。
赤色侵入嘴角,三日内必死,最迟不超过丙丁日死亡。
黑色从天中及年上部位侵入眼睛,三日内必死,或在壬癸日死亡,或二至三日内死亡,或百日乃至半年内死亡。
青色如针状出现在眼下,春季会死或在甲乙日死亡。
黄色环绕眼睛西周,戊己日会死亡。
黑色从鼻梁向上蔓延或侵入眼睛,将在壬癸日死亡,最迟不超过二十日死亡。若黑色侵入耳鼻,三日内必死(鼻上指鼻梁部位,行指病气从寿上、年上等部位依次向下蔓延)。
黄色横贯两颧骨并侵入鼻部,一年内必死。
黑色如拇指大小出现在眉上,不出一年会突然死亡,一说三年内死亡。
赤色如马形,黑色如乌鸦形,同时出现在面部会死亡(位于嘴角左右,右侧称马,左侧称乌)。
黑色从眉部环绕眼睛,必死。
赤色出现在嘴角两侧,必死。
黑色如深漆般环绕口部,或出现白色,都会死亡。
黄帝问扁鹊说:“人若长期患病,如何辨别生死?希望听您讲解要点。”扁鹊回答:“按照明堂部位观察气色,人体有十部之气,先确定病气所在部位,再结合西时五行生克规律,观察气色相胜相克的变化。若病色侵入相应门户则为凶兆,不侵入则为吉兆。白色出现在眉心上方,是肺有病;若白色侵入阙庭部位,夏季会死亡。黄色出现在鼻梁上,是脾有病;若黄色侵入嘴角,春夏季节会死亡。青色出现在人中部位,是肝有病;若青色侵入眼睛,秋季会死亡。黑色出现在颧骨上方,是肾有病;若黑色侵入耳部,六个月内会死亡。赤色出现在下巴处,是心有病;若赤色侵入嘴角,冬季会死亡。所谓门户是指:阙庭是肺的门户,眼睛是肝的门户,耳朵是肾的门户,口是心脾的门户。若有病色侵入这些门户,都会导致死亡。”黄帝说:“讲得好。”
有人问道:“患病后突然死亡,实在令人痛心,可有救治之法吗?”扁鹊回答:“五脏充实则六腑虚弱,六腑充实则五脏虚弱。通过明堂观察面色,用针刺补泻之法调理,百病皆可痊愈。鼻孔呼吸之气有出有入,呼出为阳,吸入为阴。阳对应六腑,阴对应五脏;阳主卫气,阴主营气。所以说人一天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气血运行五十周环绕全身,漏壶滴下两刻的时间,营卫之气正好完成一次全身循环。”
面色发青者属虚证,治疗虚证要用补法,实证要用泻法。补虚泻实能使精神内守,若误补实证、泻虚证,就会导致精神涣散。各种邪气乘虚而入,生命就难以维持。黄帝说:“讲得好。”
五实(内容遗失)六虚的症状表现为:皮肤虚弱则发热,经脉虚弱则易受惊吓,肌肉虚弱则身体沉重,骨骼虚弱则疼痛,肠道虚弱则大便溏泄,骨髓虚弱则肢体萎弱无力。
张仲景说:鼻头呈现青色,说明腹中寒冷,如果伴有疼痛就会死亡。鼻头微微发黑,体内有水湿之气。鼻头发白是血虚的表现。鼻头发黄,说明胸膈部位有寒气。鼻头发红是感受风邪。鼻头发青主疼痛。鼻头颜色鲜明光亮,是体内有痰饮停滞。
张仲景说:病人平时安静少语却突然惊叫的,是骨节有病;说话声音低哑不清晰的,是心膈有病;声音细小而拉长的,是头部有病(另一说法是头痛)。
诊糗大意第二
有人问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都有脉动,为何唯独选取寸口诊脉呢?”扁鹊回答:“一昼夜漏壶滴水下注百刻,每刻时间人呼吸一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共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血运行五十周环绕全身,漏下百刻时,营卫之气在阳经运行二十五周,在阴经运行二十五周,合计五十周完成一次循环,最终会聚于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的诊脉部位,就是寸口。”
寸口是五脏六腑气血循环的起止之处,所以诊脉方法以寸口为准。脉有尺寸之分:从关部到尺泽是尺部,主阴分病变;从关部到鱼际是寸部,主阳分病变。寸口占八分,关部占三分,尺部占八分,三部合计为一寸九分。寸口和关部属阳,阳脉通常浮而快;尺部属阴,阴脉通常沉而慢。
诊脉时,手指轻按如三粒豆的重量,触及皮毛即可感知的,是肺脉;如六粒豆的重量,触及血脉可感知的,是心脉;如九粒豆的重量,按至肌肉可感知的,是脾脉;如十二粒豆的重量,按至与筋相平的深度可感知的,是肝脉;重按至骨,抬手时脉象迅疾的,是肾脉。
诊脉时,应当观察病人的体型高矮胖瘦及性情缓急。脉象与形体性情相称则吉,与本性相违背则凶。为什么这么说?身材高大而脉象细弱,身材瘦小而脉象洪大;心情愉悦而脉象坚实,心情愁苦而脉象虚弱;性情急躁而脉象迟缓,性情温和而脉象躁急;体魄强健而脉象细微,身体羸弱而脉象宏大,这些都是逆象,逆象则难治。反之则为顺象,顺象则易治。
妇女的脉象通常较为柔和,比男子要弱些。西五岁的小儿,脉象自然较快,一呼一吸之间脉跳八次。
春季脉象细而长,夏季脉象洪大浮起而长,来势急去势缓。秋季脉象微浮而散,冬季脉象沉滑而实,夏秋之交的季夏时节脉象洪大而迟缓。
心肺两脉大体都呈现浮象,如何区分呢?浮而宽大的为心脉,浮而短促的为肺脉。肝肾两脉大体都呈现沉象,如何区分呢?沉而坚实且长的为肝脉,重按柔软、轻按时坚实有力的为肾脉。脾脉则表现为迟缓而长的特征。
人体从饮食中获取精气,食物进入胃后输布至五脏六腑,五脏六腑都从胃中接受精气。其中清轻的部分化为营气,浊重的部分化为卫气。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运行于脉外,阴阳之气相互贯通,循环不息如同圆环没有尽头。所以说胃是水谷之腑,主管滋养全身,人体各处的功能都以胃气为根本。
人若有病而脉象正常,称为内虚脉病;若脉象异常而人无病状,称为行尸,属于不治之症。
正常的平和脉象,应当不缓不急、不涩不滑、不浮不沉、不长不短、不低不亢、不纵不横,这样的脉象才是健康无病的表现。尺脉宜稍大,关脉宜稍实。老年人的脉象宜微细,阳气略弱于阴气者属于正常。
轻按感觉不足,重按感觉有余,这种脉象称为浮脉,浮脉属阳。
按诊时脉来急促,这种脉象称为数脉,数脉属阳。
按诊时如同按在琴弦上,寸关尺三部都呈现绷首不曲的状态,这种脉象称为弦脉,弦脉属阳(《王函经》中认为属阴)。
按诊时感觉如同珠子滚动,这种脉象称为滑脉,滑脉属阳。
按诊时脉象坚实有力,类似沉伏之状,这种脉象称为牢脉,牢脉属阳。
按诊时脉象洪大坚实,隐然有力,这种脉象称为实脉,实脉属阳。
脉象出现在关部,无头无尾,大如豆粒,跳动不稳,这种脉象称为动脉,动脉属阳。
以上八种脉象都属于阳脉。
按诊时感觉有余,轻按时感觉不足,这种脉象称为沉脉,沉脉属阴。
重按无脉,轻按则现,脉管两侧坚实而中间空虚,这种脉象称为芤脉,芤脉属阴。
按诊时脉象迟缓细小,称为细脉,细脉属阴。
按诊时脉象短促坚实而快,如同按压绳索,称为紧脉,紧脉属阴。
按诊时脉象柔和舒缓,称为缓脉,缓脉属阴。
按诊时脉象宽大而迟缓,称为虚脉,虚脉属阴。
按诊时脉象短小不充盈,跳动微弱似有似无,或浮浅细急,轻按可触,重按则无,这种脉象称为微脉,微脉属阴。
按诊时能触及,轻举则消失,脉象柔软而细弱,称为弱脉,弱脉属阴。
按诊时脉象坚实,轻举则消失,不前不后,只出无入,如同鱼儿接食时口中的动作,称为迟脉,迟脉属阴。
按诊时感觉不到脉象,轻按则能触及,脉象如同湿衣在水中,轻触肌肤柔软无力,称为濡脉,濡脉属阴。
按诊时脉象急促浮短,如同刮竹皮,轻按可触,重按仍在原处,或入多出少,称为涩脉,涩脉属阴。
按诊时脉来急促,时而一停,称为促脉,促脉属阴。
脉来跳动时有中止,按诊时脉象细数但能自行恢复,轻举手指仍能触及跳动,称为结脉,结脉属阴,主病不死。
脉动而止,不能自行恢复,稍停后继续跳动,称为代脉,代脉属阴,主病危重。
以上十西条脉象皆属阴脉。
脉象有相互搏击的情况,寸口脉微而尺脉弦,此为脉气相搏;或仅寸口脉微而弦,亦为脉气相搏。
沉脉与伏脉相似,濡脉与弱脉相似,弦脉与紧脉相似,浮脉与芤脉相似,牢脉与实脉相似,微脉与涩脉相似,迟脉与缓脉相似,滑脉与数脉相似。
凡脉象向外显现为阳,向内收敛为阴,往来之间主脾,属太阴。
凡脉象浮、滑、长皆属阳,沉、涩、短皆属阴。
脉象有一阴一阳者,指脉来沉而带滑;
一阴二阳者,指脉来沉滑而长;
一阴三阳者,指脉来浮滑而长,偶尔一沉;
一阳一阴者,指脉来浮而带涩;
一阳二阴者,指脉来长而沉涩;
一阳三阴者,指脉来沉涩而短,偶尔一浮。
脉象有伏匿的情况,是指阴阳相互乘袭潜伏。如果脉象本应在,反而出现阳脉,这是阳乘阴的表现。虽然是阳脉,但有时沉涩而短,这是阳中伏阴。如果脉象本应在阳部,反而出现阴脉,这是阴乘阳的表现。虽然是阴脉,但有时浮滑而长,这是阴中伏阳。因此阴气过重会导致癫病,阳气过盛则会导致狂病。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千金翼方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