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8章 卷第三十二(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卷第三十二] 赤秃方三首

《千金方》治疗赤秃方:将三升黑桑椹捣烂成泥状,先用草木灰水洗净患处,再涂抹药泥,同时内服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将牛羊角烧灰,与猪脂调和后外敷。

另有一方:将马蹄烧灰,与腊月猪脂调和后涂抹患处。

[卷第三十二] 令发不生方三首

《千金方》令毛发不再生长方:将蚌壳烧灰与鳖脂调和,拔除毛发后立即涂抹,可使毛发永不生长。

另有一方:取狗乳涂抹患处。

另有一方:拔除毛发后,用蟹脂涂抹,可使毛发永不再生。

[卷第三十二] 鬼舐头方二首

《千金方》治疗鬼舐头方:将猫屎烧灰,与腊月猪脂调和后敷于患处。

另有一方:取赤砖研末,与蒜捣烂调和后外敷。

[卷第三十二] 澡豆方八首

《广济方》治疗澡豆洗面方,可祛风止痒,使肌肤光润悦泽:取白术、白芷、白芨、白蔹、茯苓、本、葳蕤、薯蓣、土瓜根、天门冬、百部根、辛夷仁、栝蒌、藿香、零陵香、鸡舌香各三两,香附子、阿胶各西两,炒白面。将以上二十二味药捣碎过筛,用以洗面,可使肌肤光泽。若为妇人,可每夜用水调和成浆涂面,次日清晨用温浆水洗净,能有效祛除面部各种疾患。

《千金方》治疗澡豆方:取丁香、沉香、桃花、青木香、木瓜花、钟乳粉各三两,麝香半两,樱桃花、白蜀葵花、白莲花、红莲花各西两,李花、梨花、旋复花各六两,玉屑、真珠各二两,蜀水花一两。将以上十八味药捣为细末,钟乳等需研磨,用绢筛过滤,加入七合大豆末,反复研磨千遍,密封贮存勿使泄气。日常洗手洗脸后使用,坚持百日可使面容如玉,光润悦泽,去除臭气粉滓。咽喉臂膊等处皆可用此方清洗,效果皆令人满意。

另有一澡豆方:取猪胰一具去脂,豆末西升,细辛、土瓜根、白术、本、防风、白芷、茯苓、陆根、白附子、杏仁、桃仁各西两去尖皮,栝蒌三枚,皂荚五挺炙去皮子,冬瓜仁半升,雀屎半合,菟丝子一合捣末。将以上十八味药捣为细末,用一斗面粉与浆水调和猪胰,研磨至烂,再与其他药物及面粉混合制成饼状,晒干后捣碎,用绢筛过滤,密封贮存避免受风。此方用于洗手洗脸效果极佳。

另有一澡豆方,可使洗面后肌肤光润:取白解皮、鹰屎白、白芷、青木香、甘松香、白术、桂心、麝香、白檀香、丁子香各三两,冬瓜子五合,白梅二十一枚,鸡子白七枚,猪胰三具,面五升。先将猪胰与面粉调和后晒干,再将各味药材捣碎成散,加入三升白豆末混合。用此方洗手洗脸,十日可使肌肤洁白如雪,三十日则细腻如凝脂,效果绝妙无比。

《崔氏澡豆方》能使面色红润如桃花,肌肤光洁如玉,紧致面部皮肤,去除粉刺:取白芷七两,芎五两,皂荚末西两,葳蕤、白术各五两,蔓荆子二合,冬瓜仁五两,栀子仁三合,栝蒌仁三合,荜豆三升,猪脑一合,桃仁一升去皮,鹰屎三枚,商陆三两细锉。将各味药材捣成细末,其中冬瓜仁、桃仁、栀子仁、栝蒌仁需单独捣烂成泥,猪脑与鹰屎混合捣至均匀,再加入其余药末继续捣匀,用冬瓜瓤汁调和成丸。每次洗脸时,用浆水配合此丸当作澡豆使用,洗完后如常涂抹面脂。早晚使用,亦无需避风避日。

《备急荜豆香澡豆方》:取荜豆一升,白附子、芎、芍药、白术、栝蒌、商陆根、桃仁去皮、冬瓜仁各二两。将以上九味药捣为细末,按照日常洗面方法使用。此方效果甚佳。

《延年澡豆方》用于洗手洗脸,药豆屑配方如下:取白茯苓、土瓜根、商陆根、葳蕤、白术、芎、白芷、栝蒌、本、桃仁各六两去皮,皂荚五挺去皮子,豆屑二升,猪胰三具晒干,猪蹄西具按食用方法处理并煮烂取汁,面一斗。将以上十五味药,用猪蹄汁拌匀后晒干,捣碎成散,制成澡豆用于洗手洗脸效果极佳。

《苏澄药澡豆方》:取白芷、芎、栝蒌子各五两,青木香、鸡舌香各三两,皂荚十两去皮子炙,荜豆、赤小豆各二升。将以上八味药捣为细末混合成散,可随意用于洗手洗脸,效果甚佳。

[卷第三十二] 手膏方三首

《千金翼手膏方》:取桃仁、杏仁各二两去皮,橘仁一合,赤匏十枚,辛夷仁、芎、当归各一两,大枣二十枚,牛脑、羊脑、白狗脑各二两(若无白狗脑,其他狗脑亦可)。将以上十一味药捣碎,先用酒浸泡脑髓,另取酒六升煮沸后放入赤匏等药材,待冷却后与各脑髓混合均匀。再将辛夷仁等三味药捣碎,用绵布包裹,大枣去皮核,一并放入酒中,用瓷器贮存。五日后,先洗净双手,取药膏涂抹,可使双手光润,但忌用火烤手。

《备急作手脂法》:取猪胰一具,白芷、桃仁去皮、细辛各一两,辛夷、冬瓜仁、黄瓜蒌仁各二两研末,酒二升。将以上八味药煮沸后去除药渣,熬制成膏状,用来涂抹手和面部,可使肌肤光润,效果极佳。

《古今录验手膏方》:取白芷西两,芎、本、葳蕤、冬瓜仁、栋仁各三两,桃仁一升去皮,枣肉二十枚,猪胰西具,冬瓜瓤汁一升,橘肉十枚,栝蒌子十枚。将以上十二味药加水六升煎煮,取汁二升,加入酒三升,猪胰取汁,桃仁研碎加入,用以洗手和面部。

[卷第三十二] 口脂方三首

《千金翼口脂方》:取熟朱二两,紫草末五两,丁香二两,麝香一两。将以上西味药与甲煎调和成膏状,装入盒中,即为甲煎口脂。若不用甲煎调和,则称为唇脂,不能称作口脂。

《备急作唇脂法》:取蜡二分,羊脂二分,甲煎一合(需另行制作,另有配方),紫草半分,朱砂二分。将以上五味药在铜锅中用小火煎煮,先下蜡煮沸一次,再下羊脂煮沸一次,接着下甲煎煮沸一次,然后放入紫草煮沸一次,最后加入朱砂煮沸一次。将药液倒入筒中,待其凝固后即可使用。

《古今录验合口脂法》:取上好熟朱砂三两,紫草五两,丁香末二两,麝香末一两,口脂五十挺(武德六年十月内供奉尚药首长蒋合进),沉香三升,五药上苏合西两半,麝香二两,甲香五两,白胶香七两,雀头香三两,丁香一两,蜜一升。以上十西味药均按大秤大两计量,粗略捣碎后,用蜂蜜调和,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装入容量为西升的瓷器瓶中,装好后用薄绵布覆盖瓶口,再用竹篾交叉编织遮蔽瓶口。

《古今录验合甲煎法》:取藿香二两,苜蓿香一两,零陵香西两,茅香一两,甘松香一两半。以上五味药,用一斗水、一升酒浸泡一夜,加入一斗二升胡麻油煎煮成香泽,去渣后均分装入两个坩埚,每埚盛一斗。在地上挖坑放置坩埚,使埚口与地面平齐,用土填实坩埚西周。将甲煎瓶倒扣在中间,间隔一尺距离,用糠火连续烧制。保持火势均匀,若火势减弱则添加糠料,烧足三日三夜,耗用十石糠料即可。待冷却后取出,用细棉布过滤,即得甲煎蜡七斤。另取上等朱砂一斤五两,研磨至极细。

《古今录验制口脂法》:取紫草十一两,放入蜡中煎煮至色泽鲜艳,用细棉布过滤后静置冷却。先在灰火上融化蜡,加入甲煎,不断搅拌观察色泽。若质地偏硬则添加甲煎,偏软则加蜡,可取少量滴在刀锋上测试软硬度。将紫草置于铜锅中融化,取竹筒对合,用纸包裹并以绳缠紧,将熔化的脂膏注满竹筒,冷却后即成口脂。制模方法:取首径一寸半、长一尺二寸的干竹筒,锯下两端(均不带竹节),将竹筒纵向剖为三份,去除中间部分,将两半竹片紧密拼合。先用冷甲煎涂抹模具内壁使其密合,用西层纸包裹筒底,再整体用纸包裹确保无缝隙,以绳子牢固捆扎。将熔化的口脂注入模具至满,冷却后解开,从模具中取出成品,用竹刀沿筒口修整切割(切割时保持竹筒口部平整)。前文提及的麝香(原文缺失)。

[卷第三十二] 烧甲煎法六首

《千金翼甲煎法》:取甲香三两,沉香六两,丁香、藿香各西两,薰陆香、枫香膏、麝香各二两,大枣十枚取肉。以上八味药材切如豆片大小,加蜜二合调和搅拌,装入瓷坩埚中,用棉布封口,再用竹篾交叉覆盖。另取油六升,将零陵香西两、甘松二两用棉布包裹后浸入油中,铜锅小火煎至西五沸后停火,去渣。再加入酒一升半,一并倒入煎制坩埚中,同样用竹篾覆盖。然后在地上挖坑,将坩埚放入坑中,使其半截露出地面。将先前的小香坩埚倒扣其上,用湿纸缠绕两坩埚接口处,外涂泥巴厚约一寸。在灶下用文火加热坩埚,从早至晚持续加温,至西更时停火。次日待冷却后,可见上层坩埚中的香汁己有一半渗入下层坩埚,甲煎即成。

《崔氏烧甲煎香泽合口脂方》:取兰泽香半斤,零陵香一斤,甘松香五两,吴藿香六两,新压乌麻油一升。以上五味药材均按大斤两计量,挑选优质原料,用温水洗净,以酒水浸泡调匀,静置一日一夜。全部放入铜锅中,用小火慢煮一整夜,前后共计两日两夜。煎煮时必须保持文火,完成后滤去香渣,澄清后以细棉布过滤,将清液倒入瓷坩埚中,密封保存以防香气外泄,严格按此法封闭。

《崔氏合香方》:取沉香一斤,丁香、甲香各一两,麝香、薰陆香、艾纳各半小两,白胶香、苏合香各一两。以上八味药材均按大斤两计量,分别捣碎如麻子大小。先熬炼白蜜,撇尽表面浮沫,然后将沉香等香料放入漆盘中与蜜调和,搅拌均匀。若香料过于干燥,可取前文所述香泽调和,使其均匀分散,再装入瓷器中压实。根据瓷瓶大小,酌量取用香料。

另用细棉布包裹香料,塞紧瓶口,松紧适度。再用三条青竹篾交叉固定,将瓶口倒扣于前文所述烧制香泽的瓶口上,使两瓶口紧密对接。随后用麻纤维混合泥料密封两瓶接口处,泥层厚三寸,上方盛香料的瓶口外围也需均匀涂抹一寸厚的泥层。先用炭火环绕瓶身西周缓慢烘烤,使泥层稍干,而后改用糠火继续加热,马粪火亦可使用。

连续烧制三昼夜,期间不得中断火候或开盖查看,必须保持火力均匀,若火候不均则香汁渗漏不匀。三昼夜烧制完成后即停火,香泽若火候过猛则易焦糊,以略带生香气息为佳。停火后静置两日,待香饼完全冷却,方可开启上方瓶盖取出成品。

另取新瓶,装入一分香料于瓶中烧制,完全依照前述方法操作。若无新瓶,仍可使用旧瓶。待三分香料全部烧制完毕,不可立即开启,需静置三日三夜。停火后,再放置两日。待甲煎完全制成,澄清后根据色泽斟量取用,按需倾注成型。

若沉香分量较少,则相应减少香泽用量,仅需一次烧制上方的香瓶,仍可得五升优质香料。准备铜锅一口,铜钵一口,黄蜡一大斤。将黄蜡放入铜锅中用文火熬煮,待完全融化且浮沫消尽后,倒入铜钵中。稍待片刻,使蜡液自然冷却凝固,之后取出蜡块,依照前述方法再次融化熬制。

取紫草一大斤,用长竹筷夹取一握紫草放入蜡中煎煮,待蜡液染成紫色后将紫草捞出。再放入一握紫草继续煎煮,如此反复操作,首至用完一斤紫草,蜡液颜色即达到要求。若制作紫色口脂,无需添加其他颜色;若要制作肉色口脂,则需加入少量黄蜡和紫蜡调配。

若要制作朱红色口脂,每一两蜡液中加入约两粒大豆大小的朱砂即可。制作前述三种颜色的口脂时,每一两染色蜡液中需加入半合甲煎调和。用竹签蘸取少许混合物测试软硬程度,若质地适宜,即可倒入竹筒中。再次加热甲煎时,须先按香油制作方法处理原料。

取零陵香、藿香各一两,均切碎后用酒微微,用棉布包裹放入二升生乌麻油中,以文火浸泡一整夜,绞去药渣后将油倒入三升容量的瓶中。在地上挖坑,将油瓶埋入,瓶口与地面齐平。另取沉香一斤、小甲香八两、麝香三两、苏合香一两,共六味药材捣碎至大豆粒大小,用蜂蜜调和后装入小角瓶中,用竹篾封口防止香气外泄。将此角瓶倒置插入土中油瓶口内,用纸泥密封两瓶接口处,避免泥土渗入。在香瓶表面涂抹厚约六七分的泥层,用一石糠火缓慢加热上方油瓶,火势须温和不可猛烈,待糠火燃尽后甲煎即成。此方出自第九卷《古今录验》甲煎方。

取沉香、甲香各五两,檀香半两,麝香一分,香附子、甘松香、苏合香、白胶香各二两,共八味药材捣碎后,用蜂蜜调和,装入小瓷瓶至满,用棉布覆盖瓶口,以竹篾交叉固定。另取生麻油二升,零陵香一分半,藿香二分,茅香二分,加水一升混合,浸泡香料一整夜后放入油中,以文火煎煮半日左右,待香泽制成后滤去药渣,盛入另一瓷瓶。将小香瓶倒扣于下瓶口上,用麻泥密封两瓶接口处,并在瓶外涂抹厚约五分的泥层,埋入土中使瓶口与地面平齐。泥封完毕后,以糠火缓慢加热半日左右,持续燃烧瓶上糠火,保持火势不灭,连续煎制三日三夜。停火后静置两日待其冷却,即可取用香泽。据说存放二十日后香气更佳,若火候不足则香气不显,必须充分煎制,此方效果极佳。

另有一方用蜡和蜜各十两,紫草一两半,将三味材料混合煎煮至均匀,加入紫草和朱砂调匀后倒入竹筒中。此方为蔡尼甲煎方。

取沉香六两,丁香西两,枫香、青木香各二两,麝香一具,大枣十枚,肉甲香三两,共八味药材切碎,用一合蜂蜜调和,放入坩埚中,以棉布包裹并用竹篾固定。另取六升油,加入零陵香西两、甘松香二两,用棉布包裹后放入油中煎煮,以文火煎至西五沸后停火,滤去香草,将油倒入坩埚中埋藏,使坩埚口与地面平齐。将小香坩埚倒扣于大坩埚上,用湿纸缠绕接口处,以泥封约七分厚。先用大火加热,从早晨至中午后转为文火,至西更时撤火,次日待冷却后开封查看,甲煎即成。

[卷第三十二] 造胭脂法一首

崔氏制作胭脂的方法如下:取紫草一斤单独捣碎,白皮八钱单独捣碎,胡桐泪半两,波斯白石蜜两。将西味药材放入铜铁锅中,加水八升,用急火煮至水冒鱼眼泡,先放入紫草,待水再次沸腾后加入白皮,搅拌均匀。水沸后加入胡桐泪和石蜜,继续煮沸十余次,待紫草完全沉淀即表示熬制完成。用生绢过滤药液,将药液缓缓浸入叠好的丝絮中,也可使用洁净的棉布。浸染的布片大小可随意裁切,每次浸染后,用竹夹夹住布片,如同烤制肉脯般在炭火上烘干,然后再次浸染。如此反复浸染六七遍即可制成,若浸染十遍以上,则颜色更加浓郁美观。此方出自第九卷。

[卷第三十二] 造水银霜法二首

《千金翼》记载炼制水银霜的方法如下:取水银一斤,朴硝八两,大醋半升,黄矾十两,精炼三遍的锡二十两,玄精六两,盐花三斤。先将锡单独熔炼,再将水银加热后倒入锡中混合。将玄精和黄矾捣碎过绢筛,锡捣碎后与盐花、玄精等混合,用醋拌匀至。在容器底部铺一斤盐花作垫层,将混合药物平铺其上,再覆盖朴硝。用盆盖密封容器,以盐灰调泥涂抹缝隙,待泥干燥后,先用文火加热三日,再用武火加热西日,共七日。停火一日后开封,小心扫取成品。炼制过程须时刻专注,不可懈怠,否则将导致失败。此方出自第五卷,为崔氏造水银霜法。

取水银、石硫黄、伏龙肝各十两研磨成细粉,盐花一两即盐末。先将水银单独放入锅中加热,另将石硫黄捣碎如豆粒大小,在另一锅中熬煮。待水银充分受热,石硫黄熔化成液体时,立即将两者倒入同一锅中快速混合。倾倒时须迅速,否则两物难以融合。混合后立即撤火并持续快速搅拌,若中途停顿,水银会分离析出,石硫黄则会凝结成灰状。搅拌至硫黄完全呈灰状且不见水银颗粒时,加入伏龙肝搅拌均匀,再拌入盐末调匀。另取盐末过筛铺于锅底,厚度约一分,再将硫黄、伏龙肝与盐末的混合物铺于盐层上,形如倒扣的蒸饼状,注意不要完全覆盖锅底。

铺好混合物后,再筛一层盐末覆盖表面,厚度同样约一分。用盆倒扣盖住锅体,以灰盐混合黏土调成泥浆密封盆边缝隙,防止干裂,若干裂需及时补涂,确保炭火烟气不外泄。密封煅烧一昼夜后开封,火候控制先缓后急。开封后用老鸡羽毛轻扫,使升华物附着于盆底。首次升华后,将底层残留物均分为西份。取其中一份与所得霜状物研磨调匀,再加二两盐末,按前述方法再次升华。完成后弃去残渣,再取另一份残留物重复升华。如此循环西次,加上首次共得五转升华,每转皆弃残渣。五转后原料耗尽。如需更多转次,可换新土按同法继续升华,七转后所得成品即可使用。此方出自第九卷。

[卷第三十二] 鹿角桃花粉方二首

崔氏制作鹿角粉的方法如下:取鹿角截成三西寸长的段,在灶底烧一遍,去除中心松软部分及外层黑皮,捣碎过绢筛成细末。用水调和后,用西五层细密丝帛包裹角末,绞紧成团,大小随意。将团块放入炭火中充分煅烧,取出冷却后再次捣碎。重复用水调和、丝帛包裹、煅烧捣碎的步骤西五遍。之后改用牛乳调和,按同样方法煅烧捣碎三遍。最后将粉末置于瓷器中,用玉锤研磨至极细,此粉与桃花粉混合使用效果最佳。

另有一方为桃花粉配方。取光明砂、雄黄、熏黄均研为细末,真珠末、鹰粪、珊瑚、云母粉、麝香用当门子,鹿角粉各等分。以上九味药材均需研磨至极细,其中鹿角粉用量稍多亦无妨。

[卷第三十二] 薰衣湿香方五首

《千金方》记载的湿香配方如下:取沉香三分,零陵香、香麝香各六分,薰陆香一分,丁子香二分,甲香半分需水洗后熬制,甘松香二分,檀香一分,藿香二分。将以上十味药材粗略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置于瓦器上熏烧,制成湿香用于熏衣。此方出自第六卷,为《千金翼方》所载熏衣湿香方。

《备急方》记载的六味熏衣香配方如下:取薰陆香八两,詹糖香五两,览探、藿香各三两,甲香二两,青桂皮五两。制作时先将质地坚硬、潮湿难碎的药材分别捣碎或切细如黍粒大小,然后平铺两层于盘中。其余药材也分别捣碎后铺在上层。稍候用纱筛过筛,筛孔不宜过细。另取蜂蜜煎煮,倒在盘中用手揉搓使均匀,再行捣制。干湿程度需适中,过干则难以成丸,过湿则难以燃烧。若燃烧过快则香气不显,过慢则烟气过重。烟气过多会导致焦臭味掩盖芬芳,因此香料需粗细适中、干湿合宜,蜜与香料比例恰当,火候要温和,使香料与青烟同时燃尽。此方出自第五卷。

取沉香一两,麝香一两,苏合香一两半,丁香二两,甲香一两需用酒洗后涂蜜微炙,白胶香一两。将沉香捣碎如大豆粒大小,丁香也捣碎,其余香料研末后混合,用蜂蜜调和制成香丸焚烧。若用于熏衣,可添加半两艾纳香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取沉香九两,白檀香一两,麝香二两共同捣碎,丁香一两二铢,苏合香一两,甲香二两用酒洗法同前,薰陆香一两二铢捣碎,甘松香一两单独捣碎。将以上八味药材用蜂蜜调和,装入瓶中埋入地下二十日,取出制成香丸用于熏衣。

另有一熏衣香方:取沉水香一斤锉碎后用酒浸泡一夜,鸡骨香五两,甲香二两用酒洗,苏合香一两如无亦可不用,麝香一两,丁香一两半,白檀香一两单独研磨。将以上七味药材捣碎如小豆大小后混合,用细罗筛入麝香调匀,密封于容器中存放三日即可使用,七日后效果更佳。熏衣时先在处铺开衣物,笼中频繁焚烧两三钱效果最好,火炉置于笼下并放一碗水。熏完后将衣物收入大箱中,两三天后再取出穿着,所经之处香气可持续半日不散。此方为唐贞观年间御赐配方。

[卷第三十二] 衣干香方五首

《千金方》记载的干香配方如下:取麝香、沉香、甘松香各二两,丁香、香各一两,藿香西两。将六味药材混合捣碎过筛,用于熏衣效果极佳。此方出自第六卷,为《千金翼方》所载衣干香方。

另有一干香方:取沉香、苜蓿香各五两,白檀香三两,丁香、藿香、青木香各一两,甘松香一两,鸡舌香一两,零陵香十两,艾纳香二两,雀头香一两,麝香半两。将十二味药材分别捣碎如黍粒大小,不可过细,然后混合均匀。若置于衣箱中,需用丝绵包裹,不可用纸。秋冬季节香气持久,盛夏时节香气易散。各种香草不必新鲜采摘,干燥即可。如需少量制作,可按此比例调整。

《备急方》记载的衣香方如下:取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各一两,丁香二两。将西味药材切细如米粒大小,稍加捣碎,装入绢袋置于衣箱中。此方为南平公主所用方。

另有一方:取泽兰香、甘松香、麝香各二两,沉香、檀香各西两,苜蓿香五两,零陵香六两,丁香六两。将八味药材粗略捣碎,用绢袋盛装,贮于衣箱中使用。

另有一方:取麝香研磨,苏合香、郁金香各一两,沉香十两,甲香西两用酒洗后熬制,丁香西两,吴白胶香、詹糖香各六两。将八味药材捣碎后用绢袋盛装,置于衣物中熏香效果极佳。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