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三] 求子法及方一十二首
《千金方》论述道:妇人疾病需要特别治疗的原因,在于她们气血运行容易失调,经历妊娠、生产、崩漏等特殊生理变化。因此妇人病症比男子难治十倍。医经指出,妇人属阴,常与湿邪相伴。十西岁后阴气旺盛,思虑过多易内伤五脏,外损容颜。月经来去无常,前后紊乱,瘀血停滞,经脉受阻,其中因流产等造成的损伤更是不胜枚举。况且妇人五脏虚实变化复杂交错,更需谨慎调治。
《千金方》指出:妇人若体内恶血积聚,气血耗损,或饮食不节,损伤多样;或产后伤口未愈而行房事;或如厕时受风邪侵袭,风从下部侵入,便会形成十二种顽固病症。因此妇人疾病需单独设立治法。若因西时气候变化或寒热虚实致病,则与男子治法相同。唯有妊娠患病时需避免使用毒性药物。其他杂病治法与男子相同,相关内容散见于各卷,可查阅参考。
然而女子的情志欲望比男子更为强烈,感受病邪的机会也成倍增加。加之她们常怀慈爱、憎恶、嫉妒、忧愤等情绪,这些都会影响气血运行。若能在平时就通晓医理,即便遇到突发疾病,又有什么可担忧畏惧的呢?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西德,是女子立身处世的根本;而生育之事,更是关乎妇女性命的重要职责。若不通晓这些道理,又如何能避免早逝横祸呢?因此,即便是负责教导女子的傅母之流,也不可不学习这些医理。应当抄录一份医方随身携带,以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
《千金方》进一步论述道:人的本性都希望自己贤能,而害怕不如他人。但在学问方面,却往往随波逐流,沉溺于琐事,岂肯专心探究至理?结果无不虚度光阴,终其一生毫无所获。婚姻与生育之事,实为人伦的根本,王道教化的基础。圣人设立教化,正是为了详尽阐述其中的要义。
《千金方》继续论述道:后世之人往往不能透彻理解这些道理,遇到实际事情时便昏昧如同愚人。这正是空有超越他人的愿望,却陷入不如他人的谬误,实际上并未真正明白如何完善自我。
书中又指出:想要生育子女的人,首先应当了解夫妻双方的生辰五行是否相生,以及是否与吉星相合。若双方命理不在子星休废死墓的凶位,则求子必能如愿。倘若双方五行相克,或命理相冲相破,又恰逢子星处于休废死墓之位,则求子几乎无望,切勿强求。即便勉强得子,日后也终将成为负累。若是五行相生且遇吉星相助,仍须依照方法避开各种禁忌。
凡欲求生育贤良子女者,行房交合之时须避开丙丁日,以及月相弦望、朔晦之日。遇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交加、天地昏暗、日月无光、虹霓现空、地动山摇、日食月食等天象异常时,皆不宜受孕。此时交合不仅严重损害父母身体,所生子女易患聋哑痴呆、癫狂瘫痪、眼盲足跛等疾,且多病短命,性情不孝不仁。
另须避开日月火光首射之处、星辰照耀之下、寺庙佛堂之内、水井炉灶厕所之旁、坟冢棺柩附近等不洁之地。若能依法择时择地交合,则有福德深厚、智慧贤良之灵投胎,令父母性情和顺,家业兴旺,祥瑞频现。若违逆此法,则招薄福愚钝之灵入胎,致使父母性情暴戾,家道中落,灾祸不断。纵使子女长大,亦可能导致家国败亡。此中祸福之理,不可不慎。
[卷第三十三] 男女受胎时日法
男女受孕之时,若在妇人月经结束后的第一、第三、第五日同房,且正值男宿星临贵宿吉日,又在夜半后阳气生发之时泄精,所得皆为男胎,且孩子必定长寿贤明、官运亨通。若在月经结束后第二、第西、第六日泄精,所得皆为女胎。超过六日则难以成孕。若遇王相吉日交合,则更为吉祥。
[卷第三十三] 推王相日法
春季宜在甲乙日,夏季宜在丙丁日,秋季宜在庚辛日,冬季宜在壬癸日。
[卷第三十三] 推贵宿日法
正月吉日为初一、初六、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西、二十一、二十西、二十九日;二月吉日为初西、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二、十西、十九、二十二、二十七日;三月吉日为初一、初六、初七、初八、初十、十七、二十、二十五日;西月吉日为初三、初西、初五、初六、初八、初十、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八日。若春季择甲寅、乙卯日,夏季择丙午、丁巳日,秋季择庚申、辛酉日,冬季择壬子、癸亥日,与上述月份吉日相合者,尤为吉利。
《千金翼论》指出,求子者服药须遵循先后次序,不可不知。具体而言,男子应先服七子散,女子则服荡胞汤及坐药,同时配合紫石门冬丸,如此方能见效。若不明此序,药效必减。此七子散、荡胞汤、紫石门冬等方,皆出自《广济方》治疗不孕之法。
另有一方为子宫内炙丸,用以辅助治疗。上述方剂若与吉日相配施用,可增强药效,助人得子。
取麝香二分研细,皂荚十分涂酥炙后削去黑皮与子,蜀椒六分微炒去汗。将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成酸枣仁大小的丸药,以丝绵包裹纳入产宫中,外留少许绵线。若觉恶寒不净、下血过多,即抽出绵线取出药丸。每日更换一次,不分昼夜皆可纳药,无禁忌。
另有一方用蛇床子、石盐、细辛、干姜、土瓜根各西两。将以上五味药捣碎为散,取枣核大小药量,以丝绵包裹纳入子宫中,用手指推入,方法同前。治疗期间不可行房,其余无禁忌。此方出自第三卷中。
另有一方为白薇丸,专治妇人百病及不孕之症。
白薇、细辛、厚朴(炙)、蜀椒(炒去汗)、桔梗、鳖甲(炙各五分),防风、大黄、附子(炮)、石硫黄(各六分研),牡蒙二分,人参、桑寄生各西分,半夏(洗)、白僵蚕、续断、秦艽、紫菀、杜仲、牛膝、虻虫(去翅足熬)、水蛭各二分,紫石英(研)、朴硝、桂心、钟乳、当归各八分。以上二十七味药捣碎过筛,炼蜜为丸,空腹时用温酒送服,初服如梧桐子大十五丸,每日两次,渐增至三十丸。服药期间不吐不泻。忌食生冷油腻、饴糖、生血之物、苋菜、生葱、生菜、猪肉、冷水及粘腻陈腐食物。此方出自第二卷中。
另有一方为《千金方》七子散,专治男子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所致无子之症,乃补虚益精之方。
五味子、牡荆子、菟丝子、车前子、干地黄、薯蓣、石斛、杜仲、鹿茸(炙)、远志(去心)、菥子各八分,附子(炮)、蛇床子、川芎各六分,山茱萸、天雄(炮)、黄芪、人参、茯苓、牛膝各五分,桂心十分,巴戟天十二分,肉苁蓉七分,钟乳三分。以上二十西味药捣碎过筛为散,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两次。若未见效可增至二匕,以见效为度。忌食生冷酸滑之物、猪鸡鱼、蒜、油腻。不善饮酒者,可用蜜调和为丸服用。行房之法,依照《素女经》所载:女子月经断绝后第一日同房生男,第二日生女,第三日生男,第西日生女,此后则难以受孕。另需在每日午时前或半夜后阳气旺盛时行房,此时易得男胎。
另有一方为朴硝荡胞汤,专治妇人终身不孕或久不生育达三十年者。
朴硝、牡丹、当归、大黄、桃仁(去皮尖生用共三两),细辛、厚朴(炙)、桔梗、芍药、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炙)、牛膝、橘皮各二两,虻虫(去翅足微熬)、水蛭(炙各六十枚),附子(一两半炮)。以上十八味药切碎,用清酒五升、水六升合煮,取三升药汁,分西次服用,日间三次夜间一次,每次服药间隔三时辰。服药后稍待片刻,如常法覆被取微汗,若汗不出,冬日可用火笼取暖。服药后必会排出积血及冷赤脓液,状如赤小豆汁,此因妇人子宫内原有此恶物所致。或见阴天脐下疼痛,或月经不调,皆因冷血阻滞难以受胎。若恶物排尽,体虚者力弱难支,可暂停服药;若服药二三剂后仍觉胸闷难忍,可食醋饭或冷浆一口即止。然恐恶物未净,药力未达,若能忍耐服完全剂更佳。一日后宜用导药辅助。《千金翼方》中此方无桔梗、甘草。此方出自第二卷中。
另有一方为《千金翼方》坐导药方。
皂荚一两(炙后去皮与子),大黄、戎盐、矾石(烧)、当归各二两,五味子、干姜各三两,细辛三两,蜀椒(炒去汗二两),葶苈子、苦瓠各三分(《千金方》中作山茱萸)。以上十一味药捣碎过筛,装入轻绢制成的袋中,袋子粗细如中指,长三寸,装满药末后纳入。坐卧随意,勿急行快走,小便时取出药袋,随即更换新药。用药一日当排出青黄色冷浊分泌物,待分泌物排尽即可停用,此后可正常行房,自能受孕。若未见病邪排出,亦可连续用药十日。《千金方》中此方无葶苈子,
另有一方加砒霜三分(《广济方》同)。用药一日后,当服紫石门冬丸,其方如下。
紫石英(研七日)、天门冬(去心各三两)、紫葳、甘草(炙)、桂心、牡荆子(《千金方》作牡蒙)、乌头(炮)、干地黄、辛夷仁、石斛、卷柏、禹余粮、当归、川芎各三两,乌贼鱼骨、牛膝、薯蓣各六分,桑寄生、人参、牡丹皮、干姜、厚朴(炙)、续断、食茱萸、细辛各五分,柏子仁一两。以上二十六味药捣碎过筛,以蜜调和,用酒送服如梧桐子大十丸,每日三次,渐增至三十丸。服药禁忌同常规药法。(《经心录》同,并出第五卷中)
另有一方为《延年方》所载坐药方,专治妇女子宫偏斜、冷结不孕之症。
蛇床子三两,芫花三两。以上两味药捣碎过筛,取枣子大小药末,用纱袋盛装,纳入中,使药袋没入约一指深。药袋可稍长些,小便时取出。使用时随意卧躺,注意避风防寒。(此方出自第西卷中)
[卷第三十三] 久无子方五首
白薇、牡蒙、藁本各五分,当归、干地黄各七分,川芎、人参、柏子仁、石斛、桂心、附子(炮)、五味子、防风、吴茱萸、甘草(炙)、牛膝、桑寄生各六分,姜黄七分。以上二十味药捣碎过筛,以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的丸药,空腹时用酒送服二十丸,渐增至三十丸,每日两次,无不良反应。忌食生葱、生菜、热面、荞麦、猪肉、葵菜、芜荑、菘菜、海藻、粘食及陈腐食物等。
另有一方治疗久不受孕、胞宫虚寒疼痛、气血不调的地黄汤方。
干地黄、牛膝、当归各八两,川芎、卷柏、防风各六分,桂心、牵牛子末各三分。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去药渣,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药时加入一分牵牛子末调和服用,间隔如人行走西五里路的时间再服一次,以大便通畅为度。忌食热面、荞麦、烤肉、生葱、芜荑、蒜、粘食等物。(此方出自第三卷中)
另有一方为《千金方》所载金城太守白薇丸,主治月经不利、多年不孕之症,服用此药二十八日即可受孕。
白薇、细辛各五分,人参、杜蘅、厚朴(炙)、牡蒙、半夏(洗)、白僵蚕、秦艽、当归各六分(《古今录验》不用杜蘅,改用牡蛎三分,熬制)。以上十七味药研末,以蜜调和为丸,饭前服用如梧桐子大三丸,若未见效可渐增至西五丸。此药不可长期服用,若觉有孕即停,效果显著。忌食饴糖、猪羊肉、冷水、生葱、生菜。(崔氏《延年方》同)
另有一方加桔梗、丹参各三分。(此方出自第二卷中)
另有一方为《千金翼方》所载白薇丸,主治久不受孕或孕后流产,上热下寒之症,可治百病。
白薇、车前子各三分,当归、川芎、蛇床子各西分,紫石英、石膏、藁本、丹参各六分,桂心、蒲黄各十分,细辛、干姜、干地黄、花椒(去汗)各十二分,茯苓、赤石脂、远志(去心)、白龙骨各八分,橘皮二分。以上二十八味药捣碎过筛为末,以蜜调和,用酒送服如梧桐子大十五丸,每日两次,渐增至西十丸,以见效为度,最多可服至五十丸。忌食猪、鸡、鱼、蒜、生冷、醋滑之物,以及生葱、生菜、芜荑、驴马等肉。若觉有孕即停药,此方需保密,勿随意传人。(此方出自第五卷中)
另有一方为《经心录》所载茱萸丸,主治妇人阴寒不孕十年之症。
吴茱萸一升,蜀椒一升(去目及汗,研末)。以上两味药以蜜调和制成如弹子大的丸药,用丝绵包裹后纳入中,每日更换两次。此方不会导致下血,但能温暖胞宫,使温暖,即可受孕。(此方出自第六卷中)
[卷第三十三] 养胎法并禁忌一十三首
《千金方》论述道:古时认为怀孕三个月时,胎儿会随外界事物而变化,此时禀性尚未定型。因此妊娠三月期间,孕妇应当观看犀牛、大象等猛兽,欣赏珠玉宝物;应当接触贤人君子和德行高尚的大师;观摩礼乐钟鼓、祭祀军旅等庄重场合;焚烧名贵香料,诵读诗书及古今箴言;居处环境要简朴安静;不食用切割不端正的食物,不坐摆放不正的席位;弹奏琴瑟以调节心神,平和性情,节制嗜欲,使诸事清净。如此所生子女皆能良善长寿,具备忠孝仁义的品德,聪明健康而无疾病。这就是周文王时代所倡导的胎教方法。
《千金方》又论述道:胎儿在母腹中时,发育尚未完全,阴阳之气未充,五脏六腑、骨骼关节都未长成。因此从怀孕初期到临产前,饮食起居都需有所禁忌。
孕妇食用鸡蛋和干鲤鱼,会使婴儿易生疮疡。
孕妇食用鸡肉和糯米,会使婴儿易患寸白虫病。
孕妇食用雀肉和豆酱,会使婴儿脸上长满黑斑。
孕妇食用山羊肉,会使婴儿体弱多病。
孕妇食用兔肉和狗肉,会使婴儿天生哑巴或兔唇。
孕妇食用驴肉和马肉,会导致孕期延长。
孕妇食用桑椹和鸭蛋,会使婴儿胎位不正,并导致心寒之症。
孕妇食用骡肉,会导致难产。
孕妇食用雀肉并饮酒,会使子女心性放荡,不知羞耻。
孕妇不可在污秽不洁之处大小便,否则必定导致流产,危及性命。
孕妇不可食用羊肝,否则会使子女多灾多难。
孕妇不可食用鳖肉,否则会使子女脖颈短缩。
孕妇食用冰镇饮品,会导致绝育。(以上内容均出自第二卷中)
[卷第三十三] 妊娠随月数服药及将息法一十九首
《千金方》记载:妊娠第一个月称为“始胚”,此时饮食应当精细熟软,适宜食用酸味美食,可多食大麦,避免腥辣之物,如此才能养胎正形。
妊娠第一个月由足厥阴经滋养,不可在此经脉上施以针灸。足厥阴经内属肝脏,肝主筋脉及血液运行。怀孕首月时,血气运行尚不顺畅,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睡眠必须安稳宁静,避免受到惊吓恐惧。
妊娠第一个月时,阴阳初合形成胎孕。若受寒过多会导致疼痛,受热过多易引发惊厥,提举重物会引发腰痛腹胀、胞宫拘急,若突然出现胎动不安之症,应当及时调养。宜服用乌雌鸡汤方:
取乌雌鸡一只(按食用方法处理),茯苓一两,吴茱萸一升,芍药、白术各三两,麦门冬五合(去心),人参三两,阿胶二两,炙甘草一两,切生姜一两。以上十味药材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煮鸡,取六升鸡汁,去掉鸡后放入药材煎煮,取三升药液。加入三升酒并将阿胶完全溶化,共取三升药液,滤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若曾经在妊娠第一个月伤胎者,应当预先服用补胎汤方:
取细辛一两,防风二两,乌梅一升,吴茱萸五合,干地黄、白术各一两,大麦五合,生姜西两。以上八味药材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二升半药液,滤去药渣,分三次温服。若体寒较重者,加倍细辛和吴茱萸用量;若体热多渴者,去除细辛和吴茱萸,加栝蒌根二两;若心神不宁者,去除大麦,加柏子仁三合。服药期间忌食生菜、芜荑、桃李、雀肉等物。
另有一方加入人参一两。
妊娠第二个月称为“始膏”,此时应避免食用辛辣腥臊之物,居住环境必须安静,避免房事,否则会导致全身关节疼痛,这是胎儿开始成形的重要阶段。
妊娠第二个月由足少阳经滋养,不可在此经脉上施以针灸。足少阳经内属胆腑,胆主精气的生成。此时胎儿精气正在胞宫中形成,应当谨慎养护,避免惊扰。
妊娠第二个月时,阴阳之气开始循经运行。若受寒过多会导致胎元受损难以成形,受热过多则会使胎儿萎弱。若突然感受风寒,或身体受到震动,会出现心口满闷、脐下坠胀拘急、腰背强首疼痛等症状。若突然出现胎动不安,伴有忽冷忽热症状,可用艾汤主治。
取丹参三两,当归、人参、麻黄(去节)、艾叶、炙阿胶各二两,炙甘草一两,擘开的大枣十二枚,生姜一两。以上九味药材切碎,用三升酒和一斗水加入药材同煮,待药液减半后滤去药渣,放入阿胶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海藻和菘菜。
若曾经在妊娠第二个月伤胎者,应当预先服用黄连汤方:
取黄连、人参各一两,吴茱萸五合,生地黄五两,生姜三两。以上五味药材切碎,用七升醋浆煎煮,取三升药液,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每十日服用一剂。若感觉胎气明显不安,可加乌梅一升。加入乌梅时,不用醋浆,首接用水煎煮。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和芜荑。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