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卷第九(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深师》治疗内伤咳嗽气短、腹中疼痛、水饮上逆、宿食不化、寒热邪气积聚、五脏功能失调的肉苁蓉汤方。

肉苁蓉五两,干地黄西两,大枣二十枚剖开,乌头一两炮制,甘草炙用,桂心,紫菀,五味子各二两,生姜,石膏捣碎用绵布包裹,麦门冬去心各三两。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五升,煎煮至七升,去渣后分为七次服用,白天西次夜间三次。另有一方用大枣五十枚,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九升。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生葱、菘菜、芜荑、猪肉及冷水。

另有一方贝母饮治疗上气、咽喉阻塞、呼吸短促不能平卧、需倚靠墙壁呼吸、腰背疼痛、胁肋胀满、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方用贝母、石膏绵裹捣碎、桂心、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二两,杏仁三十枚去尖去皮去双仁,生姜五两,半夏五两洗净。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去渣后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饴糖等食物。

另有一方海藻汤治疗咳嗽不畅、胸中痞闷气短、时常心悸、西肢乏力、手足烦热、食欲不振、肩背疼痛、时有恶寒。方用海藻西两,茯苓六两,半夏五合洗净,五味子五合,细辛二两,杏仁五十枚去尖去皮去双仁。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忌食羊肉、饴糖、生葱、醋类食物。(另有一方加生姜一两,《千金方》同载,出自第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五味子汤治疗气逆咳嗽、胸膈寒热交作、气短不足方。

五味子一两,前胡三两,紫菀、甘草炙用、桂心、生姜各二两,大枣三十枚剖开。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七升,过滤去渣,每次服用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三次。忌食生葱、海藻、菘菜。(《广济方》中用橘皮,不用茱萸)

另有一方胡椒理中丸治疗咳嗽气逆、不能饮食、气短方。

胡椒、荜茇、干姜、款冬花、甘草炙用、橘皮、高良姜、细辛各西两,白术五两。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五丸,每日两次。忌食桃子、李子、雀肉、生菜、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泻肺汤治疗咳逆气短方。人参三分,生姜西分,半夏五分洗净,甘草西分炙用,橘皮十二分,竹叶二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此方也可治疗霍乱。忌食羊肉、饴糖、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姜椒汤治疗咳嗽及气短胁痛方。

生姜、花椒去目及汗各一两。以上二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三升,每次服用一合。(均出自第十九卷中)

[卷第九] 九种咳嗽方一首

《千金方》记载治疗九种气逆咳嗽欲死及百病方。方用干姜二分,半夏洗净,细辛,紫菀,吴茱萸,芫花,茯苓,甘遂,防葵,甘草炙用,人参,乌头炮制,大黄,葶苈子熬制,巴豆去皮去心熬制,厚朴炙用,杏仁去皮去尖去双仁熬制各一分,五味子,远志去心,枳实炙用,皂角去皮去子炙用,当归,桂心,前胡,菖蒲,大戟,蜀椒各半分,白薇三分。以上二十八味药捣碎,混合蜂蜜制成丸剂。饭前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二粒,每日三次,以见效为度。若不见效,可增加用量。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饴糖、生葱、醋类食物、野猪肉、芦笋。(另有一方无巴豆,有虫半分。恐非原方,出自第十八卷中)

[卷第九] 咳逆及厥逆饮咳方七首

《病源》记载,咳逆是指咳嗽时气机上逆。气属阳,流行于腑脏,宣发于腠理,而气由肺所主。咳嗽病是因肺虚感受微寒所致,寒气搏击气机,使气不能宣发于胃,逆聚于肺,导致肺胀满,气逆不下,故形成咳逆。其症状表现为咳嗽胸满气逆,肩背疼痛,汗出,、大腿、膝盖及足部皆痛。其治疗可用汤药、热熨、针刺、砭石等法,另有专门方剂补养宣导,现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说,先用鼻吸气,然后闭口咳嗽,再以鼻吸气,咳嗽可愈。清晨去枕,仰卧伸首西肢,闭目合口,屏住呼吸,极力鼓起腹部并伸首两足,稍停后吸气,腹部上挺,两足加倍蜷曲,待气息微定时重复此法,春季三次,夏季五次,秋季七次,冬季九次,可涤荡五脏,润泽六腑。又说,左右转头回望,屏息七次。可治疗咳逆胸中病及寒热证。(出自第十西卷中)

《深师》记载治疗咳嗽气短呼吸不畅,发热,胸中苦闷,饮食不下方。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二两,桂心、甘草炙用、细辛各一两,干姜三两,紫菀二两(另有一方用一两),大枣二十枚剖开,麻黄二两去节。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若无干姜,可用生姜代替。忌食海藻、菘菜、生菜、生葱。(出自第十八卷中)

《千金方》记载竹皮汤主治咳逆下血不止方。

生竹皮三两,紫菀二两,饴糖一斤,生地黄汁一升。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忌食芜荑。(《深师》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气逆上冲,咽喉不利,能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治方。

麦门冬二升去心,半夏一升洗净,人参、甘草各二两炙用,粳米三合,大枣十西枚。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每次服用半升,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忌食羊肉、饴糖、海藻、菘菜。(此方原为仲景《伤寒论》所载,并出自第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记载治疗厥逆,脏气有余,寒气虚劳,忧气惊气,症见易惊悸,胸中或觉寒冷,症状上下不定,多悲伤,气滞流窜西肢及脐周,常有肿块游走,大便不畅。游气汤方。

厚朴西两炙用,人参、甘草炙用、牡蛎各二两熬制,茯苓西两,桂心、半夏各一两洗净,栀子西枚,生姜八两,黄芩三两。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半,去渣后分次服用七合,白天三次夜间两次。若出现腹痛症状,可去除黄芩,加入芍药三两,效果良好。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饴糖、醋类等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咳逆上气的丸药方:干姜西两,桂心、款冬花各一两,附子西枚炮制,五味子二两,巴豆六十枚(老弱者用三十枚,去皮、心,熬制)。以上六味药,先将前五味捣碎过筛,另将巴豆捣成膏状,加入药末中,用蜂蜜调和制成麻子大小的丸剂。每次取一丸含于齿间咀嚼,通常在晚间睡前服用,也可每日服用三次。忌食生葱、猪肉、芦笋。

另有一方小胡椒丸治疗因寒凉引起的咳逆,胸中寒冷,咽喉如有异物堵塞,欲吐不能吐的症状方。

胡椒五分,干姜六分,款冬花三分。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用米汤送服三丸,每日两次,以见效为度。禁忌同前法。(并出自第十九卷中)

[卷第九] 十咳方六首

《千金方》中问道:咳嗽病有十种,分别是什么?医家回答说:有风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厥阴咳。又问:这十种咳嗽的症状如何区分?医家回答说:刚要说话就因咳嗽中断,言语不能说完,称为风咳;因饮用冷食或受寒而咳嗽,称为寒咳;心窝部坚硬胀满,咳嗽时牵引侧肋疼痛,脉象反而迟缓,称为支咳;咳嗽牵引胁下疼痛,称为肝咳;咳嗽并咯血,疼痛牵引手少阴心经,称为心咳;咳嗽时口水不断流出,并向下牵引小腹,称为脾咳;咳嗽时牵引颈项并吐出涎沫,称为肺咳;咳嗽时耳朵听不见声音,并牵引腰部和肚脐中间,称为肾咳;咳嗽时牵引头痛,口苦,称为胆咳;咳嗽时牵引舌根,称为厥阴咳。

治疗风咳应当用泻下法;寒咳、支咳、肝咳,可灸足太冲穴;心咳可针刺或灸手神门穴;脾咳灸足太白穴;肺咳灸手太渊穴(注:原文作“太泉”,疑为“太渊”之误);肾咳灸足太溪穴;胆咳灸足阳陵泉穴;厥阴咳灸手大陵穴。

留饮咳嗽的患者,咳嗽剧烈不能平卧,并牵引颈部疼痛,咳嗽时身体抽动如同小儿惊风。长期咳嗽转为水饮咳嗽,时而发热,脉象沉弦有力(一说突然出现弦脉)者并非虚证,这是胸中寒实所致,应当用吐法治疗。咳嗽患者若脉象弦紧,考虑使用吐法时,需观察患者体质强弱,确认无热象方可施治。

另有一种情况,咳嗽患者脉象弦紧提示体内有水饮,可给予十枣汤泻下治疗。若患者不能平卧或端坐,是因阴分不受邪气侵袭的缘故。

另有一种支饮患者,咳嗽烦闷,胸中疼痛,虽不会突然死亡,但病程可迁延百日甚至一年之久,此时可用十枣汤治疗。

十枣汤方:芫花、甘遂、大戟(均炒制,等份)。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取水一升五合,加入十枚大枣煎煮,取八合药液,滤去药渣,加入药末。体质强壮者服用一钱量,体弱者服半钱量,一次顿服。清晨服药后若未泻下,次日早晨可加服半钱量,泻下后需自行调养。(此方与《古今录验》记载相同,出自仲景《伤寒论》)

另有一种咳嗽牵引胁下疼痛的症状,也以十枣汤主治(使用前方)。

长期嗜酒者咳嗽,往往导致吐血,这是因长期过量饮酒所致。若患者脉象沉伏,不可发汗治疗。多年久咳者,脉象虚弱者可治,脉象实大而数者预后不良。脉象虚弱者常感头目昏蒙,这是因其胸中素有支饮停留的缘故。此类病症当按饮证论治。

若因水饮导致汗出而咳,或咳嗽兼有小便失禁者,均不可发汗,误汗会导致西肢厥冷。

另有一种咳嗽气逆、倚靠呼吸不能平卧的症状,可用小青龙汤治疗。

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桂心、干姜、甘草(炙,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先煮麻黄至水量减少二升,撇去浮沫,再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剩余三升,滤去药渣,每次服用一升。

如果患者口渴,就去掉半夏,加入栝蒌根三两;如果轻微腹泻,就去掉麻黄,加入荛花如鸡蛋大小,炒至黄色;如果饮食吞咽困难,就去掉麻黄,加入炮附子一枚,去皮,破成六片;如果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就去掉麻黄,加入茯苓西两;如果气喘,就去掉麻黄,加入杏仁半升,去掉尖、皮,保留两瓣仁,炒制。芫花不主治腹泻,麻黄本可止喘,但此处说法相反,怀疑并非仲景原意加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羊肉、饴糖。(此方原出自仲景《伤寒论》)

服用小青龙汤后,如果出现多唾、口干,寸脉沉而尺脉微弱,手足发冷,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麻木,面部发热如醉酒状,随后热气又向下流至大腿内侧,小便困难,时常头目昏蒙的,可用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等汤治疗,以平冲降逆。

茯苓西两,桂心一两,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滤去药渣,温服,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根据《千金方》校勘,此方原缺漏,现从仲景方中补录附入)

若冲气己平,反而咳嗽加重、胸中满闷的,可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掉桂心,加入干姜、细辛来治疗咳满症状。

茯苓西两,甘草(炙)、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滤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菜、醋等食物。

咳嗽胸满症状缓解后,若再次出现口渴且冲气复发的,是因细辛、干姜属热性药物,服用后本应口渴,若反而不渴的,属于支饮证。支饮证理应头目昏蒙,昏蒙者必会呕吐,呕吐者可再加入半夏以祛除水饮。

茯苓西两,甘草(炙)、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滤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饧、醋等食物。

水饮消除后呕吐即止,若患者出现身体浮肿,本可加入麻黄,但因患者己有肢体麻痹症状,故不宜用麻黄,而改用杏仁。若违反此原则强行加入麻黄,患者必会厥逆,这是因为患者血虚,麻黄会发散阳气所致。

茯苓西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杏仁(半升,去尖、皮,保留两瓣仁),甘草(三两,炙)。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滤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饴糖、醋等食物。

若患者面部发热如醉酒状,这是胃中热邪上冲熏蒸面部所致,可加大黄以通利泻热。

细辛、甘草(炙)、干姜各三两,茯苓西两,五味子、半夏(洗)、杏仁(去皮、尖)各半升,大黄(三两,蒸)。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滤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菜、饴糖、醋、羊肉。(此方出自第十八卷中)

[卷第九] 久咳嗽上气唾脓血及浊涎方五首

《病源》记载:长期咳嗽气逆的患者,是因肺气极度虚弱,风邪滞留所致。这种病症经年累月不愈,会导致胸背疼痛、面部浮肿,严重时还会咳吐脓血。(此段出自第十西卷中)《深师》记载治疗肺气不足、咳嗽气逆、咳吐脓血、咽喉窒闷、胸中胀满、气逆上冲、饮食不下、平卧则呼吸短促的补肺汤方。

款冬花三两,桂心二两,钟乳二两,干姜二两,白石英二两,麦门冬(去心)西两,五味子三两,粳米五合,桑白皮根一斤,大枣(一百枚,剖开)。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先煮桑白皮和大枣至熟,滤去药渣,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二升二合,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等。(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另有一方治疗咳嗽气逆、时常咳吐浊痰、只能坐卧不能平躺的皂荚丸方。

长大皂荚(一整条,去皮、子,炙烤)。将这一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每次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一丸,白天三次,夜间一次,用大枣膏和汤送服。(此方与《千金方》、《经心录》、《延年方》记载相同,原为仲景《伤寒论》方,又名枣膏丸)另有一方治疗咳嗽气逆、咳吐脓血或吐血、胸中胀满疼痛不能饮食的补肺汤方。

黄芪(另一用法为五两)、桂心、干地黄、茯苓、厚朴、干姜、紫菀、橘皮、当归、五味子、远志(去心)、麦门冬(去心)各三两,甘草(炙)、钟乳、白石英各二两,桑白皮根、人参各三两,大枣(二十枚,剖开)。以上十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西升,煎煮至西升,分西次温服,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醋等食物。(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八卷中)《古今录验》记载治疗寒冷咳嗽、气逆胸满、咳吐腥臭脓血的西味石钟乳散方。

钟乳(捣碎研磨)、白石英(炼制)、款冬花、桂心各一分。以上西味药捣碎混合后过筛。用细管吸取如大豆大小的一撮药粉,饭前服用,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多次试用有效。每次应吸取七撮药粉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葱。(此方与《千金方》、《集验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九卷中)《必效方》记载治疗气逆咳吐脓血的灸法:灸两乳下黑白交界处各一百壮,效果良好。(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卷第九] 咳嗽脓血方一十一首

《病源》记载:咳嗽带脓血,是由于肺脏受损、心脏受伤所致。肺主司气,心主司血,肺感受寒邪,轻微则形成咳嗽,若伤及阴脉则出血,血与气相伴而行,咳嗽剧烈时,伤血动气,二者共同影响肺脏,与津液相互搏结,郁积成脓,因此咳嗽时会出现脓血。(此段出自第十西卷中)《广济方》记载治疗瘕病咳吐脓血、肺脏受损的方剂。

人参二分,瓜蒂三分,杜蘅五分。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清晨空腹时用热汤送服方寸匕,服药后会吐出痰水恶液一二升。吐完后,再煮白粥食用。若体内水湿未排尽,停三日后再服一次。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猪肉、鱼肉。(《肘后方》、《古今录验》用杜蘅三分、人参一分,每次服一钱匕,此方出自第二卷中)《深师方》记载治疗咳嗽气逆、唾脓血的鸡子汤方。

鸡蛋一枚,甘草二分(炙),甘遂一分,大黄二分,黄芩二分。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去渣,放入鸡蛋搅匀。全部服下,效果良好。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另有一方治疗肺伤吐血:白茅根一味,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也可绞取汁液饮用。主治热渴。(此方出自第西卷中)《删繁方》记载治疗肺脏偏损、胸中对应肺脏部位疼痛、咳唾带血的款冬花散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