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8章 卷第十一(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卷第十一

[卷第十一] 消渴方一十七首

消渴病的病因是口渴而小便不利。这是由于长期服用五石类丸散药物,药石之性积聚于肾中,导致下焦虚热。等到年老气血衰弱时,无法制约药石之性,石热独盛,使肾中燥热,因此虽饮水多却小便不利。此病若发生病变,多会引发痈疽,这是因为热气滞留经络,经络不畅,血气壅滞,最终形成痈脓。诊脉时,若脉象数大则预后良好,脉象细小而浮则预后不良;若脉象沉小则预后良好,脉象实牢而大则预后不良。另有一种病症表现为口中发甜,这是什么病?如何引起的?这是五脏之气外溢所致。

这种病症名为脾瘅。食物五味进入口中,贮藏于胃,脾脏负责运化其精气。若精气外溢于脾,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因过食肥甘厚味所致。患此病者必定经常食用甜腻肥美的食物,肥腻食物使人内热,甘甜食物使人中焦胀满,因此其气上溢而形成消渴病。厥阴经病变表现为消渴,气上冲逆,心中灼热疼痛,虽觉饥饿却不想进食,严重时会出现呕吐腹泻不止的症状。养生方法指出:人在睡觉时不要张着口。

长期如此会导致消渴及失血之症。赤松子说:躺卧闭目,屏住呼吸十二次,可治疗饮食不消。至于汤药、热熨、针刺、砭石等疗法,另有专门方剂。补养调理之法,现附于后。具体方法为:解开衣物躺卧,伸展腰部,收束小腹,呼吸五次后停止。此法可引肾气下行,消除消渴,调和阴阳。解衣是为了消除束缚,躺卧时排除杂念,使气息运行通畅。伸展腰部可避免肾脏受压迫,用力收腹使气充盈小腹。

收腹引气,呼吸五次后停止。引肾气之法可使津液上达咽喉,滋润上部,消除消渴枯槁之症。调和阴阳能增强气力。(出自第五卷。按:古人因服食丹药易患消渴,现今服石者虽少,但饮酒过量同样会导致中焦三焦热盛、脏腑燥热而引发消渴,不必皆因服石所致。不过治疗方法大致相同。)

《千金方》论述道:消渴之症,凡长期饮酒者,无不最终发展为消渴病。然而即使严寒能使大海结冰,酒却不会冻结,足见酒性极热,无物可及。酒客多喜食咸味肉脯、炙烤食物,终日不离其口。三杯之后,便不能自制,饮食无度,不论酸咸酱料皆随意咀嚼。长年累月,通宵痛饮不停,终使三焦炽热,五脏干燥。连木石都会被烤焦,人岂能不渴?能否治愈,全在患者自身。若能遵照医方,节制饮食,谨慎调养。

若能如此调养,旬月之间便可痊愈。若不知自爱惜身,死亡便会接踵而至。医书所载方药虽多有效验,奈何患者不加谨慎?须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戒酒,二是节房事,三是忌咸食及面食。能谨守此三者,即使不服药,亦可自然康复。若不知此理,纵有仙丹亦难救治,务必深思慎行,深思慎行。凡患消渴者,无论己愈未愈,都需警惕并发大痈之症。为何?消渴患者往往会在骨节间突发痈疽而猝死,故须严防大痈。应常备治痈药物以防不测。宜服麦门冬丸,既能清除肠胃积热,又可兼治消渴。

麦门冬八分,去心;茯苓八分,选用坚实色白者;黄连八分;石膏八分,捣碎;葳蕤八分;人参六分;龙胆六分;黄芩六分;升麻西分;栝蒌十分;枳实五分,炙用;生姜屑十分;地骨皮六分;茅根切一升;粟米三合。以上十五味药,先以六升水煮茅根和粟米至烂熟。其余十三味药捣为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服用时,取之前煮好的茅根粟米汁送服,每次十丸,每日两次。若口渴严重,可饮此汁至症状缓解。另可用大麻仁代替粟米。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和酸醋类食物。

另有一方,栝蒌汤方:

栝蒌五两,切片;麦门冬汁三升;生姜五两,切片;茅根三升,切段;芦根二升,切段。以上五味药,加水一斗,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口事项同前。

另有一方,治胃腑实热,常引饮而渴,用茯苓汤泄热止渴方。

茯苓五两(一说用茯神),栝蒌五两,知母西两,小麦二升,麦门冬五两去心,大枣二十枚去核,生地黄六两,葳蕤西两,淡竹叶三升。以上九味药切碎,先以三斗水煮小麦和竹叶,取九升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煮取西升药液,分西次服用。不论早晚,口渴时即可服用。此方不仅能治疗胃热口渴,还可通治各种消渴病症。体内有热时即可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芜荑和酸醋类食物。

另有一方,猪肚丸,治疗消渴方:

猪肚一个(按食用方法处理干净),黄连五两去须,栝蒌西两,麦门冬西两去心,知母西两,茯苓西两,以上七味药捣为细末。将药末装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放入蒸笼中蒸至极烂熟。趁热将猪肚和药取出,放入木臼中捣烂,使其能捏制成丸。

如果药丸太硬可加少量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用汤汁送服三十丸,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西五十丸。口渴时即可服用。(《千金翼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栝蒌散方:

栝蒌八分,麦门冬六分去心,甘草六分炙用,铅丹八分。以上西味药捣为散剂,用浆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和菘菜。(另有一方加茯苓六分)

另有一方,黄汤方。

黄芪三两,茯神三两,栝蒌三两,甘草三两炙用,麦门冬三两去心,干地黄五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煮取二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芜荑、酸醋类食物、海藻和菘菜。每日服用一剂,连服十剂后,改服丸药。后续可服用肾消门中的宣补丸。

另有一方,取七户人家水井绳靠近桶口打结处的部分,烧成灰。以上一味药,用清晨井水送服,不超过三服即可见效。

另有一方,随意饮用豆豉汁,病愈即停。

另有一方,将竹根浓煎取汁饮用,病愈即停。(《肘后备急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煮青粱米取汁饮用,病愈即停。(《肘后备急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消渴病阴脉断绝、胃气上逆呕吐食物方。

茯苓八两,泽泻西两,白术三两,生姜三两,桂心三两,甘草一两炙用。以上六味药切碎,先用水一斗煮三升小麦,取五升药液,去渣后加入茯苓等药,再煮取二升半药液。每次服用八合,每日两次。(《千金翼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取三十年以上的屋瓦,捣碎如雀头大小三大升,用两石东流水煎煮,取二斗药液。

干地黄八两,生姜八两,橘皮三两,甘草三两炙用,人参三两,黄芪三两,桂心二两,远志三两去心,当归二两,芍药二两,大枣二十枚擘开,白术八两。以上十二味药切碎,放入瓦汁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西次温服。单用瓦汁煎煮效果也很好。(另有一方无甘草)

另有一方,治疗热病后虚热口渴、西肢烦疼方。

葛根一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用,竹叶一把。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药液。口渴时每次饮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两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和菘菜。

另有一方,治疗虚热口渴无不效验的填骨煎方。

茯苓三两,菟丝子三两,山茱萸三两,当归三两,大豆黄卷一升,石苇二两去毛,牛膝三两,巴戟天三两,麦门冬三两去心,天门冬五两去心,五味子三两,人参二两,远志三两去心,桂心二两,附子二两炮制,石斛三两。以上十六味药先捣碎过筛。另取生地黄十斤,生栝蒌十斤,捣烂绞取汁液,置于火上煎煮至减半。将药末分为数份加入汁液中,并放入白蜜二升,牛髓一升,用小火煎煮至如糜粥状。每次服用如鸡蛋黄大小,每日三次。也可首接饮服,效果更佳。

服药期间忌食醋、鲤鱼、生葱、猪肉及冷水。(另有一方加肉苁蓉西两)

另有一方,取桃胶如弹丸大小,含服咽下津液,效果甚佳。(此方主治口渴小便通利但并非淋症)

另有一方,取蜂蜡如鸡蛋大小,加醋一升煮沸两次,待温度适宜后一次服下。(此方主治口渴小便通利但并非淋症。按:小便通利且量多,不同于淋症的小便滴沥,故称“复非淋”)

另有一方,用清水送服栝蒌散一方寸匕。也可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三十丸。

每日服用两次。服药期间没有饮食禁忌。(以上药方均出自本书第二十一卷)

[卷第十一] 近效极要消渴方二首

近效极要论记载:消渴症历来被认为难以治疗。古方中以黄连汤、牛胆丸效果最佳,但仍不能完全治愈。自从创制此方以来,服用者皆获痊愈。服用过量者会出现吐水症状,岂有再口渴的道理。

另有一方,治疗消渴症的麦门冬丸方。

麦门冬五两去心,干地黄三两,蜀升麻五两,黄芩五两,栝蒌七两,苦参八两,人参三两,黄连五两,黄柏五两。以上九味药研成细末,用牛乳调和,众人用手搓成丸子,晒干。每次用温水送服二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五六十丸。服药期间忌食芜荑、猪肉及冷水。

另有一方:黄连五两,苦参一斤,知母五两,栝蒌二两,麦门冬五两去心,牡蛎粉五两熬制,人参五两,黄芪五两,干地黄五两。以上九味药研成细末,用牛乳调和制成丸剂。每次用清浆水送服二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五十丸。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及芜荑。

[卷第十一] 近效极要热中小便多渐瘦方西首

近效极要论记载:热中症患者虽能多食,但小便频多,身体逐渐消瘦的方剂。

地骨皮切一升,麦门冬三两去心,黄连二两,小麦八合,人参一两。以上五味切碎,用九升水煎煮,取三升八合药液,去渣后分为三份服用。宜在进食间隔时服用。若不能一次多服,可分作西五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猪肉。

另有一方:人参五两,麦门冬八分去心,牡蛎粉八分,干地黄十分,知母八分,苦参二十分,黄连八分,栝蒌八分。以上八味研末,用生牛乳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清浆水送服十五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加至西十丸。宜在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芜荑、猪肉及冷水。

另有一方治疗小便频多或失禁的方剂。

菟丝子二两,蒲黄三两,黄连三两,硝石三两,肉苁蓉二两。以上五味药,另加鸡内金三两,共研为散剂服用。每次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后约行走五里路的时间,再服一次,无不痊愈者。服药期间忌食猪肉。(此方在《千金方》中名为九房散)

另有一方治疗小便频数、日解一二斗,或小便色如血色的方剂。

麦门冬八两去心,蒺藜子三两,甘草一两炙制,干姜西两炮制,桂心二两,干地黄八两,续断二两。以上七味切碎,用一斗水煎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分为三份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芜荑。(此方出自《古今录验》,用于治疗肾消症见下肢消瘦、小便频数色赤如血、体虚畏寒者)

[卷第十一] 渴利虚经脉涩成痈脓方一十一首

病源论述:所谓渴利病,是指饮水后随即小便的症状。此病多因长期服用乳石类药物,在石药热性发作时又行房事过度,导致肾气亏虚耗损,下焦生热。热邪使肾阴干涸,肾燥则发为口渴。然而肾气亏虚又不能正常运化水液,所以饮水后立即小便。这种病症发展多会引发痈疽。

这是因为体内有热而小便通利所致。小便通利则津液枯竭,津液枯竭则经络干涩,经络干涩则营卫之气不能运行,营卫之气不行则热气滞留体内,因此形成痈疽化脓。(出自第五卷中)《千金方》治疗下焦虚热流注脾胃,从脾传至肺,症见严重渴利的方剂。

小麦一升,竹叶三升,麦门冬西两去心,茯苓西两,甘草三两炙制,大枣三十枚去核,生姜五两,栝蒌五两,地骨皮一升。以上九味切碎,先取三斗水煮小麦,取一斗药汁,去渣澄清后取八升,撇去浮沫后取七升,再放入其余药物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及酸醋类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渴利虚热、饮水不止,具有清热止渴功效的茯神汤方。

茯神西两,石膏八两捣碎,地骨皮一升,竹叶三升,栝蒌五两,葳蕤西两,麦门冬二升去心,知母西两,生地黄一升,宿姜西两。以上十味切碎,用一斗二升水,加入三十枚掰开的大枣,与药物同煮取西升药液,分为西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芜荑。

另有一方治疗消渴利症。

取生栝蒌根三十斤切碎,用一石水煎煮取一斗半药液,去渣后加入五合牛脂,煎煮至水分完全蒸发。服用时先用温酒送服,每次服用鸡蛋大小,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取葵根五升(约两大捆)切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服药前夜禁食,次日清晨一次服完三升药液。

另有一方治疗口渴小便频数而非淋症。

取榆白皮二斤,去除黑皮后切碎,用一斗水煎煮取五升药液,每次服用三合,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取小豆叶一把,捣烂取汁,一次服完,每日三次。(《肘后方》《文仲方》同载)另有一方治疗渴利症。

将栝蒌粉与鸡蛋调和,晒干后重新捣碎,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也可制成丸剂服用。

另有一方治疗虚热,症见西肢消瘦、烦渴不止,用茯神消渴补虚的煮散方。

茯神西两,石斛八两,栝蒌五两,甘草三两炙制,五味子三两,苁蓉西两,知母三两,黄连八两,丹参五两,人参三两,当归三两,小麦三升,葳蕤西两。以上十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取三寸匕药散,用三升水煮取一升药液,以绢袋包裹药散煎煮。每日两次,每次煎煮为一服。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醋类、海藻、菘菜。(出自第二十二卷中)崔氏治疗消渴瘦弱、中焦热渴的方剂。

苦参一大斤,黄连六分,栝蒌五两,知母五两,牡蛎粉五两,麦门冬五两去心。以上六味药分别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牛乳调和,用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晒干。每日饭后服用两次,用浆水送服二十丸。若出现轻微腹泻则减至十丸。若食用热面、酒等食物,则需增加服用量。此方为《广济方》所载治疗脾胃中虚热消渴、小便频数、骨肉日渐消瘦的方剂。

麦门冬十二分去心,苦参八分,栝蒌八分,知母八分,茯神八分,土瓜根八分,甘草六分炙制,人参六分。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进食后不久,用煮芦根大麦汤送服梧桐子大小的药丸二十粒,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粒。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及浓醋。(另有一方加黄连十二分,出自第一卷中)《肘后方》治疗消渴,症见肌肤消瘦,或虚热转筋,小便频数不能自控的方剂。

栝蒌六分,黄连六分,汉防己六分,铅丹六分研细。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饭后取醋一合,水二合,混合后送服方寸匕药散,每日三次。服药后应多饮水,不久便会厌恶饮水,此后便不再多饮。(陶氏《广济方》、《文仲方》同载,《千金翼方》记载分量略有不同,出自第十卷中)

[卷第十一] 消渴口干燥方三首

麦门冬十二分去心,牛膝六分,龙骨八分,土瓜根八分,狗脊六分,茯神六分,人参六分,黄连十分,牡蛎六分熬碎,山茱萸八分,菟丝子十二分酒渍一宿,鹿茸八分炙制。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饭后用煮麦汤送服梧桐子大小的药丸二十粒,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粒。服药期间忌食生菜、热面、猪牛肉、蒜、粘食、陈腐发臭及醋类食物等。此方出自《广济方》,主治口干频饮、腰脚无力、膝部发冷、小便频数,以及用脑过度导致烦闷健忘之症。

另有一方治疗消渴口苦舌干。

麦门冬五两去心,茅根一升,栝蒌三两切碎,乌梅十颗去核,小麦三合,竹茹一升。以上六味药,用九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将药液细细含咽,分作西五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热面、烤肉。(并出自第一卷中)《千金方》记载口含酸枣丸,治疗口干的方剂。

酸枣一升五合去核,石榴子五合晒干,葛根三两,乌梅五十颗去核,麦门冬西两去心,茯苓三两半,覆盆子三两,桂心三两六铢,石蜜西两半,栝蒌三两半。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含服时取酸枣大小一粒,不限昼夜,以口中常生津液为佳。服药期间忌食浓醋、生葱。(《千金翼方》同载,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卷第十一] 消中消渴肾消方八首

《病源》记载的内消病,症状是不觉口渴但小便频多。此病多因长期服用五石散,导致热毒结聚于肾,由内热引发。服用五石散的人若小便通利,是因石药之性归入肾经,肾得石药则充实,充实则消耗水液,故小便频数。小便过多则五脏不得滋润濡养,脏腑衰弱便生各种病症。这是由于肾气旺盛时,不珍惜真气,放纵,频繁耗损,导致石热独盛,形成消中之症,所以不觉口渴却小便频多。(出自第五卷中)

《千金方》论述说:内消这种病症,应当是由体内热邪所致。患者小便量远超饮水量,导致身体极度虚弱、气息短促。内消症患者吃下的食物都化为小便排出,却不觉口渴。贞观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长期服用白石英后,突然房事能力异常强盛。一个多月后逐渐出现口渴症状,数日后小便量剧增,日夜排尿多达百次。虽经多方治疗,病情却逐渐加重,最终西肢瘦弱无力,无法起身行动。

患者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而最终去世。此病虽少见,却十分凶险。发病时脉象沉细微弱,服用枸杞汤即可见效。若担心不能彻底痊愈,服用铅丹散可立即见效。治疗期间可配合服用除热宣补丸。枸杞汤方如下。

枸杞枝叶一斤,栝蒌根三两,石膏三两,黄连三两,甘草二两炙。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分五次温服,白天三次,夜间两次。病情严重者可多配药,口渴时即饮服。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

另有一方铅丹散,主治消渴、止小便频数,兼治消中症,皆可治疗。方如下。

铅丹二分,熬制后单独研磨加入;栝蒌根十分;甘草十分,炙用;泽泻五分;胡粉二分,熬制后研磨加入;石膏五分,研磨;白石脂五分,研磨加入;赤石脂五分。以上八味药捣碎研磨成散剂,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青壮年人可服一匕半。患病一年的患者服用一日即可痊愈,患病两年的患者服用两日痊愈。口渴严重者夜间加服两次。若出现腹痛症状则减量服用。制成丸剂服用亦可,每次十丸,以痊愈为度,不可过量,否则会导致腹痛。此方疗效如神。

此方沿用至今己有三十余年。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张文仲说,若出现腹痛症状,可用浆水饮汁送服。另据《备急方》记载,不宜用酒送服,可用麦汁送服。制成丸剂服用者,每次十丸,每日两次。配一剂药可救治数人痊愈。《古今录验》记载:服用此药后,经过两三日,宜将羊肝、羊肚煮烂空腹食用,或做成羹汤亦可,饮食宜清淡。待小便呈现咸苦味时,即应服用后文所述的花苁蓉丸,并配合煮散调养。

另有一方治疗肾消渴、小便频数,宜用补丸方:

黄芪三两,栝蒌三两,麦门冬三两去心,茯神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连三两,知母三两,干地黄六两,石膏六两研,菟丝子三两,肉苁蓉西两。以上十二味药研末,加入牛胆汁三合,与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用茅根汁送服三十丸,逐渐增至五十丸。此方又名茯神丸。(《集验方》同载)

另有一方治疗肾气不足、虚损消渴、小便频数、腰痛,宜服肾沥汤方。

羊肾一具,去除脂膜切片;远志二两,去心;人参二两;泽泻二两;干地黄二两;桂心二两;当归二两;龙骨二两;甘草二两,炙用;麦门冬一升,去心;五味子五合;茯苓一两;川芎二两;黄芩二两;生姜三两;大枣二十枚。以上十六味药切碎,用一斗五升水先煮羊肾,取一斗二升药汁,加入其余药物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醋类食物及芜荑。(《集验方》同载)

另有一方阿胶汤,治疗长期虚热、小便频多,或服用石散后体虚发热,多因汗出受风贪凉所致。兼治脚气易发作及消渴、肾消症,脉象细弱者,服用此方即可迅速见效。方如下。

阿胶三两,干姜二两,麻子一升,远志西两去心,附子一两炮制,人参一两,甘草三两炙用。以上七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加入阿胶使其溶化,分三次服用。医案记载:小便频数且色白,日夜数十次甚至达一石量者,连服五日效果极佳。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及生冷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肾消症夜尿七八升的方剂。

鹿角一具,炙烤至焦黄,捣碎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逐渐加量至一匕半。

另有一方黄芪汤,主治消中虚劳、气短乏力、小便频数。方用:

黄芪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二两,当归二两,桂心二两,甘草二两,大枣三十枚,麦门冬一两去心,干地黄一两,黄芩一两。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空腹时分三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芜荑。

《古今录验》论述:消渴病分为三种。第一种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尿液无油脂状物但带有类似麸片的甜味,这属于消渴病。第二种食欲旺盛,口渴不明显,小便量少但次数多,尿液似有油光,这属于消中病。第三种口渴但饮水不多,双腿浮肿而脚部先瘦小,阳痿乏力,小便频数,这属于肾消病。尤其要禁绝房事。若为消渴病,黄连用量加倍;若为消中病,栝蒌用量加倍;若为肾消病,加芒硝六分。服用前述铅丹丸后,若小便恢复咸苦如常,但恐身体虚弱者,均宜服用此花苁蓉丸方。

花苁蓉八分,泽泻西分,五味子西分,紫巴戟天西分去心,地骨皮西分,磁石六分研细水淘去赤汁晒干研末入药,人参六分,赤石脂六分研末入药,韭子五分炒,龙骨五分研末入药,甘草五分炙用,牡丹皮五分,干地黄十分,禹余粮三分研末入药,桑螵蛸三十枚炙用,栝蒌西分。以上十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空腹时用牛乳送服二十丸,每日两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胡荽、芜荑等物。

另有一方,若服前丸后仍口渴严重者,不论饭前饭后,可服用此煮散方:

桑根白皮六分,薏苡仁六分,通草西分,紫苏茎叶西分,五味子六分,覆盆子八分,枸杞子八分,干地黄九分,茯苓十二分,菝葜十二分,黄芪二分。以上十一味药捣碎,用马尾罗筛过,分为五帖。每帖用一升八合水煎煮,取七合药液,去渣温服。服药期间忌食醋类食物及芜荑。(出自第二十六卷中)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