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方竹沥汤,治疗体虚受风及贼风入腹,腹中拘挛疼痛,烦乱恍惚,胡言乱语神志不清,牙关紧闭不能开口的方剂。
另有一方治疗体虚受风,出现烦躁昏乱欲死症状的方剂:
秦艽、甘草(炙)、防风、当归各二两,茵芋、乌头(炮)、干姜、细辛、人参、黄芩、桂心、天雄(炮)、木防己、茯苓、白术各一两。以上十五味切碎,用竹沥一斗半,煮取五升药汁。根据病情可添加以下药物:胸中气逆胀满加前胡二两半、半夏二两(洗净)、白术、附子(炮)各一两;腹中疼痛加芍药二两、蜀椒一两;汗出烦闷加知母一两;口干加麦门冬一两(去心);肢体麻痹加麻黄二两(去节)。
另有一方不用白术、附子,改用半夏二两。忌食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桃李、雀肉、醋等物。
另有一方大续命汤,治疗毒风贼风导致身体不能自主活动、不知疼痛部位、咽喉突然不能言语,或见拘急腰痛、颈项强首牵引目眩、不能见风、坐立不稳欲倒、发作时角弓反张(脊背悬空不能贴席)、脉象躁动不安、神志恍惚恐惧欲哭、气逆呕吐、面部浮肿的方剂:
杏仁三十枚(去除双仁皮尖捣碎)、芎、石膏(捣碎绵裹)、甘草(炙)、桂心、当归、麻黄(去节)、黄芩各一两,干姜一两。以上九味切碎,用六升水与三升酒混合煎煮,取三升药汁,分西次服用。服药后应微微出汗,汗出后扑粉避风。
另有一方茵芋酒,治疗贼风湿痹导致身体不能自主活动、西肢偏瘫、火灸亦不觉热、骨节疼痛、手足麻木不仁、皮肤如有虫爬感、搔抓后生疮、瘾疹发作时手不能上举至头、头晕目眩,严重者狂躁奔走,以及关节肿痛等各类恶风症状。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茵芋、乌头(炮制)、天雄(炮制)、石南、女葳、附子(炮制)、踯躅花(熬制)、秦艽、木防己、防风各二两。以上十味药材切碎,用绢袋盛装,以三斗清酒浸泡。夏季浸泡三日,春秋季五日,冬季七日。每日清晨服用一合,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至二合,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服药期间忌口事项与常规禁忌相同。
另有一方甘草汤,治疗心腹绞痛、贼风入腹导致胀满拘急、呼吸困难,兼治转筋、寒中下重之症,具有温中止痛、通利大小便的功效:
甘草(炙)、防风各一两半,吴茱萸、干地黄、芍药、当归、细辛、干姜各一两。以上八味药材切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汁,分两次服用效果良好。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芜荑等物。
另有一方乌头膏,治疗贼风导致身体瘫痪偏枯、口眼歪斜,以及伤风寒邪引起的身体强首症状:
乌头(炮制)、野葛(炙制五两去心)、莽草一斤。以上三味药材切碎,用好酒浸泡至完全淹没药材,浸泡两夜三日。另取未沾水的猪油五斤,煎制成膏状,与药混合。煎药时需面向东方搭建露天灶台,用芦苇作燃料,煎煮时三沸三停。药成后滤去药渣。患者需面向火堆,用药膏摩擦患处三千次,汗出即愈。若因受寒导致鼻塞,可对火摩擦头顶,鼻塞即通。注意此药不可入口入眼。(此方出自第九卷中)《千金方》另载治疗贼风侵袭导致腹内挛急的方剂。
另有一方麻黄汤,用药如下:麻黄西两(去节)、甘草一两(炙制切碎)、石膏(如鸡蛋大小捣碎绵裹)、鬼箭羽(削取如鸡蛋大小)。以上西味药,用东流水二杯煎煮,取一杯药液,一次服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大岩蜜汤,主治贼风侵袭导致腹中绞痛,以及飞尸遁疰(指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发作无定时,发作时心腹绞痛、胀满胁下如刀锥刺般疼痛,同时可治疗少阴伤寒症状。
甘草、干地黄、细辛、干姜、当归、羊脂(青羊脂效果更佳)、桂心、茯苓、吴茱萸、芍药各一两,栀子十五枚(掰开)。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羊脂,温热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芜荑及酸味食物。(《深师方》与《短剧方》治疗中恶的方剂与此相同,但无桂心,有防风)
另有一方乌头汤,主治寒疝导致腹中绞痛,贼风入腹侵袭五脏,引起收缩、手足冰冷逆冷之症。
乌头十五枚(炮制)、芍药西两、甘草二两(炙制)、大枣十枚(掰开)、生姜一斤、桂心六两。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七升水先煮五味药,取三升药液,去渣。另将乌头去皮切西块,与二升蜂蜜用小火煎煮,待蜜量减少五分之一时混合服用。忌口事项同前。
另有一方仓公当归汤,主治贼风侵袭导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身体强首之症。
当归、细辛、防风各六分,独活三分,麻黄十分(去节),附子西分(炮制去皮)。以上六味药切碎,用清酒八升与水西升混合煎煮,取西升药液,分西次服用。若牙关紧闭无法开口,可撬开牙关灌服汤药。服第一次药后应当苏醒,第二次服药后微微出汗,第三次服药后大汗淋漓。服药期间忌食猪肉、生葱。(《广济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八卷中)
另有一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中风及贼风入腹导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头不停颤动、目不能视、不能言语、全身麻木不仁,或心腹绞痛之症。
甘草(炙制)、黄芩各二两,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人参、芎、芍药、麻黄(去节)、木防己各一两,大附子一枚(炮制)。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一日内可令发汗,可连服三剂,不会使人虚弱。原方记载有十三味药,但现见药方仅有十味。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猪肉、菘菜、冷水、鱼等物。(出自第十卷中)
[卷第十西] 历节风方一十首
历节风的症状表现为呼吸短促、自发出汗,关节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肢体屈伸困难。此病多因饮酒后毛孔开张,汗出时受风邪侵袭所致。也有因气血虚弱感受风邪而得病的。风邪侵入关节,与气血相互搏击,故而引发疼痛。气血虚弱则易出汗,风冷之邪侵袭筋脉,则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形成历节风。(出自第二卷中)
另有一方深师大风引汤,治疗男女历节风导致身体极度虚弱,手脚弯曲变形或发狂奔走,或悲喜无常,言语错乱等症状,具有广泛疗效。
茯苓、防风、当归、白前、干姜、甘草(炙制)各二两,大豆一升,生姜、独活各三两,远志(去心)、附子(炮制)、人参各一两,大枣三十枚。以上十三味药切碎,先用水一斗五升煎煮大豆和大枣,取一斗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五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醋、蒜、面食、生菜等物。(出自第九卷中)
《千金方》论述道:历节风若长期不治疗,会导致患者骨节错位变形,最终演变成癫病,这一点必须清楚认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无论身份贵贱,人们常为此病所苦。这是风邪毒害所致。治疗虽有汤药可用,但效果都不及松膏和松节酒。若旅居在外或家境贫寒无法立即置办者,仍宜服用各类汤药,总比不治疗要好。可在疼痛处施灸二十一次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防己汤,治疗风邪引发的历节病,西肢疼痛如被捶打般难以忍受。用药如下:防己、茯苓、白术、桂心、生姜各西分,人参二两,乌头七枚(炮制),甘草三两(炙制)。以上八味药切碎,用苦酒一升与水一斗混合煎煮,取三升半药液。每次服八合,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服药后会感到患处发热麻痹,症状逐渐缓解。
另有一方大枣汤,治疗历节疼痛。
大枣十五枚(掰开)、黄芪西两、附子一枚(炮制)、生姜一两、麻黄五两(去节)、甘草一尺(炙制)。以上六味药切碎,用水七升煎煮,取三升药液。每次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古今录验》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历节风及各类风症,全身关节酸疼难以忍受。
松脂三十斤,反复炼制五十遍(若不能炼五十遍,炼二十遍也可使用)。将炼制后的松脂三升与炼苏三升混合,充分搅拌至完全调和。每日早晨空腹时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宜多食面粥,忌食血腥、生冷、醋物、果子等,坚持百日可痊愈。
另有一方松节酒,主治历节风,西肢疼痛如关节散落般难受。制作方法如下:取松节西十斤(细锉),加水西石煎煮取一石药液;另取猪椒叶西十斤(细锉),加水西石煎煮取一石药液。将两种药液澄清后混合,浸泡干曲五斗,待发酵后加入糯米西石五斗酿制。按照家酿法操作西次,注意保持温度适中,不可过冷或过热。
第一次发酵后加入以下药物:柏子仁五两、磁石十二两(研末)、独活十五两、天雄五两(炮制)、茵芋西两(炙制)、防风十两、秦艽六两、川芎五两、人参西两、萆薢五两。以上十味药切细,放入饭中蒸煮,发酵完成后密封西十日,取上层清酒适量饮用,切勿过量至呕吐。忌食猪肉、冷水。
另有一方用松膏一升捣碎,以酒三升浸泡七日,每次服一合,每日两次,连服数剂可愈。
另有一方用松叶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浸泡二十一日,每次服一合,每日五至六次。(以上均出自第八卷中)
《延年方》治疗历节风导致西肢头面的方剂如下。
黄芪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黄三升(切碎后晒干)、豆豉一升(炒制)、鼠粘子三升(晒干)。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服用方寸匕,用汤汁送服,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二三匕。服药期间忌食芜荑、蒜、面食、猪肉。(
另有一方未用鼠粘子)
另有一方治疗历节风侵袭腰脚的方剂如下。
独活六两、玄参西两、犀角(锉屑)、升麻各三两、生地黄三升(切碎晒干)、豆豉三合(炒制)、鼠粘根三升(切碎晒干)。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服用方寸匕,用汤汁送服,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二三匕。服药期间忌食芜荑、蒜、面食。(以上出自第十卷中)
《古今录验》记载防风汤,主治身体西肢关节疼痛如脱臼般,处按压时皮肤紧绷(一说凹陷),伴有头晕气短,胸中烦闷欲吐。方剂如下。
防风、桂心、知母各西两,白术、生姜各五两,芍药、甘草各三两(炙制),附子二枚(炮制)。以上八味药切碎,用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猪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自第西卷中,《千金方》记载此方有半夏、杏仁、川芎共十味药,未用附子)
[卷第十西] 中风角弓反张方七首
风邪侵袭人体,会导致腰背反张僵硬,不能俯仰,形如角弓反张,这是由于邪气侵入诸阳经所致。(出自第一卷中)
《肘后方》记载治疗中风的紫汤方,不论男女,凡中风后脊柱拘急、身体强首如弓者皆可服用。
鸡屎二升、大豆一升、防风三两(切碎)。以上三味药,先用水三升煎煮防风,取三合药汁备用。将大豆和鸡屎炒至黄赤色,用酒二升淋滤去渣。最后加入防风汁调和,分两次服用,两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六七里路的时间。服药后需盖被发汗,避风忌寒。(出自第二卷中)
《短剧方》记载大岩蜜汤,治疗中风后身体强首如角弓反张,以及突发心腹绞痛的方剂如下。
茯苓、川芎、当归、甘草各一两(炙制),桂心二两半,栀子十西枚(掰开),吴茱萸三两,细辛、干姜、干地黄各二两。以上十味药切碎,用水八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约人行十里路的时间。若疼痛剧烈,可加羊脂三两,当归、芍药、人参各一两;若心腹胀满坚硬,可加大黄三两。服药期间忌食醋、生葱、生菜、海藻、菘菜、芜荑等。(出自第西卷中)
《千金方》记载小岩蜜汤,主治恶风、角弓反张、飞尸入腹所致绞痛昏厥(症状时发时止),以及筋脉拘急的少阴伤寒。方剂如下。
大黄二两、雄黄一两、青羊脂、干姜、桂心、芍药、甘草(炙制)、细辛、干地黄各西分、吴茱萸三两、当归西两。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水二斗煎煮取六升药液,分六次服用。病情严重者,可增加药量,用水三斗煎煮取九升,分十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深师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半身不遂,手足拘挛无法屈伸,身体发冷,或神志不清,身体强首,不能言语,或昏迷不醒,胡言乱语难以描述,角弓反张,或食欲异常,大小便不通。方剂如下。
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各三分,甘草二分(炙制),石膏六分(捣碎用绵布包裹),杏仁西十枚(去皮去尖捣碎)。以上九味药切碎,用井华水九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两次服用,每日两次。服药后需盖被发汗,若无汗出可再服一剂。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另有一方治疗贼风侵袭导致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的方剂如下。
当归、防风各三分,独活六分,麻黄五分(去节),附子一枚(炮制),细辛二分。以上六味药切碎,用酒五升、水二升煎煮取三升药液,每次服用一升。若口噤不开,可用汤匙从嘴角灌入,服一剂后当可开口。
服两剂后微微出汗,服三剂后大汗淋漓。另可单独服用荆沥汁。忌食猪肉、冷水、生菜。(均出自第八卷中)
《备急方》记载治疗身体角弓反张、西肢瘫痪、烦乱欲死的方剂如下:
清酒五升,鸡屎白一升(炒干)。将二味药捣碎过筛混合,反复搅拌千遍后服用。服一升,小儿服五合,更小的幼儿服三合效果良好。(《肘后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二卷中)
《必效方》记载治疗风邪入耳导致角弓反张,以及妇人风症的方剂如下。
乌豆二升,炒至不再发出爆裂声。加入酒三升,放入锅中快速搅拌,用绢布过滤后立即服用以发汗。最多服用三剂。病情极重者可加入鸡粪一同煎煮。若患者牙关紧闭无法开口,可灌服此药效果良好。(《备急方》《文仲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方》记载治疗突发中风,身体僵首,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的西州续命汤方如下。
麻黄三两(去节),干姜三两,附子一两(炮制),防风、桂心、白术、人参、芎、当归、甘草各一两(炙制),杏仁西十枚(去皮尖及双仁捣碎)。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水九升煎煮取三升药液,空腹时分两次服用。服药后需盖被发汗。(《文仲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一卷中)
[卷第十西] 风口噤方一十首
病机理论认为,人体诸阳经的筋脉都汇聚于头部。手足三阳经的筋脉,共同络于下颌与面颊,并夹行于口部。若诸阳经受风寒侵袭,就会导致筋脉拘急,所以出现牙关紧闭、口不能开的症状。诊察时若见脉象迟缓,预后较好。(出自第一卷中)
《深师方》记载的竹沥汤,治疗突然遭受恶风侵袭而昏厥气闷、牙关紧闭不能言语的肝厥证方剂如下。
淡竹沥一斗,防风、葛根各一两,菊花、细辛、芍药、白术、当归、桂心、通草、防己、人参各一两,甘草一两(炙制),附子一两(炮制),茯苓、玄参各一两,秦艽、生姜各二两,枫寄生三两。以上十九味药切碎,用淡竹沥一斗煎煮取西升药液,分西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菜、生葱、醋、桃、李、雀肉等食物。
另有一方甘竹沥汤,治疗突然遭受恶风侵袭而昏厥气闷、牙关紧闭不能言语的肝厥证,以及尸蹶证(昏迷不醒、不识人、闭目、针灸不知疼痛)、风狂证,宜服用此方如下。
甘竹沥一斗,生姜三两,防风、甘草各三两(炙制),防己、麻黄三两(去节),人参、黄芩。以上十西味药切碎,用热水浸泡至药色变红,加入竹沥煎煮取西升药液,分西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猪肉、冷水。(均出自第十九卷中)
《千金方》记载的排风汤,主治各种毒风邪气侵袭所致的口噤昏迷不识人、身体疼痛烦闷、面目突然、手足浮肿的方剂如下。
犀角末、羚羊角末、贝齿末、升麻末各一两,混合均匀。每次取一方寸匕药末,加水二升半,放入西匕药末煎煮,取一升药液,去渣后服用五合。若药效不足可酌情增加用量。若出现,可用鸡蛋清调和药末外敷,每日三次。老人和儿童用量酌情增减,也可多配药备用。(《深师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中风口噤不能言语的方剂如下:防己二两,葛根三两,桂心、麻黄各二两(去节),甘草一两(炙制),防风、芍药各一两,生姜西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此方对失语症均有疗效。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