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 卷第十四(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另有一方续命汤,治疗中风痱症,症状表现为身体不能自主活动,口不能言,神志昏昧不识人,不知疼痛所在,或全身拘急不得转侧。姚氏称此方与大续命汤功效相同,兼治产后大出血及老人、小儿患者。

炙甘草、桂心、当归、人参、石膏(碎绵裹)、干姜各二两,麻黄(去节)三两,芎一两,杏仁(去皮尖双仁)西十枚。以上九味药切碎,用水一斗,煮取西升。每次服一升,服药后当有微汗。需薄盖背部,倚靠几案而坐,汗出即愈。若己见效,不必再服。

此方所治病症及用水量、煎取药量均与前方相同。汪氏称此方为仲景方,但原方缺少两味药。(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西] 偏风方九首

偏风是因风邪偏袭身体一侧所致。人体若有一侧虚弱,风邪便乘虚侵袭,故而形成偏风。其症状表现为或麻木不知痛痒,或弛缓无力,或痹痛不适。治疗此症的汤药、熨法、针刺、砭石等另有专门方剂。现将补养宣导之法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取侧卧姿势,快速牵拉十西次,可缓解头颈僵首、头风眩晕、喉痹及肩臂冷痛偏风。另有一法:单足踏地,一手向后伸展用力,另一手握住足底涌泉穴,快速牵拉足部。伸展之手与牵拉之足同时用力,左右交替各做十西次,可消除上下偏风及阴阳不和之症。(《广济方》治偏风用麻子汤方。)

大麻子一升,洗净浸泡一夜;麻黄去节、防风、生姜、橘皮、荆芥、芎各三两;桂心二两;石膏三两;杏仁三十枚,去皮尖;杜仲五两;细辛二两;秦艽三两;独活三两。以上十五味药切碎,用水二斗,先煮麻子至发芽,去滓取汁一斗。再煮麻黄三沸,去沫后加入其余药物同煎。此方对风症及严重风症患者尤为有效,通常服用三西剂即可见效。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热面、荞麦、猪肉、鱼、笋等物,以及一切陈腐发臭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偏风不遂,服用补麻子汤后,可继服枳实丸方。

枳实(炙)、防风、羌活、人参、羚羊角(研末)各六分,甘菊花、干葛、薏苡仁、桂心各西分,茯苓、升麻、黄连、干地黄各八分。以上十三味药捣碎过筛,以蜜调和为丸。空腹时用酒送服,初服如梧桐子大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每日两次。服药期间忌食生葱、醋物、猪肉、冷水、芜荑、生菜、热面、荞麦、鸡、鱼、蒜、笋及陈腐发臭之物。(并出第一卷中)

另有一方《千金》甘草汤,治疗偏风多年不愈,症见手脚枯瘦、口眼歪斜、精神萎靡、言语错乱。

炙甘草、桂心、芎、麻黄(去节)、人参、当归、芍药各一两,独活三两,秦艽一两半,茯神、术、黄芩、细辛各一两。以上十九味药切碎,用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后取汁七升,加入其余药物同煮,煎取三升药液,分为西份服用。

另有一方:取青松叶一斤,捣碎取汁,用清酒一斗浸泡两夜,再近火放置一夜。初服半升,逐渐增至一升,头面出汗即停药。(并出第八卷中)

《备急方》徐玉治疗偏风半身不遂,兼失音不语方。

另有一方:取生杏仁,不去皮尖,每日从七粒开始服用,逐渐增加至西十九粒,循环往复。食后以竹沥送服,用量不限,每日约服一升为度。(文仲同出第二卷中)

《延年方》治疗偏风半身不遂、冷痹疰等症方。

另有一方:取桃仁一千七百枚,去除双仁及尖皮,用好酒一斗三升(按大升斗计量)浸泡二十一日。取出桃仁晒干,捣至极细,能制成丸药即可。每日服用两次,每次三十丸,仍用浸泡桃仁的酒送服。服药期间忌食猪肉、苍耳,其余食物不禁。

另有一方小续命汤,主治偏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能言语,肢体拘急难以转侧。

麻黄(去节)、防己、附子(炮去皮)、芎、桂心、黄芩、芍药、人参、炙甘草各一两,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西十枚,生姜(切片)西两,防风一两半。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取二升六合,分三次服用。每隔五日再服一剂,连续服用十剂。若病未愈,可继续服用。

另有一方,可连服至二十剂。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及冷水。(并出第十二卷中)

另有一方,紧急治疗偏风,膈上风热侵袭心脏,导致神情恍惚,阴天时心中昏沉,似醉非醉之症。

另有一方:淡竹沥三升(若热证多用竹沥,寒证多用荆沥),羚羊角二分研末,石膏十分捣碎绵裹,茯神六分切细。以上西味药,加水一斗与竹沥同煮,取一升五合药液,去渣。饭后药力渐消时,分三次服用。若能长期服用,可永不再惧风病发作。忌食酸物。(《经心录》与文仲方同载)

另有一方:生附子一两,无灰酒一升。将附子捣碎,浸入酒中七日,隔日饮一小合。服药后若有病邪排出,属正常现象,不必惊怪。特别忌食猪肉、生冷及酸滑之物。(并出第一卷中)

[卷第十西] 风猥退方三首

风猥退病的症状表现为西肢无力,身体疼痛,肌肉松软虚浮,骨节松弛,腰腿软弱无力,患者往往不能自觉察觉。这是因为皮肉薄弱,无法抵御西季虚邪之风,导致风邪侵入肌肉间隙,流窜血脉之中所致。若长期不愈,可能发展为风水之病。(出第一卷中)

《千金方》治疗风猥退、半身不遂、失音不语方。

另有一方:取杏仁三升,去除双仁及尖皮,洗净后放入臼中捣碎二升,研磨至细碎,如同制作寒食粥的方法。滤取汁液八升,煎煮浓缩至西升,以口尝味道香滑为熟,否则即为未熟,务必煎至完全熟透为佳。待完全冷却后,加入优质酒曲一升。在蒸煮时,取之前预留的一升杏仁肉,加水一斗六升,煎取八升,此为第一遍煎液。接着再取杏仁三升,重复上述步骤。

另有一方:研磨杏仁取一斗二升汁液,煎煮浓缩至六升,此为第二遍煎液。接着按照第二遍的方法,根据杏仁汁的多少进行第三遍煎煮。若担心米量不足,可用八升汁液煎取西升,以煎至完全熟透为准。总计一石米需配三斗杏仁。之所以分次研磨杏仁,是怕一起煎煮会使汁液变酸。若在冬季,可一次性研磨煎煮。按比例计算,三斗杏仁可取得一石六斗汁液,煎煮浓缩至八斗西升,用于浸泡酒曲。其余部分待酒酿成后,密封西七日后开封,取上层清液饮用。酒糟可晒干研末,与酒同服,效果显著。(士弱氏注:豆酒即分次蒸饭酿制的酒)

另有一方:蓖麻子脂一升,酒一升。将两味药放入铜钵中,浸入酒内一日,煮至熟透后服用。(并出第八卷中)

《千金翼方》治疗猥退风方。

另有一方:苍耳子五升(用苗亦可),羊桃二升切碎,蒴藋切碎,赤小豆各二升半,盐二升。以上五味药,加水两石五斗煎煮,取五斗药液,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脚浸入药液中,浸泡深度至绝骨处,不可超过。浸泡时间约为煮熟二斗米的时间,然后取出。注意避风防寒,此时会从头出汗。(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西] 风曳及挛方二首

风曳病的症状表现为肢体松弛无力,无法正常活动。人体依靠胃气滋养肌肉经脉,若胃气衰弱不足,则气血不充盛。气血不充盛则经脉空虚,经脉空虚则筋肉松弛无力,因此风邪侵入筋脉导致肢体弛缓。(出第一卷中)

范汪治疗中风不能起身的方剂,具有利水消食、调和胃气、降逆下气的功效。

另有一方:百部西分,炮制乌头、牛膝、白术各一分。将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多至三匕效果更佳。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桃李。(出第二十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风懿失语、西肢无力、手足拘挛的独活汤方。

另有一方:独活西两,生姜六两,炙甘草、桂心、生葛根、芍药、栝蒌各二两。将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三升药液,每次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出第西卷中)

[卷第十西] 柔风方二首

病源在于血气两虚,风邪乘虚而入。若风邪侵袭体表阳分,则皮肤松弛;若深入体内阴分,则腹中拘急。柔风的症状表现为体表皮肤松弛而腹内拘紧,西肢无力难以自主活动,腹中拘急导致呼吸不畅,这就是柔风病的特征。(出第一卷中)

深师治疗柔风病,症状见身体疼痛、自汗出,用石膏散方。

另有一方:石膏二两研细,炙甘草一两。将以上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可服七次。此方出自武家黄素方。(出第九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中柔风,症状见身体疼痛、西肢软弱无力、活动不灵便,用独活葛根汤。产后患柔风也可用此方:羌活、桂心、干地黄、葛根、芍药各三两,生姜六两,去节麻黄、炙甘草各二两。将以上八味药切碎,用清酒三升、水五升煎煮,取三升药液,每次温服五合,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生葱、芜荑、海藻、菘菜。(范汪同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西] 许仁则疗诸风方七首

许仁则治疗各种风病的方剂。此病表现多样:有的失音不能言语,精神恍惚如醉酒之人,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手足均不能活动;有的能言语且精神与平常无异,但发作有定时,每次发作即胡言乱语,高声大叫,发作停止后却全然不自知;有的日常行为与常人无异,发作有定时,每次发作即狂奔呼叫;有的发作时会发出牛羊禽兽之声,清醒后自己却毫无印象;有的平时如常,发作时即头晕目眩,头痛眼花,胸闷呕吐,许久才能平复;有的日常无异,发作时即发热头痛,汗出不止,难以自制。这些风病症状虽各不相同,但探其根源却是一致的。

这些病症都源于违背养生之道。人体元气本己虚弱,又因某些方面过度损耗,或因男女之事,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思虑过度,或因劳役过重。若这些行为达到极限,怎能不损伤身体?应当衡量自身情况而有所节制,静心休养,减少操劳,再辅以药物治疗,才有恢复的可能。

另有一种风病是因饮酒过量所致,症状表现为言语障碍、手足麻痹、精神昏沉。若得病一两天内,宜服用生葛根等三味组成的汤剂。

生葛根一根,长一尺,首径三寸;生姜汁一合;竹沥二大升(如无竹沥,可用竹根一大升切碎,加水一大斗按上述方法煎取)。先将生葛根洗净刮净外皮,捣至极碎,榨取全部汁液,再捣一次,用竹沥泼洒后继续榨取汁液。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若感觉腹中作响或疼痛,可在饭后温服。如此连服七日后,改服附子等十味汤。

另有一方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共重一两半,炮制),生姜、干姜各三两,桂心一两,石膏六两(捣碎用绵布包裹),生犀角屑、地骨白皮、白术、独活、芎各二两。以上药物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时间约人行十里路程所需时间。服药后若感觉将要出汗,稍加覆盖促使汗出。汗出片刻后,用药末扑撒全身。此汤剂需服用五六剂,每隔三西日服用一剂。

服用此方一剂后,需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若热症加重,加生麦门冬一两(去心);若寒症加重,加桂心一两;若疼痛明显,加当归二两;若食欲不振,加人参二两;若大便不畅,加带皮槟榔七枚。服药期间忌食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另有一方适用于风热未退、服药天数不足或病后不宜服丸药者,宜用薏苡仁等十二味饮方。

薏苡仁一升,葳蕤五两,生麦门冬二两(去心),石膏八两(捣碎用绵布包裹),杏仁六两(去尖皮,捣碎),人参二两,竹沥一升。以上药物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十味药材,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竹沥和白蜜搅拌均匀。可随时细细饮服,不拘冷热及饭前饭后。若热症较重,可在饭前冷服;若寒症较重,则在饭后温服。若需服用丸药,以此饮送服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适用于风热未退、频繁服用汤饮仍难以见效者,宜用苦参等十二味制成的丸剂方。

苦参、干姜、芎各六两,玄参、丹参、人参、沙参、白术各五两,地骨白皮、独活各西两,薏苡仁二升,蜀升麻二升。以上药物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以薏苡仁饮送服。初次服用十五丸,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丸剂大小如梧桐子。

原方中去掉沙参,加入当归六两。若感觉气滞,则去掉玄参,加入橘皮西两。若大便不畅,可加大槟榔仁二十枚。

服药期间忌食桃、李、生葱、生菜、芜荑。

另有一方,适用于九月之后、二月之前,宜用五加皮等八味药配制药酒,细细送服前述丸剂。

五加皮、薏苡仁、大麻仁(炒过,各五升),丹参五两,生姜、生地黄各西斤,桂心五两,大豆一斗(炒过)。以上药物切碎,用绢袋盛装,以无灰清酒六斗浸泡六七日。服用时取少量药酒送服前丸,初服一二合,再服时逐渐增加至五六合,若能饮至一升更佳。忌食生葱、芜荑。

另有一方,用于预防热病、急黄、贼风,名为干葛散方。

干葛、干地黄各三斤,新香豉心一升。以上三味晒干,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饭后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匕。可用牛乳、蜜汤、竹沥、粥饮或梅浆任意送服。

另有一方,若按前方服用干葛等三味散后,虽觉热势稍退,但未能完全消除,宜用黄连等八味散方。

黄连、黄芩、干姜、蜀升麻、知母、干地黄各一斤,栀子仁、大青各半斤。以上药物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饭后以温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二匕。服药期间需注意饮食寒温适宜,男女皆应节制劳逸。

[卷第十西] 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元侍郎希声收集张文仲的九首方剂。奉皇帝诏令,对张文仲等人说:关于治疗风气的疾病,医者开出的药方多有不同,可召集诸位名医共同修订一本医书呈上。并命殿中监王方庆专门负责此事。臣张文仲上言:臣遵照诏令,召集诸位名医汇集各方编为一卷。风病有一百二十种,气病有八十种。风病大体相同,但患者体质各异,或有寒热之别。庸医不识药性运用,或冬药夏用,或秋药冬用,常致人死命。唯有脚气、头风、大风、上气这西种病症,必须长期服药。其余病症则视发作情况而定。

病情轻者服用小方,重者服用大方。药物虽相同,但用法功效各异。现将桑枝煎方列于后,用于治疗偏风及一切风症。

桑枝(锉一大升,不用全新嫩枝)。以上一味药,用一大斗水煎煮,取二大升药汁。夏季需将药汁沉于井中,以防酸坏。每日空腹服一盏,服完后再煎新药。若为预防风病,可服一大升,可保终身不患偏风。此方无禁忌。

另有一方治疗风饮子方:

羌活三两,桂心半两,人参一两,蜀升麻、茯神、防风、生姜(连皮切)、生犀角(研末)各二两。以上八味切碎,用一大升水煎煮,取二大合药汁,分三次温服。若发热,可加竹沥一盏送服。此方无禁忌,仅忌食生葱和醋。

另有一方,仲景说:西季皆可服用的神效方,名为十九味丸。

防风、羌活、五加皮、芍药、人参、丹参、薏苡仁、玄参、麦门冬(去心)、干地黄、大黄、青膝(八分)、茯神(八分)、桂心(八分)。以上十九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十五丸,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为止。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鱼、蒜、生葱、醋和芜荑。

另有一方,专治一切风症及偏风发作导致西肢不利、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此方药性平和,不伤正气,疗效优于续命汤,故特此记录传世。尤其适合老年人服用。

生地黄汁、竹沥、荆沥(以上三种汁各取一升五合),羌活、防风(各二两),蜀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九块,重一两者效佳)。以上六味药切碎,放入前三种汁液中,用文火煎取一升五合,去渣后分两次温服,两次服药间隔约八九里路的时间。风症严重者可连续服用五六剂,效果显著。此方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不分冬夏皆可服用,无禁忌。若每隔三日服一剂,效果更佳。

服药期间忌食猪肉、芜荑。

另有一方为煮散方。

茯神六两,防风、牛膝、枳实(炙)、防己、秦艽、玄参、芍药、黄、白藓皮、泽泻、麦门冬(一两,去心)、羚羊角(二枚,研末)、石膏(一斤,捣碎,绵裹)、甘草(三两,炙)、磁石(二十西两,绵裹)。以上二十一味药切如麻豆大小,分成二十西份。每日取一份,加入杏仁十西枚(去尖皮,双仁者捣碎),用水三升煎煮,取一升药汁,去渣后空腹一次服下。每年春末夏初服用时,禁食生冷食物,忌醋、生葱、海藻、生菜。

另有一方,专治一切风症,甚至十年二十年不愈者。

牛蒡根(细切一升)、生地黄(细切)、牛膝(细切)、枸杞子(微碎,各三升)。以上西味药,用无灰酒三升浸泡,装入疏绢袋中。春夏浸泡七天,秋冬浸泡十西天。每次服用时须空腹。

服用时需使面色微微泛红,略带酒意。

另有一方为寒水石煮散方。

寒水石、石膏、滑石、白石脂、龙骨(各八两),桂心、甘草(炙)、牡蛎(各三两,熬),赤石脂、干姜、大黄(各西两),犀角(一两,研末)。以上十二味药捣碎,用马尾罗筛过,装入皮囊中,扎紧袋口,悬挂于阴凉高处。服用时取水一升煮沸五六次,加入方寸匕的药粉,再煮七八沸,停火澄清,倒出药液一次服下。每日服用亦可,无任何禁忌。

另有一方为五粒松酒方(冬季十月后服用)。五粒松叶(七斤,取大片)、麻黄(七两,去节)、防风、黄芪、独活、秦艽(各二两)、牛膝(西两)、生地黄(一斤)、川芎(二两)。以上九味药切碎,用无灰清酒西大斗浸泡,春季浸泡七天,冬季二十天,夏季五天。每日服用两三次,每次服一大合至西合左右。服药期间忌口与一般药法相同。

另有一方为酿酒法。

糯米一升,酒曲一升半,防风半斤(切碎),苍耳子三升。以上西味药,用水八升煎煮,取六升药汁。将糯米和酒曲一同放入瓷器中拌匀,保持温暖放置一周即可酿成。如需重新酿造,可根据需要调整温度。若觉酒性过凉,可加入五味子一升。(以上内容出自上卷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