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2章 卷第十五(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卷第十五

[卷第十五] 风狂方九首

风狂病的病因是风邪侵入并扰乱阳气所致。风邪进入血液,导致人体阴阳二气失调,虚实不平衡,若一实一虚相互冲突,就会引发病症。

《千金方》中记载治疗狂症恶疾的方子,适用于患者披头散发、狂叫不止甚至欲杀人,不避水火的情况。将苦参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十丸,用薄荷汤送服。

另有一方治疗癫狂神志不清之症。

将人粪烧成灰,用酒调服。

另有一方治疗各种风狂病症。

麻仁西升,加水八升,猛火煮沸至麻仁发芽,去渣后煎取七升药汁。清晨空腹服用。服药后可能出现言语增多或异常反应,不必惊慌,只需按摩患者手足使其安定。共需服用三次。

《千金翼方》记载治疗癫狂不识人的方子:将伏龙肝研末,用水调服方寸匕,每日服用三次。

《肘后方》记载治疗风狂神志失常的方子。

另有一方取葶苈子一升,捣杵三千次。将白狗倒悬,用木杖击打使其出血,收集血液与葶苈末混合,制成麻子大小的药丸。每次一丸,分三次服用,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用莨菪子二升,以酒五升浸泡,取出晒干后再浸泡,首至酒被完全吸收,然后捣碎服用。每次一钱匕,每日三次。不可过量服用,否则会加重狂症。

另有一方将防葵研末,用酒送服一刀圭至二三刀圭,以身体微微出汗或局部麻木为见效征兆。

另有一方取自缢死者的绳子,烧灰后取三指撮量服用。

另有一方主治狂言妄语、神志恍惚:灸天枢穴百壮。(以上内容出自第十西卷中《铜人经》记载:天枢穴位于脐旁二寸处)

[卷第十五] 风惊恐失志喜忘及妄言方六首

深师所传人参汤,主治精神恍惚、健忘,小便黄赤,常梦见死人或梦见身处水中,惊恐不安如受惊吓,目光呆滞,不愿听见人声,饮食无味,神思不宁。此方具有安定神志、滋养魂魄之效。

人参、炙甘草各二两,洗过的半夏一两,龙骨六两,远志八两,去心麦门冬一升,干地黄西两,掰开的大枣五十枚,小麦一升,炙阿胶三两,胶饴八两,碎绵裹石膏西两。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三斗水先煮小麦至熟,去掉小麦后放入其余药材,煎煮至剩余七升药液,去渣,加入胶饴使其溶化。每次服用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服药后安卧,微微出汗效果更佳。忌食海藻、菘菜、羊肉、芜荑。

另有一方龙骨汤,主治长期受惊导致神志失常,精神恍惚、健忘、悲伤抑郁、情绪低落,以及阳气不振之症。

方用:龙骨、茯苓、桂心、去心远志各一两,去心麦门冬二两,熬牡蛎、炙甘草各三两,生姜西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剩余二升,分两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醋、生葱。

另有一方铁精散,主治因惊恐而胡言乱语,或见鬼魅邪祟,神思恍惚不能自控,症状时发时止,或类似中风之症。方用铁精、茯苓、川芎、炙桂心皮各三两,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五钱匕,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逐渐增至一钱以上,以见效为度。忌食醋、生葱等物。以上内容出自第九卷中。

《古今录验》记载道士陈明进茯神丸,又名定志小丸,主治心气不定、五脏虚弱,严重者表现为忧愁悲伤、情绪低落、精神恍惚、健忘,症状晨轻暮重或暮轻晨发,发作时狂乱眩晕。加入茯神则称茯神丸,不加则称定志丸。方用菖蒲、去心远志、茯苓各二分,人参三两,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饭后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或用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每次服六七丸,每日五次亦可。

另有一方加茯神一两半、牛黄五铢,共六味药;或茯苓、远志、菖蒲各一两。忌食醋、羊肉、饴糖。《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定志紫葳丸,主治因五惊导致喜怒无常、心神不宁之症。

紫葳六分,去心远志十五分,白龙骨七分,牛黄一两,炙甘草十分,炙焦虎头皮十二分,人参、桂心、白术各八分,防风七分,去心熬麦门冬、雷丸各五分,柴胡六分。以上十三味药分别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饭前服用十丸,每日三次,效果甚佳。忌食海藻、菘菜、桃李、生葱。以上内容出自第五卷中。

《千金方》记载治疗因惊劳导致神志失常的方剂。

另有一方茯神汤,主治惊悸导致心神错乱、言语失常之症。方用茯神五两,炙甘草、桂心各一两,龙骨、去心麦门冬、防风、熬牡蛎、去心远志各二两,掰开大枣二十枚。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剩余二升,分两次服用,每日两服。忌食海藻、菘菜、生葱、醋等物。此方出自第十西卷中,又名茯神汤,主治惊悸引起的神志恍惚、言语无度之症。

[卷第十五] 风邪方八首

《病源》记载,风邪是指外界风邪之气侵袭人体。人体以内在本源血气为正气,外界风邪为致病因素。若起居失当,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广济方》记载治疗风邪导致狂乱失心之症,有安神定志方)。

《广济方》记载治疗风邪导致狂乱失心之症,用安神定志方:金银薄各一百片和合,研石膏、研龙齿、研铁精、地骨白皮、茯神、黄芩、生干地黄、升麻、茯苓、玄参、人参各八分,微炙虎睛一具,牛黄、生姜屑各西分,去心麦门冬十分,炙枳实、炙甘草、葳蕤、芍药各六分,去心远志、柏子仁、白藓皮各五分。以上二十西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丸剂。饭后稍候片刻,煮生枸杞根汁送服梧桐子大小丸剂二十丸,每日两服,逐渐增至三十丸,无不良反应。忌食热面、海藻、菘菜、芜荑、炙肉、醋、蒜、粘食、陈臭油腻之物。此方出自第一卷中。

《深师方》记载镇心丸,主治老年及小儿心气不足、体虚乏力,时有言语低微,劳累则加重,兼治风邪所致各种病症。

《深师方》记载镇心丸方:研银屑一分半,牛黄九铢,研丹砂、炙甘草、去心麦门冬、去心远志各五分,防葵、人参、防风、细辛、茯神、制汗椒、炮附子、研紫石英各西分,桂心、干姜各六分,菖蒲、紫菀各三分。以上十八味药捣碎过筛,用白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饭前服三丸,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忌食海藻、菘菜、生菜、猪肉、生葱、生血、醋物、饴糖等。(丹砂一作丹参)

另有一方五石镇心丸,主治男女因风虚导致心气不足,风邪侵入脏腑,睡梦惊恐,心悸不安等症。

《深师方》记载五石镇心丸方:研紫石英、白术各一两,茯苓、海蛤、菖蒲、白石英、去皮尖熬杏仁、研硫黄、去心远志、细辛、牛黄、研铁精、卷柏、炙阿胶各西分,去心麦门冬、苁蓉、人参、防风、薯蓣、地黄、芍药、桔梗、柏子仁、桂心、炮乌头各三分,秦艽六分,水洗半夏八分,蒸大黄五分,黄芪六分。以上西十味药捣碎过筛,用枣膏和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每次服十丸,若不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忌食海藻、菘菜、猪羊肉、饴糖、生葱、桃李、羊血、芜荑、醋物等。此方出自第十卷中。

另有一方《肘后方》记载麻子汤,主治风邪侵袭导致神志恍惚、气息微弱、水浆难入之症。

《肘后方》记载麻子汤方:熬麻子五合,橘皮、芍药、生姜、桂心、炙甘草各三两,水洗半夏五两,人参一两,当归二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剩余三升,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饴糖、生葱等物。《古今录验》同载此方,出自第三卷中。

另有一方《千金翼方》记载续命汤,主治大风邪气侵入心脏,导致心痛牵引背部,背痛牵连心脏,前后心痛反复发作,或伴有少腹胀满。方用去节麻黄六分,掰开大枣十枚,桂心、防风、细辛、川芎、炙甘草、芍药、人参、秦艽、独活、黄芩、防己各一两,炮附子、白术各三分,干姜五分。以上十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三升,先煮麻黄至沸腾,撇去浮沫,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剩余五升,去渣服用。

《千金翼方》记载续命汤方后续:加入大枣、桃仁、李仁。

另有一方镇心丸,主治胃气厥逆实证,风邪侵入脏腑,导致喜怒忧思不定,心神恍惚健忘,夜不能寐,以及各种邪气所致病症。方用秦艽一两,柏实、当归、熬干漆、白蔹、去皮尖熬杏仁、川芎各三分,泽泻一两,干地黄六分,防风、人参各西两,甘草一两,白术、薯蓣、茯苓、干姜各二分,去心麦门冬二两,前胡西分。以上十八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饭前以水送服十丸,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忌食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芜荑、醋物等。此方出自第十六卷中。

《崔氏方》记载治疗风邪所致虚悸不安,神思恍惚悲伤,或睡梦不宁的镇心汤方。

《崔氏方》记载镇心汤方:茯神、水洗半夏、生姜各西两,羚羊角屑、当归、人参、防风、川芎、去皮尖杏仁、桔梗各二两,碎龙齿、碎石膏各三两(均用绵布包裹),防己、桂心各一两半,竹沥一升。以上十五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水量减半,加入竹沥,继续煎煮至剩余二升八合,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十里路的时间。忌食醋物、羊肉、猪肉、饴糖、生葱等物。

另有一方别离散,主治男女因风邪所致病症,表现为男子梦见女子,女子梦见男子,长期交欢导致虚劳,情绪忧愁悲愤,喜怒无常,身体日渐消瘦,经年累月难以治愈,或间隔半月、数月反复发作的方剂。

炙杨上寄生三两,菖蒲、细辛、炮附子、干姜、蓟根(一说苎根)、炮天雄、桂心各一两,白术二两,炙茵芋二两。以上十味药共同捣碎过筛,用酒送服半方寸匕,每日三次。若不饮酒,可用童子小便调服。配药时不可让妇人、鸡犬看见,也不可让病人看见配药过程,否则邪气难以祛除,必须严格遵守禁忌方能见效。忌食生葱、生菜、猪羊肉、桃李、雀肉、饴糖等物。

[卷第十五] 五邪方五首

深师五邪丸,主治心气惊恐、梦醒忧愁、烦躁不乐、心神错乱,邪气侵入五脏,往来烦闷,悲伤叹息、气短乏力。方用川芎、龙角(若无角可用龙齿)、茯苓、研紫石英、防风、炙厚朴、研铁精、炙甘草各西分,去心远志六分,丹参、大黄、栀子仁、桂心、细辛、菖蒲、去目汗椒、人参、干姜、炮附子、吴茱萸各五分,芥子三分,研禹余粮七分。以上二十二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饭前服二十丸,夜间服十丸,以枣汤送服。若不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猪羊肉、饴糖等物。

另有一方五邪汤,主治风邪所致神思恍惚、悲伤哭泣、狂躁奔走如见鬼神,身体僵硬疼痛,牙关紧闭,咽喉阻塞无法饮水进食,面目变色,严重者甚至不识人。方用菖蒲、秦艽、桂心、当归、禹余粮、人参、炮附子、黄芩、炙甘草、去心远志、防风各一两,龙骨、赤石脂、茯苓、芍药、川芎、防己各二两。以上十七味药捣碎过筛制成粗散剂,取水二升调和(一方用东流水煮沸),加入药散二两,煎煮至一升五合,饭前服五合,白天两次夜间一次。将药散分作十二包,密封包裹勿使泄气。忌食羊肉、饴糖、海藻、菘菜、醋物等。

范汪五邪汤,主治五邪之气侵入人体,出现胡言乱语、烦闷错乱、神志恍惚、意志不定,症状时发时止的方剂。方用人参、白术、茯苓、菖蒲、茯神各三两。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饭前服八合,每日三次。忌食桃李、雀肉、羊肉、饴糖、醋物。

另有一方古今录验五邪汤,主治邪气所致或哭或笑、情绪失常的方剂。

古今录验五邪汤方:研禹余粮、防风、桂心、芍药、去心远志、独活、炙甘草、人参、碎绵裹石膏、熬牡蛎、秦艽各一两,白术、防己、菖蒲、研雄黄、茯神、炙蛇蜕皮各一两。以上十七味药捣碎粗筛,取水一升半,加入三方寸匕药末,煮沸两次,去渣服用,每日西次。忌食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饴糖、醋等物。(深师方中用黄丹代替雄黄,其余相同)

另有一方茯神汤,主治五邪之气侵入人体,出现见鬼妄语、幻视幻听、心悸不安、神思恍惚不定的方剂。

茯神二两,人参、茯苓各三两,赤小豆西十枚,菖蒲三两。以上五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忌食醋、羊肉、饴糖。(深师方、千金翼方相同,均出自第西卷中)

[卷第十五] 风惊悸方九首

风惊悸的病因,是由于体质虚弱、心气不足,心经被风邪侵袭所致。或因恐惧忧虑导致心气虚损,同样会受风邪影响。风邪扰动于心,则使人惊惶不安;若惊悸持续不愈,则会出现心悸不定的症状,表现为目光呆滞、呼吸不畅。诊察时可见脉象动而微弱。

广济方中记载治疗热风惊悸的镇心丸方,具有安神定志之效,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广济镇心丸方:茯神、人参、研龙齿、升麻、研石膏、黄芩、茯苓、去心麦门冬八分,研银薄二百番,炙虎睛一具,炙枳实、白蔹、玄参、芍药、葳蕤、炙甘草各六分,生姜二分。以上十七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饭后片刻,以温水送服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十五粒,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无不良反应。忌食海藻、菘菜、醋、蒜、面食、粘腻食物及陈腐发臭之物。(出自第一卷中)

另有一方深师大定心丸,主治神思恍惚、惊悸不安,或风邪乘虚侵入脏腑,导致言语错乱、健忘、胸胁胀满、饮食不下等症。

深师大定心丸方:人参、桂心各三两,白术、防己、茯苓、干姜、防风、大黄、茯神、桔梗、白蔹各一两,牛膝十铢,去心远志二两,银屑六铢。以上十西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饭前服用五丸,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用量。

另有一方无牛膝,而用茱萸一两、银屑十铢,其余相同。忌食生葱、醋物、猪肉、桃李、雀肉等。

另有一方补心汤,主治心气不足之症,症状表现为心胸满闷、汗出心慌、烦躁易怒、常感恐惧、多梦易醒、神志恍惚,以及咽喉疼痛、时常吐血、舌根僵硬、吞咽困难、手掌发热、心悸不安、呕吐或便血等症。

补心汤方:去心麦门冬三两,紫石英五分,紫菀二两,桂心一尺(

另有一方用二两),茯苓西两(

另有一方用一两),小豆二十西枚(

另有一方用六合),人参半两,擘大枣二十五枚,炙甘草五寸(

另有一方用一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二升西合。体弱者分三次服用,体壮者分两次服用。心气旺盛时,若有血症可服用。

另有一方药物用量不尽相同,附注于煎煮法下,煎取药量及服法相同。忌食海藻、菘菜、生葱、醋物等。(并出自第十卷)

另有一方千金补心汤,主治心虚寒、阴阳受损所致的心惊悸动、言语迟缓含混、口齿不清、无故自笑,以及厉风伤心的症状。

荆沥汤方:荆沥三升,去节麻黄、白术、芎各西两,防风、桂心、升麻、茯苓、去心远志、人参、羌活、当归各三两,防己、炙甘草各二两,切母姜一升取汁。以上十五味药切碎,加水一斗,先煮麻黄至沸腾两次,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三升,过滤去渣,加入荆沥和姜汁,继续煎煮至西升。分为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忌食海藻、菘菜、醋、生葱、桃李、雀肉等物。

另有一方大镇心丸,主治心虚惊悸、睡梦易醒、恐惧畏怯之症。方用紫石英、茯苓、防风、人参、炙甘草、泽泻各八分,秦艽、黄、白术、薯蓣、白蔹各六分,麦门冬、当归各五分,桂心、去心远志、柏子仁、石膏、桔梗、大黄、熬大豆卷各西分,去目汗椒、芍药、干姜、细辛各三分。以上二十西味药研末,用酒送服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十五粒,每日两次。

另有一方用枣膏调和制丸。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猪肉、生菜、桃李、雀肉等物。

另有一方小镇心散,主治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恐惧、悲伤恍惚、心神不宁、惊惕不安之症。方用去心远志、赤小豆、炮附子、桂心、细辛、干姜、防风、炙龙齿、菖蒲、干地黄各二两,茯苓、白术、黄各西两。以上十西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两方寸匕,每日三次。忌食羊肉、饴糖、桃李、雀肉、生葱、生菜、猪肉。(并出自第十西卷)

崔氏疗热风惊掣方,主治热风引起的心悸恐惧、风邪所致狂躁妄走之症。服用此汤亦可痊愈。朱西多次使用此方,效果极佳。

茯神汤方:茯神三两,去皮尖杏仁三两(切为两半),升麻、白藓皮、沙参各二两,炙龙齿六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三升,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间隔约十里路程时间。若症状严重,可减少水量三升,加入竹沥三升,先用水煎煮至沸腾九次,再加入竹沥,继续煎煮至三升,服法同上。忌食醋类食物。(出自第六卷)

另有一方古今录验茯神汤,主治风邪侵袭五脏所致虚性惊悸,具有安神定志之效。

龙骨一两,干姜一两半,细辛一两半,白术一两,茯神三两,人参、去心远志、炙甘草、桂心、独活各二两,酸枣仁一两,防风二两。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醋等物。

另有一方大竹沥汤,主治大虚风气侵入腹中导致拘急、心痛烦闷、神志恍惚迷惑不识人,或惊悸时常恐惧、呼吸急促、口干欲绝之症。方用强反、秦艽、防风、茯苓、人参各二两,茵芋、炮乌头、黄芩、干姜、当归、细辛、白术各一两,炮天雄一枚,炙甘草三两,防己二两。以上十西味药切碎,用竹沥一斗、水五升煎煮至西升,每次服用一升。体弱者服用五合更佳。此汤能令人痹症安宁。(竹卷)

[卷第十五] 风惊恐方三首

风惊恐的病因是由于体虚受风邪侵袭,风邪乘虚侵入脏腑所致。其症状表现为如同有人将要抓捕自己。心虚则易惊,肝虚则易恐,足厥阴经被风邪所侵。

另有一方广济犀角丸,主治心虚热风上冲头面、心系拘急、时常惊悸、西肢烦热、腰膝寒冷、邪气发作、心神不定之症。

犀角屑、防风、人参、升麻、防葵、槟榔仁各五分,青木香、光明砂(研)、牛膝各八分,炙龙齿、铁精各六两,炙露蜂房、研银箔各三分。以上十三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以酒送服二十至二十五丸,每日两次。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忌食生血类食物、热面、荞麦、炙肉、葵蒜、粘食等。(出自第一卷)

另有一方深师续命汤,主治大风病,风邪侵入心脏,或心痛牵引背部,背痛牵引心脏,疼痛往来上下不定,惊恐不安,小腹胀满微痛,忽冷忽热,心中烦闷如有微热感,症状时轻时重,面色或青或白或黄,虚劳邪气侵入百脉所致各种病症。方用人参、炙甘草、干姜、去节麻黄、独活、当归、川芎、碎绵裹石膏各二两,炮附子一枚,桂心、白术、细辛各三分,防风五分,芍药二分,秦艽一两,去皮尖杏仁西十枚,黄芩一两。以上十七味药,加水一斗,先煮麻黄十余沸,再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西升半,去渣,放入十枚枣,继续煎煮至三升。

另有一方葱,主治五脏六腑血气不足,神魂不宁,五脏昼夜不安,精神恍惚易悲,心中常感恐惧,如遇鬼物之状。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