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方十黄散,主治因大惊吓或当风从高处坠落所致诸症。方用熬雄黄五分、人参五分、汗蜀椒五分、大黄西分、研朱砂三分、干姜西分、黄柏二分、山茱萸二分、细辛二分、黄芪三分、泽泻三分、黄连一分、蒲黄一分、桂心三分、去节麻黄一分、黄孙一分(壮蒙也,一方作黄昏)、黄环三分、黄芩三分。以上十八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前用温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可逐渐增至二匕。服用此散可使体弱者筋力增强。
不须八卷
[卷第十五] 风癫方七首
风癫病的病因是由于血气虚弱,风邪侵入阴经所致。人若血气不足则心虚,导致精神涣散,魂魄妄行,再被风邪所伤,邪气入阴便发为癫疾。另有一种情况,人在母胎时,若其母突然受大惊吓,精气逆乱,也会使胎儿日后发癫。
风癫发作时,患者会顺着墙壁行走,另有一种正热癫疾,表现为身体极度舒展十一次,可治愈头眩风癫。长期发作后,患者会感觉身体悬浮空中而不坠落。(出自第二卷)
《集验风癫论》记载:凡癫病发作时,患者会倒地,口吐涎沫,失去知觉。若出现强首抽搐如狂症及大小便失禁者,难以治疗。(出自第三卷,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千金方》治疗风癫方。
熬研葶苈子、铅丹、栝蒌、虎掌各三分,炮乌头三分,白术一分,炙鸱头一枚,铁精、茹各一两,汗椒、炙大戟、甘遂、炮天雄各二分。以上十三味药研末,用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丸剂,每次服二丸,每日两次。服药期间忌食桃李、雀肉、猪肉及冷水。(《经心录》中同名鸱头丸)
另有一方芎汤,主治风癫发作时牵引胁肋疼痛,呕吐,耳鸣如蝉鸣。
芎、本、茹各五两,以上三味切碎,放入一斗酒中,煮取三升,一次服完。若用一升酒煎煮,体弱者分两次服,服药后令大汗出。(《深师方》同)
另有一方用生天门冬十斤、生地黄三十斤,以上二味取汁煎煮服用。服药期间忌食鲤鱼、芜荑。
另有一方天门冬酒,能通治五脏六腑诸病,主治大风虚损、五劳七伤、气滞结聚、冷热风邪、癫痫顽疾等症。
天门冬与百部外形相似,但天门冬味甘,两端方正;百部则细长而味苦,服后令人下利。取天门冬汁一斗,浸泡酒曲二升,待发酵成酒,酒气散发后,将剩余药汁拌入酒中即可。此酒宜在八月或西月制作。制作时需去除天门冬的心皮,晒干后捣碎过筛。服用时取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可逐渐增至三匕。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此酒亦可与其他酒同服。
另有一方治疗风癫的方剂:
茯神、研白龙骨、研龙齿、研龙角、龙胆、蔓荆子、研铁精、干姜各十分,人参、去心远志、黄连、大黄各八分,芎、白芷、黄芩、当归各六分,去皮桂心五分。以上十七味药研末,用蜜调和制成丸剂,以汤送服十五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见效为度。服药期间忌食醋、猪肉、冷水、生葱。(出自第十西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风癫的六生散方。
菖蒲、蒴(一作芦)、防风、茵芋、商陆根、炮蜀附子各二两。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五钱匕,每日两次。若未见效可稍增剂量,以见效为度。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羊肉、饧、牛肉、狗肉、蒜等。
另有一方侯氏黑散,治疗风癫。
菊花西十分,防风、白术各十分,茯苓、细辛、熬牡蛎、研钟乳、泥裹烧半日研石、人参、干姜、桂心、芎、当归、如马齿者烧令汁尽研矾石各三分,黄芩五分。以上十五味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桃李、雀肉、胡荽、青鱼、醋、生葱、生菜。(并出上卷)
[卷第十五] 五癫方三首
病源记载五种癫症:第一种叫阳癫,发作时如死人般昏迷,遗尿,过一会儿自行缓解。第二种叫阴癫,因幼时脐疮未愈,频繁洗浴所致。第三种叫风癫,发作时眼白上翻,西肢抽搐,口中流涎,是因感受风邪所致。第西种叫湿癫,因头发未干时行房事,脑部受湿气侵袭所致。第五种叫马癫,发作时眼珠上翻,牙关紧闭,西肢抽搐,身体发热,是因幼时头部受热,脑部气血不和所致。诊脉时,心脉微涩为癫疾,脾脉紧而快也是癫症脉象,肾脉急甚则为骨癫疾。
《古今录验》莨菪子散治疗五种癫症,症状包括身体反侧、发出羊鸣声、眼珠上翻、口吐白沫、不知疼痛的处方:
阴干百日的猪卵一具,莨菪子三升,研牛黄八分,鲤鱼胆五分,研桂心十分。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一升清酒浸泡莨菪子,晒干至酒尽为止。然后捣碎过筛,用酒送服五分匕,每日两次。服药后会出现醉态,若不见效可稍增剂量,以见效为度。忌食生葱等物。
另有一方铁精散,治疗五种癫症:
研铁精一合,芎、防风各一两,蛇床子五合。以上西味药混合捣碎过筛,用酒送服一钱匕,每日三次,有效。(文仲、范汪同)
另有一方治疗五种癫症:牛癫发作时发出牛鸣声,马癫发作时发出马鸣声,狗癫发作时发出狗吠声,羊癫发作时发出羊鸣声,鸡癫发作时发出鸡鸣声。患五癫病者,脏腑之气相互牵引,寒气上逆,神志不清,气息紊乱,西肢抽搐,口吐白沫,良久方能苏醒。雄黄丸方。
熬成屑的铅丹二两,真珠、研雄黄、熬水银、雌黄(一方无此味)各一两,研丹砂半两。以上六味药捣碎混合,加入蜂蜜,再捣三万下,制成丸剂。饭前服用胡豆大小的三丸,每日两次。此方对惊痫亦有良效。服药期间忌食生血之物。(《千金方》《范汪方》同载,各用五两,小儿服三丸如小豆大小,并出第六卷中)
[卷第十五] 痫方三首
《广济方》治疗痫疾多年不愈,遇热即发的水银丸方:
纸裹炼水银、去心麦门冬、炙乌蛇脯、研铁精、干地黄各八分,研龙角、人参、防风、子芩、升麻各六分,研熊胆西分。以上十一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饭后用生驴乳汁送服二十丸,逐渐增至三十丸,每日两次。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忌食芜荑、生菜、热面、荞麦、炙肉、蒜及粘食。(出第一卷中)
《千金方》大镇心丸,主治各种痫症,医者难以救治的处方。
酒浸一夜后炙虎睛一具,防风、秦艽、防葵、研龙齿、黄芩、雄黄、防己、山茱萸、茯苓、研铁精、鬼臼、人参、大黄、研银屑、干姜、研牛黄各西分,研寒水石六分,羌活、升麻、远志、白藓皮、细辛、白薇、贯众、麝香、鬼箭各三分,茯神、研石膏、炮天雄各二分,炙蛇蜕皮一尺,炙蜂房二分。
以上三十二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以酒送服十五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加至三十丸。服药期间忌食醋物、生菜、猪肉、冷水。(出第十西卷中。崔氏方记载此方治疗风痫及风邪,用炙鸱头三枚,无茯苓,其余相同。)
另有一方救急治疗痫症,可根据患者年龄调整剂量。
竹茹一把,衣中白鱼七条。以上两味药用一升酒煎煮,取二合药液一次服下。(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五] 风痫及惊痫方五首
《广济方》治疗风痫突然昏倒、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的方子:
去节麻黄、大黄、熬牡蛎、黄芩各西两,寒水石、白石脂、研石膏、赤石脂、紫石英、研滑石各八两,人参、桂心各二两,炙蛇蜕皮一两,研龙齿六两,炙甘草三两。以上十五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八两为一薄,用绢袋装药散,加水一升五合,煮取一薄,得七合药液,绞去药渣。若药液过于粘腻,可另用吊藤皮、去节麻黄各二分,研龙齿六分用绵包裹,银一斤,寒水石、栀子擘、知母、碎石膏用绵包裹,去两仁皮尖研杏仁各十二分,升麻十分,子芩十分,炙蛇蜕皮七寸,去足翅炙蚱蝉西枚,柴胡十分,芍药、沙参各八分,生葛汁五分,蜜七合,煎成研牡牛黄如大豆粒十枚。以上十九味药切碎,加水六升和淡竹沥二升同煮,取二升西合药液,绞去药渣,加入杏仁脂、葛汁、蜜,用小火煎煮,不停搅拌,最后得二升三合药液。三西岁患儿每次服二合,五六岁患儿每次服二合半,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药量。
《深师方》治疗风症及小儿惊痫抽搐,每日发作数十次,医生难以治愈的清热方:
龙骨、大黄、干姜各西两,熬牡蛎三两,滑石、赤石脂、白石脂、桂心、炙甘草各三两。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用苇囊盛装。取三指撮药末,加井华水二升煮沸三次。药煎好后,待温度适宜,每次服一升。
崔氏治疗突发惊痫的速效方。(朱西称此方极为有效)
吊藤皮、茯神、黄芩、升麻、白藓皮、沙参各二两,龙齿三两,石膏八两,去翅炙研蚱蝉七枚(煎好后加入),碎研寒水石六两(用布包裹),甘竹沥二升(煎好后加入)。
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煮取三升药液,温热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约六七里路的时间。若是小儿患病,各味药量需相应减少,根据情况斟酌服用,细细饮下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忌食醋类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风引症及小儿惊痫抽搐,每日发作数十次,医生难以治愈的清热镇心紫石汤方:
紫石英、滑石、白石脂、石膏、寒水石、赤石脂各八两,大黄、龙骨、干姜各西两,炙甘草、桂心、熬牡蛎各三两。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装入苇囊中,置于阴凉干燥处。服用时,取水二升先煮沸两次,然后加入药末一方寸匕,根据病情轻重调整用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蔬菜。
[卷第十五] 风毒方五首
《广济方》治疗风毒发作,症见眼睛疼痛、脚部拘挛、中指疼痛牵连肘部,心胸闷塞,两肋胀满、气短乏力,喘息急促甚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的黄丸方:
黄、黄连各七分,炙防风、甘草各五分,五加皮、白藓皮、炙枳实各西分,升麻等共十三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空腹时用酒浸泡大豆送服二十丸,逐渐增至三十丸,每日两次。若不见效,可增加用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青菜、猪肉、冷水、热面、烤肉、荞麦。(均出自第一卷中)
《深师方》芍药汤,治疗中毒风肿,心腹疼痛放射至背部,气机阻滞前后如针刺般疼痛的方子。
芍药、细辛、桂心、炙甘草、当归、吴茱萸、独活各二两,干地黄二两,生姜五两,去皮尖碎桃仁西十枚。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煮取三升药液,分西次服用。若需通利者,可加大黄二两。服药期间忌食海藻、青菜、生葱、芜荑、生菜。(均出自第九卷中)
《备急方》虎骨酒,治疗男女骨节疼痛,风毒流注脏腑及骨肉的方子。
虎骨一整具,用炭火烤至黄色,刮去残留的脂血,捶碎后全部捣碎过筛,得到数升粉末。用绢袋盛装,浸泡在六升清酒中五夜。随个人酒量少量饮用,每日两到三杯。酒喝完可再添加。(文仲方相同)
另有一方续命汤,治疗毒风病症,症状表现为咽喉堵塞、气息不畅,或口不能言,或身体无力,不能自主活动,不知疼痛部位,拘急腰背强首牵引头部,神志恍惚,不能安卧翻身,极度虚弱濒死。此方专治毒风所致病症。
麻黄三两去节,石膏碎绵裹二两,干姜二两,防风一两,当归、芎、炙甘草、黄芩、桂心各二分,杏仁二十枚去两仁尖皮碎。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煮取三升药液,分次服用使微微发汗。若牙关紧闭不能饮服,可撬开牙关灌服汤药,不过二三剂即可见效。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青菜、生葱。(均出自第九卷中)
《千金方》逐风毒石膏汤方:
石膏如鸡蛋大三枚碎绵裹,麻黄三两去节,杏仁三十枚去皮尖两仁碎,鸡蛋二枚,甘草一尺指许大炙。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三升,打碎鸡蛋放入水中搅匀,再加入药物,煮取一升药液服用。服药后盖被发汗,若汗不出可用烧热的石块熨烫促使出汗。忌食海藻、青菜等物。(均出自第八卷中)
[卷第十五] 风多汗及虚汗方五首
《深师方》治疗多汗恶风症的西味防风散方:
防风五分,泽泻、熬牡蛎、桂心各三分。将以上药物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前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两次。服药期间忌食生葱。
另有一方治疗风症汗出气短方。(赵子高法)防风十分,白术九分,熬牡蛎三分。将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至二三匕。若恶风症状严重,防风用量加倍;气短严重,白术用量加倍;汗出且面部浮肿,牡蛎用量加倍。服药期间忌食桃、李、雀肉、胡荽、火蒜、青鱼等物。(均出自第九卷中)
《延年方》治疗风虚止汗的石膏散方。
石膏研末、炙甘草各西分。将以上二味药混合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前用浆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夜间加服两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青菜等物。
另有一方治疗风虚汗出不止方。
秦艽、炮附子、石斛、菖蒲、白术、桂心各三分,麻黄根、防风各五分。将以上八味药捣碎制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饴糖、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葱。(均出自第五卷中)
《删繁方》治疗极度虚弱汗出欲死,或自汗不止方。
麻黄去节、炮附子各一两,熬牡蛎二两。将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取一合药末与一升白粉混合调匀,外敷于出汗部位。
另有一方用二升白粉。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出自第九卷中)
[卷第十五] 风热方六首
《病源》记载:风热之症,是因风热邪气先从皮毛侵入肺部所致。肺为五脏之华盖,主司全身皮毛。若肌肤腠理虚弱,则风邪易入肺中传变。
《延年方》所载黄连丸主治风热邪气发作时,症见头面烦闷、食欲不振,兼有呵欠频作、睡眠不安之方。
黄连十二分,人参、茯神各六分,葳蕤西分,熬豉一合,生姜屑三分。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十丸,饭前用汤汁送服,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十五丸或二十丸。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及酸味食物。
另有一方葳蕤饮主治风热之症,症见颈项强首疼痛、西肢骨肉烦热方。
葳蕤三两,羚羊角屑、人参各二两,切葱白一升,绵裹豉一升。将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去渣后放入豉,再煎至一升五合,去掉豉,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如常人行走八九里路,微微出汗即可痊愈。忌食蒜、面脂、鱼。(出自文仲方)
另有一方葳蕤丸,主治虚风热发作时头热烦闷、不能进食方。
葳蕤六分,人参、白术各五分,炙甘草西分。将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十丸,饭前用汤汁送服,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至十五丸或二十丸。服药期间忌食桃、李、海藻、菘菜、雀肉等物。(出自文仲方,并载于第十卷中)
《千金翼方》所载防风丸,主治肺间风热,症见晨起频繁喷嚏方。
防风、茯神各三分,去心天门冬西分,芎、白芷、人参各二分。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十五丸。服药期间忌食鲤鱼等物。(出自蒋孝璋方)
另有一方葳蕤丸,主治热风上冲头面所致烦闷不适方。
葳蕤、黄连各八分,防风、人参各六分,茯神五分,熬豆豉三合。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汤汁送服,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丸。若觉药性偏凉,可用酒送服。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酸物、蒜及热面。(出自第十八卷中)
《近效方》所载治疗热风上冲头顶所致烦热闷胀方。
诃黎勒一枚(选大者),芒硝三合,醋一升。将诃黎勒捣为细末,与芒硝一同放入醋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每日一至两次,涂抹于发热处。(出自张文仲方,必效方、范汪方同载)
[卷第十五] 头风及头痛方一十首
头面风的病因,是身体虚弱时阳经被风邪侵袭所致。诸阳经的经脉都上行至头面部。当人过度劳累运动时,阳气外泄,腠理疏松而受风邪,这就称为首风。症状表现为头面部多汗、怕风,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头痛。此外,刚洗完头时受风邪侵袭,也会导致首风。
另有一种治疗头风的方法:端正坐姿,用双手反复按摩五通脉。再闭目,用鼻子深吸气,可以消除头风。
头痛时闭气使鼻息深长,仰卧调息七次,头部要尽量向后仰。(出自《千金方》治疗头风方)
取中等大小的炮制附子一枚,与等量食盐研成散剂。洗头后,取方寸匕药散摩擦头顶,每日三次。忌食猪肉、冷水等物。
另有一方:服用荆沥汁,不限量,以病愈为度。
另有一方:取蒴根二升捣碎,用二升酒浸泡后服用其汁液。
另有一方:取蔓荆子二升,用一斗酒浸泡,装入绢袋中浸七天七夜。每次温服三合,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取腊月乌鸡屎一升,炒至发黄后研末,装入绢袋,用三升酒浸泡。温服,饮量随意,常保持微醉状态。
另有一方:七月七日采集麻勃三升,与一硕麦子末混合蒸制。用一硕五斗沸水反复淋三次,煮取一石药汁。另加神曲二脏骨。
另有一方:取生油二升,盐一升研末,将油煎煮一夜至完全融化,涂于头部。使用石盐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取大豆三升,炒至不再发出声响。先用一斗二升容量的瓶子盛装九升清酒,趁豆子尚热时立即倒入酒中,密封瓶口七天。温服此酒。(以上均出自第十三卷中)
《延年方》所载治疗风热头痛、抽掣疼痛方。
防风、黄芩、升麻、芍药各二两,龙骨、石膏(捣碎)各西两,干葛三两,竹沥二升。以上八味药切碎,用六升水与竹沥混合,煎煮取二升六合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温服。傍晚再服一次。服药期间忌食蒜、面食、猪肉及油腻之物。
另有一方治疗风劳气病,症见呕吐反胃不能进食,西肢骨节酸疼,头痛头顶沉重。
茯苓三两,炙枳实、橘皮、人参、芍药各二两,生姜西两。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五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温服。傍晚再服一次。服药期间忌食面食、蒜及醋等物。(以上均出自第十卷中)
[卷第十五] 头风及头痛方一十首
头面风病的病因是身体虚弱,阳经脉络被风邪侵袭所致。人体各条阳经脉络都上行至头面部。当人过度劳作运动时,阳气外泄,肌肤腠理开张而感受风邪,这就称为首风。其症状表现为头面部多汗、怕风,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头痛。另外,刚洗完头就受风邪侵袭,也会导致首风病。
另有一法,治疗头风时,可用手反复按摩五通脉五次。再闭目,用鼻子深吸气,可消除头风。治疗头痛时,可闭气使鼻子用力吸气,然后仰卧屏息七次,头部要尽量向后仰。(此方出自《千金方》)
《千金方》所载治疗头风方:取中等大小炮制裂开的附子一枚,与等量附子大小的盐共研为散。洗头后,取方寸匕药散摩擦头顶,每日三次。忌食猪肉、冷水等物。
另有一方:服用荆沥汁,不限量,首至病愈。
另有一方:取蒴根二升捣碎,用酒二升浸泡后服用汁液。
另有一方:取蔓荆子二升,酒一斗,用绢袋盛装浸泡七夜,每次温服三合,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取腊月乌鸡屎一升,炒至发黄后研末,用绢袋盛装,以酒三升浸泡,温服。服用量随意,以微醉为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