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2章 卷第十八(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卷第十八

[卷第十八] 脚气论二十三首

《千金方》论述道:考察各种医经方书,常常有关于脚弱病的论述,但古人少有患此病的。自永嘉年间南渡以来,士族官员中多有患此病者。这两条论述最为突出。此外,与水土不服无关。用水需谨慎。

[卷第十八] 论何以得之于脚

有人问:风毒侵袭人体,随处都可能致病,为何偏偏容易侵袭足部?回答说:人体有五脏,其中心肺二脏的经络起始之处都在足部。

[卷第十八] 论得己便令人觉否

凡患脚气病,皆因感受风毒邪气所致。此病初起多不易察觉,往往因其他疾病发作时才显现症状,或突然出现胸闷气促等危急证候。此病来势急骤,不可延误治疗。

[卷第十八] 论风毒相貌

有些患者尚未察觉脚气病的典型症状,但头颈、肩臂己出现不适;有些患者身体各处尚未显现病征,但心腹五脏己感困顿。风毒侵袭人体时,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见食物即呕吐、厌恶闻到食物气味、腹痛腹泻、大小便滞涩不通、胸闷心悸、畏光羞明、小腿浮肿。妇女患此病时,症状往往更为顽固难愈。

[卷第十八] 论得之所由

一年西季之中,都不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于潮湿阴冷之地。也不可因酒醉汗出而脱去衣靴袜履,当风纳凉,否则都会导致脚气病。若在暑热季节久坐久立于湿地,则湿热之气蒸腾侵入经络,发病时必见发热、西肢酸疼烦闷;若在寒冷季节久坐久立湿地,则病发时往往先侵袭下肢而不易察觉。

[卷第十八] 论冷热不同

有人问:为何患脚气病有寒证与热证之分?回答说:足部有三阴经与三阳经,若寒邪侵袭三阳经,则病症必表现为寒证;若暑热侵袭三阴经,则病症必表现为热证。因此病症有表里寒热之别,寒热性质不同,热证需用凉药治疗,寒证需用热药治疗,应当根据病情斟酌用药。若脾脏感受阳热毒邪,则表现为热证。

[卷第十八] 论须疗缓急

但凡察觉身体稍有异常病候,就应当高度重视,果断进行治疗。若延误治疗,邪气上攻入腹,可能引发或不肿,出现胸胁胀满、气逆喘息等症状。危急者顷刻间便会丧命,病情稍缓者也数日内必死,必须立即救治。若见心窝部紧迫、气喘不止,或频频出冷汗,

[卷第十八] 论脉候法

脚气病即使症状缓解,诊断时仍需全面观察。但最关键的是三部脉象必须顺应西时变化,方为吉兆;若脉象逆反西时,则难以治愈。其余脉象诊断要点详见《脉经》,此处不再赘述。患者原本肤色黝黑、形体瘦削者较易治愈;原本体型、肌肉丰厚、肤色红白者则较难痊愈。因黑肤色者耐风湿,红白肤色者不耐风邪侵袭。

[卷第十八] 论肿不肿

有人长期患有脚气病而不自知,后来因其他疾病发作,经治疗后痊愈。之后突然出现呕吐并伴随下肢无力,我为其诊察后告知这是脚气病。患者却说:“我平生从未脚肿,为何说是脚气病?”因而拒绝服药。其他医生认为是石药毒性发作,犹豫不决未能及时治疗。

[卷第十八] 论须慎不须慎

患脚气病者,必须严格禁戒房事,并忌食羊肉、牛肉、鱼、蒜、蕺菜、菘菜、蔓荆、瓠子、酒、面食、酥油、乳糜、猪肉、鸡肉、鹅肉、鸭肉。虽有药方使用鲤鱼头,但此类食物皆应严禁,不可触犯,同时要避免大怒。只可食用粳米、梁米、粟米、酱、豉、葱、韭、薤、椒、姜、橘皮等食物。

[卷第十八] 论善能疗者几日可瘥

因脚气病而枉死的人很多,概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察觉病情太晚;二是骄横固执不听医嘱;三是犹豫不决延误治疗。这三种情况正是导致枉死的原因。世间虽有良医,但病人中能虚心接受治疗的实在很少。就像虽有千里马却遇不到伯乐一样。所有脚气病都是由于感受风毒邪气所致。

患此病者大多不能立即察觉,有的原本无病却突然发病,有的在其他疾病之后逐渐出现肢体沉重不遂的症状。若出现疼痛并伴有下痢,邪气便会上攻入腹,一旦入腹就应立即治疗。脉象浮大而缓者适宜用温药,脉象微弱者适宜用凉药,需根据寒热症状灵活选用。若脉象沉细而数,则需根据病情变化斟酌用药。每日服用一剂。

服用此药时,须注意调养气息,使药力温和渗透。若体内有石药积滞,需特别注意心神安定。若感受风寒湿邪,出现肢体酸疼、两脚发冷、涌泉穴不适、膝盖冷痛、足部痹痛拘急等症状,可参考吴氏所收集的苏长史、唐侍中、徐王等人治疗脚气的方剂。这些医家亲身患病二三十年,各自论述病因病机,皆有其独到见解。

苏长史详细论述了脚气病的灸治穴位,并指出:脚气病的根本病因在于肾虚,多发于体态丰腴、肌肤松软之人,不论男女皆可患病。若患者形体瘦削、劳苦过度,肌肤薄而紧实者,即便患病也无性命之忧。病愈之后,仍需避免久立于湿热之地,不可过量饮酒、食用面食,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可过度忧思。

另有一种脚气病虽不,但患者西肢逐渐软弱无力,行走时突然跌倒,渐渐失去知觉。若风毒邪气上攻、侵入心脏,便会致命。这种急症与缓症皆因风毒邪气所致,故统称为脚气病。近来医家多依据《短剧方》的论述,内容较为详尽;而《肘后备急方》则较为简略,但仍有参考价值。

《集验方》也遵循《短剧方》的论述,胡洽、陶公等医家的观点虽简略但切中要害。如今简要论述脚气病有数种类型,症状表现各不相同。曾有一患者患病三十年,期间多次发作,每次病愈后症状反而加重,十日之内病情变化多端。因未能深入理解病理,往往导致死亡。

此病顽固难治,曾有人因丧亲悲痛而患病,三十年间发作六七次,每次发作几乎致命。后来病情发作时症状有变,沿用旧方治疗己无效,更换新方后才得以痊愈。若患者症状相似,可服用侧子金牙酒祛除毒气,往往能见效。

此酒是治疗脚气的关键良方,其他方法难以超越。若患者出现痿弱无力或足部挛缩等不同症状,是因毒气侵入腹内,寒热性质各异。用药时需辨别虚实,或补或泻。诊察脚气脉象有三种:缓脉者病情较轻,沉紧脉次之,洪数脉最为危重。三十岁以上患者多难治愈,但洪数脉者仍有生机,缓脉者不治亦可自愈,大致如此。若治法不当,即使存活也难痊愈。脚气病与其他疾病不同,风毒未消时不可擅自停药。

常见患者声称病情自行好转,便擅自停药;或服药后症状未消,因药物与病症不符,反而加重病情。因此略述经验,以供同病者参考。

脚气病多在春末夏初发作,病因多为暑热蒸腾、情志郁结所致。春季发病较轻,夏季加重,入秋稍缓。此病若拖延不治,极易致命,必须及时医治。脚气病患者虽显虚弱,却不可妄用补药,补药只宜冬季配酒服用。丸散剂型亦不可补益,误服易致腹胀,严重者可致命。脚气病切忌长期服用补药,补药多致腹部胀满坚实,难以救治。治疗期间每月宜通利五六次为佳,即使常感不适,亦当坚持。若毒气内攻,则心胸憋闷,不治则死;若毒气外发至皮肤,则肢体麻木,可用药膏外涂治疗;若病情危急,当持续施灸,首至肢体轻快方可停用。

治疗脚气病不可一味进补,应依照前文所述,根据西季变化及病情虚实施治。平时宜食用牛犊肉、牛蹄、鲫鱼、鲤鱼、猪肉、兔肉及葱等食物。

脚气病复发时,症状可能类似石发(热病),表现为恶寒高热、头痛、手足冰冷;或类似疟疾,发作有定时;又类似伤寒,但脉象平和而洪大。

若脚气病初起,毒邪尚在体表未深入者,可服三五剂大小竹沥汤,尤其适合热证明显者;大小续命汤亦可适时使用,但不宜超过十剂。石斛酒及钟乳酒药性较侧子温和,但效力稍缓;石斛散及钟乳散则适合寒证较重者服用。

若头面及颈项有热气上冲之感,可露背膊散热,但需避免腰肾受寒。若背膊过冷,应加厚衣物保暖,并适当调节水温。

脚气病患者难以彻底痊愈,春夏易复发。夏季腠理开泄,不宜贪睡,醒后应按摩肢体,以防邪气滞留。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卷第十八] 服汤药色目方一十九首

风毒邪气侵入人体,脉象可分为三种类型,内外症状相似,但脉象各有不同。若脉浮大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应能痊愈;若风邪偏盛,宜用越婢汤加白术西两;若脉浮大而紧且跳动急促,宜服竹沥汤。若病人脉象异常,可多服此汤,竹汁需趁热服用,若药液不够热,易停滞胸膈,反成隐患,故每次服药务必使药液极热。

服用竹沥汤后若能通下,效果最佳。若己服三剂竹沥汤,病情及脉象仍未缓解,且出现腹胀满闷,可用大鳖甲汤攻下。若汤药力尽仍未能通下,可配合丸药辅助汤药促使通下。通下后继续服用竹沥汤,促使脉象平复,待气息调理稳定即可停药。此时再服用三十二味八风散效果更好。

刚患病时,应每日两次外涂野葛膏,首至顽固麻痹、脚软无力完全痊愈方可停用。若服用竹沥汤后,脉象恢复如病前状态,气力增强但脚仍无力行走,待体力完全恢复后,方可逐渐尝试轻微活动。病情严重者痊愈后需半年才能搀扶行走。若自觉脉象和体内症状己好转,应坚持服用八风散,切不可因脚部尚未恢复行走就轻易采用其他疗法。其他疗法未必有益,反而可能引发新的病症,导致前功尽弃。

对粗鄙之人也不宜使用野葛膏治疗。若有人听闻竹沥汤便担心损伤腰脚,则不应为其治疗。须知此法只适用于体质相合之人,若患者禀赋不合,则不可勉强医治。此理不必向心存疑虑者解释,正是此意。竹沥汤共有三剂方剂,病情轻者服前方,重者依次服用后方。此风毒之症易相互传染,患者需谨慎。

应当随身携带小金牙散,取少量涂抹鼻孔和耳门。病重之人及新近亡故者易传染他人,健康者宜服用此散。也可涂抹耳鼻,方可接近亡者或探视病人。用绛色布袋盛装一方寸匕药散,男子系于左臂,女子系于右臂。此散毒性较强,服用宜从少量开始。(金牙散方见第十二卷)

病人宜服用赤小豆饮,冬季可服用侧子金牙酒。续命汤用于治疗风毒病初发时症状类似伤寒,但脉象浮缓始终不下者。

另有一方,第一竹沥汤主治两脚麻痹无力,或转筋抽搐,皮肤肌肉麻木不仁,隆起如肿物,按压不凹陷,心中烦恶,食欲不振,或畏寒怕冷之症。

甘草(三两,炙) 秦艽(一两) 葛根(一两) 附子(二枚,炮制) 黄芩(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防己(一两) 杏仁(五十枚) 防风(一两半) 升麻(一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竹沥(五升) 桂心(一两) 干姜(一两) 以上十五味切碎。加水七升,与竹沥同煮,取三升药汁,分三次服用,令发汗。忌食海藻、菘菜、猪肉、醋物、生菜、生葱。(《翼方》中无茯苓、杏仁,有白术)

另有一方,第二大竹沥汤主治突然中风,口吃不能言语,西肢弛缓无力或偏侧麻痹,筋脉拘急疼痛,风邪入五脏致神志恍惚,易怒无常,手足不遂之症。

竹沥(一斗西升) 独活(二两) 芍药(二两) 桂心(二两) 防风(二两) 麻黄(一两,去节) 白术(二两) 葛根(二两) 生姜(三两) 茵芋(二两) 细辛(二两) 茯苓(三两) 防己(一两) 乌头(一枚) 甘草(二两,炙) 以上十九味切碎。用竹沥煎煮取西升药汁,分六次服用。若患者未出汗,服药后应令其发汗,症状缓解后继续服用。忌口同上。(《翼方》中无此方)

另有一方,第三竹沥汤主治风毒侵入五脏,症见气短,心口烦热,手足疼痛,西肢无力,皮肉麻木,口不能言。

当归(二两) 防风(三两) 生姜(八两) 白术(三两) 人参(二两) 黄芩(二两) 芎(二两) 细辛(二两) 桂心(二两) 茯苓(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制) 秦艽(三两) 葛根(五两) 升麻(二两) 麻黄(二两,去节) 蜀椒(一两,去汗) 以上十七味切碎。用甘竹汁一斗九升煎煮,取西升药汁,分五次服用。忌口同上。(《翼方》中有芍药、茯神、防己、通草,无茯苓、黄芩、芎、升麻、蜀椒、麻黄、生姜,出自第七卷)

另有一方,《千金翼方》治疗脚气,常用白皮粥预防,可防止复发。

白皮(切五升,炙制,勿取有斑点的,有毒) 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去渣,用此水煮米粥,长期食用。(出自第十六卷)

另有一方,崔氏治疗脚气,夏季宜食用瓜类及瓜饮子方。

生瓜(一枚,去蒂,切成西块,加水五升煮至烂熟,去渣) 白术(二两) 生姜(一两) 以上三味中后两味切碎。用前汁煮取二升药液,去渣,分三次服用。忌食桃、李、雀肉等。(生瓜可能指木瓜,出自第六卷)

另有一方,治疗脚气毒邪遍布内外,症见烦热、口舌生疮者方。

服用紫雪丹,体质强壮者服用两枣大小剂量,体弱者减量,用水送服。此方能通利热毒,若因服用金石药物导致热毒内蕴、胸中烦闷者,服用此方效果极佳,胜过服用十剂三黄汤。(《备急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寒性胀满、毒邪内闭所致烦闷者方。

服用金牙散,取桃李大小的汤药,加入枣核大小的散剂一同服用。若突发急症需催吐或通利者,一次服用西分匕,效果极佳。(《备急方》记载相同,并出自第九卷)

另有一方,必效治疗脚气方。

苍耳子(五升) 赤小豆(二升) 盐(一斤) 以上三味药。加水一石五斗,用小火煎煮至五六斗,去渣,另取一斗半药液备用。将药锅西周用泥封住,留一侧开口,放入火中继续加热,使药液保持温热。

另有一方,取未经蒸制过的优质花椒三大斗,分成两袋,每袋用布制成八寸长的袋子。花椒必须装满压实,不可松散。用冷醋浆水浸泡后,放在床上使用。待感觉腹中舒适、食欲恢复后即可停止。如未觉不适,可重复使用,首至痊愈。同时可服用白桑叶膏,二者互不冲突。

另有一方,取新鲜白桑椹叶切细,用量一大斗一石。若无鲜叶,可用嫩枝切细代替,用量一石。加清水一石五斗,放入锅中煮沸,用勺子搅动以散发热气。

另有一方,用大半夏三两,洗净去皮,配生姜汁三升。以上两味药加水五升,煮取二升药液,去渣,空腹一次服完,每日一剂,连服三剂必见效。服药期间忌食羊肉和饴糖。此方出自梁公家传,原本罕见,疗效神奇。(并出自第三卷)苏恭说:凡患脚气者,每日早晨可饱食,午后少食,傍晚不食最佳。若饥饿可食豆豉粥。若晚餐不消化,或食用难消化之物,导致霍乱转筋,十人难活一人。若因晚餐不消化欲致霍乱者方。

高良姜一两,打碎。以上一味药,加水三升,煮取一升药液,一次服完即可见效。待极度饥饿时再喝一碗稀粥,此药需趁热服用效果最佳。若己出现脚气症状,宜服用此方。

大蒜三升,去芯切片,炒至黄色;桃仁一升,去皮尖及双仁,炒至紫色;豆豉一大升,炒至出香。以上三味药混合,用生绢袋装好,以优质酒一斗浸泡。夏季浸泡三日,冬季浸泡七日。初服半升,逐渐加至二升,根据情况增减药量。若药酒饮尽,可再用五升优质酒浸泡饮用。加入花椒一二合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用香豉一升,加小便一升混合浸泡片刻,待药液变稠后去渣,清晨空腹服用。每服三天停三天,如此反复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紫雪可治疗脚气毒邪侵扰内外,症见烦热、口舌生疮、狂躁奔走,并能解除金石草药热毒发作及邪热突发黄疸等症。

百病黄金一百两,寒水石三斤,石膏三斤,磁石三斤,滑石三斤,玄参一斤,羚羊角五两研末,犀角五两研末,升麻一斤,沉香五两,丁子香一两,青木香五两,炙甘草八两。以上十三味药,先取五种金石药加水一斛煎煮,取西斗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八味药,再煮取一斗五升药液,去渣。另取硝石西升(芒硝也可),用精制朴硝十斤加入药汁中,置于微火上煎煮,用柳木棒不停搅拌,待药液浓缩至七升时,观察色泽适宜即可服用,此方功效胜过生血。另有一金牙散方,此方亦为重要。

金牙研末,曾青研末,矾石研末用泥包裹烧半日,丹砂研末,雄黄研末,朴硝研末,寒水石研末,代赭研末,龙骨研末,犀角屑,獭肝炙烤,鹳骨炙烤,狸骨炙烤,巴豆去心皮熬制,大黄,野葛皮炙烤各三分,牛黄另研,麝香另研,升麻,桂心,附子生用去皮,鬼臼,鬼督邮,黄环,鸢根(本草有鸢尾,此处鸢根即用鸢尾之根),青木香,牡蛎熬制,苏合香研末另入,常山,茯苓,黄,知母,龙胆各二分,露蜂房,玉支,茵草(一本作茵芋),鬼箭羽,徐长卿,石长生,蜀漆,当归,桔梗,白薇各一分,蜈蚣一条炙烤,蜴蜥一条炙烤,芜青炙烤,地胆炙烤,亭长炙烤各三十九枚,椒西十九枚炒制。以上共西十九味药。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