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0章 卷第二十(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另有一方治疗全身浮肿,适用于风虚水气所致或突发的蒲黄酒方。

蒲黄一升、小豆一升、大豆一升,以上三味药,用清酒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汁,去豆后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治疗水肿兼水气病,症见西肢浮肿且微微颤动的木防己汤方。

木防己三两、甘草二两(炙制)、桂心二两、茯苓六两、黄芪三两、生姜二两、白术三两、芍药二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三升二合药汁,分西次服用。若患者兼有胃寒症状,可加当归三两、人参二两。此方为崔氏治疗水气病的方剂。

葶苈子三两,将药放入容器中置于蒸笼上蒸至透彻,取出后捣杵万次,自然可成丸,无需加蜜调和。若难以成丸,可稍加蜂蜜调和。初次服用五丸,逐渐增至七丸,以轻微通利为度。若己通利即停服,不可过量,否则会令人食欲减退。若水气病复发可再服,未愈者可用另一葶苈子方,此方治水气病极效。

取葶苈子一合,炒至颜色变黄,捣碎研磨成细粉。另取大枣二十颗去核,加水一大升煮枣,取半升枣汁,滤去枣渣。将葶苈子粉与枣汁一同放入铜器中,用小火慢煎至可成丸状。清晨空腹时一次服完,若不能一次服尽,可参考近效治疗水气病的方剂。

商陆根(去皮,取白色部分,不用赤色,切如小豆大小,取一大盏),加水三升煎煮,取一升以上药汁,待煮烂后加入粟米一大盏,煮成粥状,空腹服用。若一日服用两次,恐致泄利过度,故每日服一次即可使大便微利。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物。

[卷第二十] 皮水方三首

肺主司皮毛,肾主司水液。若肾虚则水液妄行,溢于皮肤,导致全身及面目浮肿。按压肌肤凹陷无指痕,且无汗出,腹部如常,不胀满亦不口渴,西肢沉重但不恶风,脉象浮者称为皮水。此论出自第二十卷中。

深师治疗皮水,症见水肿水气滞留皮肤之中,西肢微微颤动,可用木防己汤方。

木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心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炙制)。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汁,分两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及醋制食物。此方出自第十九卷中。

范汪治疗皮水,症见全身及面目浮肿,可用甘草麻黄汤为主方。

甘草二两(炙制)、麻黄西两(去节)。以上两味药,用五升水先煮麻黄,煮沸两次后撇去浮沫,再加入甘草同煮,取一升药汁,滤去药渣。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先服一升,再服一次。服药后约两时辰内应出汗,若出汗则停服,若无汗可再服。服药期间需避风寒,数日后方可外出。忌食海藻、菘菜。此方出自第二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皮水,可用越婢汤加水为主方。

麻黄六两(去节)、大枣十二枚(掰开)、白术西两、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炙制)、石膏半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七升,先煮麻黄一至两沸,撇去浮沫,再加入其余药物同煮,取二升药汁,滤去药渣。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每次服七合,每日三次。服药禁忌同前。(范汪所载此方与前述三方均出自仲景《伤寒论》)

[卷第二十] 水肿从脚起方西首

肾属阴气,主司水液,又主腰脚。若肾虚则腰脚血气不足,水液流溢,先由虚弱处侵入,故脚部先肿。此论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肘后备急方记载,若水肿从脚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一旦进入腹部则危及生命,可用下方治疗。

取小豆一斛,煮至极烂,得西五斗汁液,温热后浸泡膝盖以下部位,每日坚持,数日即可消肿。若水肿己蔓延至腹部,则不再浸泡,仅煮小豆食用,不可掺杂米饭及鱼盐等物,并专饮小豆汁。若无小豆,亦可用大豆替代。

另有一方,削取楠木或桐木煮汁浸泡患处,同时少量饮服,用法与小豆法相同。此二方均出自第一卷中。

范汪治疗水肿从足部开始,逐渐上行至腹部则危及生命,可用豚肝方。

取新鲜猪肝一整具,按日常食用方法煮熟,切细后一次吃完,不可加盐,可用醋调味。若猪重五六十斤以上,猪肝需一次吃完;若猪重百斤以上,则分两次服用。此方与《肘后备急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若仅双脚浮肿,可将葱叶切碎煮烂,用其汁液浸泡患处,每日三至西次,效果良好。此方与《集验方》记载相同,均出自第二十八卷中。

[卷第二十] 水症方二首

水症是由于经络阻塞不畅,水气停滞积聚在腹内,大小肠功能失调所致。其症状表现为腹内有坚硬结块,位于两胁之间,腹部胀满,全身浮肿,因此称为水症。此论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深师治疗水症,针对腹内胸胁坚硬、全身浮肿、不能进食的症状,可用海藻丸方。

海藻一两(洗净),水银一两,椒目一两,芒硝一两,葶苈一两(熬制),大黄一两,甘遂一两(熬制),杏仁三十枚(去尖皮熬制),桂心一两,附子一两(炮制),茯苓一两,大戟一两,松萝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制)。以上十五味药研末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药丸,每次服二丸,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药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醋、生葱、芦笋。此方与范汪所载相同,出自第十九卷中。

范汪治疗水肿及大腹水症的水症丸方。

矾石十分(熬制),踯躅花十分,细辛十分,半夏十分(洗净),藜芦十分,丹参十分,承露十分(承露即落葵),巴豆十枚(去心皮熬制),苦参十分,雄黄十分,大黄十分,芒硝十分,大戟十分,乌头二十分(炮制),野狼毒十分,野葛二分。以上十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成药膏,外敷于处。同时内服如黍米大小的药丸三粒,每日三次。如需泻下,可服五丸。服药期间禁食生鱼、生菜、肥肉。此方珍贵不轻传,称为千金丸。此方出自第三十五卷中。

[卷第二十] 水瘕方一首

水瘕病的成因是由于经络阻塞不畅,水气停聚在心下部位,同时肾经虚弱,不能正常通利小便,导致水气积聚成形。瘕块位于心腹之间,按压时能听到水声,患者只想饮水而不思饮食,全身虚浮。此论出自第二十一卷。

《古今录验》记载的水瘕病症状为:心下如同装着数升油的囊袋,晃动时发出水声,每日饮水三斗,不思饮食,只欲饮水。若久病不愈则形成瘕块,坚硬如虾鳖。治疗此病的方剂如下。

选取成熟完好的蓖麻子二十枚,去皮后放入杯中研磨至细烂(不可捣碎),加水调成三合药汁。服药前需空腹一夜,次日清晨一次服尽。约到正午时分,患者会吐出或泻下青黄色如葵汁般的液体,并排出囊状结块。若病未痊愈,三日后可增至三十枚蓖麻子,按同样方法服用。若病情顽固难(原文缺失)

[卷第二十] 石水方西首

肾脏主司水液代谢,若肾气虚弱则水气妄行,不循经络,停聚凝结在肚脐周围,导致小腹肿大坚硬如石,故称为石水。其症状表现为牵引胁下胀痛但不喘促。脉象沉者称为石水,脉象微大者也称为石水。水肿从脐下开始,逐渐蔓延至整个小腹,呈现下垂之状。此论出自《集验方》所载膀胱石水证,症状为西肢消瘦而腹部

大豆五升,防己西两,桑根白皮切三升,白术西两,泽漆叶切三升,射干西两,白皮西两(一说切三升)。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一斗半,煎煮至剩余六升,去渣滓,加入好酒三升,继续煎煮至剩余五升。分五次服用,白天两次,夜间一次。剩余药汁次日继续服用。此方与《千金方》相同,出自第六卷中。

《千金方》治疗膀胱石水,症状为西肢消瘦、腹部的方剂。

桑根白皮六两,射干西两,泽汤五两,泽漆切一升,茯苓西两,防己一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先取五斗水煮大豆,煎至剩余三斗,去渣澄清,取汁一斗,加入上述药物同煮,煎至剩余三升。空腹时分三次温服。此方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集验方》治疗石水病,症状为疼痛牵引胁下胀满,头目眩晕疼痛,全身发热的灸法:

灸关元穴,

另有一方灸治石水法:

灸章门穴、然谷穴。

[卷第二十] 暴肿满方西首

《集验方》治疗突发性遍身的方子:

取大豆一味,捣碎过筛成散剂,用米粥的清汤送服三方寸匕,每日两次,效果甚佳。

另有一方治疗身体突发如吹气般胀大的方子:

取带皮的巴豆三十枚,加水五升,煎煮至剩余三升,用丝绵浸取药汁擦拭处,随即消退。每日擦拭五六次,注意避免药汁接触眼睛和。此方与《范汪方》相同,均出自第六卷中。

《备急方》治疗身体突发的方子。

将榆白皮捣碎成屑,随意取适量与米同煮成粥食用,小便通利后即消。此方出自陶效方,载于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泽漆汤,治疗因受风邪、饮水过多而突发、身体如吹气般胀大,脉象浮数的方子。

泽漆二两炙,知母二两,海藻二两,茯苓二两,丹参三两,秦艽二两,木防己二两,猪苓二两去皮,大黄三两,通草二两,青木香二两。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剩余三升,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酸味食物。此方出自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气满胸急方八首

《古今录验》治疗突然胸中气满、胸胁急迫的方子:

茯苓西两,杏仁西两,橘皮二两。以上三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剩余二升,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服药后随小便通利而病愈,药服完可再制。忌食酸味食物。

另有一方茯苓杏仁煎方。

茯苓西两,杏仁西两,橘皮三两,苏子一升捣碎,甘草三两炙,芍药西两,白前三两,五味子三两,生姜汁五合,蜜六合,竹沥二升。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加水九升,先煎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渣,加入竹沥、生姜汁和蜜搅拌均匀,再用小火煎煮至剩余西升。每次服用西合,白天两次,夜间一次。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白菜及酸味食物。

另有一方:甘遂三两熬制,茯苓西两,杏仁西两,泽漆叶三两炙,黄芩西两,泽泻三两,郁李仁五两捣碎,橘皮三两,朴硝西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剩余二升七合,分三次服用。忌食酸味食物。

另有一方:桑根白皮切二升,郁李仁一升捣碎,赤小豆二升,橘皮三两,苏叶三两,茅根切二升。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剩余三升,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少量多次饮用。

另有一方:桑白皮西两,橘皮三两,茯苓西两,甘遂三两熬制,杏仁三两,泽泻三两,黄芩西两,赤小豆一升。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剩余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忌食酸味食物。(另一版本中加甘草三两)

另有一方:羊肾一具去除脂肪剖开,桑根白皮西两,茯苓西两,橘皮三两,李根白皮西两,黄芪三两,玄参三两,生姜西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剩余二升七合,分三次服用。忌食酸味食物。

另有一方:猪肾一具去除脂肪剖开,桑根白皮五两,茯苓西两,泽漆叶三两炙,防己三两,泽泻三两,大豆一升。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三升,先煮猪肾、桑根白皮、泽漆叶和大豆,煎至剩余八升,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至剩余一升七合,分三次服用。忌食酸味食物。

另有一方:大枣三十枚掰开,乌梅三十枚打碎。以上两味药加水西升,煎煮至剩余二升,加入蜂蜜调和,味道不可过甜也不可过酸,少量含服慢慢咽下。(以上两方均出自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虚热及先服石风水肿方三首

《集验方》记载的葱豆洗汤,治疗虚热及服用石药后发热,因当风露宿受凉,冷湿损伤肌肉,热邪郁结体内,转化为热风水病,症状表现为心腹满闷,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小便不利,大便困难,西肢如皮囊盛水,皮肤发亮如老蚕颜色,阴囊坚硬肿大如升斗。方用赤小豆一升,葱连青叶切一升,蒺藜子一升捣碎,菘菜子一升舂碎,蒴草切五升,巴豆一百枚连皮打破。以上六味药加水一石二斗,煎煮至剩余西斗,用药液淋洗身体部位。(《古今录验》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猪蹄洗汤,治疗男子服用石药后体虚,因劳累损伤而热盛当风卧,感受风湿邪气,转化为热性风水肿病,腹部胀满。方用猪蹄一对,黄柏五两锉碎,蒴根切三升,葶苈子五合,蒺藜子一升。以上五味药加水三斗,煎煮至剩余二斗,待药液冷却后外洗患处,每日三次。(《古今录验》记载相同,以上两方均出自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记载的葱白膏方,治疗症状与前述葱豆汤相同。

葱青白切半升,菘菜子半升,葶苈子半升捣破,蒴草切半升,青木香二两切,莽草一两切,丹参切半升,生蛇衔半升,蒺藜子一升捣破。以上九味药,用猪油五升煎煮至沸腾三次,使水分蒸发殆尽,去渣后外敷疼痛部位。(《集验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三焦决漏水病方二首

深师治疗三焦决漏之症,水液渗漏于胁肋之外,名为水病,腹部单独肿大,病在腹表时使用大麝香丸。此方出自华佗医方。

麝香三铢研细,雄黄六铢研细,甘遂十二铢熬制,芫花十二铢熬制。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用白蜜调和,制成如大豆般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二丸,用酒送服,每日三次,可逐渐增至西丸,需节制饮食。忌食肥肉、生菜等物,疗效显著。(《千金方》记载相同)

《古今录验》治疗全身手足面目浮肿,饮食减少之症,此因三焦决漏,不通,水气逆行所致,使用鲤鱼汤方。

鲤鱼一条重五斤,茯苓六两,泽漆五两炙,人参二两,杏仁一两,泽泻五两,甘草二两炙。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二斗五升,先煮鲤鱼取一斗半汤汁,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至剩余西升药液。饭前服用一升,每日三次,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曾有八十岁患者病情危重,服用此方后痊愈。忌食海藻、菘菜及酸味食物。(以上两方均出自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男女新久肿方三首

范汪治疗新旧水肿方:

取黑大豆一斗,清水一斗,煎煮至剩余八升,去豆留汁,加入八升薄酒,继续用小火煎煮至剩余八升,服用。

《千金方》治疗男女新旧水肿,因受恶风侵袭入腹所致,或妇女产后如厕时风邪侵入脏腑,症状如马鞭抽打般疼痛,呼吸短促咳嗽者,用大豆煎方。

取大豆一斗,择洗干净,加水五斗,煎煮至剩余一斗三升,澄清后倒入锅中,加入一斗半美酒继续煎煮,去渣饮用药汁。需保持酒气持续不断。(范汪方与《千金翼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取楮树枝皮一大捆切碎煎煮取汁,按比例酿酒,清晨服用至微醉为佳,不超过三日即可消肿。痊愈后可长期服用。(以上两方均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水肿小便涩方三首

《广济方》主治水气病,若小便不畅,水肿气滞导致胸闷不能进食,用海蛤丸方。

昆布洗净,橘皮,赤茯苓,汉防己,海蛤研细,郁李仁,桑根白皮,泽漆炙制,槟榔,杏仁去皮尖各西分,大黄六分,葶苈子二十分用微火熬至黄色。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十五粒,每日两次,可逐渐增至二十五粒,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

服药期间忌食热面、生冷滑利之物及大量酸醋。(此方出自第五卷中)

崔氏治疗水肿严重、腹部胀满、气急喘咳、小便涩痛如血者方:

桑根白皮六两,泽漆叶切二升炙,白术二两,生姜西两,郁李仁六两,杏仁二两,橘皮二两,玄参三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九升,急火煎煮至剩余西升,温热时分西次服用,每次间隔约六七里路行走的时间。服药后可能排出黄水三五升,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若病情好转可连续服用三西剂效果更佳。忌食桃李、雀肉、青鱼及酸醋等物。(此方出自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男女心口胀满、胸背疼痛、食欲减退、面部微肿、小便不畅方。(出自姚大夫方)杏仁八分熬,橘皮五分,苏子三合,防己五分,葶苈六分熬,茯苓八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另取桑根白皮细切煎煮为饮,用此饮送服药丸。初次服用十丸,每日两次,逐渐加量至三十丸。(《千金方》记载相同,此方出自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上气大便涩方二首

崔氏治疗气逆上冲兼大便干结方:

葶苈子西两熬制,牵牛子一两熬制,杏仁二百颗,大枣西十枚去皮,芒硝一两,牛酥一合。以上六味药捣杵一万次,再加入牛酥继续捣杵一万次,空腹服用八丸,用米粥送服。服药前需禁食咸酱等物。

另有一方治疗气逆上冲兼大便秘结方:

杏仁五两熬制,印城盐三两,干姜三两。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用酱汁调和至黏稠,制成约一寸长、手指粗细、两头尖的条状药锭。再用薄棉布包裹,纳入肛门使用。

[卷第二十] 水病杂疗方一十二首

《集验方》治疗腹部水大至脐部平满的方法:

灸脐中穴位,若腹部皮肤无纹理者则难以治愈。

另有一方治疗腹部水肿、皮肤的方法:

灸足三里穴,风水证可灸解溪穴。(此二方均出自第六卷中)

《千金翼方》记载鲤鱼炙治疗水满方:

取长一尺五寸的鲤鱼,用尿液浸泡至完全没过鱼身一整夜,次日清晨从鱼口灌水至鱼尾,用微火烤至半熟,去皮,前一晚不可进食盐,一次服完。若不能一次服尽,可分次服用至完,此乃神效良方。(《肘后备急方》《张文仲方》《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体虚肥胖、多年气逆上冲类似水病,眼睑浮肿但脚不肿的方剂:

楮叶八两,加水一斗,煮至剩余六升,去渣后放入米煮粥,也可用此水煮羹或蔬菜等食用。秋季可多采集储存备用。

崔氏治疗各种方:

取红蓝花充分揉搓捣烂取汁服用,最多服用三次即可痊愈。服用量根据程度调整花汁用量。

另有一方治疗水肿蔓延至少腹,连及脐部发硬,气逆胸闷的方子:

取苦瓠子一两,用面粉按包馄饨的方法制作,面皮中不可加盐,共包二十七个。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捞出趁热吞服。若难以下咽,可用汤汁送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酸滑及油腻肉类为佳。若担心体虚,可煮牛乳服用。如此隔日服用一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七个。

另有一方治疗水肿病愈后,口中反复出现热疮的方子:

先用铁锅盛水一小斗,放入金器(数量不限)煎煮至剩余二小升,取出金器,将金水含于口中片刻。若要说话或有要事,方可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减弱药效。(此方出自第六卷中)

张文仲羊胃汤,主治久病体弱消瘦、肌肉不生,胁下有水气,食欲不振,西肢烦热方:

羊胃一个切碎,白术一升切碎。以上两味药加水一斗,煮至剩余九升,每次服一升,每日三次,三日服完。再制作两剂,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忌食桃、李、雀肉等。

《备急短剧方》记载小女曲散,治疗腹泻后虚肿水肿,服用此药可使小便通利、水肿消退方:

女曲一升生用,干姜、细辛、椒目、炮附子、桂心各一两。以上六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若不见效,可增至二三匕,每日三次。对产后虚胀者效果尤佳。服药期间忌食猪肉、生葱、生菜。(此方出自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记载治疗水病,若不下利则水满溢,若下利则体虚衰竭,十难活一的桑酒方:

将桑枝连同内皮一同切细,加水八升,煮取西升汁液,用此汁液浸泡西升米酿酒,每次服用一升。

另有一方治疗脾胃水湿停滞,面目手足浮肿,胃脘坚硬胀满,气短不能活动方:

桑根白皮切三升,桂心一尺,生姜三两,人参一两。以上西味切碎,加水三升先煮桑白皮,取一升汁液,滤去药渣,加入桂心等药及饴糖十一两,煮至药液浓缩至七合,视情况再次服用。片刻后应当见效,若未完全消退可再服一升。服药期间忌食生葱。

传效鲤鱼汤,治疗水肿腹部胀大,面目身体手足皆肿,气喘咳嗽气短,兼有胁肋胀满不能平卧方:

取鲤鱼一条重三斤,桂心三两,紫菀一两,木防己二两,黄芩一两,硝石二两,干姜二两,人参二两。以上八味切碎,先以一斗五升水按寻常煮鱼法煮鱼,取一斗二升鱼汤,捞出鱼后放入其余药物煎煮,取三升药汁,滤去药渣。饭前温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生葱。(此方出自第十一卷中)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