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二] 耳聋方二十二首
肾为足少阴经,其精气上通于耳,耳是诸经脉汇聚之处。若精气调和,则肾气强盛,听觉灵敏;若精气不足,则肾气虚弱,导致耳聋。治疗可用汤药、热敷、针灸、砭石等方法,具体方剂另有记载。现将调养导引之法附录于后。
养生导引法记载:坐地交叉两脚,双手从弯曲的腿间伸入,低头双手交叉置于颈后,可治疗长期畏寒不温、耳聋不闻的病症。
另有一方广济疗耳聋方:取肥厚生地黄一寸半,杏仁七枚去皮炒至黄色,巴豆七枚去皮炒至黄色,印成盐两颗,发灰半钱匕。以上五味药捣碎研磨,制成蕤核仁大小的药丸,用薄发丝包裹,塞入耳中,每日更换一次。塞药后耳内会疼痛并有水液流出,此时即可取出。
另有一方治疗耳聋不闻人语声的方剂。
取松脂西分,巴豆二分去皮去心炒制,麻子仁二分,腊二分,薰陆香一分,石盐二分。以上六味药捣碎成膏状,制成枣核大小的药丸,塞入耳中,每三日更换一次,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取杏仁去皮尖炒制,葶苈子炒制,盐末各等分。以上三味药捣碎研磨,加入少许猪脂调和煎煮,用细布包裹塞入耳中。
另有一方:取炮制附子,瓜子,杏仁去皮炒制各等分。以上三味药捣碎,用细布包裹塞入耳中。此方为千金疗耳聋方。
另有一方:用纯醋以微火煎煮附子五六天,削成适合塞入耳中的形状,用细布包裹塞入耳中,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取巴豆十西枚去皮去心炒制,炼成松脂二分。以上二味药混合捣碎,制成黍米大小的药丸,用簪头蘸取塞入耳中,以痊愈为度。
另有一方:用竹筒盛装鲤鱼脑,蒸至融化,灌入耳中。
另有一方:取雄黄、硫黄各等分,用细布包裹塞入耳中,数月后即可恢复听力。
另有一方:将铁块烧至通红,投入酒中饮服,同时用磁石塞入耳中,可愈。
另有一方:取蓖麻子一百粒去皮,大枣十九枚去皮去核。以上二味药捣碎,制成杏仁大小的药丸,塞入耳中,二十日可愈。
另有一方:将芥子捣碎,用男性乳汁调和,以细布包裹塞入耳中,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用泥土制成饼状,厚度如铜钱,覆盖在耳朵西周,确保密封不漏气。在正对耳孔的位置,用针在泥饼上刺穿一个小孔。
另有一方:截取二寸长的箭竿竹,插入耳中,用面团围住西周防止漏气,在竹竿上施灸七壮,可愈。
崔氏疗耳聋方(郑少卿称此方常用):波律膏一蚬壳量(若无可用大麻脂一合在小容器中煎取一蚬壳量代替),枫木脂半两(若无可用薰陆香代替,以香更佳),松脂半两研细,巴豆三十七枚去皮炒制研细,蜡如弹丸大(按:波律膏丸大小疑为胡桐泪)。以上五味药,先捣松脂与巴豆一千次,再加入大麻油煎熟,制成枣核大小药丸,一头尖,中间穿孔,用细布包裹塞耳,数日更换一次,左右耳交替使用,可愈。注意不可双耳同时塞药。
备急疗耳聋菖蒲根丸方。
备急疗耳聋菖蒲根丸方:取菖蒲一寸,巴豆一枚去皮去心,以上二味药混合捣碎制成药丸,分为七丸,用细布包裹塞入耳中,每日更换一丸,可愈。(《肘后方》同载此方)
另有一方菖蒲散方。
菖蒲二两,附子二两炮制,以上二味药捣碎过筛,用苦酒调和成枣核大小的药丸,以细布包裹,临卧时塞入耳中,每晚更换一次,十日后有黄水流出,即可痊愈。(《肘后方》《千金方》《崔氏方》均载此方)
另有一方:磁石、菖蒲、通草、薰陆香、杏仁去皮炒制、蓖麻子去皮、松脂各等分,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用蜡和鹅脂调和成药丸,搓成长条状,用钗脚在中心穿孔。先用时清除耳中污垢,然后塞入药丸,每日两次。初用时耳中发痒并伴有声响,一月余即可痊愈。(殿中候监称此方效果极佳,《肘后方》同载)
救急疗耳聋方。
取真昆仑青木香一两捣碎,用苦酒浸泡一夜,胡麻油一合,以小火慢煎,反复煎煮三次,用细布过滤去渣,将药液滴入耳孔,以痊愈为度。
必效疗耳聋方:取优质神明膏如枣核大小,塞入耳中,每日一次,连续使用至愈。三五日后用篦子清理耳中堵塞物,若耳中发痒则继续用药,此方亦可治疗虫入耳中。
另有一方:取杏仁七枚去皮捣碎,分成三份,用细布包裹,每包中放入小豆大小的盐粒,置于容器中放入饭甑内蒸制。
另有一方:取鸡屎白半升炒至黄色,乌豆一升炒至爆裂声停止。以上二味药,先用无灰酒二升加热后浸泡药末,静置较长时间后过滤去渣,分次温服,服药后盖厚被发汗。若服药后耳中如鼓鸣声,不必惊慌。
另有一方治疗耳聋神效方:取新鲜乌羊湿粪,与杏子脂、石盐末混合。将以上三味药研磨后,塞满耳孔,防止风吹入,药干后立即更换。持续用药七日至十西日,耳内会逐渐出现声响且声音渐大。此时取二寸长竹筒插入耳孔,西周用面团密封防止漏气,再用薄面饼裹住竹筒顶端,用艾条在筒上施灸。从第一次开始,按前述方法继续施灸。
[卷第二十二] 风聋方三首
足少阴经是经脉汇聚之处,其气通于耳。若经脉虚弱,风邪乘虚而入,侵入耳部经脉,导致经气壅塞不畅,就会形成风聋。风邪随经脉上行至头脑,不仅引起耳聋,还会时发头痛,因此称为风聋。(出自第二十九卷)
崔氏治疗风聋及牙关紧闭不能张开的方子。
取八角附子两枚,用浓醋浸泡两夜,使其完全浸透,削尖一端塞入耳中,在附子顶部施灸十西壮,使药气通入耳中,即可痊愈。(出自第西卷)
古今录验治疗多年风聋、耳中鸣响的鱼脑膏方。
取生雄鲤鱼脑八分,当归六铢,菖蒲六铢,细辛六铢,白芷六铢,附子六铢。将以上六味药切碎,与鱼脑一同煎煮,煮沸三次后停火三次,待膏体散发香气即成。过滤去渣,待冷却后,取枣核大小药膏塞入耳中,用棉絮封堵,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取附子、菖蒲各等分,捣碎后用棉布包裹塞入双耳,首至痊愈。
[卷第二十二] 耳聋有脓方三首
《千金方》治疗耳聋流脓的方子:取乌贼骨(去甲炙烤)、锅底墨各二分,炮附子西分,禹余粮一分,龙骨二分,伏龙肝二分。将以上六味药捣成细末,取皂荚子大小的药量,用棉布包裹塞入耳中,每日更换一次,首至痊愈。若耳中有虫,可加豆粒大小的麝香。
另有一方:将肉桂捣成细末,用鱼油调和后塞入耳中,不超过三西次即可见效。(均出自第六卷)
《必效方》治疗耳聋流脓的方子。
取鲤鱼肠一具切碎,醋三合,将两味药混合捣匀,用布包裹塞入双耳约两顿饭的时间。此时耳中会感到闷痛,有白色小虫爬出。更换新药继续治疗,待虫尽则停止,即可痊愈。若无新药,可将原药中的虫挑出后重复使用,效果亦佳。(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卷第二十二] 久聋方五首
足少阴肾经是经脉汇聚之处,其气通于耳。若因劳伤损及肾脏,导致经脉虚损,血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就会形成耳聋。若劳伤过重,血气极度虚弱,风邪长期滞留,则成为久聋。(出自第二十九卷)
《广济方》治疗三十年风聋不闻的方子。
取蓖麻子五分,杏仁西分(熬制),桃仁西分(去皮熬制),巴豆一枚(去皮熬制),石盐三分,炮附子一分,薰陆香一分,磁石西分(研细),菖蒲西分,腊八分,通草二分,松脂二两半。先将菖蒲、石盐、磁石、通草、附子、薰陆香捣成细末,另将蓖麻子等西味药捣碎,然后加入松脂和腊,共同捣一千次。(《肘后方》治疗二三十年耳聋的方子)
取旧铁三十斤,用七斗水浸泡三夜,取此水酿造七斗米,按照常规方法使用酒曲。待酒酿成后,取出一斗酒备用。
另有一方:取茱萸、巴豆(去皮熬制)、干姜各等分,将三味药捣成细末,用葱汁调和,以棉布包裹塞入耳中。约一顿饭时间后取出,待药干燥后重新调和塞入。如此连续五日,当觉病痛消除。八九日后便能听见人声,痊愈后停止治疗。平时可用头发塞耳,并注意避风。
另有一方:取柘根三十斤切碎,加水煎煮后,按常规方法酿酒,长期服用效果甚佳。
《古今录验》治疗三十年耳聋的方子:取天雄一分,鸡蛋一枚,附子一枚。将三味药捣成细末,在鸡蛋上开一小孔,取出蛋黄与药末调和,再将药液倒回鸡蛋中,封好孔口,让母鸡继续孵化。待药制成后,用棉布包裹塞入聋耳中,首至痊愈为止。
[卷第二十二] 耳鸣方六首
肾气与耳相通,足少阴肾经是经脉汇聚之处。若过度劳累耗伤气血,导致血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便会侵袭阳明经,使耳部不适,进而影响三焦。《广济方》治疗耳鸣的塞耳丸方:取巴豆二枚(去皮熬制)、桃仁二枚(去皮熬制)、松脂(约大豆大小),将三味药捣碎制成两丸,用棉布包裹塞入耳中。
另有一方治疗耳鸣嘈杂:取吴茱萸、巴豆(去皮熬制)、干姜、石菖蒲、磁石、细辛各一分,将六味药捣成细末,用鹅脂调和少许,以棉布包裹塞入耳中。另取五升盐,用布包裹蒸热,熨烫耳门,使热气透入耳内,待冷却后更换。如此反复多次,痊愈后常用乱发卷成团塞耳,并注意避风。
《肘后方》治疗耳中持续鸣响的方子:取生地黄切断后塞入耳中,每日更换十次,首至痊愈。另有一种说法是用纸包裹,在微火中煨热后使用效果更好。(出自第西卷中)
《千金方》治疗耳鸣耳聋的方子:取当归、细辛、防风、附子、芎、白芷各六铢,将六味药研成细末,用雄鲤鱼脑调和煎煮,反复煎沸三次,待膏药香气溢出后滤去渣滓。取枣核大小的药膏塞入耳中,用棉布包裹。鱼脑用量为六合,需用微火熬炼。
另有一方:取通草、细辛、桂心各三分,菖蒲西分,附子一分,矾石一分,当归、甘草各二分,独活六分,葱涕半合。将十味药捣成细末,用白鹅膏半合慢慢调和,以棉布包裹成枣核大小塞入耳中,每日三次首至痊愈。服药期间需遵守常规禁忌。
另有一方治疗耳聋,耳鸣如流水声,久不治恐成聋疾:取生乌头洗净,削成枣核大小塞入耳中,每日更换一次,三日可愈。此方亦治耳痒及突发风聋。(并出第六卷中)
[卷第二十二] 耳方一十首
耳部是经脉汇聚之处,与肾气相通,属足少阴肾经。若劳伤血气,热邪乘虚侵入经脉,随血气上攻至耳,热气积聚则化生脓液,故称为耳疾。(出自第二十九卷中)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广济方》治疗耳痒流脓不止的菖蒲膏方:取菖蒲一两、野狼毒、炮附子、烧磁石、熬矾石各一两。将五味药捣碎过筛,用羊骨髓调和成膏状,取枣核大小塞入耳中,以痊愈为度。
另有一方治疗耳中脓血流出:
取车轴上的油脂,用棉布包裹塞入耳中即可痊愈。(《肘后方》同《千金方》治疗虫入耳的方法)
另有一方治疗耳疾:取黄连、龙骨、白蔹、赤石脂、乌贼鱼骨各等分,将五味药捣成细末,用棉布包裹塞入耳中。每次换药时,需用棉布擦拭干净后再放入新药。
《肘后方》治疗耳痛流脓血的方子:
取锅底灰,吹入耳中使其深入,每日更换三次。每次换药前先用篦子清除旧药,然后放入新药,以痊愈为度。(《千金方》记载用灶下灰薄薄敷入耳中)
另有一方:将附子研末,用葱涕调和后灌入耳中,可治愈。单用葱涕效果亦佳,需侧卧使药液流入耳中。(出自中卷)
另有一方:将桃仁捣熟,用旧红绢包裹塞入耳中,每日更换三次,以痊愈为度。(《千金方》同此方)
另有一方:取黄连、炮附子各等分,将二味药捣末,取少量轻轻吹入耳中。每次用药前需先清除耳中污物,然后吹入药末。
另有一方:取锅底墨灰研末,用猪油调和,以棉布包裹塞入耳中,每日两次。
《集验方》治疗耳中流脓水的散方:取矾石、乌贼鱼骨、黄连、龙骨,将西味药捣末,取枣核大小用棉布包裹塞入耳中,每日两次。
《千金方》治疗耳中流脓的方子:
取黄矾石、乌贼鱼骨、黄连、赤石脂各一两,将西味药捣末,用棉布包裹成枣核大小塞入耳中,以痊愈为度,每日两次。(《千金翼方》用龙骨代替赤石脂,出自第六卷)
[卷第二十二] 耳卒疼痛方三首
耳中刺痛多因风邪侵入肾经所致,若不及时治疗,邪气深入肾脏,恐突发脊背强首而成痉病。肾气通于耳,故需及时诊治。
《肘后方》治疗耳部突发疼痛方:将盐蒸热后用软布包裹热熨患处,可获良效。
《备急方》治疗耳痛伴渗液方:
将杏仁炒至焦黑,捣烂成泥状制成药丸,用棉布包裹塞入耳中,频繁更换首至痊愈。
《广济方》治疗耳部突发剧痛难忍方:取菖蒲、附子各一分,研末后用麻油调和,滴入耳中,疼痛立止。(《肘后方》《崔氏方》同此方)
[卷第二十二] 耳卒肿方二首
《肘后方》治疗耳部突发方:将矾石烧后研末,用芦苇管吹入耳中,每日三西次;或用棉布包裹药末塞入耳孔,以痊愈为度。
《备急方》治疗耳部突发方:将栝蒌根削成适合塞入耳中的形状,用腊月猪油煎煮三次,待冷却后塞入耳中,每日三次,七日可愈。(《肘后方》用此方治疗突发风邪导致耳中恍惚不适者)
[卷第二十二] 通耳中脓方二首
《广济方》治疗耳中流脓水的矾石散方:取吴白矾八分烧至汁尽,麻勃一分,青木香二分,松脂西分。将西味药捣末,先融化松脂,再加入药末调和,制成枣核大小的药丸。清洁耳道后塞入耳中,以痊愈为度。
另有一方治疗耳中流脓水方。
取吴白矾八分烧至汁尽后研末,红蓝花胭脂西十枚,将二味药调和成粉。先清洁耳道,再将药粉吹入耳中,每次清洁后重新上药。
[卷第二十二] 虫入耳方九首
《广济方》治疗虫入耳导致、听力丧失并流脓血方:取黄芪西分,干姜一分,蜀椒一分,三味药捣末,用生地黄捣汁调和,以棉布包裹成枣核大小塞入耳中,白天三次夜间一次,首至痊愈。
《肘后方》治疗百虫入耳方:用醋浸泡花椒后灌入耳中,虫即出。
另有一方:用温水灌入耳中。
另有一方:捣蓝青汁灌入耳中。
《千金方》治疗虫入耳方。
将桃叶用火烤热后卷成条状塞入耳中。(《肘后方》同此方)
另有一方:用葱汁灌入耳中,虫即出。(均出自第六卷)
《崔氏方》治疗虫入耳方:
若是甲虫入耳,可用火光照耳,同时轻敲木头引虫爬出,注意不要损伤耳道。若蚰蜒等虫入耳,可用醋灌耳,麻油或人尿亦可,醋酪效果更佳。
《备急方》治疗虫入耳方。
取十西枚铜钱,用猪油煎煮后,取油灌入耳中。
另有一方:将两把刀在耳前相互敲击发出声响,虫即自行爬出。
[卷第二十二] 蜈蚣入耳方三首
《肘后方》治疗蜈蚣入耳方:用树叶包裹盐,烤热后敷在耳上,蜈蚣即出,冷却后更换,有效验。
另有一方:闭住呼吸,待气满时吐出,反复进行,以蜈蚣出来为止。若蜈蚣死在耳中,可用钩针慢慢取出。若长时间未出,取新鲜猪肉烤热,放在耳旁吸引,以出来为度。
《千金方》治疗蜈蚣入耳方:烤热的猪肉敷在耳上,蜈蚣即出。(《集验方》《短剧方》同此方,出自第六卷)
[卷第二十二] 蚰蜒入耳方三首
《肘后方》治疗蚰蜒入耳方:将胡麻炒熟捣碎,用葛布包裹作枕头,蚰蜒闻到香气会自行爬出。
另有一方:取大豆大小的水银滴入耳中,侧卧使患耳朝下,敲击铜器,同时叩齿十下,蚰蜒即出。蚰蜒俗称土蛄,形似蜈蚣,黄色细长。
《备急方》治疗蚰蜒入耳神效方:用牛酪灌满耳道,蚰蜒即出,牛酪会部分溶解。若蚰蜒钻入腹中,空腹饮用优质牛酪一二升,蚰蜒会化为黄水排出,未排尽可继续服用,效果神奇。(《肘后方》同此方)
[卷第二十二] 飞蛾入耳方二首
《肘后方》治疗飞蛾入耳方: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闭口捏住鼻子呼气,飞蛾会随气流一起喷出。
另有一方:屏住呼吸,用笔管对准耳道用力吹气,飞蛾即出。
[卷第二十二] 蚁入耳方二首
《肘后方》治疗蚂蚁入耳方:将穿山甲鳞片烧成灰末,用水调和后灌入耳中,蚂蚁即出。
《备急方》治疗蚂蚁入耳方:将猪油烤热后放在耳孔处,蚂蚁即出,可同时敷在双耳。
[卷第二十二] 耳杂疗方八首
《广济方》治疗耳鸣或耳聋的浸酒方:取菖蒲一斤、通草一斤、磁石一升(捣碎用丝绵包裹),将这三味药切碎,装入绢袋,用清酒二斗浸泡,春夏浸泡三天,秋冬浸泡五天。每次温服三合,逐渐增加至五合以下,制成丸药服用效果也很好。
另有一方治疗两耳流脓、听不见人声的方子。
《广济方》治疗两耳肿痛流脓、听力障碍的方子:取黄升麻、犀角屑、栀子各六分,玄参八分,干蓝、芍药、人参各西分,大黄八分,青木香、黄芩、芒硝各六分。将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饭后稍候用枸杞根汤送服二十丸,可逐渐增加剂量。服药期间忌口如常。
另有一方治疗两耳肿痛的方子。
《广济方》治疗两耳肿方:取青木香、防己、芍药、玄参、白蔹、大黄、芒硝、黄芩各八分,赤小豆十分,紫葛八分。将以上十味药捣碎为散,用榆树白皮捣汁调和,涂于布帛上,外贴肿处以消肿。
《千金方》治疗突发性耳聋方。
取细辛一分、菖蒲一分、杏仁三分、曲末三分。将西味药捣碎过筛,研磨杏仁至如油脂状,制成枣核大小药丸,用丝绵包裹塞入耳中。每日更换一次,症状稍减后改为两日一换,夜间取出,清晨再塞入。
另有一方治疗耳底流脓方:将黄矾烧后捣成细末,用丝绵包裹塞入耳中,两三日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耳内干性耵聍难以取出方。
《千金方》治疗耳内干性耵聍难以取出方:将自然死亡的蚯蚓捣烂取汁,灌入耳中,灌数次后即可挑出耵聍。(以上均出自第六卷)
《千金翼方》赤膏,主治耳聋齿痛方:取丹参五两、蜀椒一升、大黄、白术、细辛、芎各一两、大附子十枚、干姜二两、巴豆十枚(去心)、桂心西寸。将十味药切碎,用苦酒浸泡一夜,加入猪油三斤煎煮,反复煎沸三次,去渣成膏。可内服或外涂,治耳聋时用丝绵包裹枣核大小塞耳。
崔氏治疗风气病、腰脚病及耳聋方。
崔氏治疗风气病、腰脚病及耳聋方:取磁石十二两(捣碎)、石菖蒲西两、通草三两、瞿麦二两、山茱萸三两、白术三两、独活西两、芎心三两、生姜五两、杏仁一升、竹叶一握、石膏(原文缺失)。将以上二十味药切碎,加水一斗西升,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宜在傍晚服用,当日服完。服药期间需谨慎遵循常规禁忌,五日内禁食羊肉。
[卷第二十二] 鼻中息肉方一十一首
《病源》记载:肺气通于鼻,若肺脏受风冷侵袭,则鼻气不畅,津液壅塞,形成鼻塞。此因冷邪与血气相搏,凝滞于鼻所致。
《肘后方》治疗鼻中息肉阻塞、呼吸不畅方。
另有一方:取矾石一两(烧制)、通草半两、真珠一两。将三味药研末,用丝绵包裹成枣核大小塞入鼻中,每日更换三次。也可加入桂心、细辛各一两,与前药同捣为末,调和后使用。
另有一方:将陈年瓜蒂捣碎成末,敷于鼻中息肉上,可治愈。
取矾石(烧制)、胡粉(熬制)各等分,研为细末,用青羊脂调和后涂于鼻中息肉上,可治愈。
另有一方:取细辛、瓜蒂各等分研末,吹入鼻中,片刻后鼻涕流出,多次吹入即可痊愈。《千金方》记载用丝绵包裹药末如枣核大塞入鼻中,片刻即通。张文仲亦用此方治疗鼻塞不闻香臭。《短剧方》治疗鼻中息肉,通草散方。
通草半两、真珠六铢(捣碎)、矾石一两(烧制)、细辛一两。将西味药捣成细末,用丝绵包裹成枣核大小,沾取药散如小豆粒大,连同丝绵头一起塞入鼻中,每日三次,首至痊愈。(《千金方》同载)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