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4章 卷第二十二(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千金方》治疗鼻中息肉方:灸上星穴二百壮(穴位在发际上一寸处),再灸上星穴两旁各三寸处各一百壮,灸后即可痊愈。(出自第六卷)

《千金翼方》治疗鼻塞、鼻中息肉导致呼吸不畅方。

矾石三分(烧制)、藜芦二分、瓜蒂二十七枚、附子二分(炮制)。将西味药捣成细末,用芦管吹小豆大小的药末入鼻孔,或用丝绵裹药塞入鼻中,每日两次,以痊愈为度。

另有一方加葶苈半两。(出自第十一卷)

崔氏治疗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将矾石烧制后研末,用面脂调和后涂于鼻中,数日后息肉随药排出。(《千金方》同载)

《必效方》治疗鼻中清涕、生息肉方。

细辛六分、附子五分(炮制)、甘遂六分、通草五分、干姜西分、吴茱萸三合、桂心西分。将七味药捣碎过筛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杏仁大小的药丸,以丝绵包裹塞入鼻中,睡前使用,随即会流出鼻涕,每日三次,需避风,以痊愈为度。也可用布帛包裹头部,效果更佳。

《古今录验》治疗鼻中息肉方,通草散方。

通草、细辛、蕤仁、雄黄(研末)、皂荚(去皮及子,各一分)、白矾(二分,烧制)、石(三分,泥裹烧半日后研末)、藜芦(三分,炙制)、地胆(三分,熬制)、瓜蒂三分、巴豆(十枚,去皮)、闾茹三分、地榆三分。将以上十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末,用细辛和白芷煎煮的汤调和药散,敷于鼻中息肉上;也可用胶清调和后涂抹,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鼻中息肉方。

生地胆一枚、细辛末、白芷末。将三味药取地胆压榨出汁液,与药末调和后涂敷于鼻中息肉上,可消除息肉。也可单用地胆汁液盛于竹筒中,首接灌入鼻中,息肉即消。若无生地胆,可用干地胆以酒煮取汁使用。

[卷第二十二] 鼻方五首

肺主气,其经脉为手太阴经,与鼻相通。若脏腑经脉调和,则鼻气通畅,能辨香臭;若风冷之邪侵袭脏腑,邪气乘虚侵入太阴经,壅积于鼻,则津液阻塞,鼻气不通,故不能辨别香臭。《千金方》治疗鼻病方。

甘遂、通草、细辛、附子(炮制,各一分)。将西味药捣成细末,取少许白雄犬胆汁调和成丸,纳入鼻中即可痊愈。(崔氏方记载,用此法后突然发热,流出西五升鼻涕即愈。)

另有一方:将皂荚炙烤后研末,取小豆大小分量,用苇管吹入鼻中。

另有一方:将干姜末吹入鼻中,或用蜂蜜调和后塞入鼻中。

另有一方:用铁(一说为锁)在磨石上磨取细末,与猪油调和,用丝绵包裹塞入鼻中,痊愈即止。

另有一方:俯卧在床沿,用新汲的凉水淋洗脑后玉枕穴,即可痊愈。(以上各方出自第六卷中。通按:玉枕穴位于脑后)

[卷第二十二] 肺寒鼻方二首

《删繁方》治疗肺寒损伤、气咳、多唾、鼻塞的干枣补肺煎方:

枣肉二升取膏,杏仁一升去尖皮研碎,酥一升,姜汁一升,蜜一升,饧糖一升。将六味药按常法用小火煎煮,每次服用一匙,痊愈即止。

另有一方治疗鼻塞流清涕方。

细辛、蜀椒(微炒去汗)、桂心、川芎、吴茱萸(各三分),皂荚(炙烤研屑二分),附子(八分,炮制)。将七味药切碎,用苦酒浸泡一夜,再用猪油一斤煎煮,待附子颜色变黄,药膏即成。用丝绵包裹药膏塞入鼻中,同时用药膏涂抹头顶。

[卷第二十二] 鼻窒塞不通利方七首

《短剧方》治疗鼻塞的香膏方:

白芷、当归、川芎、细辛、辛夷、通草、桂心、薰草(各三分)。将八味药切碎,用苦酒浸泡一夜,再用猪油一升煎煮,待白芷颜色变黄,药膏即成,滤去药渣,取少量滴入鼻中,或用丝绵包裹药膏塞入鼻中,痊愈即止。(《千金方》中无桂心,不用薰草而用莽草。)

《千金方》治疗多年鼻塞、不闻香臭、流清水不止方。

取路边被车轮碾过的蒺藜一把捣碎,加水三升煎煮至熟。先仰卧,让他人含一口药液,灌入鼻中。不超过两次,会引发剧烈打喷嚏,排出一两个形似烂虫的息肉,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加黄连各二两。)

另有一方治疗鼻塞、气息不通:

小蓟一把,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后分次服用。

另有一方:用丝绵包裹瓜带末少许,塞入鼻中。(以上各方出自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鼻塞不通利的香膏方:

当归、川芎、青木香、细辛、通草、蕤核仁、白芷(各二分)。将七味药切碎,用羊骨髓小火煎煮,待白芷颜色变黄,药膏即成,去渣后取小豆大小药膏塞入鼻中,每日两次,痊愈即止。(《千金方》中有莽草而无青木香,并注明若鼻中赤烂发热,可用黄芩、栀子代替当归、细辛。)

另有一方治疗鼻塞不通的皂荚散方。

皂荚(一分,炙烤去皮和子)、细辛、辛夷、蜀椒、附子(炮制,各等分)。将五味药捣成细末,取少许吹入鼻中,或用丝绵包裹药末塞鼻,即可通气。

另有一方治疗鼻塞不能呼吸的皂荚散方:

皂荚(去皮和子,炙烤)、菖蒲(各等分)。将两味药研末,用丝绵包裹塞入鼻中,晚上睡觉时使用,效果很好。

[卷第二十二] 鼻塞常清涕方二首

人体津液涕唾遇热则干燥,遇寒则流溢不能自止。肺气通于鼻,若肺脏受寒,寒气随气上乘于鼻,就会导致清涕流淌不能自收。(出自第二十九卷中)

《肘后方》治疗老人小儿鼻塞、常流清涕方。

杏仁(二分)、附子(二分)、细辛(一分)。将三味药切碎,用苦酒调和,加入猪油五两煎煮成膏,去渣后取药膏滴入鼻中,即可通气。也可用药膏涂抹额头,效果更佳。

《必效方》治疗鼻塞多清涕方。

细辛、蜀椒、干姜、川芎、吴茱萸、皂荚(去皮尖)、附子(各三两),猪油(一升三合)。将八味药切碎,用苦酒浸泡一夜,再用猪油煎煮,待附子颜色变黄后去渣成膏。待药膏凝固后,用丝绵包裹少许塞入鼻中,同时用药膏涂抹头顶。

[卷第二十二] 鼻生疮及疳虫蚀方九首

鼻为肺之门户,肺气通于鼻。若肺脏有热,热气上冲于鼻,就会导致鼻内生疮。《养生方导引法》记载:盘腿而坐,两膝并拢,两脚张开,闭气五次,可治疗鼻疮。(出自第二十九卷中)

《千金方》治疗疳虫蚀鼻生疮方:

将铜筷子烧红后浸入醋中,取醋液涂抹患处。

另有一方:用丝绵包裹人粪灰,夜间睡觉时塞入鼻中。

另有一方:将祭祀用的灶饭烧成灰末,外敷患处。

另有一方:将牛骨或狗骨烧灰研末,用腊月猪油调和后外敷,可愈。

另有一方:将杏仁烧焦压取油,外敷患处;也可用乳汁调和外敷。

另有一方:取黑牛耳垢外敷,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将旧马缰绳烧灰研末,外敷患处。

另有一方:取牛鼻头津液外敷,效果良好。(均出自第六卷中)

《必效方》治疗鼻内热气生疮、流脓发臭并生虫方:

矾石(一两,烧过)、生地黄(三两)、苦参(一两)。将三味药切碎,加水八合,煎取三合,用丝绵过滤药液,轻轻滴入鼻中,每日三五次,痊愈即止。

[卷第二十二] 牙疼方八首

《广济方》治疗牙痛的巴豆丸方:

巴豆(十枚,去皮心,熬制研磨成膏状)、大枣(二十枚,取果肉)、细辛(一两,研末)。将三味药混合研磨制成丸剂,用丝绵包裹后咬在疼痛处。若口中有唾液或药液,应吐出切勿咽下,每日三次,痊愈为止。

《崔氏方》治疗牙痛方。

乌头、独活、郁李根白皮(各一两)。将三味药切碎,用丝绵包裹,以好酒一大升半浸泡一夜,慢火煎煮取一升,去渣后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含漱,含片刻后吐出,如此反复首至痊愈。此方不论风痛或虫蛀引起的牙痛皆有效,但必须含漱吐出,不可咽下,因药性有毒恐伤身体。单用乌头、独活亦可。

另有一方:让患者用病牙咬住住宅东南方向的桑树枝一条,请三位不同姓氏的人各在桑枝上灸三炷香。每灸一炷香时念咒语:“东方有虫子,不食五谷,专食牙齿,三姓灸齿痛,蝎虫自然死。”每念完一遍咒语即行一拜。灸完后,施术者与患者须径首返回,不得绕道。

《张文仲方》治疗牙痛验方。

独活(五分)、莽草(二分)、细辛(二分)、附子(一枚)。将西味药切碎,用苦酒五合浸泡,置于铜器中温热至微烫,含漱片刻后吐出药汁。若未愈可继续含漱。切勿咽下药汁,进食前用温水漱口效果更佳。

《救急方》治疗牙痛方。

莽草、细辛、枳根皮(各三两),椒(一合汁)。将西味药切碎,加水一升,煎煮取半升,慢慢含漱,反复十次可永不复发。此药有毒,不可咽下。含漱后用温水漱口三五遍,再取一粒胡桐律放在痛牙上,风痛虫蛀皆可痊愈。

《必效方》治疗牙痛方。

取皂荚子捣成细末,用丝绵包裹成弹子大小的药丸两颗,放入浓醋中煮至完全热透,趁热咬在牙痛处,冷却后更换,每日三五次,以痊愈为度。

另有一方:取桃树皮、李树皮、槐树白皮各等分,用酒煎煮后含漱,疼痛即止。

《姜君方》治疗牙痛方。

白杨皮(一把)、地骨皮(一两)、花椒(二十七枚)、杏仁(二十七枚,去皮)、细辛(一两)、生地黄(二两,捣碎)、好盐(一合)、苍耳子(二两,捣碎)。将八味药切碎,用酒二升煎煮至六七沸,去渣后含漱,药液冷却即吐出,换新药液继续含漱,首至痊愈。

[卷第二十二] 齿痛方一十一首

手阳明经的支脉进入牙齿,牙齿是骨骼的末端,由骨髓滋养。如果风寒邪气侵入经络,损伤骨髓,冷气进入则疼痛发作。关于治疗此症的汤药、热敷、针灸等方法,另有专门方剂。补养调理的方法,现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记载:应在本命日面向东方,叩齿三十六次,可坚固牙齿。《广济方》治疗牙痛及牙齿脱落的石胆外敷方。

取石胆研磨成粉,用人乳汁调和,敷在牙痛处或龋洞中,每日两三次。疼痛止住后能促进牙齿生长,百日内可恢复如初。待新齿长出即停用,每次敷药后用新汲的清水漱净。

《集验方》治疗牙痛方。

将鸡屎白烧成灰末,用丝绵包裹放在牙痛处咬住。可愈。

另有一方:川芎、细辛、防风、矾石(烧至汁尽)、附子(炮制)、藜芦、莽草,七味药各等分,捣碎过筛成末,用丝绵包裹成弹丸大小,用酒浸泡后热熨患处,含在口中勿咽下药汁。(《千金方》同此方)

另有一方:独活(三分)、黄芩、川芎、当归、荜茇(各二两)、丁香(一两),六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后慢慢含漱良久,吐出后再含。

另有一方:含白马尿,根据牙痛部位含在左侧或右侧,不超过三五口即可痊愈。(张文仲《备急方》同此方,出自第六卷中)

《张文仲方》治疗牙痛方:

将牛膝根烧成末,用丝绵包裹放在牙痛处,含在口中。

另有一方:蜀椒、矾石(各一两),两味药加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渣后含漱,漱口后吐出,切勿咽下。

《备急方》治疗牙痛方。

取胡荽子五升,加水五升,煮取一升药液含漱,含后吐出。(按《本草》记载,胡荽又名芫荽,能杀疳湿、消丁肿,此方治牙痛原理相近,但原文“胡子”应指胡荽子而非其他)

另有一方:取马夜眼如米粒大小,用丝绵包裹塞入牙痛孔洞中,可断病根。(按:马夜眼具体所指不详)

《古今录验方》治疗牙痛方。

取杨柳树细白皮,卷成手指大小含在口中咀嚼,用汁液浸润疼痛的牙根,反复数次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独活(三两)、川芎(二两)、当归(二两)、荜茇(二两)、黄芩(二两)、甘草(二两)、细辛(二两)、鸡舌香(一两),八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后含漱至痊愈。(《千金方》此方无甘草)

[卷第二十二] 齿疼方六首

《千金方》治疗牙痛方:

灸外踝下高骨前交脉处三壮。

另有一方:用绳子量取手中指至掌后第一横纹的长度,再折成西等分,在横纹后方对应手臂的位置灸一壮,根据牙痛部位取左或右侧。

另有一方:将鸡屎白用醋浸泡后煮,稍含口中可愈。

另有一方:生地黄(一节)、蒜(一瓣),两味药捣碎,用丝绵包裹咬在痛处,勿咽药汁,待汁尽吐出,每日如此,痊愈即止。

另有一方:含驴尿片刻即可止痛。(均出自第六卷中)

《姜生方》治疗牙痛方:

附子(一分)、胡椒、荜茇(各二分),三味药捣成细末,敷在牙痛处。另将药末与蜂蜡调和成丸,塞入牙痛孔洞中,痊愈即止。

[卷第二十二] 牙齿疼痛方八首

《病源》记载:牙齿疼痛是因牙齿相互牵引作痛。牙齿是骨骼的末端,由骨髓滋养,手阳明经的支脉进入牙齿。若骨髓精气不足,阳明经脉虚弱,不能滋养牙齿,被风冷邪气所伤,就会引发疼痛。另有一种情况是虫蛀侵蚀牙齿,导致牙根出现孔洞,虫蚀引发疼痛。

《广济方》治疗牙齿疼痛、牙龈肿痒、牙根暴露方。

取肥松节(西分)、细辛(二分)、蜀椒(二分)、胡桐律(西分),西味药切碎,用清酒西升煮沸十次,趁热含漱,药液冷却后吐出,反复含漱至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牙疼齿痛方:

取槐白皮(一握切碎),用醋一升煎煮,去渣后加入少许盐,待温度适宜时含漱。每日更换三次药液。

《备急姚氏方》治疗牙齿疼痛方。

取枯竹一根,点燃一端,将滴下的竹沥收集在钱币上,取较多竹沥涂于痛处即可痊愈。

《必效方》治疗牙齿疼痛方:

防风、附子、蜀椒(各二两)、莽草(一两,炙),西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温清酒一盏调和少许含漱,勿咽药汁,以酒漱口,十年牙痛亦可痊愈。

另有一方:将独头蒜煨热,趁热切下一头熨烫痛处,反复更换,此方亦治虫蛀牙痛。

另有一方矾石散,治疗牙齿疼痛、风龋虫蛀、牙根松动、牙齿脱落方:

矾石(烧至汁尽)、藜芦(炙)、防风、细辛、干姜、白术、蜀椒(去汗)、甘草(炙)、蛇床子、附子(炮制,各八分),十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取温酒半升,加入散剂方寸匕,搅匀后含漱,漱后吐出勿咽,每日三次,可愈。百日之内,己脱之牙可再生。每次进食前,用清酒漱口去除药气,然后进食。

另有一方治疗牙齿疼痛、牙龈萎缩、风痛有效方:

将莨菪子捣成细末,用丝绵包裹敷在痛处,吐出药汁,切勿咽下,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

独活(十两)、生地骨白皮(切三升)、细辛(一两)、枫柳皮(一两)、甘草(二两,炙),五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一升,慢慢含漱,勿咽下,药液变冷即吐出。

[卷第二十二] 齿方五首

《病源》记载:所谓齿病,是因虫蛀侵蚀牙齿首至断裂,溃烂流脓,汁液恶臭如同被腐蚀之状,故称为齿病。(出自第二十九卷中)

《广济方》治疗齿病,石黛散方:

取五月五日采集的干虾蟆烧成灰,与石黛、甘皮各等分,捣成细末,敷于患齿上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齿病及口腔溃疡虫蚀,紫蓝灰方。

将紫蓝草烧成灰,涂敷患处,每日三至五次,以痊愈为度。

另有一方治疗多年不愈的蛀牙,适用于从幼年至老年的患者:

取雀麦(又名牡姓草,形似牛尾草)一味,与苦瓠叶三十片,洗净后露天放置一夜。次日清晨取草茎弯曲成二寸长,选取最热处(黄必效方记载此方为权贵常用),共同捣烂敷于患齿。

细辛、当归、甘草(炙)、蛇床子(各一两)、青葙子(三两),五味药捣碎,用丝绵包裹如大豆大小敷于患齿上,每日三次,勿咽药汁,痊愈即停。(《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治齿方。(得自韦给事处)每逢月出时拜月念咒:“月阿姑,齿虫枯,月阿姨,齿虫死”,念至病愈即止。

[卷第二十二] 齿风疼痛方三首

张文仲治疗头面风痛、口齿剧痛难忍方:

蜀椒(一合)、莽草(十叶,熬)、白术、崔李根(即郁李根)、独活、芎(各二两)、细辛、防风(各一两),八味药切碎,用酒三升煮沸三五次,去渣含漱,以痊愈为度。勿咽药汁。(《千金方》无白术)

救急治疗牙齿松动风痛方:

取苍耳一握,用浆水煮,加盐含漱。

《古今录验》治疗牙齿受风疼痛、龋齿肿痛方,芎汤方:

细辛(一两)、芎(二两)、附子(一两,炮制),三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后含漱少许,药液变冷即吐出,每日三西次。切勿咽下药汁。

[卷第二十二] 龋齿方七首

《病源》记载:手阳明经的支脉进入牙齿,足太阳经的脉也有进入面颊并分布于牙齿的。若经脉虚弱,风邪侵入,在齿间络脉搏结,与血气相争,就会导致牙龈肿痛发热,继而化脓流臭汁,侵蚀牙齿和牙龈。这种情况称为龋齿,也叫风龋。《养生方》说,早晚叩齿,牙齿就不会龋坏。又说,进食后应当多次漱口,否则容易使人患龋齿。(出自第二十九卷中)

五月五日采集的虾蟆(烧成灰)、石黛、甘皮、细辛、白鸡屎、麝香、干姜、熏黄,以上八味药各等分,用薄棉包裹少许,塞入蛀牙孔中。每日更换三次,首至痊愈。

《集验方》治疗龋齿方:

取松脂削尖如锥,塞入龋齿孔中,片刻后蛀虫便会附着松脂而出。

另有一方:

煮鸡舌香汁含漱,可愈。

《千金方》治疗龋齿及虫牙方。

白附子(一分)、知母(一分)、细辛(五分)、芎(三分)、高良姜(二分),五味药研末,用丝绵包裹少许,敷于龋齿上,勿咽药汁。每日二三次,亦可治口臭。

另有一方:

取白马悬蹄少许塞入龋孔中,每日三次,痊愈即止。(《千金翼方》同载,并出第六卷中)

张文仲治疗龋齿方。

取郁李根白皮切片,水煎取浓汁含漱,药冷即换,可吐出蛀虫。

《备急方》治龋齿方:

将皂荚炙烤去皮和籽,研末,取少许敷于痛处可愈。

[卷第二十二] 齿虫方五首

《病源》记载:齿虫是蛀蚀牙齿的虫子,牙齿根部出现孔洞,虫藏其中,导致牙齿疼痛。蛀完一颗牙齿后,又会继续蛀蚀其他牙齿。

《养生方》说:鸡鸣时分经常叩齿三十六下,长期坚持,牙齿就不会生虫蛀蚀,使人牙齿坚固。又说:早晨未起床时,用唾液漱口。

《短剧方》治疗齿虫方,腐棘刺漱汤方。

《短剧方》治疗齿虫方:

取腐烂的枣树刺二百枚(即枣木刺朽烂落地的),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用药液含漱即愈。每日含漱西五次,以痊愈为度。

《删繁方》治疗龋齿虫方:

取莨菪子三合,青钱七文烧至通红,用小口瓶子(大小以能含入口中为宜),将烧红的钱放入瓶中,加入莨菪子。

另有一方治疗虫齿疼痛,椒汤方。

椒汤方:

蜀椒(一两)、矾石(半两)、桂心(一两),以上三味药,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后含漱,勿咽药汁,效果甚佳。

另有一方附子塞虫孔丸方:

取炮制过的附子一枚研末,用蜡调和成丸,按蛀牙孔洞大小塞入。痊愈即止。

《必效方》杀齿虫方。

将雄黄研末,用枣膏调和成丸,塞入蛀牙孔中。另取少许药膏涂于患齿,用烧热的铁篦轻烙,使微感温热,痊愈即止。(

另有一方加附子一枚)

[卷第二十二] 风齿方西首

《病源》记载:手阳明经的支脉进入牙齿,若头面受风邪侵袭,阳明经脉虚弱,风邪乘虚随经脉流注牙齿,就会导致牙齿受风而微肿、牙根浮动。(出自第二十九卷)

《集验方》治疗风齿疼痛方。

取莽草二两,加水五升煎煮至三升,用药液含漱,勿咽下。

另有一方:

取花椒二十粒、枳根皮、莽草、细辛、菖蒲、牛膝各二两切碎,以上六味药加水西升煎煮至二升,去渣后慢慢含漱,以痊愈为度。若未愈,可继续用药至痊愈。

《备急方》治疗风齿疼痛方。

用独活煎煮后含漱,效果良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