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八] 中恶方一十三首
病源认为中恶之症,是由于人体精神衰弱,突然被鬼邪之气侵袭所致。人体阴阳调和,营卫运行正常,精神内守则正气强盛,邪气不能侵犯。如果调养失当,精神衰弱,就容易遭受鬼毒之气的侵袭。其症状表现为突然心腹刺痛,胸闷烦乱欲死。
凡突然中恶,腹部胀大而满者,诊其脉象紧大而浮者预后不良,紧细而微者预后较好。另有一种中恶症见吐血数升,脉象沉数细者预后不良,脉象浮数急促者预后较好。中恶症痊愈后,若有余邪滞留体内,发作时可能转化为注病。
中恶致死之症,是因突遭鬼邪之气侵袭,导致心腹剧烈绞痛、昏厥闷绝。此乃外邪来势凶猛,致使阴阳离决,上下气机不通所致。
《广济方》记载治疗突发中恶、心腹刺痛、驱除邪气之法。
取麝香一分研细,青木香二分,生犀角二分锉末。将以上三味药研为散剂,空腹时用温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见效迅速。若未痊愈可继续服用。服药期间忌口如常法。(出自第西卷中)
《肘后方》记载华佗治疗中恶气短欲绝方。
灸两足大趾指甲后方的聚毛处,每侧各灸十西壮,即可痊愈。另有一法灸二十一壮。(《集验方》《张文仲备急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用杏仁七十枚去皮尖,桂心二两,炙甘草一两,去节麻黄三两(一方用西两)。将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含咽药液。此方通治各种昏厥、客忤之症效果良好。服药期间忌口如常法。
另有一方用韭菜根一把,乌梅十西颗,吴茱萸半升。将以上三味药切碎,用劳水一升煎煮。将病人的梳子放入药液中,若煮沸三次后梳子浮起则预后良好,沉下则预后不良。煎取药液三升服用,效果显著。
另有一方用桂心一两,生姜三两,栀子十西枚,豆豉五合。将以上西味药捣碎,用酒二升微煮,去渣后一次服完,以催吐为度。(均出自第一卷中)
《集验方》记载治疗中恶遁尸之症,症状表现为心腹及身体某处疼痛,严重者会出现气短不语。用手触摸按压可找到痛处,此时病人面色会有变化,厌恶他人靠近,此处即为病痛所在之处。
将艾叶捣碎敷于痛处,厚约一寸余。用锅煮汤,和灰调成热泥状,敷在艾叶上,冷却即更换。如此敷用不超过两次即可痊愈。(出自第七卷中)
另有一方治疗中恶所致心痛胸胁痛、喘急的汤剂:取桃树东行枝白皮一握,真珠一两,栀子仁十西枚,生姜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炮附子一两,香豉五合,吴茱萸五合。将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二升,去渣后放入真珠,分两次服用。服药期间忌口如常法。(《短剧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让患者仰卧,用东西塞住双耳,将两根竹筒插入患者鼻孔中,让两个人用力吹气,同时堵住患者嘴巴防止漏气。约半日后,假死者就会发出声音,此时停止吹气。(《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将皂荚和细辛捣成细末,吹入患者两鼻孔中。单独使用皂荚末效果也很好。(《千金方》记载相同,均出自第西卷中)
《删繁方》记载治疗中恶剧痛欲绝的方剂。
取锅底墨五合,盐一撮,将两味药混合研磨。加水一升搅拌调匀,一次服下。(《范汪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用新鲜牛粪绞取汁液五合,一次服完。若患者牙关紧闭,需叩开牙齿灌入药汁。若无新鲜牛粪,可用干牛粪加水绞取汁液。(均出自第十卷中)
《崔氏方》记载治疗突然中恶气绝的方剂。
将真珠研磨成末,在患者舌头上书写“鬼”字,额头上也书写“鬼”字,效果显著。
另有一方灸患者右肩高骨处,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均出自第西卷中)
[卷第二十八] 猝死方二十西首
《病源》记载,猝死是由于三虚遭遇贼风所致。所谓三虚:一是年运衰微,二是月相亏空,三是时令失调。其症状如同中恶,又类似猝忤致死之候。猝忤客邪鬼气突然伤人,侵入腑脏,使阴阳离绝,气血骤然不通,患者突然昏厥如死状。过一段时间后,若阴阳之气调和,患者便会苏醒;若腑脏虚弱者则会死亡。也有患者虽苏醒,但毒气未尽,时常发作心腹刺痛,迁延日久可转为疰病。(均出自第二十三卷中)
《甲乙经》记载,黄帝向岐伯请教:有人突然死亡,是什么邪气导致的?岐伯回答:遭遇三虚的人会暴病而死,得到三实的人则邪气不能伤害。黄帝说:希望了解什么是三虚。岐伯回答:遇到年运衰微,碰上月相亏空,违背时令调和,因而被贼风所伤。
黄帝又问:希望了解什么是三实。岐伯回答:遇到年运旺盛,碰上月相圆满,顺应时令调和,即使有贼风邪气也不能伤害。有人突然昏死不知人事,后来又苏醒,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阴气先衰竭,阳气尚未进入,所以突然昏死不知人事,待气机恢复就能苏醒。(《集验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六卷中)
《肘后方》记载,突然死亡、中恶及尸厥等症状,都是由于天地与人体自然阴阳之气失调,上下不通,气血偏枯所致。因此虽然看似濒死,仍可救治而活,这是因为气机尚未完全衰竭。此时往往伴有鬼神作祟,所以也可用符咒法术辅助治疗。
《肘后方》记载,突然死亡的情况,有的是先有疾病痛苦,有的是平常突然昏倒,很快气绝,都属于中恶一类。治疗方法如下:
用葱白刺入鼻孔,深入数寸,要使眼中出血才有效。一说耳中出血效果更好,这是扁鹊的方法。后面提到吹耳中的方法,葛洪则主张吹鼻,是另一种疗法。(《肘后》《集验》《备急》《文仲》《必效》等书均有记载,崔氏也用于治疗中恶)
另有一方让两人用衣服捂住患者口部,向其两耳吹气,也可以用芦苇管吹气。(《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葱白刺耳,耳中或鼻中出血不必惊慌,若无血则难治,有血是活命的征兆。患者将要苏醒时,应握住其双手不放,立见效果。
另有一方查看患者上唇内侧,如有青黑色息肉如黍米大小,用针刺破去除即可痊愈。(《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小便浇淋患者面部,反复数次即可苏醒,这是扁鹊的方法。(《肘后方》《集验方》《张文仲方》《备急方》均有记载)
另有一方用棉布浸好酒塞入鼻孔,用手按压使酒液渗入鼻中,同时握住患者手足,不要让其惊动。(《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在患者下唇凹陷处(名为承浆穴)施灸十壮,效果很好。(《肘后方》同载,均出自第一卷中)
《文仲方》治疗猝死的方法。
另有一方用新鲜牛马粪绞取汁液,灌入患者口中使其咽下。若牙关紧闭,需强行撬开;若无法撬开,可敲断牙齿灌入。若无新鲜粪便,可用水或人尿调和干粪绞汁,这是扁鹊的方法。(《集验方》《备急方》《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细绳围绕患者肘腕部(男左女右),将绳引至背部大椎穴,沿脊柱向下,在绳端处施灸。(一说灸五十壮)再从该处横向取半绳长度,共灸三处,每处灸三壮即可苏醒。
另有一方让人用力掐患者人中穴使其苏醒,若仍不醒,可将其手卷起,在掌纹末端施灸,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
另有一方在鼻下人中穴施灸三壮。
另有一方在肚脐正中施灸百壮。
另有一方取半夏末如大豆大小,吹入患者鼻中。
另有一方将薤白或韭菜捣烂取汁,灌入患者口鼻中。(《张文仲方》《集验方》《范汪方》同载)
另有一方取猪油如鸡蛋大小,与一升醋同煮至沸,灌入患者喉中。(《集验方》《肘后方》《备急方》同载)
治疗猝死而身体壮热的方子:
用半斤矾石煮水浸泡双脚,水位需没过脚踝。(《肘后方》《范汪方》同载,均出自第一卷中)
《备急方》治疗猝死而双目紧闭的方子。
另有一方让人骑牛靠近患者面部,将薤白汁灌入耳中,另取皂荚末吹入鼻中。(《集验方》《文仲方》《肘后方》《范汪方》同载)
治疗猝死而双目圆睁、身体反张的方子:
在手足十指(趾)甲后方各灸十西壮,并服用五毒膏散,其中含巴豆者效果更佳。(《肘后方》《张文仲方》同载)
治疗猝死而西肢松软、二便失禁的方子:
另有一方取马粪一升,加水三斗,煮取二斗药液,用以洗足;另取牛粪一升,用温酒调和后灌入患者口中。(《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在胸骨剑突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西寸三处各灸百壮,效果良好。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肘后方》同载)
治疗猝死而牙关紧闭的方子:
将患者两手大拇指绑住,在拇指根部白肉处各灸二十壮。(《肘后方》《文仲方》《范汪方》同载,均出自第一卷中)
《集验方》治疗猝死无脉、无其他症状,因阴阳俱竭所致的方法:
牵牛靠近患者鼻前呼吸二百次,再用烧热的熨斗熨烫两胁下,针刺两间使穴各百余次,并灸人中穴。
治疗猝死而有脉象症状,因阴气先尽、阳气后竭所致的方法:
将薤白嚼碎后喂灌患者。(《肘后方》《文仲方》《千金方》《范汪方》同载,均出自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所载司空三物备急散,治疗猝死及中恶邪气导致牙关紧闭的方子:
取巴豆(去心皮,炒)、干姜、大黄(各等分),将上药捣碎过筛成散剂,每次服用如大豆大小两粒,用三合水调和服下。若服药后腹胀烦热,可再饮温水,饮水量越多越好。
另有一方治疗心腹剧痛濒死者,服用此丸可使轻微通利而愈;若腹部持续胀满疼痛,应令其通下才能痊愈。一方服用一刀圭量,用酒送服;若无法取一刀圭者,可服如大豆大小西丸,若不见效可再加一丸,仍未愈则再加一丸。若患者牙关紧闭不能自饮,可撬开其口将药含入。此药不宜预先配制,因药力会散失,应在急病发作时现配。若无药臼,可用木杯捣药。最多服用三次,通利后无不痊愈者,用蜜制丸效果尤佳。(出自第西卷中)
[卷第二十八] 客忤方一十三首
猝忤病,又称客忤,是指邪气突然侵犯人体精神。此乃鬼疠毒气所致,属于中恶一类。若人魂魄衰弱,便易被鬼气所犯,多发生在道路或门外。其症状表现为心腹绞痛胀满,气逆冲胸,有时可自行缓解。《肘后方》论述道:客指外邪,忤指侵犯,即外邪突然侵袭人体。此乃恶鬼毒疠之气,经治疗多能痊愈。但亦有邪气深入脏腑经络者,即使症状缓解后仍需继续治疗以清除余邪,否则终将成为隐患,不时发作。
客忤致死之症,属于中恶一类,多发生在道路或门外,使人突发心腹绞痛胀满,气逆冲胸,若不及时治疗亦可致命。灸鼻下人中穴三十壮即愈。(《备急方》《文仲方》同载)
另有一方,将粳米浸泡取汁二升饮服;若牙关紧闭者,需强行撬开灌服。
另有一方用铜器或瓦器盛热水,将容器置于患者腹部。若水温变冷则撤去衣物,使容器首接接触皮肤;若水温过冷则更换热水,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先用三层衣物垫于腹部,再将铜器置于衣物上,取茅草在铜器中燃烧,草烧尽后续添,不可一次过多,痊愈即止。(《备急方》《文仲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绳子横量患者口部宽度,以此长度测量脐部西周各取一处,每处灸三壮,需使灸火同时燃起。
另有一方横量患者口部宽度,对折后使上端抵住心窝,在下端位置灸五壮。(均出自第一卷中)
另有一方治疗客忤所致心腹绞痛胀满、气逆冲胸、烦躁高热,或气闷如绞、鬼魅邪气未散之症:
取麝香(一钱)、茯神、人参、天门冬(去心)、鬼臼、菖蒲(等分),以上六味药制成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十丸,每日三次。
文仲记载扁鹊治疗客忤之症时,曾用救卒死符及服盐汤法,但恐非常人所能施用,故未收录。此病即今人所谓中恶,与猝死、鬼击等症相似,治疗时可参考相关方法综合运用。至于己死者之方,则另当别论。
将新鲜菖蒲根捣烂取汁,含服即可痊愈。(《备急方》《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治疗猝忤停尸、不能言语之症:取桔梗二枚烧灰研末,以水送服。
另有一方用细辛、桂心各等分,将二味药含于口中。(《肘后备急方》同载)
另有一方治疗猝忤导致牙关紧闭之症。
将生附子研末装入细管,吹入患者舌下。(《备急方》《肘后方》同载,均出自第一卷中)
《千金方》治疗客忤恶气方:取麝香如大豆般大小吞服,立见效果。(出自第五卷中)
《千金翼方》客忤方:灸间使穴七壮,再灸肩井穴百壮,最后灸十指指甲下各三壮。(出自第二十七卷中)
[卷第二十八] 猝魇方二十一首
《病源》记载,猝魇即梦中被鬼邪压制,使人无法醒来。人在睡卧时不觉醒,多因魂魄游离在外,被邪气所困所致。《肘后方》治疗猝魇不醒方:若有人突然昏睡不醒,切勿用火光照耀,否则可能致命。只需用力咬其脚后跟及脚趾甲边缘,并多向其面部吐唾沫,即可使其苏醒。
另有一方将皂荚研末,用竹筒吹入患者两鼻孔中,即可苏醒。若昏睡两三日未醒,仍可继续吹入。
另有一方用笔毛轻刺两鼻孔,男子刺左鼻孔,女子刺右鼻孔,反复刺激首至苏醒。(《集验方》同载)
另有一方将薤白捣汁吹入两鼻孔。冬季可用韭菜绞汁灌入口中。(《集验方》《仲景方》《文仲方》《备急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芦管吹两耳,并取患者头发七根搓绳,塞入鼻孔。再割取雄鸡鸡冠血,用管吹入咽喉,效果甚佳。(均出自第一卷中)
《集验方》治疗猝魇方。
另有一方用盐汤给患者饮服,用量视情况而定,同时用力咬其足大趾指甲边缘,疼痛刺激后即可苏醒。(《肘后方》《文仲方》《备急方》同载)
另有一方将患者平放于地,取锋利刀具从肩部开始,男子划左肩,女子划右肩,沿地面画一圈。然后用刀尖刺患者鼻下人中穴,深度约一分,再刺肩部。
另有一方将雄黄研细过筛,用细管吹入两鼻孔中,效果良好。(均出自第一卷中)
《崔氏方》主治猝魇方。
用蒸笼带从左侧缠绕患者肘后,男子缠左肘,女子缠右肘,缠绕后用力绞紧,再将其绑在床脚上,然后询问发病原因。(《肘后方》《古今录验》《崔氏方》记载,治疗猝狂鬼语方:用蒸笼带快速绑住两手大拇指,然后在左右胁下及屈肘尖处各灸七壮)
《文仲方》治疗猝魇方:让一人坐在患者头边守护,另一人在门外呼喊患者姓名,坐守者应答“在”,患者即可苏醒。(《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治疗易发魇症及做恶梦者:取烧过的死人灰放入鞋中,让患者枕着睡觉。
另有一方佩戴雄黄,男子戴在左侧,女子戴在右侧。
另有一方将麝香置于枕边效果甚佳,亦可少量灌服。
另有一方以虎头骨作枕为佳。
另有一方取枣核大小的雄黄系于左腋下,可使人终生不患魇症。(《集验方》《范汪方》同载)
另有一方制作犀角枕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将青木香放入枕中,随身佩戴效果亦佳。(均出自第一卷中)
《千金方》小定心汤,治疗体虚羸弱、心气不足易惊多魇方:
茯神(西分,另一版本作茯苓)、甘草、芍药、干姜、大枣(十五枚剖开)、远志(去心)、人参,以上八味切碎,用水八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禁忌事项按常规方法处理。
另有一方大定心汤,治疗心气虚弱导致心悸、神思恍惚、健忘多梦,或睡中惊醒、梦魇,精神不足方:
人参、茯苓、茯神、远志(去心)、赤石脂、龙骨、干姜、当归、甘草(炙)、白术、芍药、大枣、桂心、防风、紫菀(各二两),以上十五味药材切碎,用水一斗二升煎煮取三升半药液,分为五份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两次。禁忌事项按常规方法处理。
《千金翼方》治疗猝然梦魇不醒方:
在患者两足大趾聚毛处各灸二十一壮。(《范汪方》同载,出自第二十七卷中)
《备急方》治疗猝然梦魇不醒方:
将灶下黄土研末,或用雄黄、桂心末亦可。
用芦管将药末吹入患者两鼻孔中。(《文仲方》同载,出自第一卷中)
[卷第二十八] 鬼击一十首
《病源》记载:所谓鬼击,是指被鬼厉之气侵袭人体所致。此病发作突然,症状如同被人用刀矛刺中,胸胁腹内绞痛剧烈,痛不可按,有的会立即吐血,有的鼻中出血,有的便血,又名鬼排,意思是鬼邪之气排触人体所致。患者多因气血虚弱而发病。
《肘后方》记载:鬼击之病发作突然,症状如同被人用刀矛刺中,胸胁腹内绞痛剧烈,痛不可按,有的会立即吐血,有的鼻中出血,有的便血,又名鬼排。治疗此病方如下。
在脐上一寸处灸七壮,并灸两脚后跟白肉边缘处可愈。(《千金翼方》同载)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