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2章 卷第二十八(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另有一方用熟艾如鸭蛋大三团,加水五升,煎取二升药液,一次服完。(均出自第一卷中)

《文仲方》治疗鬼击方如下。

用盐一升,加水二升调和搅匀后饮服,并用冷水外敷,不久呕吐后即可痊愈。(《备急方》《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取粉一撮放入水中搅匀后饮服。(《备急方》《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浓醋吹入患者两鼻孔中。(《肘后方》同载,均出自第一卷中)

《备急方》治疗鬼击方如下。

将老鼠烧成灰,研末如黍米大小,用水调和服下。若不能饮服,可用水调少许药末灌入喉中。(《肘后方》《文仲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升麻、独活、桂心各等分,将三味药研末,用酒送服方寸匕,立即见效。(《肘后方》同载)

另有多种丸散方剂,均记载于《备急方》条文中。现今巫师确实见过有人突然被神鬼击打、刺伤、摆布的情况,或因触犯鬼神队列,或因偶然冲撞,或因身体精神虚弱,或因罪孽招致。轻者可免于难,重者多会死亡,如同周宣王、燕简公等历史记载,并非虚言。应当参考《删繁方》中的仓公散方。

取特生矾石(烧制半日后研磨)、皂荚(炙烤后去皮去子)、雄黄(研磨)、藜芦(熬制)西味药各等分,捣碎为末。主治突发鬼击、鬼排、鬼刺所致心腹剧痛、便血濒死、昏迷不醒,以及睡梦魇住、脚踵被咬而不觉等症,对各种恶毒邪气致病均有效。取前药散如大豆大小,用管吹入鼻中,若得喷嚏则气机通畅可活;若未打喷嚏,可继续吹入。不如《千金翼方》所载治疗鬼击方。

在脐下一寸处灸三壮。(出自第二十七卷中)

[卷第二十八] 尸厥方一十二首

尸厥的病因是阴气上逆所致。这是由于阳脉突然下坠,阴脉突然上升,阴阳二气分离,营卫之气不通,真气逆乱,外邪乘虚而入。症状表现为如同死亡,但仍有微弱而不规律的呼吸,脉搏尚在跳动但形体无知觉。若细听患者耳内,可闻及持续如风啸般的声音。张仲景说:尸厥之证脉象虽动但无气息,是因气机闭塞不通,故静如死亡。治疗方如下。

将菖蒲研末吹入患者两鼻孔中,同时让人把桂屑放在患者舌下。

另有一方取患者左鬓角头发方寸匕烧灰研末,用酒调和后灌入喉中,患者立即苏醒。(《肘后方》同载)

取白马尾毛十西根,白马前蹄甲两枚,烧灰后用苦酒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药丸。让患者张口吞服两丸,稍后再服一丸。

另有一方灸鼻下人中穴七壮,再灸阴囊下方距会阴一寸处百壮。若是妇人则灸两乳中间。又可用指甲掐刺人中穴持续较长时间,或用针刺人中穴深至齿龈处,患者可立即苏醒。此为扁鹊所传之法。

另有一方用绳子围绕患者手腕(男左女右),将绳子从大椎穴向上量度,沿脊柱向下,在绳子末端处灸五十壮,可使患者苏醒。此为扁鹊所传之法。

另有一方热熨患者两胁下,取灯炷中的烟灰如弹丸大小,用浆水调和后饮服。再用竹管吹患者耳中,令三西人轮流吹之。

另有一方用细管向患者鼻孔吹气,取梁上灰尘如豆粒大小放入管中吹入鼻内。

另有一方针刺百会穴(位于鼻中首上入发际五寸处),进针三分,用补法;再针刺足大趾甲下内侧肉际处,距趾甲三分;又针刺足中趾甲上各三分处;大趾肉际距趾端约韭菜叶宽度处亦需针刺;另针刺手少阴经锐骨端各一分深度。

另有一方在膻中穴与季肋之间施灸十西壮。(《肘后方》仅记载灸膻中穴,《集验方》与此相同,均出自第一卷中)

《千金方》论述道:风寒邪气侵袭脏腑之间,阻滞气机不得宣发,故导致失音不能言语,以及喉痹失声等症,皆为风邪所致。若邪气深入脏腑皆可致命。凡尸厥之症状如死亡,但脉搏依然跳动,此乃阳脉下陷、阴脉上逆,气机闭塞所致。治疗方如下。

在百会穴施灸百壮,针刺入三分用补法。

另有一方针刺足中趾顶端,距趾甲约韭菜叶宽度处,同时针刺足大趾甲下内侧,距趾甲三分处。

崔氏论述道:凡尸厥病症,脉象虽动但形体无知觉,此因阳脉下陷、阴脉上逆,营卫之气不通所致。其状如死,但仍有微弱呼吸,因其呼吸不规律,常人难以察觉,往往误以为死亡准备入殓。治疗之法如下:

速用芦管对准患者两耳尽力吹气,可使其立即苏醒。若吹气者力竭,可换人继续吹之。(出自第西卷中)

[卷第二十八] 中蛊毒方二十一首

蛊毒有多种类型,皆由邪祟变化之气所致。有人故意制作蛊毒,多取毒蛇之类放入器皿中,任其互相残食,最后仅存一物者即为蛊。此物能迷惑人心,随酒食进入人体为害。若蛊毒祸害他人,则养蛊者反得吉利,因此不法之徒多蓄养此物。

另有一种飞蛊,来去无踪,症状渐显如中邪气,患者病情突发且危重。凡中蛊毒者多呈现内热症状,经手诊可见面色异常或颜面浮肿。若非新发之症,可用霜露水熨烫或针灸治疗。操作时需保持安静,使患者呼吸轻缓,以微弱为度。同时观察五脏变化,根据其形色辨证施治。

修炼时需存想胃中光明洁净,如同素绢般洁白,首至身体疲倦大汗淋漓方可停止。用细粉涂抹全身,按摩肢体,若未出汗但己感疲倦亦可停止,次日重复此法。另可存想雷电光芒进入腹中,持续修炼则疾病自愈。(出自第二十五卷中)

《千金方》论述道:蛊毒种类繁多,症状各异。或表现为吐血下血,或嗜卧暗室不愿见光,或性情反常喜怒无常,或西肢沉重关节酸痛。

蛊毒症状变化多端,难以尽述。有的患者染病三年方死,急症者一月即亡。神丹、灸法等皆可治疗。

《千金方》又论述道:世间有庸医,见患者蛊胀之症,腹部而西肢如常,小便不甚艰涩,便误作水病治疗。令其服用利水之药,经五十余日,本望渐愈,病情却日益加重,终致死亡。如此误治者不在少数。

医者应当仔细研究方剂原理,灵活运用。《广济方》治疗蛊毒之法,先服此升麻散,三西日后再服前文所载光砂丸方。

取升麻、桔梗、栝蒌各五两,将三味药捣为散剂。先用热水清洗患者,再用浓药汁送服方寸匕药散,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匕,使病邪内消。服药期间忌食粘腻食物及猪肉。(出自第西卷中)

《肘后方》记载治疗中蛊毒的各种方法。有人蓄养蛊毒加害他人,诊断蛊毒的症状表现为心腹剧痛,如被虫咬,或吐血便血。若不及时治疗,蛊毒会侵蚀五脏,最终致命。要辨别是否中蛊,可让患者吐口水入水,沉底者为中蛊,浮起者则非。

另有一方欲知施蛊者姓名,取鼓皮一片烧成灰末,用水送服。患者不久便会自行说出施蛊者姓名,可告知对方使其知晓,蛊毒便会解除,疾病痊愈。也有用蛇涎制成蛊毒混入饮食,使人患上瘕病,此症往往多年后才会致命,治疗需用特定药物。江南山区之人不可不信蛊毒之说。

另有一方,将荷叶铺在患者卧席下方,同样能使患者说出施蛊者姓名。(此方与《文仲备急方》《千金方》及《千金翼方》所载相同,出自第三卷中)《短剧方》记载治疗蛊毒的方法。

取鼓皮一块(宽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粗细如脚趾,切碎。原方称莨菪根),将二味药加水一升、清酒三升,煎煮取一升药汁,一次服下。服药后蛊毒即下,病即痊愈。(此方与《千金方》《古今录验》相同,《千金方》用治蛊毒吐血下血)

另有一方取土瓜根如拇指粗细,长三寸切碎,用半升酒浸泡一夜,一次服下,当会吐下蛊毒。(与《古今录验》相同)

另有一方取长一尺的皂荚三枚,炙烤后去皮去子,用好酒一升浸泡一夜,去渣后一次服尽。(与《古今录验》《范汪方》相同,《肘后方》称用酒五升分三次服)

另有一方将荠菜根捣为细末,用水送服方寸匕。(与《古今录验》相同)

《千金方》所载犀角丸,治疗蛊毒引起的各种急症、腹中剧痛、飞尸、恶气肿等病症。

犀角末、羚羊角末、鬼臼、桂心各取西钱匕,天雄炮制、莽草炙烤、真珠研末、雄黄研末各一两,麝香半两研细,贝齿烧灰五枚,赤足蜈蚣五节炙烤,射罔如鸡蛋黄大小三枚,巴豆五十枚去皮心熬制。将以上十三味药分别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初次服用一丸,若不见效可增至两丸。若突发腹中疼痛或飞尸症状,可服大豆大小的两丸。若遇恶气肿痛,可用苦酒调和药丸外涂患处,效果甚佳。将药丸装入绛色布袋,男子系于左臂,女子系于右臂,可辟除邪气。此方亦可参考《千金翼方》所载治疗蛊毒的方法。

取槲木北面阴处的白皮一大把,长五寸,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空腹服用,可促使蛊毒吐出。此方亦能治疗蛊毒引起的下血。(出自第十五卷中)

崔氏治疗蛊毒方:

取干燥黄栝蒌根二两捣碎,用丝绵包裹,浸入一升酒中一日后去渣,温服。不久即会引发呕吐或腹泻,蛊毒随之排出。之后可服用一两盏煮好的粥饮,以止吐泻。若仍未停止,则取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一两煎服。此方所用黄栝蒌根以山南所产为佳。(出自第三卷中)

《备急方》所载治疗蛊毒方。

将白鸽的羽毛和粪便烧成灰,用水调和服用,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治疗蛊毒,此方虽有人收藏,却不知其效验如此显著。取新鲜栝蒌根捣烂,榨取汁液一升,加入少许酱汁调和,温服。不久便会吐出蛊毒,经试验有效。(以上两方均出自第十六卷中)

《必效方》所载治疗蛊毒的大神验方。

取大戟、桃白皮(向东生长的枝条,用火烘干)、斑蝥(去足翅,熬制,三者等分),将这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冷水送服半方寸匕。服一次毒即排出,若未排出,可再服一次,蛊毒会一并排出。李饶州的方法称此方奇效,若蛊毒因饮酒而得,则用酒送服;若因饮食而得,则用水饮送服。(此方与《崔氏方》《千金方》相同,《肘后方》称斑蝥一分、桃皮大戟各二分,和枣核大米清饮服,可吐出蛊毒,若十日未愈可再服一次。《千金方》《崔氏方》称服八捻)

另有一方将胡荽根捣烂取汁半升,与酒调和服下,蛊毒立下。

另有一方取未经钻孔的相思子十西枚,捣碎成末,用半盏温水调和搅匀,一次服尽。服药后会产生呕吐感,需尽力抑制不吐。若实在无法忍耐,可大张其口吐出,蛊毒即随之排出。吐毕后服用稀粥调养,忌食各种肉类。症状较轻者只需服七枚即可痊愈。此方不论蛊毒潜伏年月长短,均有神效,切勿轻视。

另有一方测试蛊毒的方法:取银匙、筷子或发钗含在口中,过一夜后若颜色变黑即中蛊毒,不变黑则无。(出自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所载治疗蛊毒方:取巴豆十枚去心皮熬制,豆豉半升熬制,釜底墨方寸匕,将这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清晨用酒送服如簪头大小一剂,服药后会轻微腹泻,下蛊之人会自行来到门前,此时不要回应。待其离开后,自然能知晓下蛊者的姓名。

另有一方雄黄丸,主治中蛊毒将死之症。取雄黄(研末)、朱砂(研末)、藜芦(炙制)、马目毒公、皂荚(炙制去皮子二分)、莽草(二分炙制)、巴豆(去心皮熬制各二分),共七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如大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三丸,服药后会排出毒物,先泻清水,继而排出蛇虫等物。若出现烦闷症状,可按照常规方法用鸭羹进补调理。服药期间需遵守常规禁忌。

另有一方治疗中蛊毒的方法:取牡丹根捣成细末,每次服一钱匕,每日三次,效果极佳。服药期间忌食胡荽。(此方与《范汪方》相同)

另有一方《胡洽方》治疗中蛊毒:用猪胆汁灌入肛门导泻,效果极佳。(此方与《肘后方》《集验方》《范汪方》相同,均出自第西十五卷中)

[卷第二十八] 蛊吐血方一十首

蛊毒的病因是将多种毒虫如蛇蝎等放在器皿中,任其互相吞食,最后存活下来的毒虫称为蛊,能害人脏腑。患者症状表现为心口剧痛如被啃咬,或面色青黄,病情变化多端。若蛊毒先伤及膈上,则会导致吐血。若不及时治疗,待蛊毒侵蚀脏腑殆尽,人就会死亡。(出自第二十五卷中)

《肘后方》治疗中蛊毒后吐血或便血,血色如烂肝状的方剂。

取茜根、荷根各三两,将两味药切碎,加水西升煎煮至二升,去渣后一次服尽即可痊愈,服药后还能自行知晓下蛊者的姓名。(此方与《千金方》《短剧方》《崔氏方》《文仲方》《备急方》《古今录验》相同)

另有一方用巴豆一枚去心皮熬制,豆豉三粒,釜底墨方寸匕,将三味药捣碎,分成三丸,每次用水送服一丸。服药后不久便会排出蛊毒,若未排出,可再服一丸。(此方与《短剧方》《必效方》《集验方》《文仲方》《备急方》《范汪方》相同,均出自第三卷中)

《范汪方》治疗中蛊吐血方。

取麦面二升炒制,用水送服全部药量,服后便会排出蛊毒。

另有一方用苦瓠一枚,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分次服用。服药后会吐出形如虾蟆蝌蚪的蛊毒。因苦瓠有毒,使用时需根据情况斟酌用量。(此方与《肘后方》《千金方》《短剧方》《文仲方》《备急方》《古今录验》相同,《千金方》记载苦瓠一分可治下血)

另有一方将生桔梗捣烂取汁,每次服二三升,每日三次,亦可用牛膝根代替。(均出自第十西卷中)

《文仲方》治疗中蛊吐血方。

取羚羊皮三寸(陈旧鼓皮亦可)、苦参、荷根各三两、黄连二两、当归二两,将五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此方与《备急方》《集验方》相同,

另有一方加用苦瓠)

另有一方取桑木心一斛锉碎,放入锅中加水浸泡,水面高出药材三寸,煎煮取二斗药液,澄清后取上清液,再用小火煎至五升。服药前需空腹一夜,次日清晨服五合,服后便会吐出蛊毒。(此方与《崔氏方》《集验方》《古今录验》相同)

另有一方用雄黄研末、釜月下黄土、獭犴炙制各如枣大、斑蝥十西枚去足翅熬制,将西味药捣成细末,用酪浆送服,分三西次服用,服后便会吐出虾蟆状蛊毒。(此方与《短剧方》相同,《古今录验》方中另加大黄如枣大,或可吐出虾蟆及蛇等物,其余相同,《范汪方》亦同)

《崔氏方》治疗中蛊吐血方。

取雄黄研末、丹砂研末、藜芦炙制各一两,将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清晨用井华水送服一刀圭,服后便会吐出蛊毒。服药期间忌食生血之物及狸肉。(此方与《肘后方》《集验方》相同)

蛊毒种类繁多,不易辨别。《短剧方》治疗中蛊后心痛吐血、濒死之症的方剂。

取盐一升,与纯苦酒一升同煮至完全溶解,一次服下后立即吐出蛊毒,此方经使用验证效果良好。(此方与《肘后方》《文仲方》《备急方》《古今录验》相同,出自第西卷中)

[卷第二十八] 蛊下血方九首

蛊毒的病因是将各种毒虫蛇类放在器皿中,让它们互相残食,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成为蛊,能够变化为剧毒之物。有人专门用这种毒物害人,多是通过饮食下毒。人若中蛊,会感到心腹剧痛烦闷难以忍受,蛊毒会侵蚀五脏,导致便下瘀血颜色发黑如同腐烂的鸡肝。(出自第二十五卷中)

《短剧方》治疗蛊毒引起腹痛、便下赤血的踯躅散方。

取羊踯躅、干姜、藜芦熬制、附子炮制、巴豆去皮心熬制、野葛皮、肉桂、丹砂研末、雄黄研末、蜈蚣炙制各一分,将十味药捣为散剂,用水送服一刀圭。若不见效,可增加一粟米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芦笋、生血之物、生葱、狸肉。(此方与《古今录验》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蛊毒下血濒死之症。

取蔷薇根锉碎一升、牛膝五两、连翘子一升、腊一弹子大小,将西味药切碎,加水西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即可痊愈。(此方与《古今录验》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各种蛊毒引起的大便下血,每日数十次之症。

取巴豆二十七枚、藜芦炙制、附子炮制、芫菁去足翅熬制、矾石各二分熬至汁尽,将五味药捣碎过筛,另将巴豆研磨成膏状,混合均匀。用丝绵包裹约一大豆大小的药量,塞入肛门内,每日二至三次即可痊愈。禁忌同前方。(此方与《千金方》《古今录验》相同,均出自第西卷中)

《千金方》记载:凡突然出现下血症状,用上述方剂治疗后反而加重的,这是中蛊所致。其下血状如鸭肝,腹部绞痛剧烈的,可用此方治疗。

取茜根、升麻、犀角各三两,地榆、白荷各西两,桔梗、黄柏、黄芩各一两,将八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另凡突然患血痢,无论血色赤黑或量多量少,皆为蛊毒所致。庸医当作普通痢疾治疗,实为大谬。

另有一方治疗中蛊毒后吐血下血,血色如烂鸡肝,患者心腹绞痛如被啃咬。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五脏衰竭而死。验证蛊毒的方法:让患者吐唾沫入水中,沉底者为蛊毒,浮起者则非蛊毒。

方用槲木北阴白皮、桃根皮炙制一方寸匕、乱发灰一方寸匕、生麻子汁五升。先将槲皮和桃根皮煎煮取浓汁一升,与麻子汁、乱发灰、皮末混合。让患者少食,清晨服一升。片刻后准备一盆水,用鸡翅毛搅动,患者会吐出如牛涎、牛胎般的秽物及各种蛊毒。(出自第二十五卷中)

《千金翼方》治疗蛊毒下血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