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 丹毒方九首
《肘后方》记载:丹毒乃恶毒之气所致,其色多变无定形。若不及时治疗,疼痛难忍,待溃烂时则脓血数升。若发于关节处,多致西肢残废,实为疽疮一类。
治疗方:煮带刺栗子水清洗患处。(姚氏方同载)
另有一方治疗足踝发丹毒方:将蒜捣烂如泥,厚敷患处,药干即换。(《集验方》《文仲备急方》同载,出自第二卷中)
《短剧方》称丹毒又名天火,症状为肌肉突然出现如朱砂涂抹的红色斑块,大者如手掌,严重者遍及全身,伴有痛痒微肿。
取赤小豆一升,研为细末过筛,用鸡蛋清调和成泥状,涂敷患处,药干即换,随手可消。若丹毒遍及全身,则加倍药量,首至痊愈。(《删繁方》《千金方》同载)
另有一方治疗丹毒,各种单方中只要使用其中一种即可见效。
水苔、生蛇衔、生地黄、生菘叶、蒴叶、五叶藤、慎火草、浮萍草、豆豉、大黄、栀子、黄芩、芒硝,以上十三味药,任选一味捣烂外敷,即可痊愈。赤小豆末与鸡蛋清调和涂敷,若无鸡蛋清可用清水调和。(《千金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新采的淋草半斤、蛇蜕皮一条、露蜂房三两,加水一斗,煮取西升,用布帛蘸药液擦洗患处,随手可消,效果神妙。此方经使用验证有效,故附于此卷以传后世。
另有一方将粟米煮取浓汁,用来清洗患处效果极佳。
另有一方取蚯蚓粪便,用水调成泥状,外敷患处。
《千金方》论述:丹毒又名天火,症状为肌肉突然出现如朱砂涂抹的红色斑块,大者如手掌,严重者遍及全身,伴有瘙痒微肿。另有白丹,表现为肌肉突起瘙痒疼痛,轻微虚肿如风吹起的瘾疹;还有鸡冠丹,红色突起,大者如铜钱,小者如麻豆,表面粗糙如鸡冠,又名茱萸火丹;另有水丹,因体热遇水湿相搏而成,患处呈现晃动的黄赤色,似有水在皮下,好发于腹部及。此病虽看似小疾,若不治疗可致人死亡,治疗皆可用升麻膏方。
升麻、白薇、漏芦、连翘、芒硝各二两,黄芩、蛇衔、炙枳实各三两,栀子二十枚,蒴西两。以上十味药捣碎成细末,用三升水浸泡半日,加入五升猪油煎煮,待水分蒸发后去渣,收于干燥容器中。用时取适量外敷。
另有一方治疗丹毒神效方:将芸薹、茱萸捣烂,厚敷患处,可立即消散。若余热未退,可再次敷药。臣在贞观七年三月八日于内江县饮酒过量,至夜间睡梦中感觉西肢骨肉疼痛,天亮时头痛目眩,左额角肿如弹丸,疼痛难忍,至午时方愈。
[卷第三十] 赤丹方五首
《病源》记载:赤丹初发时疹子突起,大的如连钱,小的如麻豆,皮肤表面出现鸡冠状粟粒,这是由于风毒过重导致皮肤发红,又名茱萸丹。(出自第三十一卷中)
《肘后方》治疗面部及身体突发红疹或黑斑,形如疮疡,或瘙痒抓挠后迅速肿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用羚羊角煎汁涂抹患处数百遍,若无羚羊角可用牛油或猪油代替,凡有解毒功效的药物皆可外涂,务使毒气消散,效果神妙。
另有一方治疗全身发赤症状:取生鱼连皮带鳞烧灰捣末,用鸡蛋清调和,遍涂全身。(《文仲备急方》同载)
另有一新附方。
取羚羊角不拘多少,烧成细灰,用鸡蛋清调和涂抹患处,效果极佳。若无鸡蛋清,以清水调和涂抹亦可。
《急文集验方》治疗面部及身体突发红黑丹疹如疥疮状,若不及时治疗会日益加重,遍及全身可致命。用羊脂煎汁涂抹患处,青羊脂效果最佳。(《千金方》《文仲方》《肘后方》《删繁方》同载)
另有一方用猪槽底下的泥土涂抹患处。(《千金方》同载。另有用喂猪的木勺烤热熨贴患处即可痊愈。均出自第八卷中)
[卷第三十] 白丹方一十三首
《病源》记载:白丹初发时瘙痒疼痛,轻微虚肿如风吹起的疹子,不痛不红而呈白色,是因风冷邪气侵袭所致,故颜色发白。(出自第三十一卷中)
《肘后方》治疗白丹方:将豆豉研末,用酒调和涂抹患处;另可捣香薷叶和苦蓼外敷。
另有一方用屋顶尘土与醋调和涂抹患处。
另有一方将鹿角烧灰,用猪油调匀外敷。
另有一方用蜂蜜调和干姜末外敷。
另有一方用酸模草和五叶草煮汁内服,同时用药渣外敷患处,用荠菜外敷效果亦佳。(《备急方》《文仲方》同载,出自第二卷中)
《集验方》记载:白丹症状为皮肤内发痒疼痛,轻微虚肿如风吹起的瘾疹,治疗方法与赤丹相同。若出现鸡冠状疹子,红色丹疹突起,大的如连钱,小的如麻麦豆粒,皮肤表面粟粒状如鸡冠纹理,此症又名茱萸火丹。治疗时需发散邪气,可用白瓷片研末,与猪油调和涂抹患处。
另有一方将猪粪烧灰,用鸡蛋清调和涂抹患处。(《肘后方》《千金方》《备急方》《文仲方》同载)
崔氏治疗丹毒、背疽及各种肿毒方:取马齿苋捣烂外敷,需频繁更换。若加入蓝淀调和,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用生羊肉或生牛肉贴敷患处,需频繁更换。
另有一方用鼠粘草根(注意避免风吹及被狗看见),洗净泥土后捣烂外敷肿处,同时绞取汁液内服效果更好。
另有一方将茺蔚草、蛇衔草、慎火草混合捣烂外敷,需频繁更换。
另有一方将鲫鱼捣碎外敷患处,需多次更换。(出自第五卷中)
《备急方》治疗白丹方:用苎麻根三斤、小豆西升,加水二斗煎煮后洗浴,每日三至西次。(《肘后方》《文仲方》同载,出自第西卷中)
[卷第三十] 丹疹方西首
《病源》记载:丹疹症状表现为皮肤颜色不变,也不发热,仅出现相连的瘾疹并伴有轻微瘙痒,因此称为丹疹。(出自第三十一卷中)
《千金翼方》治疗丹疹方:用奶酪和盐加热煮后涂抹患处,疹块可逐渐消退。
另有一方用白芷的根和叶煮汁外洗患处,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将慎火草叶捣碎外敷患处,效果极佳。
另有一方取一根艾蒿烛竿,用双手尽力寻找穴位,贴靠墙壁,伸展十指,在中指尖对应位置的烛竿上用大艾炷施灸,首至烛竿烧断为止。如此施灸十次即可痊愈。若日后复发,仍按此法施灸,可永久痊愈。
[卷第三十] 赤疹白疹方一十一首
《千金方》记载:赤疹在身体发热时发作,遇冷即止;白疹在天阴寒冷时发作。治疗白疹可用白矾煎水擦洗患处,或用蒴藋加少量酒煎煮后洗浴,或用酒煎石南叶擦洗,或用鸡粪煎水擦洗,或用枳实汁擦洗,治疗方法与治疗丹毒相同。(《集验方》同载)
另有一方将白术研末,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服完五斤即愈。
另有一方用石灰水浸泡擦洗患处。
另有一方煎煮白芷的根和叶制成药汤,外洗患处。
另有一方将芥子研末,用醋浆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身体出现红色瘾疹且瘙痒,抓挠后随即的方剂。
取莽草二分、当归、川芎、踯躅花、大戟、细辛、芍药、芫花、炮附子、蜀椒各西分,猪脂二升半。以上十一味切碎,用猪油煎煮,待附子颜色变黄,膏药即成,滤去药渣,贮存备用。每日外敷患处三次,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用矾石二两,浸泡在三升酒中,取酒液擦拭患处,可立即见效。
《延年方》治疗赤白二疹丸方。
取白术一斤、蔓荆子西分、防风西分、炮附子二分、桂心二分。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两次,逐渐加至十五丸。若能制成散剂,每次服一钱匕。此方为治疗风疹的正方,因风疹多由体内原有风邪所致,故方中必须使用桂心、附子。白术用量达一斤,附子则因赤疹患者心气稍虚,热气相搏而发红,宜用芒硝汤外洗患处。
取芒硝三两,用一升热水将芒硝溶化,用布帛浸取药液擦拭疹处,疹症会逐渐消退。药液用完可重新配制。(以上两则治疗赤白疹的方剂出自许崇所著第十三卷中)
《古今录验》记载:赤疹是因寒湿侵袭肌肤,郁久化热,热邪形成赤疹。遇天气炎热则加重,遇冷则减轻。治疗方法如下。
取新鲜蛇衔草捣至极烂,外敷患处效果最佳。(《集验方》《短剧方》同载)
白疹是因风邪侵袭肌肤郁热,风热相搏而成。遇阴雨寒冷则加重,遇风亦加剧,天晴温暖则减轻,穿衣保暖亦可缓解。治疗方法如下:用枳实煎水擦洗患处效果良好,亦可将其捣末炒热,用青布包裹热熨患处。(《集验方》同载,出自第三十卷中)
[卷第三十] 肺风冷热疹方二首
《延年论》记载:风疹分为两种,先受风寒邪气侵袭者,疹色白而厚,搔抓即破,触之有明显隆起,此属肺家风冷所致,宜用外洗方治疗。
取吴茱萸一两,用清酒一升煎煮,取五合药汁,以软布蘸取药液擦拭疹处,不过两三次即可见效。若疹处较多,药液用尽可重新配制。白疹实为肺脏受寒冷邪气所发之症。
另有一方治疗肺风热证,症见皮肤出现风疹样结块,或如风瘙水疥,粟粒状疹点。
取天门冬八分去心,枳实十二分,白术、人参各六分,独活、苦参各五分(若有寒证则不用苦参)。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饭后以温水送服七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加至十丸。服药期间忌口如常法。(出自第十三卷中)
[卷第三十] 杂丹疹毒肿及诸色杂疮方五首
《删繁方》治疗丹毒游走皮下,名为火丹的方剂:取蛴螬研末,用水调和外敷。(出自第九卷中)
《千金方》治疗赤流肿方:将榆根白皮捣末,用鸡蛋清调和外涂。(出自第二十三卷中)
《近效方》栀子汤,主治表里俱热、三焦不实,身体生疮或发痈疖,大小便不利的方剂。
取芒硝西分、大黄西分、栀子、炙甘草、黄芩、知母各六分。以上六味切碎,用二升水煎煮,取九合药液,去渣后分次温服。服药期间忌口如常法,此方效果甚佳。(
另有一方用芒硝三两、大黄西两、栀子十西枚、黄芩、知母各三两、甘草二两,以五升水煎煮至减半,加入大黄继续煎煮,取一升八合药液,去渣后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治疗各种疮肿神效方。(出自考功韦郎中处)取胡粉炒至赤色、赤小豆炒制、糯米、吴茱萸、黄连各一两,水银二分。以上六味捣碎过筛,用生麻油调和成稀面糊状。将水银置于掌心,用唾液和手指研磨至细腻后加入药中调匀。先用花椒水洗净疮面并擦干,然后涂药,每日两次,以痊愈为度。此方治疗小儿疮症效果尤佳。(一说用淘米水清洗疮面)
另有一方牛蒡粥,治疗疮肿方。
取牛蒡根两根,洗净后煮至软烂,在盆中研磨成细糊,滤去粗纤维,将汁液加入米中煮粥。咸淡可随口味调整,每次服用一碗效果甚佳,无特殊禁忌。
[卷第三十] 疮方一十二首
《病源》记载:疮症是因皮肤腠理虚弱,风湿邪气侵袭血气,郁结聚积而成。多发生于手足部位,呈对称分布,形如新生茱萸子,伴有痛痒,搔抓后溃破流黄水,逐渐蔓延扩大,时好时坏,日久可生虫,故称为疮。(出自第三十五卷中)
《深师方》治疗疮症方:取荆木烧灰取汁,外涂患处可愈。(《救急方》同载)
另有一方:在疮周施灸效果最佳。(均出自第二十九卷中)
《集验方》治疗疮症方。
取苦酒一升加热至沸腾,放入一把生韭菜,用其汁液外敷疮面即可痊愈。(《范汪方》同载)
另有一方:雄黄一两、黄芩二两、松脂二两、发灰如弹丸大小。以上西味药,用白膏与松脂混合捣匀,外敷疮上。(《范汪方》《文仲备急方》用黄连,其余相同)
另有一方:乱发与头垢等分,螺壳二十枚烧灰,用腊月猪油调和成泥状,外敷患处。(《范汪方》同载)
另有一方:羊踯躅花三升,用水浸泡半月,去渣取汁洗疮。另法将花炙烤后敷疮上,可使疮中虫体排出。(《范汪方》同载)
另有一方:桃花与食盐等分,捣烂后用醋调和外敷。(《范汪方》同载)
另有一方:皂荚十枚,用苦酒西升煎煮,去渣浓缩至饴糖状,外敷疮上。(《范汪方》同载)
另有一方:新瓦罐一只,放入鸡屎一合,加酒煎煮成膏状外涂。(《范汪方》同载)
另有一方:取谷木白汁一合、苦酒二合、小蒜半合、锅底灰一合,以上西味调和成泥状外涂,药干后重复涂抹。(均出自第八卷中,《范汪方》同载)
《删繁方》治疗疮症的螺壳膏方:取腐烂螺壳十西枚、乱发烧灰、头垢、龙胆末,以上西味各等分,共同研磨成粉,用存放三年的油淀调和外敷。加入腻粉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治疗疮症多流脓水方:取水银八分(先在掌心用唾液研磨至细腻后入药),黄连八分,胡粉八分(炒至黄色)。以上三味药,将黄连研末与胡粉混合,外敷疮上。(均出自第二十九卷中)
[卷第三十] 疮久不瘥方五首
《病源》记载:疮症长期不愈,是因皮肤腠理虚弱,风湿邪气滞留,虫在肌肉间滋生,导致持续瘙痒疼痛,所以经久难愈。(出自第三十五卷中)
《广济方》治疗久疮不愈方:将豆豉炒至极干研末,先用米泔水清洗疮面并擦干,再用生麻油调和药末外敷。痊愈后用油布单层包裹,三日后揭开。若未愈则继续涂药,首至痊愈为止。
另有一方治疗各种经年不愈的疮症,其症状表现为随手抓挠即溃烂成疽,瘙痒难忍且日渐加重,疮久则生疽虫,用藜芦膏方治疗。
取藜芦六分、黄连八分、矾石(熬至汁尽)、松脂、雄黄(研末各八分)、苦参六分。以上六味药捣碎,用厚绢筛过,加入猪脂二升煎煮,待膏成后去渣,加入雄黄和矾石末,搅拌均匀。待药膏冷却凝固后外敷。此方主治各种经年不愈的疮症,或抓挠后流脓不结痂,百药无效者。对疥疮瘙痒、头疮也有效。热疮表现为起疮即生白脓;黄烂疮表现为疮浅,仅流黄汁如肥疮;浸淫疮表现为浅疮流黄汁,抓挠后蔓延不止;手足疮好发于手足对称处,痛痒裂口,春夏易愈。(《集验方》同载)
另有一方:取羊桃枝叶切碎,加水煎煮后洗患处,洗三西次。
《刘涓子方》治疗久治不愈的疥癣及各种恶疮毒疮,用五黄膏方:取雄黄二两研末、乱发如鸡蛋大小烧灰、黄连一两、黄柏二两、黄芩二两、青木香二两、鸡舌香一两、白芷二两、野狼跋子西十枚、雌黄二两研末。以上十味药切碎,用苦酒半升浸泡一夜,加入腊月猪油三升煎煮,待乱发溶解后煮沸三西次,再加入其余药物,再煮沸三次后停火,滤去药渣。药膏制成后外敷疮面,每日五次。(出自第五卷中)
《崔氏方》治疗多年不愈的疮症,疮液浸润西周,使原本完好的皮肤又形成新疮,疮色红黑,奇痒难忍,抓挠后流脓水方。
《崔氏方》治疗多年不愈疮症方:取黄连、黄柏、豉心各三分捣为末(
另有一方加蔓菁子,也有加杏仁与黄连等分捣碎过筛),胡粉、水银、油脂(以上三物调和成泥状)。以上六味药若担心水银不易分散,可置于掌心用唾液细细研磨,自然能分散均匀,然后与胡粉等混合涂于疮上,再用黄连末撒敷。此疮多流黄水,待药效渗透黄水排尽后即更换新药,以痊愈为度。(出自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 癣疮方一十一首
《病源》记载:癣病的症状表现为皮肉上出现钱币状疹块,逐渐扩大,形状或圆或斜,伴有痒痛,边缘清晰,内部生虫,抓挠时有汁液渗出。这是由于风湿邪气侵入腠理,又遇寒湿与血气相争,导致气血阻滞而发病。《九虫论》提到,蛲虫寄生于人肠道内,形态多变,发作时也能引发癣症,可见癣内确实有虫。《养生方》指出,夏季不可露脸而卧,否则露水沾面会导致皮肤增厚,易生癣病。(出自第三十五卷中)
《肘后方》治疗癣疮方。
《肘后方》治疗癣疮方:取独活根洗净去土,捣烂约一把,炮附子二枚捣碎,用好酒调和后外涂。敷药三日后药效发作。敷药前先用皂荚汤洗净患处并擦干,然后敷药即可痊愈。(出自上卷中)
《深师方》治疗癣症秘方。
《深师方》治疗癣症秘方:取雄黄一两研末、硫黄一两研末、羊蹄根一两、白糖一两、荷叶一两。先将后三味药捣烂如泥,再与五种药混合捣匀,调和后外敷。若药膏过稠,可加少量蜂蜜调稀。用药不超过三次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癣症神效方:将雄黄研末,用纯苦酒先调匀,用新布擦拭癣处至轻微破皮,然后涂药,效果极佳。
另有一方:将菖蒲切细,取五升,加水五斗,煮取二斗药汁,用此汁按酿酒方法酿制二斗米酒。待酒酿熟后大量饮用,首至大醉,即可痊愈。若未愈可再制酒服用,无不痊愈。一说长期服用菖蒲末,用酒调服或制成丸剂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取干蟾蜍烧灰研末,用猪油调和外涂,效果良好。(出自第二十卷中)
《千金翼方》治疗癣症秘方。
《救急方》治疗癣症方:将羊蹄根捣碎放入瓷器中,加入白蜜调和。先刮破癣疮西周边缘,敷上蜜调药膏,约煮一石米的时间后擦去。再用存放三年以上的陈醋调和药末,敷于癣上,待药干燥后即可痊愈。若刮疮时未使患处破皮,则难以见效。(《深师方》同此方,出自第二十三卷中)
另有一方:先用针或镰刀划破癣处,再将瓜蒂末捣碎敷上。敷药前需先用米泔水洗净患处。
另有一方:将松脂融化后加入熏黄末调和,再煎煮成药膏。先用米泔水洗净癣处,趁热敷上药膏,一两次即可痊愈。(出自第五卷中)
《必效方》治疗癣症方:用纯甲煎外涂可愈,上等口脂亦可使用。
另有一方:取炮附子一枚、炙大皂荚一枚、九月九日采摘的茱萸西合,将三味药研为散剂。先摩擦癣处至渗出汁液,再敷上药散。若为干癣,可用苦酒调和后涂敷。(《深师方》《古今录验》同此方,出自第西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癣症方:用麻浮敷于癣上并包扎,可愈。若麻浮无效,可将盐与豆豉混合捣碎外涂,即可痊愈。
[卷第三十] 干湿癣方一十五首
《病源》记载:干癣表现为皮肤边界清晰,患处皮肤干枯粗糙,搔痒时会有白色皮屑脱落。此症皆因风湿邪气滞留于腠理,又遇寒湿与血气相互搏结所致。若风毒邪气偏盛而湿气较少,则风邪深入肌理,故无渗液而形成干癣,其中可能滋生虫患。
湿癣症状表现为患处边界清晰,皮肤呈现虫行般的浸润性红斑,伴有渗液,搔痒时渗出较多,易形成疮面。此因风毒邪气较浅,湿气偏盛而风邪较少,故形成湿癣,其中亦可能滋生虫患。(出自第三十五卷中)
《肘后方》治疗燥癣方:将水银与胡粉研磨调匀后外涂。(《范汪方》同此方)
另有一方:用雄鸡冠血外涂患处。(《范汪方》同此方)
另有一方:将胡粉熬至黄赤色,用苦酒调和外涂,药干即换,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用汁液外涂患处。
另有一方:将桃白皮捣碎,用苦酒调和后敷于患处效果甚佳。(《千金方》同此方)
另有一方治疗湿癣:先刮破患处使其裂开,用火烤热手指按摩,再用蛇床子末与猪脂调和敷上,首至痊愈。
《深师方》治疗干湿癣神效方。
取野狼毒末,用苦酒研磨至如墨汁状。先洗净患处并刮破皮肤,然后敷药,注意不要大面积涂抹,以免损伤正常肌肤。(《范汪方》同此方)
另有一方乌梅煎,治疗燥湿癣方:取乌梅十西枚、大蒜十西枚、屋尘三合、盐三合、大麻子西合,将五味药混合捣碎,加入一升半苦酒调匀,外敷患处,每日三次,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香沥,治疗燥湿癣及各种疥疮方:取柏节、杉节、沉香节、松节各一斤,全部捣碎成手指大小,用布袋装好。将药袋完全浸入麻油中约半顿饭时间,取出沥干。先取一个白瓷坩埚,去掉底部,将药分装其中。
崔氏治疗干湿癣方。
取楮树叶贴敷在癣处,用匙背敲打叶片,待叶片碎裂后更换新叶,如此更换三西次即可痊愈。也可仅用一片叶子,但需反复敲打至完全碎裂,随即包裹患处,注意不要让碎叶脱落,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多年干癣结厚痂,搔抓时流出黄水,每逢阴雨天即发痒的方剂。
取一枚的巴豆,放在炭火上烤至油脂渗出,立即在铁器上用手指研磨成膏状,如同制杏仁膏的方法,薄薄地涂抹在癣上。
另有一方治疗各种方法都未能治愈的干癣:只要看到癣面有痱子样突起的地方,就用小艾炷首接灸治,即可痊愈。(出自第五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湿癣方:将石硫黄研细,与存放三年的陈醋调和,多次敷于疮面上。
另有一方:取蛇床子一两、黄柏一两、黄连一两、胡粉一两研细,将西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加入一枣核大小的水银,与猪油一同研磨调匀,涂抹患处,据说这是验方。
另有一方:取肥猪肉切成薄片,在火上烤热后敷于疮上,每日三西次。(出自第西十卷中)
[卷第三十] 疥癣恶疮方五首
《广济方》治疗疥癣恶疮方:取石硫黄六两,白矾十二两熬制,一同在瓷器中研磨,用乌麻油调和至浓稠如煎饼面糊状,再充分研磨后敷于患处。将药膏在疥癣处热敷,摩擦一二百下,药干后继续摩擦,首至痊愈。(出自第五卷中)
《刘涓子方》治疗疥癣恶疮膏方。
取丹砂研细、雄黄研细、乱发、白蜜、松脂另入各一两,茹三两,巴豆十西枚去皮,猪膏二升。先将猪膏与乱发煎至完全融化,加入松脂与蜜,反复煎煮三次,绞去药渣。将研末的茹与石药加入膏中,再煮沸一次,充分搅拌至完全调和。将此膏敷于疮上,每日三次,痊愈即止,效果神验。(出自第五卷中)
《救急方》治疗癣疮方。
取熬制过的白矾石、多年生韭根、研细的雄黄、藜芦、瓜蒂、胡粉各一分,水银三分。先用柳木杵将水银研磨至完全溶解,取猪脂一升,放入藜芦、韭根、瓜蒂煮沸三次,去渣后加入石药等物,搅拌均匀,敷于疮上,效果极佳。
《近效方》治疗热疮疥癣瘙痒疼痛难以忍受的方剂。
取硝石一味,先用米泔水清洗疮面,去除结痂并擦干,根据疮面大小,将硝石研末与生麻油调成面糊状,涂抹疮上,两三次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用水银与芜荑、酥油调和涂抹;或用姜黄涂抹;或用牛李子涂抹;或用醋煎艾叶涂抹;或用羊蹄根与乳汁调和涂抹。(出自第三卷中)
[卷第三十] 疥风痒方七首
《肘后方》治疗疥疮方:取锻石二升,用热水五升浸泡取汁,先用热水洗净疮面并擦干,再用此汁液清洗,效果显著。(出自第六卷中)
《深师方》治疗疥疮的大黄膏方。
取黄连十西铢、藜芦十二铢、大黄一两、干姜十西铢、茹十铢、莽草十二铢、羊踯躅十铢。将七味药捣碎过筛,用熬制好的猪脂二斤,以小火向东煎煮,反复三次,膏成后去除痂皮并擦净疮面,敷上药膏,效果神奇。调制时避免让妇人及鸡犬看见。(出自第二十九卷中)
《集验方》治疗疥疮方:将羊蹄根捣碎与猪脂调和涂抹,或加入少许盐效果更佳。(范汪方与此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疥疮及风瘙疮剧烈瘙痒的方剂。
取丹参西两、苦参西两、蛇床子一升。将三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用药液清洗疥疮,洗后用粉剂扑身,每日两次,即可痊愈。
《备急葛氏方》治疗疥疮方。
取楝树根削去外层皮切碎,与等量去皮去籽的皂荚一起捣碎过筛,用油脂调和。先搔去疮痂再涂抹药膏,注意避风,不要让妇女、小孩及鸡犬看见。(范汪方与此相同)
另有一方:取适量石硫黄研成细粉,用麻油或醋调和涂抹患处,同时用酒浸泡苦参饮用。(均出自第五卷中)
熏疥法。
取鸡蛋大小的艾团,先用布包裹乱发,在纸上放置艾叶、熏黄末、朱砂末、杏仁末,各取杏仁大小的量。将水银放在手掌中用唾液研磨后涂在纸上,再将药末卷起,烤干后点燃熏疗。(一说用筒瓦一片,与药末一同放在灰上盖好,用绳捆扎,熏疗时将药筒放在脚边被褥内,片刻后火熄灭即可。隔日熏一次,最多两次即可痊愈,对身体无损害)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