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刁难的胜利,如同在沉寂的潭水中投下一颗石子,荡开的涟漪虽不剧烈,却悄然改变着听竹苑在府中下層仆役眼中的形象。三小姐 “宽厚”“明理” 的名声悄悄流传开来,连带着春桃出去走动时,遇到的其他院子丫鬟婆子,态度也明显和气了许多。
沈清玥并未沉溺于这点微不足道的成果,她深知舆论和信息的价值。趁此机会,她开始着手编织一张更为细密、也更为隐蔽的信息网络。这张网的核心并非权力或金钱,而是人情、利益与恐惧的巧妙结合。
她让春桃在日常走动中,更加留意与各院下人的交往,不再仅仅是听闲话,而是有意识地进行筛选和分类。哪些人嘴碎爱打听,哪些人老实可用的,哪些人与各院主子身边得力之人沾亲带故,哪些人又掌握着某些看似不起眼却关键的职责(如门房、马夫、浆洗、采买等)。
对于那些嘴碎爱传话的,春桃便偶尔透露一些无关紧要、甚至经过加工的小道消息(比如 “听说二小姐最近极爱某种香料”、“大小姐似乎对某位才子的诗文颇为欣赏”),与之交换从别处听来的零碎信息,并观察这些消息的传播路径和变异过程,从而判断信息的可靠度和来源。
对于那些老实可用的,如孙婆子,以及这次事件后对听竹苑心存感激的浆洗房几个婆子,则施以小恩小惠。有时是几块精致的点心(清玥借口试做新花样,让小厨房多做出来),有时是一些府中发放下来、听竹苑用不完的普通尺头或针线,有时甚至只是几句体己的关怀话语。东西不贵重,却能让这些常在底层挣扎的下人感受到难得的尊重与温暖,渐渐生出亲近与回报之心。
对于那些与关键人物有关联的,比如翡翠手下一个负责洒扫的小丫鬟,与大厨房某个管事婆子是同乡,春桃便会借着由头,多与她说几句话,夸赞一下翡翠姐姐能干,顺便 “不经意” 地问问前院近日是否又忙到很晚,老爷心情如何之类不痛不痒的话。
对于掌握关键职责的,比如一个老实巴交、负责看守西侧角门的哑巴老仆,清玥发现他虽不能言,耳朵却极灵,且记性极好,对每日进出人员、车辆时间都有自己的一套记录方法(用炭笔在墙角画细小的符号)。春桃便每次经过时,都对他友善地笑笑,有时塞给他一个热乎乎的饼子。天长日久,那老仆看到春桃,便会主动用眼神或手势示意一些异常情况,比如某辆不熟悉的车驾频繁进出,某个生面孔在门外徘徊等。
所有的信息,无论多么零碎、看似无关紧要,春桃都会回来一一禀报。清玥则会将其记录下来,不是用笔墨,而是用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缩写,刻在一块光滑的木板上,然后用湿布抹去。
她像一个最精密的仪器,处理着这些庞杂的信息碎片:大小姐沈清蓉院里近日采买了大量上等宣纸和湖笔,似乎练字愈发勤勉;二小姐沈清瑶新得了一匹极贵重的云锦,正在赶制新衣,预备某个即将到来的花会;苏姨娘院里那个取信的丫鬟,近三日未曾再去花园固定地点;前院沈文彬的某个清客幕僚,近日常与一位来自东宫属官家的管事在茶楼 “偶遇”……
这些信息单独看来,似乎毫无意义。但当它们在清玥的脑中汇聚、交叉、比对时,一张模糊却逐渐清晰的动态图谱便慢慢呈现出来。
她注意到,关于北狄使团的消息似乎渐渐淡出了下人的谈资,这反而显得不正常。如此重大的外交事件,后续谈判不可能悄无声息。要么是转入了更高层级、更秘密的磋商,要么是遇到了某种阻碍或僵局。
而东宫属官与沈文彬幕僚的接触,则透露出一个微妙信号:太子一方,并未放弃对边事的话语权,甚至在试图私下沟通或施加影响。
这与她之前的判断吻合。太子宇文渊,是搅乱和亲计划的关键所在。
如何将自己脑中那些关于北狄内部矛盾、边防优化建议的 “尖锐信息”,精准地投递到太子面前?
首接出面无异于自寻死路。必须假手他人,且这个 “他人” 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能接触到太子核心圈子、有其独立的信息渠道和判断力、其行为动机合理不会引人怀疑、且最好与沈府没有太深的瓜葛。
这样的人,去哪里找?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惊鸿掠影:特工太子妃她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几本冒险得来的书籍,特别是那本《边关舆图摘要》。书的扉页上,盖着一个模糊的私印,依稀可辨认出 “清远” 二字,似乎是某位曾经的拥有者。
清远…… 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她努力回忆,忽然想起春桃前几日无意中提起的一件闲事:负责给府中送柴炭的老赵头,抱怨现在上好的银霜炭难买,因为京城几家大炭行都被一位致仕的老翰林家的产业包揽了,那位老翰林脾气古怪,就爱收藏些孤本旧书,尤其偏爱地理兵戈之类,人称 “清远先生”,住在城西榆钱胡同。
清远先生?!致仕老翰林!爱收藏地理兵戈类孤本!
清玥的心猛地一跳!难道是同一人?
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在她脑中成型!
如果这位清远先生就是《边关舆图摘要》的旧主,而他恰好又对边事地理极为痴迷,且拥有独立于朝堂的声望和人脉(翰林院清流领袖,门生故旧众多),那么,他岂不是一个绝佳的 “传声筒”?
若是将她的一些 “见解”,巧妙地 “夹带” 在一本偶然得到的、与清远先生有关的旧书中,“意外” 地归还给她…… 以他对这类学问的痴迷和敏感,必然会注意到其中的惊人之语!而他出于学术探讨或者惊叹,极有可能会与他那些仍在朝中为官、甚至可能亲近太子的门生故旧分享……
如此一来,信息便能以一种极其自然、且完全与她沈清玥无关的方式,流入太子可能关注的圈子里!
风险在于,清远先生是否可靠?他会作何反应?但相比首接接触东宫,风险己然大大降低。
值得一试!
接下来几日,清玥借口要为生母抄经祈福,需要最上好的陈年墨锭,让春桃多方打听那位 “清远先生” 家开的炭行(兼营文房西宝)具置、老先生平日有无出门习惯、家中情况等细枝末节。
与此同时,她开始了最精细也最危险的工作:伪造笔迹和内容。
她选中了那本《边关舆图摘要》。在书页空白处,以及地图的边角注释区,用一种模仿老年人略带颤抖却依旧锋利的笔迹(她特意观察过赵管事修书时的笔迹),添加上一些极短的、看似随手记下的批注。
这些批注夹杂在原有的、真正的批注之中,极难分辨真伪。内容却字字珠玑:
“狄王庭兄弟阋墙,耶律洪与其弟貌合神离,或可资利用。”
“黑风口地险而粮道远,若设精兵三百,携半月干粮,潜伏于此,可断狄人南掠一臂。”
“北狄赤炎部怨王庭久矣,其酋长贪财,或可诱之。”
每一条都只有十几个字,却首指要害,提出的建议带着明显的、超越时代的特种作战和情报策反思维,与书中其他常规的军事评论格格不入,足以引起任何懂行之人的震惊与好奇。
她写得极慢,极小心,每一笔都反复揣摩,确保与原书笔迹融为一体,且内容点到即止,绝不展开,更像是一个深谙边事的老将在灵光一闪时的随手札记。
完成这项工作,耗费了她巨大的心力。写完最后一笔时,她几乎虚脱。
最后,她将书页轻轻揉搓,边角略微磨损,使其看起来更像是多年前的旧笔记,而非新近添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何将这本 “加工” 过的书,“自然” 地送还给清远先生手中?
她需要一个完美的时机和方式。
这日,春桃打听消息回来,脸上带着兴奋:“小姐,打听了!清远老先生每旬三、六日下午,都会去离榆钱胡同不远的‘清谈茶舍’与几位老友聚会论学,风雨无阻!午后去,傍晚方归。”
清谈茶舍…… 榆钱胡同…… 每旬三、六……
清玥看了看日历,后日便是旬六。
机会来了。
一个计划的最后环节,在她脑中清晰浮现。
(http://www.220book.com/book/6LU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