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特恩教授课题组的合作逐渐步入正轨,梦雪缘在“远程首觉顾问”的角色中愈发熟练。她谨慎地提供着方向性的指引,像一位隐藏在迷雾中的灯塔守望者,偶尔用强大的光柱刺透迷雾,为航船指明一片可能存在的安全航道,却从不出现在甲板之上。
然而,在她内心深处,那个最初驱使她踏上这条道路的、对数学终极奥秘的探究欲,从未熄灭。在项目间隙的一个深夜,当她从繁复的蒙日-安培方程估计中暂时抽身时,一个更大、更恢弘的念头,如同深渊本身的召唤,再次攫住了她。
她再次鼓起勇气,决定将“目光”投向那个横亘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之间、被誉为终极难题之一的P vs NP问题。
这是一个与黎曼猜想、NS方程等量齐观的巨人,它关乎计算的本质极限,关乎人类知识的边界,甚至关乎宇宙本身的运行规则。
她闭上眼,将全部心神沉浸于这个简洁却无比沉重的命题:P是否等于NP? 即,那些验证解很快的问题,是否其寻找解的过程也同样快?
这一次的“凝望”,与以往任何一次都截然不同。
她的洞察力,在经历了系统学习、与韦东奕的深度交流、以及参与前沿项目的实践后,似乎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增长。不再是模糊的感应,而是仿佛能触及更深层结构的“视觉”。
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战栗的宏大与深邃。
P vs NP问题在她“眼前”展开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待填写“=”或“≠”的数学等式。它更像是一个关乎宇宙计算本质的根本性结构,一个编织在逻辑、信息、时空乃至复杂性本身基底上的巨大谜团。
她“看到”的不是答案,而是这个问题的巨大重量和令人窒息的深度。
强烈的首觉,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无处不在、清晰无比地告诉她:
P ≠ NP。
这个判断无比坚定,源于她对数学宇宙整体结构和谐性与“合理性”的一种根本性信任。她首觉地认为,如果P等于NP,那么整个世界(数学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层次结构、知识获取的艰难性、乃至“创造力”本身的价值,都将面临一种近乎荒谬的瓦解,这与她所感知到的数学内在的深刻与层次感相悖。
但紧接着,一种更诡异、更令人不安的“景象”浮现:
“……而且换个公理系统P=NP?这怎么可能?一个命题既真又假?”
她的首觉仿佛触碰到了某个逻辑的奇点。在某种…某种非标准或更强化的计算模型或公理框架下(这些概念对她而言依然模糊),P等于NP的可能性似乎又隐隐存在?这种矛盾的感觉并非错误,而是指向了一个更可怕的事实:P vs NP问题的解决,可能依赖于我们如何定义“计算”、“证明”和“算法”本身!
证明这一点的难度超乎想象。 首觉反馈,这远非现有计算复杂性理论框架内的技术性难题,其核心障碍是范式性的。
它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计算”本身的定义,甚至可能与量子引力理论中时空离散结构、时空本质等物理学最前沿的猜想,存在着某种意想不到的、深层的联系。解决路径或许隐藏在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和理论物理的宏大交叉地带,一条漫长到令人绝望,却又散发着无法抗拒诱惑力的道路。
梦雪缘从这种极致的“凝望”中猛然收回意识,脸色苍白,额头上布满细密的冷汗,仿佛只是短暂地窥视那个深渊,就几乎耗尽了她的全部心力。
她大口地呼吸着,心脏狂跳。
P ≠ NP。
但证明它,可能需要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个认知,让她久久无法平静。
她深吸一口气,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知道这或许将是她未来需要面对的最宏伟、最艰难,也最可能徒劳无功的挑战之一。它远远超出了她目前的能力、知识甚至想象力的边界,但却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她数学之旅最遥远的彼岸。
第二卷的故事,就在她对这道深邃、恢弘、几乎蕴含着整个宇宙计算秘密的难题的凝望中,缓缓落下帷幕。前方,是更广阔的未知,与更艰难的攀登。
(第二卷 终)
(http://www.220book.com/book/6P6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