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金口一开,争吵立刻平息。谁也不敢再瞎嚷嚷,但暗地里的动作可没停。
李斯领了旨,不敢怠慢。这差事办好了,可是青史留名,在新都权力格局里抢占先机的大好机会!办砸了……他不敢想。
他立刻从内阁、兵部、工部、甚至格物院抽调精干人手,组成了“西都选址勘查司”。这可不是随便凑几个人就能干的活儿。
“光靠咱们这些在衙门里看地图的可不行!”李斯对副手们说,“得派真正懂行的人,去实地看!去用脚量!”
很快,一支支规模不大但配置精良的“皇家地理勘探队”被组建起来。
每支队伍都像个小型的多功能集团:
领头的是个有决断力的官员,负责协调和最终拍板。
核心成员包括精通测绘的格物院学士,带着罗盘、水平仪和皮尺,负责画地图、测高程。
兵部派来的斥候老兵,负责探路、警戒和评估军事地形。
工部的水利和营造专家,负责查看水源、土壤和建筑材料。
甚至还配了随队医官,带着应对水土不服和常见伤病的药箱。
为了确保安全和中立,每支队伍都配备了一小队精锐骑兵作为护卫。
出发前,赢元嫚亲自接见了勘探队的代表。
“尔等此行,肩负重任。”她看着这些即将深入不毛之地的臣子,语气严肃,“西都选址,关乎国运。朕要的,不是谁的声音大,不是哪里的关系硬,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和利弊分析!”
她目光锐利:“地图要准,水源要清,利弊要明!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给朕如实记录,据实回报!若有隐瞒或偏袒,严惩不贷!”
“臣等必不负陛下重托!”勘探队员们激动又紧张地领命。
带着女帝的殷切期望和沉甸甸的任务,几支勘探队从咸阳出发,如同几支利箭,射向了西方广袤的未知之地。
他们的旅程,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奇遇。
前往西域方向的勘探队,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了河西走廊。过了玉门关,景色陡然一变。无边的戈壁滩,白天热得能把人烤干,晚上又冷得滴水成冰。
“水!省着点喝!”队长嘶哑着嗓子提醒。他们的水囊己经见底了。
斥候老兵眯着眼,指着远处一片模糊的绿色:“那边!可能有胡杨林!跟着鸟飞的方向走!”
靠着老兵的經驗,他们找到了一处小小的绿洲和苦涩的水源,才得以活命。他们仔细测量了沿途几个候选地点的地形、水源和交通情况,记录了肆虐的风沙和极端的气候。
颜幻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派往河套以西、居延海方向的队伍,则进入了更加陌生的草原和荒漠交界地带。
这里地势相对平坦,但水源更是稀缺。他们沿着干涸的古河道寻找线索。
“快看!有城墙遗迹!”一个年轻测绘员指着远处一片土丘喊道。
队伍赶过去,发现是一座早己废弃的古城,断壁残垣诉说着曾经的繁荣与衰落。工部的水利专家仔细查看了附近的地下水脉痕迹,摇了摇头:“此地水源恐己枯竭,难以支撑大城。”
他们还遇到了游牧的匈奴小部落。一开始双方都很紧张,剑拔弩张。幸亏队长沉着,让通译拿出携带的盐块和茶叶示意友好,才避免了冲突。从这些牧民口中,他们了解到这片土地季节性的水源分布和草场情况,这些都是地图上看不到的宝贵信息。
最西边那支试图接近中亚的队伍,走得最远,也最是坎坷。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小心应对沿途各个小邦国的警惕和盘查。
在一个山口,他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差点全军覆没。
“不能停!停下来就得冻死!”队长咬着牙,带着队伍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艰难前行。好几个队员冻伤了,靠着医官的草药和彼此的扶持才挺过来。
当他们终于望见远方富饶的绿洲城市时,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但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里距离本土实在太远了,沿途关卡林立,统治成本高昂。
几个月后,当这几支风尘仆仆、面容憔悴但眼神依旧明亮的勘探队,陆续带着厚厚的记录、草图和各种样本返回咸阳时,整个朝廷都轰动了。
他们带回来的,不再是空泛的争论,而是沉甸甸的第一手资料:
西域某地,地势险要,但水源依赖雪山融水,季节性明显,且风沙过大。
河套以西某区域,地势开阔,有地下水资源潜力,但需要大规模水利建设,且冬季严寒。
中亚某城,确实繁华,物产丰富,但距离遥远,沿途势力错综复杂……
每一处候选地的优点和缺点,都被清晰地罗列出来。
李斯将这些详实的报告整理后,呈送到了赢元嫚的案头。
赢元嫚仔细翻阅着这些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报告,心中感慨万千。科学决策,就需要这样扎实的基础工作。
朝堂上,之前争吵的各派,看着这些无可辩驳的数据和事实,也都闭上了嘴。
西都的选址,终于从意气之争,走向了基于现实的科学论证阶段。
帝国的庞大身躯,在做出每一个关键决策时,都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严谨和远见。而这支皇家勘探队的贡献,仅仅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小小注脚。
(http://www.220book.com/book/6PX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