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国人有句老话,叫“顺势而为”。啥意思呢?就是说,别跟大潮流顶着干,顺着它的劲儿,你才能省力,才能走得远。
想想以前,汽车刚出来的时候,那些赶马车的老师傅肯定也骂过,说这铁疙瘩又吵又臭,还老坏,哪有我的马车好?但结果呢?汽车真的就把马车给替代了。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它代表的是更高效、更强大的未来。你骂它、抵制它,最后只会让自己被甩在后面,眼睁睁看着别人开汽车跑高速,自己还赶着马车在乡间小路上晃悠。
现在,AI人工智能,就是咱们这个时代的“汽车”。很多人一听AI就紧张,说:“坏了,这玩意儿这么聪明,以后我们的工作是不是都得被它抢了?我们岂不是要失业了?”
这种担心,太正常了。但咱们得往深处想想,历史告诉我们,新技术看起来是“抢”走了一些工作,但实际上,它却创造了更多、更新的工作机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咱们取钱都得去银行柜台,得排队。后来有了ATM取款机,是不是觉得柜员要失业了?可结果呢?银行网点反而越开越多,柜员们从简单重复的取钱存钱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干更复杂的理财咨询、客户服务了。不仅如此,还冒出来一大堆新工作:设计ATM机的、生产ATM机的、维护ATM机的、给ATM机里装钱的……
你看,一台机器,非但没让整个行业消失,反而让这个生态圈变得更大了,需要的人反而更多了,只是大家干的活和以前不一样了。
AI也是这个道理。它最厉害的本事是啥?就是不知疲倦地处理那些重复、枯燥、有固定规则的事儿。
比如:
你让它看100万张肺部CT片子,去找早期癌症的迹象,它比最牛的医生看得还快还准。但你让它去安慰一个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内心恐惧的病人,它做不到。这份带着温度的共情和安慰,是医生的价值。
你让它一晚上写100篇某款新手机测评的初稿,它能搞定。但你让它想出“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这种让人一听就记住的广告神句,它够呛。这份灵光一现的创意,是人的价值。
你让它记录下会议上的每一句话,它一字不落。但你让它去判断会议室里张总和王总为什么今天话里带刺、是不是私下有矛盾,咱们该怎么打圆场促成合作,它懵圈。这份察言观色、人情练达的功夫,是人的价值。
说白了,AI是个超级厉害的“工具”,但它不是“人”。它的目标是帮我们把肩上那些重复的、无聊的担子接过去,好让我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那些更有人味儿、更需要创造力、更需要情感互动的事情。
所以,咱们真没必要把它当成对手,天天琢磨着怎么跟它PK。那纯属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聪明的活法是啥?是学会跟AI做搭档,让它给我们“打辅助”。
咱们普通人该怎么和这位新同事相处呢?特别简单:
1. 别怕用,把它当个“神器”用起来
现在很多AI工具都免费了,比如一些AI写作助手、AI绘画工具、AI翻译软件。工作上写个总结、想个标题、做个PPT大纲,别自己吭哧吭哧想了,让AI给你几个选项启发一下。出门旅游看不懂外文菜单,手机摄像头一扫,AI实时翻译。这多省事儿!你用它,就是在让它给你打工。
2. 别放弃“练级”,要不断学习
AI是把我们从重复劳动里解放了,但不是让咱们躺平。以前司机要记路,现在有导航了,司机就不用记路了吗?不,他得更熟悉交通状况,更懂得如何平稳驾驶、服务乘客。同样,AI帮我们处理了信息,我们就得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创造力、沟通力上。这些能力,AI短时间内学不会,这才是咱们未来的“铁饭碗”。
3. 做好那个“拍板”的人
AI能给你100个方案,但最终选哪个?它不知道。因为它不懂你老板的喜好、不懂你公司的文化、不懂你这次项目想达成的深层目标。最后做决定的,还得是你。所以,咱们要锻炼的是决策和判断的能力。AI是参谋,你才是司令。
这就好比以前种地,全靠人力牛耕,累死累活收成也就那样。后来有了拖拉机、收割机,农民伯伯就从繁重的体力活里解脱出来了,他们可以去学习怎么科学选种、怎么精细施肥、怎么在网上把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整个农业的水平不就提上去了吗?
AI就是咱们脑力劳动中的“拖拉机”。咱们别做那种看着拖拉机开进村里,就抡起锄头去砸它的人。咱们得赶紧去学驾照,学会开着它,去耕更大、更肥沃的田。
总结一下就是:对抗不如合作,恐惧不如利用。 社会往前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这个趋势谁也挡不住。咱们能做的,就是放宽心,主动点,迎上去,和AI做朋友,让它帮咱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轻松,让自己能去做更多真正喜欢和有价值的事。
这,才是咱普通人在智能时代最聪明、最舒服的活法。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开窍!不晚(http://www.220book.com/book/6U1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