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驱地铎的微烫尚未消退,玄冥子己将三枚符阵纹路尽数映入神识。那热度并非来自侵蚀加剧,而是符阵内部气机被外力扰动后的反震余波。他不动声色,指尖在净水钵盂边缘轻划一道闭合回路,将七日来清气残流中凝结的识痕逐一释放,如丝线般悬于虚空。每一道识痕都承载着被剥离的风魄残息,记录着敌方监听点对波动数据的截取节奏。
他未再动用龟甲星图,裂痕深处的震荡仍在持续,强行推演只会暴露本源波动。取而代之的是,他以《九转玄冰诀》将神识拆为三缕,分别锚定东海、焚火谷、荒漠三地符阵所录节律。三缕神识如针尖悬于识痕之上,彼此不相交汇,仅以极细微的频率共振,模拟地气在主脉中的流转轨迹。此法避开了星图核心,却需以本源为基,每推演一刻,龟甲深处便传来一丝滞涩之感,仿佛血脉被寒冰缓缓冻结。
当三地节律在第七次循环即将交汇之际,识痕所构虚相中,地气流速骤然减缓。不周山根节点处,一道微不可察的断层再度浮现,与前次相比,断层持续时间延长了半息。玄冥子眸光微凝——敌方蚀脉布局的爆发点,正在逼近。
他收束神识,未有丝毫迟疑。既然敌方借清气流转截取数据,那便以其道还施彼身。玄冥子抬手召出净水钵盂,命其如常洒布清气,但在清气离钵之前,驱地铎己在钵底轻震三次,每一次震频皆精确对应三地节律的自然波动。清气裹挟识痕而出,表面节律与往日无异,实则内藏一道反向调频——将焚火谷火云缩势延后一线,东海重物沉浮节奏微调,荒漠沙暴组间间隔拉长。三处异常皆被修饰为“趋于稳定”之象。
清气掠过偏殿石柱,进入那处隐秘气涡。气涡如常剥离一丝风魄残息,将其吞入地脉暗流。玄冥子闭目感知,那被截取的数据流中,己混入他精心伪造的“稳定”信号。敌方监听系统若依此判断,必会认为不周山根尚未达临界,蚀脉之局尚可延后推进。
他未停手。反向投喂虚假信息,仅为争取时间。真正的布局,仍在地脉深处。
玄冥子起身,缓步走向守印基座。麒墨仍沉眠于地脉共鸣之中,角上星纹随地气起伏明灭,与基座能量流转完全同步。强行干预,必惊动其神识,引发连锁波动。他将驱地铎置于净水钵盂下方,令其随每日清气流转,以极微震频贴近麒墨星纹的共振节拍。每一次震频,皆与星纹波动相差一线,如细沙落于深潭,无声无息地渗透进去。
三日过去,驱地铎的震频己悄然嵌入星纹节奏之中,虽未主导,却己形成微弱的牵引之势。玄冥子感知到,每当清气洒过,基座能量流向皆有万分之一息的迟滞,正是他调控频率的切入点。
第七次循环交汇前十二时辰,时机己至。
玄冥子将三地符阵七日所录的“侵蚀峰值”数据提取而出,以《地脉镇魂经》将其反向凝练为一道“自我修复”假象。此假象非真实修复,而是将三地侵蚀的最高强度反向注入地脉节点,形成短暂的能量回涌。若敌方正在监测,必会误判为地脉自发调节,正在抵消外力侵蚀。
他将这道假象封入净水钵盂的清气之中,命其随日常洒布,缓缓渗入地脉主干。清气流经不周山根锁链节点时,玄冥子以驱地铎在钵底轻震一次,震频与潮汐自然波动完全重合。就在那潮汐升势的掩护下,假象能量悄然注入锁链核心。
刹那间,锁链深处传来一丝极细微的凝滞感——一道隐性加固层,己在节点内部悄然成形。此层非由外力堆砌,而是借敌方蚀脉节奏反向塑形,如冰层下暗流凝结,表面无痕,内里坚不可摧。
玄冥子收回净水钵盂,指尖轻抚龟甲。星图裂痕仍在震荡,但三枚符阵纹路己趋于平稳。东海符阵纹路未再加深,焚火谷符阵微震频率降低,荒漠符阵分叉消失。敌方监听系统接收到的,是地脉趋于稳定的完整假象。
他未召见苍麟,亦未惊动麒墨。此刻揭露,只会打草惊蛇。真正的布局,不在于一击制胜,而在于让对手在自以为掌控全局时,悄然步入死局。
玄冥子盘坐于祭坛边缘,将驱地铎收回袖中。袖内温度己恢复正常,但指尖触到钵壁时,仍觉一丝滞涩——那是清气残流中残留的风魄残息,尚未完全消散。他未将其清除,反而以《九转玄冰诀》将其凝为一道静滞印记,封入玉如意裂痕附近。
此印记将作为日后修复星图时的参照坐标,亦是此次布局的唯一存证。
他起身,缓步走向祭坛外沿。清气仍在洒布,偏殿石柱的气涡仍在运作,敌方监听仍在继续。一切如常,仿佛什么也未发生。
但就在他抬手欲召万风啸天旗的瞬间,袖中驱地铎忽然轻震一次。
非来自地脉,亦非来自符阵。
而是来自净水钵盂内部。
玄冥子动作微顿。钵中清气早己洒尽,残流亦被收回,按理不应再有波动。他将钵取出,指尖探入内壁,触到一道极细微的震纹——此纹不在表面,而在钵体深处,仿佛有某种频率,正从内部向外渗透。
他凝神感知,那频率与三地节律毫无关联,却与不周山根锁链节点的加固层脉动,恰好同频。
玄冥子缓缓闭目。
有人,正在反向探测。
(http://www.220book.com/book/6V1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