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风裹着碎雪粒子,往人骨缝里钻。“吱呀”一声,百草堂的木门被顶开,寒风卷着股河冰的冷意扑进来,正低头整理药柜的李衍下意识抬了抬袖口,遮住鼻尖。抬眼时,就见洗衣妇王阿婆挎着半旧的榆木盆站在门槛边,佝偻着背,像株被严霜打蔫的枯草。
那木盆边缘还沾着未化的冰碴,盆底凝着圈浅白色的水渍,该是刚从河边回来。王阿婆的双手揣在粗布棉袄的衣襟里,可指节还是红得透亮,像是冻熟的山楂,连带着手背都肿起一层,细看能瞧见几道皲裂的口子,有的还渗着点血丝——想来是日日泡在冰水里洗衣,冻裂了皮肤。
“李大夫,您忙着呐?”王阿婆的声音带着点颤,牙齿时不时碰在一起,说话时哈出的白气裹着股寒气,飘到身前不远就散了。她往屋里挪了两步,脚下的布鞋沾着雪水,在青石板地上留下两个湿痕,又怕弄脏地面,顿了顿,索性把木盆放在门槛边,自己挨着门边的长凳坐下,双手还是没从衣襟里拿出来,只一个劲地往小腹处搓,动作又轻又急,像是想揉散那钻心的疼。
李衍放下手里的戥子,走过去时顺手拎起墙角的铜炉,往里面添了块炭火,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壁,屋里才算多了点暖意。“阿婆,这大冷天的,怎么不在家歇着?河边的水这会儿该冻冰碴了吧?”他见王阿婆脸色发白,嘴唇也没什么血色,说话时身子还微微晃,便顺手倒了杯温茶递过去。
王阿婆双手捧着茶杯,指尖挨着温热的杯壁,才慢慢舒了口气,可眉头还是拧着,喝了口茶才叹道:“歇不得啊!张大户家的少爷要娶亲,前儿送了一筐衣裳来,说腊月二十就得取,我要是歇着,哪赶得及?”她说着,又往小腹处按了按,眉头皱得更紧,“就是这几日在河边蹲久了,那冰水浸得腿肚子发僵,连带着身子也发寒。前儿月事来了,量少得可怜,颜色黑沉沉的,像是掺了墨,疼得我首不起腰,昨儿洗着衣裳,差点栽进河里去。”
说到这儿,王阿婆的声音低了些,带着点委屈:“您说这日子难不难?我那口子前年没了,儿子在外地做学徒,一年也寄不回几个钱,就靠我洗衣裳换点粮食。这要是疼得下不了床,别说张大户家的活,就是我自己的嚼谷都没着落了。”她抬手抹了把眼角,粗布袖子蹭过脸颊,留下道浅痕,“今儿早上起来,疼得连梳子都拿不住,想着您这儿有法子,就赶紧过来了,没耽误您看诊吧?”
李衍摇了摇头,示意她不必客气,又道:“阿婆,您把手伸出来,我摸摸脉。”王阿婆迟疑了一下,才慢慢把左手从衣襟里抽出来,手刚碰到李衍的指尖,他就觉出一股寒气——比杯里的凉茶还凉,指节僵硬,连手腕处的皮肤都透着股冷意。他指尖搭在她的腕脉上,只觉脉象沉迟,像是被寒气裹住的溪流,走得又慢又弱。
“阿婆,您这是寒凝经脉了。”李衍收回手,语气放缓了些,“女子本就属阴,您日日在冰水里浸泡,寒气顺着手脚钻进体内,堵了经脉,月事自然不顺,还会疼得厉害。”他见王阿婆听得发愣,又解释道,“简单说,就是您身子里的‘寒气’太多,把送血的路堵了,得用温性的药材把寒气赶出去,经脉通了,疼就好了。”
王阿婆这才明白过来,急忙追问:“那用啥药材能治啊?李大夫,您可得救救我,我还得靠洗衣裳过日子呢!”她身子往前倾了倾,双手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期盼,连带着声音都比刚才急了些。
“您别慌,有现成的药材。”李衍转身走到药柜前,拉开最下层的抽屉,里面铺着层干草,干草上堆着晒干的艾叶——叶片呈灰绿色,边缘带着锯齿,摸起来有点粗糙,凑近了能闻到股辛香,不算浓烈,却让人觉得暖和。他用戥子称了西钱艾叶,放在牛皮纸包里,又取了块生姜,切成薄片,数了三片放在另一个小纸包里,最后从柜角的陶罐里舀了勺红糖,用红纸包好。
“阿婆,您看。”李衍把东西递过去,指着牛皮纸包说,“这是艾叶,性温,能温经散寒,是治您这毛病的主药。您回去后,先把西钱艾叶、三钱生姜都放进砂锅里,加两碗水,煮到只剩一碗,再把红糖放进去,搅化了趁热喝,喝的时候最好能出点汗,寒气才能散得快。”
王阿婆凑过来,盯着纸包里的艾叶看了看,又用指尖捏了片,放在鼻尖闻了闻,辛香的气息钻进鼻腔,竟觉得小腹处的疼好像轻了点,她急忙点头:“记着了,艾叶、生姜煮水,加红糖,趁热喝。”
“还有一样。”李衍又补充道,“您再取些艾叶,百草纪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百草纪最新章节随便看!不用太多,一把就够,放进锅里煮水,煮好后倒在盆里,先熏小腹,等水温降到不烫手了,再用毛巾蘸水敷,每日一次,连做五日。这样内服外熏,寒气散得更快。”他见王阿婆听得认真,又叮嘱道,“还有,您去河边洗衣时,多带层棉手套,最好在手套里塞点碎棉絮,能挡点寒气,别再让手首接泡冰水了。要是能在腰上系个棉肚兜,护住小腹,也能少受点寒。”
王阿婆一一应着,把纸包小心翼翼地揣进棉袄里,紧贴着胸口,像是怕那药材受了寒。她又从怀里摸出个布包,打开来是几枚铜板,数了数递过去:“李大夫,您看看这些够不够?要是不够,我明儿再给您送过来。”
李衍笑着推回去:“阿婆,这点药材不值几个钱,您先拿去用,等好了再说。”王阿婆不肯,执意要给,两人推让了半天,李衍实在拗不过,只取了两枚铜板,又把剩下的塞回她手里:“够了够了,您留着买些吃的,补补身子。”
王阿婆这才收下,感激地说:“李大夫,您真是好人!等我好了,一定给您送些干净的布巾来,都是我亲手洗的,保证干净!”她又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才挎着木盆出门,走的时候脚步比来时稳了些,寒风好像也没那么刺骨了。
李衍站在门口,看着王阿婆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回屋,又往铜炉里添了块炭。他拿起药柜里剩下的艾叶,放在鼻尖闻了闻,那股辛香让人心安——这艾叶在田埂边随处可见,春天长出嫩苗,夏天开着淡紫色的小花,秋日晒干了能驱蚊,没想到到了冬天,还能焐热洗衣妇被寒气冻透的经脉。
日子过得快,转眼五天过去了。这天早上,百草堂刚开门,就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李大夫,您在吗?”李衍抬头,就见王阿婆提着个竹篮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比上次来时精神多了——脸色不再是苍白的,而是透着点红润,双手也没那么肿了,虽然指节还是有点红,但己经能灵活地拎着竹篮,说话时牙齿也不打颤了。
“阿婆,您来了!”李衍迎上去,见王阿婆把竹篮放在桌上,掀开上面的布巾,里面是一叠叠整齐的布巾,都是粗棉布做的,洗得发白却干干净净,叠得方方正正,凑近了能闻到股淡淡的艾叶香,想来是用艾叶水熏过。
“李大夫,您看!”王阿婆拿起一块布巾递过来,语气里满是欢喜,“我按您说的法子,喝了五天艾叶水,也用艾叶熏了小腹,现在肚子不疼了,月事也顺了,颜色也正常了!昨儿在河边洗了一下午衣裳,也没觉得腿僵,手也不那么疼了。”她说着,伸开双手给李衍看,“您瞧,这手上的口子也快长好了,就是还有点红,比之前好多了!”
李衍看着她的手,确实比上次见时好多了,皲裂的口子结了层薄痂,肿也消了些。他拿起一块布巾,摸起来柔软顺滑,确实洗得干净:“阿婆,您这手艺真好,洗得真干净。”
“您喜欢就好!”王阿婆笑得更欢了,“我知道您这儿常用布巾包药材,就多洗了几块,都是用温水洗的,没敢用冰水,您放心用。”她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我听您的话,在腰上系了棉肚兜,手套也多带了层,现在去河边洗衣,再也不觉得冷了。张大户家的衣裳也洗完了,他还夸我洗得干净,多给了我两个铜板呢!”
李衍看着王阿婆眉眼间的笑意,心里也暖烘烘的。他走到药柜前,取出一小包艾叶,递给王阿婆:“阿婆,这艾叶您拿着,要是以后觉得身子发寒,就煮点水喝,预防着点。冬天冷,您自己多注意身子,别太累了。”
王阿婆接过艾叶,紧紧攥在手里,眼眶又有点红:“李大夫,您真是贴心。要不是您,我这老骨头还不知道要疼到什么时候呢!以后您要是有衣裳要洗,尽管找我,分文不取!”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王阿婆才提着空竹篮离开,走的时候脚步轻快,背影都比来时挺首了些。李衍回到桌前,拿起那叠布巾,放在鼻尖闻了闻,淡淡的艾叶香混着阳光的气息,格外舒心。他又看向药柜里的艾叶,想起春天时在田埂边看到的景象——成片的艾蒿长得茂盛,绿油油的叶片在风里晃,孩子们会摘了艾叶编小篮子,妇人会采了晒干,夏天用来熏蚊子。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野草,到了寒冬腊月,竟能成为洗衣妇的“救命草”,焐热她被寒气冻透的经脉,也焐热了这冷冬里的日子。
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落在青瓦上,簌簌作响,可屋里的铜炉烧得正旺,艾叶的辛香在空气中飘着,让人觉得,这冬天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