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一章:远志安神志

小说: 百草纪   作者:趣点拾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草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章节无错乱精修!
 

科举前的最后一个月,县城里的读书人格外多了几分焦灼。夕阳刚把西天边的云染成淡橘色,“济世堂”药铺的木门就被人轻轻撞了下,门楣上悬着的铜铃叮铃响了两声,比平日要轻缓些,带着几分有气无力的滞涩。

李衍正低头整理案上的药罐,指尖刚触到装着桔梗的陶罐,就听见一阵拖沓的脚步声——鞋底蹭着青石板地面,像是提不起劲,每一步都带着犹豫。他抬头时,就见一个身着青布长衫的年轻书生站在柜台前,怀里紧紧抱着一摞用蓝布包着的书本,布角都被磨得起了毛边。

书生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发髻用一根半旧的木簪绾着,簪子尾端还缺了个小口。他脸上没什么血色,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原本该清亮的眼睛像是蒙了层雾,望着药铺里的药架时,眼神散着,没个落点。听见李衍的声音,他才猛地回过神,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怀里的书,指节都泛了白,连带着蓝布包裹的书册都微微发颤。

“李、李大夫,”书生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许久没好好喝水,开口时还清了清嗓子,却没缓解多少,“我……我这几日总觉得身子不得劲,想请您给看看。”他说着,往后退了半步,不小心撞到了身后放着的矮凳,忙伸手扶住,动作里满是慌乱,额角瞬间就渗出了一层细汗。

李衍放下手里的药勺,示意他在柜台前的凳子上坐下:“别急,慢慢说。你先把书放旁边,松快些,脉才能把准。”

书生这才意识到自己把书抱得太紧,像是抱着什么稀世珍宝,他小心翼翼地将书放在旁边的矮凳上,放的时候还特意理了理蓝布的褶皱,生怕压坏了书页。坐下时,他的手还在微微发抖,指尖在衣摆上无意识地抠着,把原本平整的布面抠出了几道浅印。

“我姓吴,叫吴子瑜,是来县城备考的。”他报上姓名,眼神飘向药铺门外,望着街上渐渐亮起的灯笼,又很快收回目光,像是怕耽误了看书的时辰,“离科举就剩一个月了,我想着多背些书、多写几篇策论,这阵子天天熬到后半夜,有时天快亮了才合会儿眼。”

说到这里,他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腹在眉心处按了按,像是想把那股昏沉感按下去。“可越急越不行,”他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焦虑,“之前背过的文章,现在翻开来,明明看着眼熟,却记不住具体的句子,有时候刚想起开头,后半句就卡在喉咙里,怎么也想不起来。”

李衍伸手搭在他的腕脉上,指尖能清晰地感觉到脉象细而弦,像是一根绷得太紧却又没什么力道的弦,轻轻一扯就要断似的。他一边诊脉,一边观察吴子瑜的神色,见他眉头始终皱着,嘴唇抿得紧紧的,连呼吸都比常人要急促些。

“夜里睡得也不安稳?”李衍问道。

吴子瑜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像是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话也多了些:“可不是嘛!躺下后总睡不着,脑子里像有无数本书在翻页,一会儿是《论语》里的句子,一会儿是策论的思路,乱糟糟的。好不容易睡着了,又总做噩梦——要么是进了考场,笔杆断了,写不出一个字;要么是交卷时发现漏答了半张卷子,吓得我一下子就醒了,醒了就再也睡不着,只能睁着眼睛等天亮。”

他说着,伸手摸了摸怀里的书,那本被翻得最旧的《西书章句集注》,书页边缘都卷了边,有的地方还沾着干涸的墨渍,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无数次。“昨天我默写《孟子》里的段落,写着写着就心慌,手一抖,墨汁洒在了纸上,把刚写好的字都晕开了。”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委屈,还有对自己的失望,“我要是再这样下去,怕是连考场都进不去,更别说考中了……我爹娘还在家等着我考中后回去呢。”

李衍收回手,温和地看着他:“你这是心神不宁、志意不宁所致。长期熬夜伤神,又太过焦虑,把心魂都搅乱了,所以才会记不住东西、睡不安稳。”他转身走到药架前,取下一个贴着“远志”标签的陶罐,罐口用软木塞封着,打开时,一股淡淡的草木香气飘了出来。

吴子瑜好奇地凑过来看,只见李衍从罐里倒出一些灰黄色的药材,是切成小段的根茎,表面有些细微的纵皱纹,断面能看到淡淡的纹理,像是藏着细密的脉络。“这是远志,”李衍拿起一段远志,递到吴子瑜面前,“它能安神益智,把你乱了的心魂稳住,脑子自然就清明了。”

吴子瑜接过远志,放在鼻尖闻了闻,那股草木香里带着一丝微苦,却让人莫名觉得安心。“那……这药该怎么用?”他问道,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

“取三钱远志,再加二钱茯苓——茯苓能健脾宁心,和远志配在一起,效果更好。”李衍一边说,一边拿出纸包,仔细地称好药材,“再放一颗桂圆,桂圆能补心脾、益气血,中和一下药材的苦味。把这些东西放在砂锅里,加三碗水,煮到剩一碗水,睡前一个小时喝下去。”

他把药包递给吴子瑜,又叮嘱道:“连着喝七日,这七日里,别逼自己熬到后半夜,亥时之前就歇下。背书的时候,每半个时辰就站起来走一走,看看窗外的树,让脑子松快松快。读书讲究的是细水长流,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把身子熬垮了,反而得不偿失。”

吴子瑜接过药包,手指紧紧攥着纸包的边角,心里的焦虑像是被温水泡过似的,消散了不少。他对着李衍深深作了个揖:“多谢李大夫!我回去就按您说的做,一定不再硬熬了。”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把药包放进怀里,又把矮凳上的书抱起来,这次的动作比来时轻缓了些,眼神也亮了几分。

看着吴子瑜离开的背影,李衍拿起罐里的远志,指尖着药材的纹理,想起前些日子去城外采药时,在山坡上看到的远志草。那时的远志刚开了花,淡紫色的小花缀在绿色的枝叶间,像星星似的,在风里轻轻晃着,看着不起眼,却藏着安神定志的力量。

七日后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济世堂”的门就被推开了,这次的铜铃声清脆响亮,带着几分轻快。李衍抬头,就见吴子瑜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笑意,眼下的青黑淡了许多,眼睛亮得像淬了光,再也没有之前的迷茫和焦虑。

“李大夫!您看我!”吴子瑜走到柜台前,从怀里掏出一叠写好的策论,纸页上的字迹工整有力,没有一处涂改,“我这几日按您说的,喝了远志水,亥时就睡,早上起来脑子特别清明,背过的书一下子就能想起来,写策论的时候思路也顺了!”

他说着,翻开策论的最后一页,指着末尾的几行字:“我还特意在策论里提了远志助眠的事,想着要是主考官看到,或许也能知道这不起眼的药材有这么大的用处。”李衍凑过去看,只见纸上写着:“考前心神不宁,幸得远志安神,方得静心备考,此草虽微,却有定志之能,实乃士人良助。”

吴子瑜又笑着说:“现在夜里也不做噩梦了,躺下没多久就能睡着,醒了精神头特别足,早上还能去城外的河边背会儿书,吹吹凉风,比闷在屋里硬熬舒服多了。”他摸了摸怀里的书,这次的动作轻松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紧绷。

李衍看着他神采奕奕的样子,拿起碟子里的远志,递给吴子瑜一段:“你看,这远志草在山坡上随处可见,开花时也不惹眼,却能稳住你考前慌乱的心志。其实读书和用药一样,讲究的是顺心而为,别太急,慢慢来,反而能成。”

吴子瑜接过远志,又闻了闻那股淡淡的草木香,心里满是感激:“多谢李大夫!若不是您,我怕是真要栽在这焦虑上了。等我考中了,一定来给您报喜!”他对着李衍又作了个揖,抱着策论和书,脚步轻快地离开了药铺,背影里满是自信,再也没有来时的拖沓和慌乱。

李衍望着碟里的远志,阳光透过药铺的窗户洒进来,落在药材上,给灰黄色的根茎镀上了一层浅金。他想起山坡上那些开着紫花的远志草,在风里轻轻摇曳,不声不响,却用自己的力量,帮一个焦虑的书生稳住了心神,也点亮了他前行的路。原来这世间的草木,从来都不只是草木,它们藏着的力量,能医人,更能医心。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百草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草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