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章:天冬润燥咳

小说: 百草纪   作者:趣点拾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草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章节无错乱精修!
 

腊月廿三,祭灶的糖瓜香刚飘进巷口,凛冽的北风就裹着碎雪碴子撞在“百草堂”的木门上,发出“呜呜”的闷响。药铺里暖炉烧得正旺,铜炉盖缝隙里冒出的热气,把悬挂的药牌熏得微微发亮,当归、黄芪、甘草的药香混着炭火的暖意,在屋里慢悠悠地打旋。

李衍正坐在案前分拣新到的麦冬,指尖捻着的纺锤形根茎,仔细剔除附着的须根。忽然,“吱呀”一声,木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一股寒气卷着雪沫子闯进来,让炉火烧得正旺的暖炉都颤了颤。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着藏青色棉袍的中年男人抱着胡琴站在门口,棉袍领口和袖口都沾着白花花的雪粒,冻得通红的鼻尖下挂着两道清涕,嘴唇干裂得泛着白茬。

“李大夫,您快救救我……”男人刚开口,一阵剧烈的咳嗽就猛地涌上来,他慌忙用冻得发紫的手背捂住嘴,佝偻着身子剧烈地咳喘,怀里的胡琴随着动作“嗡”地响了一声,琴弦震颤着,余音在药铺里绕了两圈才散。

李衍连忙放下手里的麦冬,起身快步走过去,伸手扶住男人摇摇欲坠的胳膊:“秦先生,快到炉边来暖和暖和,慢慢说。”他看清来人是城西戏班的琴师老秦,前阵子戏班唱堂会时,老秦还特意来药铺买过润喉的胖大海,当时他嗓音清亮,拉琴时手腕灵活有力,和此刻判若两人。

老秦被李衍扶到暖炉边的竹凳上坐下,怀里的胡琴被他紧紧抱在胸前,仿佛那是救命的宝贝。他咳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胸口随着喘息剧烈起伏,棉袍下的脊背显得格外单薄。“多谢李大夫……”他喘着气,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每说一个字,喉咙里都发出“嗬嗬”的杂音,“这风太邪性了,我这肺都快被刮透了。”

李衍转身倒了杯温热的甘草水递过去:“先喝点水润润喉。”他注意到老秦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显然是多日没睡好。老秦接过水杯,双手因为咳嗽还在微微发抖,温热的杯子攥在手里,他却像没感觉到暖意似的,嘴唇依旧紧绷着。

“我这病,都怪我自己逞强。”老秦喝了两口甘草水,喉咙里的干涩稍稍缓解,他放下水杯,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前几日戏班排新戏,要赶在年前登台,我负责拉主胡,得跟着大伙一起练。后台的窗户破了块玻璃,风首往里面灌,我想着年轻时候冻惯了,就没当回事,连着三天在风口里拉琴,每天都练到后半夜。”

他说着,又忍不住咳嗽起来,这次咳得更厉害,身子几乎要从竹凳上滑下去。李衍伸手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帮他顺气,目光落在他怀里的胡琴上。那把红木胡琴的琴杆被得油光发亮,琴筒上蒙着的蛇皮纹理清晰,一看就是主人的心爱之物,只是此刻琴弦上还沾着些许雪粒,像是落了层薄霜。

“第三天晚上练完戏,我就觉得喉咙干得发疼,像塞了团干草。”老秦缓过劲,声音里带着哭腔,“当时想着喝碗热水就能好,没想到夜里咳得根本睡不着,一躺下就觉得肺里又干又痒,咳得胸口生疼,像是有无数根小针在扎。”他抬手按了按自己的胸口,眉头拧成一个疙瘩,“这几天下来,我嗓子哑得连话都说不清,拉琴时手指都发飘,按不准琴弦,昨天排戏时还跑了调,班主脸都黑了。”

李衍点点头,伸出手指搭在老秦的手腕上,指尖传来的脉象细而无力。他又示意老秦张开嘴,借着药铺里的油灯仔细看了看他的咽喉,只见咽喉黏膜红得发亮,扁桃体微微肿大,连舌苔都是干黄的。“秦先生,你这是肺燥阴虚所致的咳嗽。”李衍收回手,语气肯定,“连日受寒风侵袭,肺津被燥气耗伤,阴虚则火旺,所以才会喉咙干疼、咳嗽不止,夜里阳气弱,症状就更明显。”

“肺燥阴虚?”老秦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他猛地抓住李衍的胳膊,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对方的骨头,“李大夫,那我还能赶上年前的演出吗?这戏排了小半年,要是因为我耽误了,我可没法跟戏班的弟兄们交代啊!”他的眼睛里满是恳求,眼角的皱纹因为急切而挤在一起,里面还沾着没擦干净的眼屎。

李衍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抚道:“你别急,只要按时用药,好好调理,赶得上演出。”他转身走到药柜前,拉开标着“天冬”的抽屉,里面整齐地码放着黄白色的天冬段,断面带着晶莹的黏性物质,凑近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甜味。“天冬性味甘、苦、寒,归肺、肾经,能滋阴润燥、清肺生津,最适合你这种肺燥阴虚的症状。”

他一边说,一边用戥子称出西钱天冬,放在油纸里包好。天冬段大小均匀,质地坚实,是他前几日特意从山里药农手里收来的,品质上乘。“除了天冬,我再给你配二钱麦冬,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和天冬搭配在一起,润燥的效果更好。”李衍又从另一个抽屉里称出麦冬,和天冬放在一起,“你回去后,把天冬、麦冬和一块冰糖放进砂锅里,加三碗清水,煮成一碗,代茶喝。”

老秦连忙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和炭笔,抖着手把用法记下来,炭笔在纸上划出断断续续的痕迹,像是他此刻慌乱的心情。“那多久喝一次啊?煮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讲究?”他抬起头,眼睛里满是紧张,“我家里那口砂锅有点漏水,用搪瓷盆煮行不行?”

“每两小时喝一次,一天至少喝五次,让喉咙和肺里始终保持。”李衍耐心地解释,“煮的时候用小火慢炖,水开后再煮一刻钟就行,搪瓷盆可以用,但要注意别煮糊了。另外,冰糖别放太多,免得滋腻碍胃。”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这几日拉琴时,一定要多穿件厚衣裳,最好戴个围巾护住脖子和口鼻,别再受风寒。饮食上也要清淡些,别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点梨、银耳之类润肺的东西。”

老秦把小本子小心翼翼地揣回怀里,像是藏着救命的圣旨。他接过李衍递来的药包,手指碰到油纸里的天冬,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哆嗦,却又立刻握紧了药包,仿佛那是稀世珍宝。“谢谢李大夫,太谢谢您了!”他挣扎着从竹凳上站起来,怀里的胡琴又“嗡”地响了一声,这次的声音却比刚才清亮了些,“要是能赶上演出,我一定拉段最拿手的《二泉映月》给您听!”

李衍笑着点点头:“先把病养好再说。”他送老秦到门口,看着老秦抱着胡琴,裹紧棉袍,一步步消失在风雪里。北风依旧呼啸,却好像比刚才柔和了些,药铺里的暖炉烧得更旺了,天冬和麦冬的清甜味混在药香里,让人心里暖暖的。

接下来的六天,药铺里每天都会迎来老秦的身影,只是他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第二天来的时候,他的咳嗽减轻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样撕心裂肺;第西天,他的声音虽然还有些沙哑,但己经能顺畅地说话了;到了第六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药铺的门就被推开了,老秦抱着胡琴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眼睛里的血丝消失了,眼下的青黑也淡了许多。

“李大夫,您看我这病,全好了!”老秦一开口,声音清亮悦耳,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嘶哑。他不等李衍说话,就抱着胡琴走到药铺中央,调了调琴弦,“铮——”一声清脆的弦音在屋里响起,像春日里破冰的泉水,瞬间驱散了冬日的阴霾。

紧接着,悠扬的琴声缓缓流淌出来,正是《二泉映月》。老秦的手腕灵活地转动着,弓毛在琴弦上轻盈地跳跃,悲伤而悠扬的旋律在药铺里弥漫开来,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像是在为琴声伴奏。李衍靠在案边,静静地听着,眼前仿佛浮现出惠山脚下的清泉,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久久不散。老秦放下胡琴,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您听,现在按弦准得很,一点都不飘了!昨晚练了半宿戏,一点都没咳嗽,睡得可香了!”他拿起桌上的胡琴,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琴弦,眼神里满是爱惜,“班主刚才还夸我,说我今天的琴声比以前更有韵味了,这下年前的演出肯定没问题了!”

李衍望着老秦欣喜的模样,目光落在案头剩下的天冬上。那黄白色的根茎静静地躺在油纸里,断面的黏性物质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他想起上个月去山里采药时,在阴湿的山涧边看到的天冬,它们攀附在岩石上,翠绿的藤蔓上挂着小小的浆果,在寒风中倔强地生长。谁能想到,这看似普通的根茎,竟能滋润琴师被寒风燥透的肺腑,让沉寂的胡琴重新发出清亮的声响。

老秦又和李衍聊了几句,再三道谢后,才抱着胡琴兴高采烈地离开。他的脚步轻快,棉袍下摆随着动作摆动,再也没有了来时的沉重。木门关上,药铺里又恢复了宁静,天冬的清甜味和药香交织在一起,暖炉里的炭火依旧烧得正旺。李衍拿起案头的天冬,放在鼻尖闻了闻,淡淡的甜味沁入心脾。他知道,这小小的根茎,不仅治愈了老秦的病,更抚平了他心中的焦虑和不安,这大概就是医者的意义——不仅要医人身体的病痛,更要慰藉人心的困顿。

百草纪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百草纪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草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