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轩这话一出口,直播间的弹幕瞬间像炸开了锅,密密麻麻的问号和惊叹号叠在一起,几乎要把屏幕盖住。
“卧槽!主播疯了吧?为了个专业要打断腿?”
“这也太极端了吧?新闻学怎么了?我表姐就是学新闻的,现在在电视台工作挺好的啊!”
“598分在XJ能上985吧?放着好专业不学去学新闻,确实有点可惜,但也不至于打断腿啊!”
“主播是不是对新闻学有什么偏见?还是故意哗众取宠博眼球?”
连连线那头的塞北江南都懵了,他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结结巴巴地问:“老……老师,您这话说得也太吓人了,为啥啊?新闻不是挺好的吗?能报道事儿,能让更多人知道真相,多有意义啊。”
陈如轩没急着解释,先喝了口水。
刚才那话确实说得重了,但他也是真急——598分的高分,去学一个性价比极低的专业,简直是拿着金锄头挖野菜。
他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弹幕,清了清嗓子说:“大家先别激动,我不是对新闻学有偏见,也不是故意夸张,我是真觉得可惜。你们先听我说完,为什么我不建议这个分数学新闻。”
“首先,这位家长的孩子考了598分,在XJ这个分数段,能上什么学校?”
“咱们拿去年的录取数据来说,XJ的一本线大概在400分左右,598分至少能排到全省前500名。”
“这个位次,报个985院校的强势专业完全没问题,比如计算机、电子信息、临床医学,甚至是金融。”
“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跟新闻学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喜欢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没错,但兴趣不能当饭吃。”
“咱们填志愿,既要考虑孩子的兴趣,更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新闻学现在是什么情况?全国有多少所大学开了新闻学专业?光本科院校就有几百所,每年毕业的学生不计其数。”
“但媒体行业能提供的岗位有多少?传统媒体在萎缩,新媒体看似热闹,可真正能拿到高薪、稳定发展的又有几个?”
“我见过太多新闻学毕业的学生,要么转行做了文案、运营,要么在小媒体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跑新闻、写稿子,累得要死还没前途。”
“当然,不是说新闻学不好,如果你家孩子考了400多分,只能上二本,想学新闻当爱好,那没问题。”
“但598分,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要选一个投入产出比这么低的专业?”
“再者说,新闻学的学习内容,其实很多专业都能替代。比如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写稿子;学社会学的,能做调查;学计算机的,能做新媒体运营。”
“但反过来,学新闻的想转计算机、转医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专业性太差了。”
“还有,这位家长,你孩子喜欢新闻,是不是觉得记者很风光,能接触到各种人和事?”
“但实际上,现在的记者压力多大啊,要跑现场、要追热点、要应对各种突况,而且收入真的不高。”
“我有个学生,当年考了600多分,非要学新闻,现在在一家地方报社工作,一个月工资才4000多,还经常加班,悔得肠子都青了。”
陈如轩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直播间的弹幕稍微安静了一些,但还是有不少人反驳。
“主播说得太绝对了吧?我认识的人学新闻也有混得好的,进了央视、人民日报,那不是很厉害吗?”
“就是,不能以偏概全啊,哪个专业没有混得好的和混得差的?”
陈如轩笑了笑,说:“你们说的没错,每个专业都有顶尖人才,但那是少数。”
“能进央视、人民日报的,要么是清北复交这些顶尖名校的新闻系毕业生,要么是有极强的能力和人脉,普通人能达到吗?”
“这位家长的孩子虽然分数高,但要进那些顶尖名校的新闻系,也不一定稳,就算进去了,能成为顶尖人才的概率又有多大?”
“而且,咱们换个角度想,用598分去学新闻,相当于用买黄金的钱买了块银子,虽然银子也有用,但性价比太低了。”
“如果他学计算机,毕业后进互联网大厂,起薪可能就有十几万、二十几万;学临床医学,成为医生后,薪资和社会地位都很高;学金融,进银行、券商,发展也不错。”
“这些专业,无论是就业前景还是薪资待遇,都比新闻学好太多。”
塞北江南在那头听得很认真,他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孩子的未来重要。
他犹豫着说:“老师,那……那孩子喜欢怎么办啊?他从小就喜欢看新闻,还经常写点东西给学校广播站投稿。”
陈如轩说:“喜欢可以当爱好啊!他可以学计算机,然后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新媒体运营,现在很多新媒体平台都需要懂技术又会写东西的人。”
“他也可以学汉语言文学,把文笔练得更好,以后想做编辑、做文案都可以。”
“不一定非要把兴趣当成专业,有时候把兴趣当成爱好,反而能保持更长久的热情。”
“再说了,孩子现在还小,可能对专业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他觉得新闻有意思,但可能不知道其他专业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咱们可以给他多介绍一些专业,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最新章节随便看!让他了解一下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说不定他会发现更喜欢的专业呢?”
就在这时,直播间里有个ID叫“新闻系老学长”的用户发了条弹幕:“主播说得对,我就是新闻学毕业的,当年考了580多分,报了个211的新闻系,现在后悔死了。同班同学一半都转行了,剩下的要么在小媒体混日子,要么考公上岸,真没啥意思。早知道当年就报计算机了。”
这条弹幕一出,直播间里顿时安静了不少,之前反驳的人也开始沉默了。
另一个ID叫“高三学生家长”的用户也发弹幕:“我家孩子去年高考,也是想报新闻,后来听了老师的建议报了电子信息,现在在大学学得挺好,说比新闻有意思多了。”
看到这些弹幕,塞北江南的态度明显松动了,他叹了口气说:“老师,您说得有道理,我之前确实没考虑这么多,就觉得孩子喜欢就行。那您能给我家孩子推荐几个专业吗?”
陈如轩见他听进去了,心里松了口气,笑着说:“当然可以。首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肯定要考虑。”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面广,薪资也高,而且XJ那边现在也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未来前景很好。”
“其次,电子信息工程也不错,这个专业跟计算机相关,但更偏向硬件,比如芯片、通信设备这些。”
“现在国家也很重视这方面的发展,人才缺口很大。”
“还有临床医学,虽然学习周期长,压力大,但一旦学成,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而且医生是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对于男孩子来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如果孩子对金融感兴趣,也可以考虑金融学专业,XJ那边有很多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不小。”
“而且金融学毕业后可以进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发展前景也很好。”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建议,具体还要看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比如如果孩子数学好,逻辑思维强,那计算机、电子信息这些专业就很适合;如果孩子生物、化学好,有爱心,那临床医学就不错。”
塞北江南连忙说:“我家孩子数学挺好的,物理也不错,就是生物一般。那您觉得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哪个更适合他?”
陈如轩说:“计算机更偏向软件,比如编程、软件开发、算法这些;电子信息更偏向硬件,比如电路设计、通信技术这些。”
“如果孩子喜欢编程,喜欢做软件,那就选计算机;如果喜欢摆弄电子设备,对硬件感兴趣,那就选电子信息。”
“这两个专业都挺好的,就业前景都很广阔。”
“而且以他这个分数,报XJ大学的计算机或者电子信息专业肯定没问题,XJ大学是211院校,还是双一流,在本地的认可度很高。”
“毕业后无论是在XJ就业,还是去内地发展,都很有优势。”
塞北江南听得连连点头,激动地说:“谢谢老师,谢谢您!要不是您,我可能就让孩子报新闻学了,那真是耽误孩子了。您真是太厉害了,比那些收费好几千的志愿填报机构靠谱多了!”
他说着,直接在直播间刷了十个“火箭”,弹幕瞬间又热闹起来。
“我的天!十个火箭!这是遇到真大神了啊!”
“看来主播是真有东西,不是骗子!”
“我家孩子今年也高考,考了520分,主播能帮我看看报什么专业吗?我也刷墨镜!”
“我也想咨询!主播快连线我!”
陈如轩看着屏幕上的火箭,笑着说:“家长不用这么客气,能帮到孩子就好。”
“大家有问题可以继续刷墨镜连线,我会一一给大家解答。”
“还是那句话,我不敢说我是全网最懂志愿填报的,但我肯定能给大家最真诚、最实用的建议,让孩子们少走弯路!”
接下来,陈如轩又连线了几个观众,有考得好的,有考得一般的,还有考得不太理想的。
他都根据每个人的分数、位次、兴趣特长,给出了详细的志愿填报建议。
有个考了450分的学生,想报师范专业,陈如轩建议他报本地的师范学院,选小学教育或者学前教育,毕业后在本地当老师,稳定又体面。
有个考了380分的学生,陈如轩建议他报职业技术学院的汽修专业,现在汽修行业人才缺口大,学好了月薪上万不是问题。
他的回答专业、细致,而且句句说到点子上,直播间的人数不仅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很快就突破了一万人。
弹幕上的评价也彻底变了,从一开始的质疑、嘲讽,变成了清一色的赞美。
“主播太牛了!我家孩子的志愿终于有方向了!”
“后悔没早点刷到这个直播间,之前差点被那些志愿填报机构骗了钱!”
“主播能不能每天都开播啊?我还想多听听您的建议!”
陈如轩看着直播间热闹的景象,心里也很开心。
他不仅帮到了学生和家长,还通过系统获得了不少属性点,系统头衔也从“志愿达人”升级成了“志愿专家”。
他笑着对直播间的观众说:“大家放心,只要大家需要,我会经常开播的。”
“志愿填报关乎孩子的未来,我会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孩子选对专业,选对未来!”
说完,他又开始解答下一个观众的问题,直播间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每个人都在为这个突然出现的“志愿大神”而感到惊喜和庆幸。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