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苏晚提前半小时到了办公室,特意避开凌曜通常抵达的时间。她轻手轻脚放下包,像是怕打破这份难得的安静。
桌上那支刻着“Bridge Builder”的钢笔,安安静静躺在笔筒里,旁边放着凌曜送的古词典。苏晚犹豫了一下,把钢笔塞进抽屉深处,词典则挪到书架最不起眼的角落——她需要一点距离,一点空间,来理清楚乱糟糟的思绪。
八点五十分,办公室渐渐热闹起来。同事们陆续到岗,互相聊着周末的趣事。苏晚埋着头整理文件,尽量不与人对视。
“苏姐早!”小杨活力满满地凑过来,“听说周五的晚宴特别成功?凌总都亲自去了?”
苏晚点点头,语气平淡:“就是常规的项目总结会。”
“可大家都说,凌总很少参加这种部门级别的活动……”小杨压低声音,“都在猜,是因为你在才去的。”
苏晚心里一紧,表面却不动声色:“别瞎猜,凌总对所有项目都很重视。”
她起身走向茶水间,想躲开更多追问,偏偏命运爱开玩笑——凌曜正站在咖啡机前,等着咖啡煮好。
“早。”他语气自然,好像周五晚上的对话从没发生过。
苏晚愣了愣:“早,凌总。”她刻意用了正式称呼,拉开距离。
凌曜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下,很快又舒展开:“周末休息得还好吗?”
“挺好的,谢谢关心。”苏晚答得礼貌又疏离,目光避开他的视线。
咖啡机“叮”的一声提示完成。凌曜没立刻拿咖啡,反而看向她:“你的榛果拿铁……”
“我今天想喝绿茶。”苏晚打断他,从柜子里拿出茶包,“偶尔也得改改习惯。”
这话的暗示首白得几乎不用猜。凌曜沉默片刻,最终只是点点头,端着自己的黑咖啡离开了。
苏晚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有点愧疚,却更多是坚定——这段距离,她必须保持,为了自己,也为了凌曜。
上午的部门会议,苏晚选了离主位最远的座位。凌曜进会议室时,目光在她身上停了一瞬,随即自然走向主位。
会议全程,苏晚保持着专业又克制的态度:只回答首接问到的问题,不主动发言,甚至在凌曜看过来时,下意识低头记笔记。
休息时,凌曜特意走到她身边:“欧洲项目那个术语,你怎么看?”
苏晚的目光始终落在笔记本上:“我己经在报告里写得很详细了,凌总。您要是需要补充,我会后发邮件给您。”
这种公事公办的态度,让凌曜沉默了几秒。最后他只说:“好,记得发邮件。”
午餐时,苏晚跟几个同事一起去食堂。看到凌曜难得出现在食堂,她特意选了背对他的位置,全程没回头。
下午,陈锋送来一份文件:“凌总让我转交给您,说可能对您的新项目有帮助。”
苏晚接过一看,是某国际医学期刊的最新一期,正好和她在研究的方向相关。里面夹着张便签,打印着一行字:“偶然看到,觉得或许有用。”
这种刻意的“偶然”,让苏晚心里泛起涟漪,却还是公事公办地说:“谢谢。麻烦你转告凌总,我会参考的。”
她把期刊放在办公桌角落,没立刻翻,仿佛那只是份普通参考资料。
下班时,苏晚特意等到六点半以后才走——这是凌曜通常下班的时间。可走出大楼,还是看见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停在路边。
车窗降下,凌曜平静地看着她:“下雨了,顺路送你回去。”
苏晚握紧手里的伞:“不用了,凌总。我约了朋友吃饭,不顺路。”
这是个明显的谎言。凌曜的目光锐利得像能看穿她的心思,却最终只是点点头:“好,路上小心。”
看着轿车驶远,苏晚松了口气,心里却空落落的——她根本没约朋友,只是想多些独自思考的时间。
接下来几天,苏晚严格执行着“保持距离”的计划:
- 不再单独去总裁办公室,所有交流都走邮件或通过秘书;
- 婉拒非必要的会议,尤其避开只有她和凌曜参加的;
- 午餐永远和同事一起,绝不单独用餐;
- 甚至调整了上下班时间,彻底避开和凌曜偶遇的可能。
凌曜似乎接受了这种变化,不再制造“巧合”,交流也只谈工作。但苏晚还是发现了些细微的变化:
- 他不再喝黑咖啡,改喝她喜欢的榛果拿铁;
- 他换了款她之前称赞过的古龙水;
- 某次会议上,他还用到了一个她曾经解释过的翻译术语。
这些细微的呼应,让苏晚心里波动,却还是咬着牙坚持自己的决定。
周五,公司办季度庆典。苏晚本想找借口缺席,可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必须到场。
庆典上,她选了离主桌最远的位置,和同事说说笑笑,刻意不往主桌看。可凌曜上台致辞时,她的目光还是不自觉被吸引过去。
他聊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聊国际合作的愿景,最后突然提到“那些默默搭建文化桥梁的人”。
“企业走国际化,最宝贵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能连接不同文化、促进理解的人。”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在她身上多停了一瞬,“这些人往往没什么名气,却是所有成功的基础。”
全场鼓掌,苏晚低下头,心跳得飞快——这番话明显在说她,却又巧妙得挑不出错。
酒会环节,苏晚尽量躲着凌曜,可他还是在一群高管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苏翻译,”凌曜的语气公事公办,挑不出毛病,“亚太区的项目,需要听听你的专业意见。”
高管们识趣地散开,只剩他们两人。苏晚扯出专业的笑:“凌总请说。”
凌曜聊着项目细节,目光里却藏着探究。最后,他看似随意地问:“你最近好像很忙?”
苏晚点头:“手头有几个新项目在推进。”
“包括那些国际项目的邀请?”凌曜问得轻描淡写,苏晚却能感受到背后的关注。
“还在考虑。”她答得谨慎。
凌曜沉默片刻,突然压低声音:“苏晚,我们没必要这样……”
话没说完,一位董事走过来打断:“凌总,媒体想采访您,聊聊欧洲项目的成功经验。”
凌曜只好离开,走前又看了她一眼,眼神复杂。
庆典结束后,苏晚提前离场。走出酒店,夜风有点凉。她正想打车,那辆黑色轿车又停到了面前。
后车窗降下,凌曜独自坐在车里:“我送你。”
苏晚犹豫了下,这次没拒绝。车里安安静静的,没人说话。
“你很会保持距离。”凌曜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点苦涩。
苏晚握紧手包:“我只是觉得,这样更专业。”
凌曜轻轻摇头:“专业和真心,不矛盾,苏晚。”
车停在她公寓楼下。苏晚准备下车时,凌曜轻声说:“那本词典的第520页,或许你可以看看。”
回到家,苏晚忍不住翻开那本古词典。第520页上,用铅笔轻轻圈着“ce”(勇气)这个词,旁边有行细小的铅笔字,是凌曜的笔迹:“需要时间,我懂。但希望你能勇敢面对,别逃避。”
苏晚捧着词典,半天没动——凌曜看穿了她的退缩,却用这么含蓄的方式,表达理解和支持。
手机震动,是凌曜发来的消息:“不管你需要多少空间和时间,我都尊重。但别把那扇门完全关上,好吗?”
苏晚看着消息,心里筑起的墙,开始出现裂痕。凌曜的尊重和理解太真挚,让她的逃避显得像个笑话。
可她还是怕——怕流言蜚语,怕失去独立的自己,怕最后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梦。
那一夜,苏晚失眠了。她在窗前坐到天亮,看着城市的灯一盏盏熄灭,曙光慢慢爬上来。
保持距离或许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却也可能错过生命里最珍贵的东西。
而这道选择题,好像比任何翻译难题都难。
凌少的心尖译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凌少的心尖译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Z3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