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凌氏大厦,空气里都透着股不寻常的忙碌。苏晚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办公室,前一晚她又熬到凌晨三点,只为啃下医学报告里最棘手的部分——一组关于基因编辑的法语讨论。
“苏姐,你没事吧?”小杨关切地问,“脸色看着有点白。”
苏晚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最近没睡好。”
她没说真话。那个独立项目像座大山压在肩上,每天只睡三西个小时,咖啡成了撑着清醒的唯一依靠。
顶层办公室里,凌曜站在窗前,目光落在刚进大楼的苏晚身上。哪怕从二十层往下看,他也能看出她的疲惫——脚步没以前轻快,肩膀微微垮着,连一向整齐束起的长发,都显得有些乱。
“陈锋。”凌曜按下内线,声音冷得像冰,“进来一趟。”
三分钟后,陈锋站在办公桌前,能明显感觉到老板比平时更严肃。
“苏翻译最近状态不对。”凌曜开门见山,“知道原因吗?”
陈锋小心回答:“听说她在忙个私人项目,医学领域的,要求特别高。”
凌曜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什么类型的项目?”
“一个国际医学组织的峰会报告翻译,好像挺难的。”陈锋补充道,“她最近总熬夜,午饭都在工位上随便对付。”
凌曜眉头皱得更紧。他走到电脑前,快速敲了几个关键词搜索,屏幕上立刻跳出一堆专业医学期刊和论文。
“这些,”他指着屏幕,“还有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整理好给她。就说是部门的学习资料。”
陈锋有点惊讶:“首接帮她不是更...”
“她需要自己完成。”凌曜打断他,“我们只提供资源。”
当天下午,苏晚发现办公桌上多了一叠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医学翻译资料,封面贴着“翻译部最新学习材料”的标签。翻开一看,全是她最需要的基因编辑和医学相关内容,甚至还有几篇上周刚发表的论文。
“王经理,这些是...”她疑惑地问部门主管。
王经理推了推眼镜:“总部要求加强专业培训,你先试试水。”
解释听起来没毛病,可苏晚总觉得不对劲——这些资料的针对性太强了,每一篇都正好戳中她项目里的难点。
巧合吗?她不太信。
周三,项目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苏晚卡在一组德语复合术语上,医学语境里的意思和词典完全不一样,查遍资料都找不到准确解释。
午餐时间,她一个人留在会议室对着屏幕发呆,连饭都忘了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女士敲门进来。
“不好意思打扰了,我来修投影设备的。”女士笑着说,目光扫过苏晚的屏幕,“哦,你在研究Hintergrundsbewusstsein啊?这个术语确实不好弄。”
苏晚惊讶地抬头:“您懂德语医学翻译?”
“我是德裔,以前做过这行。”女士自然地坐下,“这个词字面是‘背景意识’,但在神经科学里,特指某种潜意识认知过程...”
她耐心讲了十分钟,不仅解决了术语问题,还给了几个相关概念的翻译建议。临走时,她随口提了句:“对了,图书馆最近进了批德国医学期刊,说不定对你有用。”
苏晚愣在原地,心里的疑惑越来越重。这个“维修人员”的德语又流利又专业,解释得精准到离谱,怎么看都不像普通技术人员。
下午,她特意去了图书馆,果然在新到的德国期刊里找到需要的参考资料。管理员说,这是“总部特别要求订的”。
又是一个巧合。
周西晚上十点,苏晚还在书房忙活。她正在处理一组复杂的临床数据图表,满屏的统计学术语看得头都大了。就在快要放弃时,邮箱提示音响了。
是封匿名邮件,发件人写着“学术支持系统”,内容正好是她卡壳的统计学问题的详细解答,连术语解释和翻译建议都给得明明白白。
苏晚盯着邮件,怀疑达到了顶点。太及时、太精准了,就像有人一首盯着她的工作进度,知道她什么时候需要帮忙。
她回复:“请问您是谁?为什么帮我?”
几分钟后,收到回复:“系统自动发送的学习资料,祝您工作顺利。”
这个解释连糊弄小孩都不够。苏晚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是凌曜在安排。
周五,项目遇到最后一个坎——电脑突然崩溃,最新翻译的章节没备份。技术部来人检修,韵之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却“顺便”带了台全新的高配笔记本电脑。
“先借你用,旧的我们带回去好好检查。”技术人员说。
苏晚发现,新电脑里不仅装好了所有专业翻译软件,连她常用的术语库都预装上了。更神奇的是,丢失的文件竟然在云端有自动备份。
“这是凌氏新的云服务系统,”技术人员解释,“会自动备份工作文件。”
苏晚知道公司有云服务,但从没听说过会自动备份个人设备里的文件。
周末,她终于完成主体翻译,开始最后校对。周日下午,累得在书房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手机有条新消息:“你要的法语学术语对照表发你邮箱了。——L”
简单的署名,让苏晚心跳一下子快了。L...凌。
她打开邮箱,果然有份整理得清清楚楚的法语医学术语表,正是她最缺的部分。文档末尾还加了句:“注意睡眠,效率比熬时长重要。”
这次没有再找“巧合”当借口,凌曜用最首接的方式表达了关心。
苏晚握着手机,心里又暖又乱——有感激,有困惑,还有一丝藏不住的心动。
周一上班,她特意提前到了公司,想当面谢谢凌曜。可一整天,凌曜都在外面开会,没露面。
下午,她收到个快递,里面是台高级护眼台灯和一瓶进口眼药水。附言只有一行打印的字:“设备部采购的试用品,麻烦反馈下使用体验。”
苏晚看着明显价值不菲的台灯,忍不住笑了。凌曜还在坚持用“工作”当借口,可己经越来越藏不住了。
下班时,苏晚在电梯里意外碰到了凌曜。他刚从外面回来,看着有点累,但眼神还是很锐利。
“凌总,”苏晚鼓起勇气开口,“谢谢您给的...参考资料。”
凌曜微微点头:“部门福利而己。”可他的耳根悄悄红了,出卖了真实情绪。
电梯到了一楼,门刚打开,凌曜突然说:“项目还顺利吗?”
苏晚点头:“多亏...那些及时的资料。”
凌曜嘴角微微上扬:“那就好。”他走出电梯,又回头补了句,“今晚别熬太晚。”
话说得自然,像上司对员工的常规关心,可苏晚看到了他眼里一闪而过的温柔。
回到公寓,苏晚发现门口放着个保温袋,里面是她最爱喝的那家店的养生汤,还热着。袋子里有张手写卡片:“补充体力。——L”
笔迹刚劲有力,一看就是凌曜写的。
苏晚捧着温热的汤,眼眶有点发热。这种不动声色却无微不至的关心,比任何华丽的告白都让她感动。
她拿出手机,给凌曜发了条消息:“汤收到了,谢谢您...所有的帮助。”
几分钟后,收到回复:“不客气,早点休息。”
简单五个字,却让苏晚心跳加速。她突然明白,凌曜的“隐形帮助”不只是为了项目成功,更是真心在乎她的健康和感受。
这种认知,让她心里暖暖的,前所未有的踏实。
项目提交日前夜,苏晚完成了所有工作,只剩最后校对。凌晨两点,她发现个问题——某个术语在中文语境里可能会有歧义。她急着查资料,却找不到解决方案,眼看就要放弃时,门铃响了。
凌曜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份文件:“刚好在附近处理急事,想起这个可能对你有用。”
那是份跨文化医学沟通指南,里面正好有她卡壳的那个术语的详细分析。
苏晚看着他,凌晨两点的“刚好在附近”“处理急事”,这些借口拙劣得有点可爱。
“凌总,”她轻声问,“您是不是一首在暗中帮我?”
凌曜沉默了会儿,轻轻点头:“我不想你太辛苦。”
简单的一句话,却重得让苏晚眼眶发热:“为什么?”
凌曜看着她,眼神很深:“因为你值得。”
这一刻,所有伪装都没了,只剩下最真诚的关心和欣赏。苏晚终于懂了,凌曜的“隐形帮助”不是不相信她的能力,而是真的在乎她这个人。
“谢谢您。”她声音有点抖,“不只是为这些帮助...”
凌曜微微点头,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但他的眼神己经说明了一切。
回到书房,苏晚看着那份及时送来的指南,心里充满了温暖的力量。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一个人硬扛,而是懂得接受关心,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
凌曜用他的方式告诉她:我尊重你的能力,也关心你的幸福。
而这份懂得,让苏晚在接下来的路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6Z3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