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有个穿粗布衫的后生举手:
“先生,若郑伯的儿子是普通百姓,该当如何?”
李纲一怔,随即大笑:
“好问题!孔子说‘礼不下庶人’,非是轻贱百姓,而是说礼法要合时宜。
若百姓家有争产,不必学诸侯‘铸鼎铭誓’,找里正评理便是。”
人群里响起低低的议论。
宋谦坐在后排,望着这些求知若渴的面孔,想起三年前在应天府。
他替卖炭翁写状纸时,那老人说:
“我不识字,可我知道,字能替我说话。”
如今,太学的讲堂里,这些曾经的“不识字者”,要自己说话了。
午间,宋谦去了书局。
工部侍郎赵芸正带着工匠整理《资治通鉴》的刻板。
案几上堆着一摞摞写满小字的纸页,是各地学者校订的稿子。
“陛下,”
赵芸擦了擦额角的汗:
“《资治通鉴》己校订到‘唐纪’,司马光的批注都标红了。
匠人们说,要在纸上刷三层松烟墨,刻板要选枣木,这样印出来的字才清晰。”
宋谦翻开一页,见上面有行小字:
“臣光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他指着这行字问:
“这是司马光的原话?”
“是。”
赵芸点头说道:
“司马学士在洛阳写了十九年,字字都是血泪。
臣昨日问他:‘您写这么多,可曾怕得罪人?’他说:
‘我怕的是后世子孙读史不明,重蹈覆辙。’”
宋谦合上书页,轻声道:
“等《资治通鉴》刊印,朕要让每州每县的学堂都有一套。
让读书人知道,历史不是帝王的家谱,是天下人的镜子。”
赵芸应了,又指了指案头的另一摞稿子:
“这是《永昌本草》的初稿,太医院的张院正带着医官们编了三年。
里面收了南方的草药,比如瑶家的‘金不换’,岭南的‘益智仁’。”
宋谦翻到一页,见上面画着株开着紫花的植物,旁注:
“治跌打损伤,敷之即愈。”
他想起苏小妹在瑶寨送的金疮药,正是用这种草药做的。
“好。”
宋谦合上稿子:
“拨五万贯钱给太医院,让他们去两广、川蜀采药样。
再招些绣娘,把这些草药画成本草图谱,民间大夫也能认。”
未时,礼部的考棚里飘着墨香。
今年是恢复“诗赋”科举的第一年,考生们正伏案疾书。
宋谦换了便装,混在考官里巡场。
有个穿青衫的考生写得极快,笔锋刚劲,题目是《春江花月夜》。
宋谦凑过去看了眼,见他写: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是张若虚的原句?”
考官低声问。
“是。”
考生头也不抬:
“小生在江南的学堂里读过,今日想借古人之笔,写今日之景。”
另一个考生正咬着笔杆发愁,题目是《论轻徭薄赋》。他挠着头:
“我只会写策论,诗赋……”
旁边有个老秀才凑过来,轻声道:
“小友,诗赋不是堆砌辞藻,是写真心。
你写‘去年租米未交齐,妻儿饿卧破草席’,比写‘圣主仁政惠万民’更动人。”
考生眼睛一亮,提笔写道:
“田父扶犁叹,官仓鼠窃肥。我皇轻赋诏,一夜雨霏霏……”
宋谦望着这些考生,想起自己初入仕途时,在汴京酒楼上听书生们争论“诗赋该不该废”。
那时旧党说“诗赋无用”,新党说“策论才是治国之道”。
如今,他终于明白——诗赋是文人的良心,策论是治国的手段,二者本就该并重。
作者“爱看书的雪妹”推荐阅读《替天行道我坐上了皇位》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