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后,宋谦在御书房召见了宋承泽。
宋承泽穿着月白首裰,腰间系着玉牌,见父皇召见,面上不卑不亢:
“父皇召儿臣何事?”
宋谦指了指案上的密信:
“这是从王谔府上搜出的。”
宋承泽瞥了一眼,瞳孔微缩——
信中写着“承泽贤侄,若能助本官扳倒太子,事后保你户部侍郎之位”。
“三弟,你可知这是何意?”
宋谦声音冰冷。
“儿臣不知。”
宋承泽垂眸:
“许是王大人写错了。”
“写错了?”
宋谦冷笑:
“你还记得十年前,你母亲临终前说的话吗?”
宋承泽猛地抬头:
“父皇何出此言?”
“你母亲说,‘承泽性子急,莫要学那些钻营之辈’。”
宋谦走到他面前:
“你今日与旧党勾结,散布谣言,可知罪?”
宋承泽扑通跪下:
“父皇明鉴!儿臣是见太子仁厚,恐他担不起这江山,才……才出此下策!”
“恐他担不起?”
宋谦反问:
“你可知,太祖皇帝传位太宗时,太宗曾说‘为君者,当如舟,载百姓之愿’?
你可知,朕立太子时,说过‘储君之德,在于爱民’?”
他蹲下身,盯着宋承泽的眼睛:
“你若真为大宋着想,就该辅佐太子,而非算计他;
你母亲泉下有知,该如何见你?”
宋承泽浑身发抖:
“父皇,儿臣知错了……”
“错便错了。”
宋谦扶起他:
“去刑部大牢反省十日。这期间,你每日抄写《贞观政要》十遍,再写一篇《论储君之德》交上来。”
宋承泽低头应了:“是。”
当夜,宋谦在御花园散步。
方敏穿着家常衫,捧着碗酸梅汤等在那里:
“承泽的事,处理了?”
“嗯。”
宋谦接过碗:
“关十日大牢,抄《贞观政要》。”
“他会不会记恨?”
方敏有些担心。
“记恨便记恨。”
宋谦喝了口汤:
“朕当年登基时,也有人恨朕;
可朕要的是大宋的江山稳固,不是所有人的喜欢。”
他望着天上的月亮:
“再说,承泽这孩子,本质不坏。只是被野心迷了眼。”
方敏靠在他肩头:
“明日早朝,太子可还好?”
“李十一己经递了折子,说要在太学开‘储君德行课’,让学子们学太子的仁厚。”
宋谦笑了:
“你瞧,这满朝文武,到底还是有明白人的。”
三日后,太学的明伦堂里,李十一站在讲台上。
“诸位学子,今日我们要讲的,是‘储君之德’。”
他展开一幅《太祖创业图》:
“太祖皇帝当年选太子,不选勇猛善战的赵光义;
不选才华横溢的赵廷美,只选了仁厚的赵恒(注:虚构,非历史人物);
为何?因为太祖说:
‘治国如烹小鲜,急不得,也偏不得。仁厚者,能容万物,能得民心。’”
台下的学子们听得专注。宋承宇坐在第一排。
望着讲台上的李十一,眼眶微热——
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仁厚”不是缺点,而是值得被传扬的美德。
深夜,宋谦在御书房批奏折。
梁成甫捧着份密报进来:
“陛下,承泽在大牢里抄《贞观政要》,抄得手都肿了;
昨日还写了首诗,题目是《悔过》。”
“哦?”
宋谦来了兴趣:
“念来听听。”
梁成甫展开纸:
“‘少年心高志未酬,误信谗言起阴谋。幸得父皇及时点,方知仁德是真舟。’”
宋谦笑了:
“这孩子,倒还有几分悟性。”
梁成甫点头:
“陛下,如今朝局己稳。王谔因‘妄议储君’被降为知县,旧党余孽收敛了许多;
太子昨日去太学,学子们夹道欢迎,还说‘太子仁厚,是大宋之福’。”
宋谦望着窗外的月光,轻声道:
“这便好。储君之位,不是争来的,是守来的;
承宇守得住‘仁厚’,便守得住这大宋的江山。”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 宋谦放下笔,笑了。
他知道,这场风波不过是小插曲,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替天行道我坐上了皇位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替天行道我坐上了皇位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